<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11日(星期一),乌鲁木齐,阵雨转晴,18- 26度。</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行程:富蕴一乌鲁木齐(470公里,行车5小时)。</p> 今日旅程 <p class="ql-block">自驾西域第二十天:馕香烟火浸染的乌鲁木齐之夜</p> <p class="ql-block"> 车轮碾过新疆大地的第二十天,清晨自富蕴启程,奔赴四百七十公里外的乌鲁木齐。驶入五大高速,天地辽阔得仿佛只剩下我们两辆车的引擎声在旷野里低唱。路牌沉默,戈壁苍茫,偶尔掠过的稀疏云影是唯一的旅伴。油表指针在空旷里显得格外重要——两个服务区间隔足有二百公里之遥,荒漠无声,提醒着我们对钢铁伙伴的每一次呼吸都需珍重丈量。五小时的路途,在车轮与路面的摩擦低语中,竟如卷轴般缓缓铺展、收拢。</p> <p class="ql-block"> 午后终于抵达乌鲁木齐。甫一安顿,心早已飞向那传说中的丝路心脏——新疆国际大巴扎。当脚步真正踏入那片喧嚣热土,浓郁得化不开的西域风情便如暖流般扑面围拢。高耸的伊斯兰风格拱顶,被午后明净的蓝天温柔托起,斑斓的砖墙无声讲述着千年的驼铃与风沙。街巷是活的,叫卖声、烤肉的滋滋声、冬不拉的琴弦、各色语言的交谈……如无数溪流汇聚成喧腾的海洋。每一步踏在光滑的石板路上,都仿佛踩中了古丝路绵延至今的悠长回响。</p> <p class="ql-block"> 最勾魂摄魄的,自然是空气里无处不在的馕香!</p> <p class="ql-block"> 那家馕饼铺子大剌剌悬着招牌:“不吃一个馕,旅游算白忙”——简直一语道破天机!长柜里馕饼阵列如山,圆的、椭的、缀满芝麻的、嵌着果仁的……朴素麦香混合着烘烤的热气,霸道地钻进鼻腔,勾得人脚步生根。</p> <p class="ql-block"> 转角处一整面“馕文化墙”更是奇观,寻常面饼竟被点化成艺术——圆馕如月,羊形馕憨态可掬,甚至花朵绽放于馕饼之上!相机快门按个不停,每一帧都是馕写就的新疆密码。</p> <p class="ql-block"> 暮色渐沉,灯火次第点亮,大巴扎被晕染成一片暖金色的海。</p> <p class="ql-block"> “阿凡提馕家族”的小店,在灯光下魔法般变出馕饼造型的抱枕、俏皮挂饰,丝路的气息被巧妙地织进现代生活的经纬里,令人流连难舍。当夜色彻底拥抱了城市,大巴扎才真正沸腾起来。暖黄的灯火勾勒着建筑精美的轮廓,游人如织,光影流动。站在攒动的人潮中心,一种奇异的通感攫住了我:指尖仿佛能触摸到千年丝路商队扬起的微尘,耳畔依稀传来悠远驼铃,而鼻尖萦绕的,却是此刻浓烈滚烫的孜然与烤肉香气——古道的沧桑厚重与此刻鼎沸的烟火人间,就在这璀璨的灯火下,在馕饼温热的余香里,奇妙地交融、流淌。</p> <p class="ql-block"> 夜色愈深,大巴扎步行街的喧腾却似无休止。 烤炉腾起烟雾,孜然与肉香在晚风中纠缠弥漫,商贩热情的吆喝此起彼伏,孩童追逐的笑闹清脆地溅落……传统市井的热闹,在这里以一种近乎粗粝的生命力撞入眼帘,鲜活无比。穿行其中,每一次呼吸都饱吸着这浓烈如酒的西域烟火气,每一次抬眼,随手框下的都是流淌着生之热望的风情画卷。</p> <p class="ql-block"> 当乌鲁木齐的灯火渐次阑珊,大巴扎的喧嚣却已沉淀为心湖深处的暖流。这一日,从富蕴到乌鲁木齐,车轮丈量的是地图上的距离,而大巴扎的馕香、灯火、喧声与笑脸,丈量的却是心灵对一片土地深度的沉浸——它用滚烫的烟火气作墨,以千年丝路为纸,在我记忆的疆域里,重重拓印下“新疆”二字最浓烈、最生动的模样。这一夜烟火,不正是西域大地最炽热的心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