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霍乱时期的爱情》感悟

梅子雨

<p class="ql-block">  休假在家,从书架上拿起了这本堪称难读懂、搁置时间很长、却又无比经典的享誉世界的名著。</p><p class="ql-block"> 书中讲述了一个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故事,从炽热而夭折的初恋,到稳定而世俗的婚姻,然后是漫长的等待与“622次风流韵事”,继而到暮年的重逢与永恒的航程。倒叙起始,四个阶段依次徐徐展开,构建了炽热的初恋、柏拉图式的精神之恋、世俗的婚姻之爱、放荡的肉欲之爱、暮年平静而深沉的爱、转瞬即逝的爱、生死相依的爱。马尔克斯试图描绘一幅关于爱情的“百科全书”。</p><p class="ql-block"> 不同年龄段的人读它,会有不同的感悟。</p><p class="ql-block"> 十八九岁时读它,认同爱情像热情的火,像沙漠里的小爱河,无比炙热和疯狂。恋爱可以融化一切,仿佛爱情是世界的全部,也像是琼瑶小说里荡气回肠、超越生死的爱。书中写情书、拉小提琴、在公园长椅等待、把女神名字刻在公园长椅上这些浪漫的情节,镌刻成一本炙热而理想化的精神恋爱指南。在这种感觉里,双方如胶似漆,越是外力阻隔,越是积极反抗。在这种感觉里,仿佛对方是生命中的全部。就如男主阿里萨在被一眼万年的费尔明娜吸引后,就坠入爱河。然后是各种类似霍乱的症状(如呕吐、发热、狂热、无法自控)在身上蔓延,等待情书的焦灼、收到回复情书的癫狂,见不到女主的痛苦,最后被迫分开的绝望……</p><p class="ql-block"> 然而,当费尔明娜的父亲发现后强行带她远行试图拆散他们时,时间和距离让费尔明娜在重逢的瞬间“恍然大悟”,发现她爱的只是自己想象中的幻影,而非眼前这个苍白瘦弱的年轻人。她冷酷地拒绝了他,结束了这段初恋。</p> <p class="ql-block">  三十多岁读它,特别是女性朋友读它,可能会像女主费尔明娜一样,选择出身高贵、学识渊博、受人尊敬的医生乌尔比诺。这是一段看来门当户对、符合社会期待的婚姻。当然,他们的婚姻生活并非童话。它包含了现实的琐碎、争吵、磨合、习惯、依赖,甚至乌尔比诺医生曾有过一次短暂的出轨。但总体上,他们共同生活了五十多年,建立了深厚的、基于日常生活的稳定情感,养育了孩子,成为了社会典范。</p><p class="ql-block"> 当然,这段出轨,作者描述的极为含蓄。女主从丈夫的衣服上嗅出了不一样的气味,凭借对气味的敏感,她第一时间问丈夫这个虔诚的教徒连续三周没有领圣餐。丈夫没有否认,并向妻子保证会自己了断。看到丈夫与一个黑白混血的女人依依不舍之情,费尔明娜彻底恼火,就此收拾行李,回到自己的家乡开始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丈夫一年后亲自上门找到费尔明娜请求原谅。那一刻,妻子原谅了他的丈夫,维持了婚姻生活的完整。所以,从共情角度讲,费尔明娜原谅丈夫的出轨也是合乎婚姻就是“搭伙过日子”的设定,五十多岁了,爱情早已在婚姻生活中消磨殆尽,夫妻之间处成兄弟的不在少数。只是,偶尔读到暗自神伤的阿里萨会有一丝不忍。</p><p class="ql-block"> 费尔明娜和丈夫度蜜月时,失落的阿里萨被母亲安排到很远不通电报的地方。他在船上痴痴的说:我要为爱保留童贞。这也成了他的誓言。他还做出了一个决定:要等待下去,等待乌尔比诺医生死去,然后重新赢得费尔明娜的爱。从这个片段看,我认为他说的誓言是真诚的,他的爱没有改变。从他的举止来看,爱没消失,愈发浓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但接着很快就被现实打脸。</p><p class="ql-block"> 他的第一次被一个带着孩子的船上女人在不经意间夺走。初尝禁果的他竟然想打听那个房间的女人是谁,然后,徘徊在门口,等待下一次的“可能”。一次之后,一发不可收,为了在等待中“保持心脏的健康”并抵御孤独和痛苦,他开始了极其混乱的私生活。在五十一年九个月零四天的漫长岁月里,他与622个女性发生了记录在案的风流韵事。这些关系形式各异,有短暂的肉体关系,也有相对持久的情谊,甚至有未成年少女,也有那个甚至阿里萨自以为爱上的女人,匪夷所思。书中阿里萨始终声称他保持了为费尔米娜“保留童贞”的心(精神上的忠贞)。或许,读到这里,不禁怀疑,这就是那个为了初恋保持童贞的纯情男人吗?或许,正如这篇小说里的一句名言:“灵魂之爱在腰部以上,肉体之爱在腰部以下”。或许,从男人角度的看,情欲只是爱而不得的弥补。</p> <p class="ql-block">  六十岁的人读它,有一种对命运和缘分深刻的笃定。即使相隔千山万水,依旧有重逢的那一刻。即使垂暮之年,依旧保有对爱情的幻想。</p><p class="ql-block"> 女主的丈夫乌尔比诺医生在八十多岁高龄时,因意外(抓鹦鹉从梯子上摔下)去世。在葬礼结束当天,等待了半个多世纪的阿里萨立刻向刚刚成为寡妇的费尔明娜重申了他永恒的爱与忠诚。起初,费尔明娜感到愤怒和羞辱,但阿里萨凭借持续的、体贴的书信(如同年轻时一样)重新打开了她的心扉。两位年逾古稀的老人重新点燃了爱情。为了逃避社会的流言蜚语和子女的反对,他们登上了阿里萨公司的一艘内河航船——“新忠诚号”。在航行的过程中,他们重新认识彼此,体验迟来的亲密。面对船长关于霍乱疫情的询问,阿里萨命令升起标志霍乱的黄旗,让船只得以在河上不受干扰地永远航行下去。当船长问阿里萨这样来来回回航行要持续到什么时候时,阿里萨一直都准备好了答案。‘一生一世。’他说。</p> <p class="ql-block">  一生一世的承诺最终成为了现实,尽管是迟来的爱,却是让人动容。垂暮之年,再去探讨“保持童真”已毫无意义。费尔明娜在失去丈夫后,内心是忧伤的、无助的、痛苦的。而等待了五十多年的阿里萨像一位好朋友那样打开了她的心扉。远离孤独,就要有陪伴,此时,无关爱情。相比费尔明娜,阿里萨则是付出更多的那一位,虽然,身体上出轨,但精神上却又无比忠贞,这是一种怎样的执着?</p><p class="ql-block"> 当然,相当一部分人会对这种私生活混乱的男人一杆子打死,因为他这种人基本会被定格成人渣。但他多年的执着就是等待他的费尔明娜这个白月光初恋。他的爱是脆弱的,被白月光拒绝后出现了痛苦、抽泣、呕吐等霍乱症状;他的爱又是持久的,坚定的,为了配得上白月光,他一步一步完成了阶层的跨越,不惜等上五十多年;他的爱又是深情的,充沛的,他在给一名男士代写情书时,融进了自己的感情,也打动了男士的女友,最终靠情书帮助他们结成一对姻缘;他的爱也是无比幸福的,至少最后终于实现了贯穿他一生的愿望:陪伴费尔明娜幸福的生活下去。</p><p class="ql-block"> 爱情,真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书中的年代是19世界末、二十世纪初。对爱情的细腻描写,对两性关系的阐释,对持久永恒的爱的歌颂,无疑,是它成为世界名著的最主要原因。</p><p class="ql-block"> 读这本书也让我重新认识到名著的魔力。以前认为世界名著内容晦涩难懂,人名太长,人物关系复杂。可真正的沉下去,读下去,心灵会有一种满足和被滋养的感觉。就比如第一本《肖申克的救赎》,从看电影再到看原著,让我体悟到了主人翁内心的强大、坚持不懈的努力和自我救赎,第二本《霍乱时期的爱情》,让我体悟到了爱的永恒和坚韧。</p><p class="ql-block"> 在这看似物欲横流的世界里,有那么一份不太完美的爱情,能够跨越半个世纪,不离,不弃,等待,把握,找回,团聚。即使女主不接受阿里萨,抱憾收场,也是凄美的,因为这份对爱的执着和追求,弥足珍贵,就像那空谷幽兰般的芬芳,散发着持久的魅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