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齐齐哈尔是黑龙江之行中重要的一站,主要就是寻故,寻父母的旧迹,寻自己的旧友,寻过去的回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小时候在齐市住过一段时间,那时父亲主抓黑龙江化工业(富拉尔基),妈妈在上海学习,因为没地方寄放我,爸爸就把我带在身边。他工作时我就和食堂阿姨或汽车司机待在一起,大家都忙时我就和小狗狗一起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记得那时厂区周围的狼很多,到晚上常听到狼叫,所以院子里养了很多狗(记不得几只了)。有一只狗妈妈刚刚生了一窝小狗,其中有一只特别可爱,勾的我天天抱在怀里。叔叔阿姨都说我可以把它抱回家,我可怜兮兮的瞧着爸爸,可爸爸却呵呵笑着说:“养狗这事我说了不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尽管我哭红了眼睛,最爱我的爸爸也有答应。当时我想是爸爸“怕”妈妈,不敢挑战他心里的神圣权威。现在想一想,连我都要没人管了,又怎么能管条狗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对于齐齐哈尔我仅记得这件事,其它都不记得了,大概是那只小狗对我情感的冲击太大了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中心广场北侧保留一座日本入侵时期的“老电报大楼”,建于1934—1936年,是广场上唯一老建筑。这座“电报大楼” 到现在还为齐齐哈尔的通信事业做着贡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龙沙公园建于1904年,是黑龙江省最早的公园,原名西花园。我到龙沙也是为看有历史意义的老建筑,当年这里是最美的宝地,无论是保卫者还是入侵者都在这里留下遗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象鼻亭,是龙沙公园唯一的原始建筑。亭子很简陋,但简陋中透着美感,是历史沉淀后的美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公园中有一条南北向便道,便道的东侧是:黑龙江图书馆旧址,也称万卷阁。西侧是关帝庙、道教协会、寿公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照片中的重檐歇山式建筑建于1930年,当时为“黑龙江省图书馆”,1954年又改为齐齐哈尔图书馆。遗憾的是,我们去时不开放。</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寿山祠,1926年为纪念民族英雄袁寿山将军而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袁寿山为袁崇焕后裔,杀敌英勇,屡建战功,任驻齐齐哈尔的黑龙江将军。1900年在沙俄入侵东北,占领齐齐哈尔后,他拒绝诱降,壮烈殉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关帝庙似乎也是 1932年建筑,现仅保留两座无人问津的原建筑,其它都是重建,焕然一新的关帝爷香火鼎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园内有两栋奶黄色的砖房。质朴的清水墙为乳黄的色彩,上下和转角处有白色的隅石和窗券额,配上门斗的传统木雕,纯朴清新。这是建于1907年的俄国领事馆,虽不宏伟,一砖一瓦都带有异域风情。</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坐落在龙沙公园北侧的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其前身为清末的黑龙江省妇幼医院,距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座保留完整的老医院仍在使用中,是黑龙江省唯一保留下来的医院老建筑。原哈尔滨市立第一医院和铁路医院也是同样形式,但早已被拆除了。</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医院旧址的后面还有一座“世界红卍字会卜奎分会”遗迹,现在是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院史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世界红卍字会,是中国最早的大型民间慈善机构,1922年成立于济南。西医和中国民间救治团体都是由西方教会带入到中国的,将社会的文明引进了中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齐齐哈尔近郊的扎龙自然保护区建于1979年,位于乌裕尔河下游的湖泊沼泽地带。当年,湿地的内湖泊星罗棋布,河道纵横,苇草肥美。被誉为鸟和水禽的天然乐园,驰名中外的“鹤的故乡”就在这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现今的鹤乡已经完全不同于上面的文字描述,自然风光在三十年里在破坏和改造中消失殆尽。天然栖息的鹤群早已消失,成为依靠人工饲养和驯化的 “表演鹤”,那种夕阳西下看群鹤起舞的景象在二十年前就不见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儿时的朋友,当年在沈阳实验小学读书时的同学。她是孤儿,因父母早逝她住在姐姐家,就读于我们学校,我们就成了好朋友。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文革开始,班里家家受到冲击,她姐姐就将她送回到齐齐哈尔老家,是班级里第一个离开的同学。她的命运让我心里好难过,从此一别五十年,再相聚都是六十岁的老人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走进扎龙湿地,辽阔的蓝天白云之下,浩浩荡荡的芦苇一望无际,其间夹杂大小不一的湖泊,景观还是相当悦目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朋友说,最初的扎龙保护区人们经常可以在苇塘中看到鹤影,那时拍到的鹤舞都是野鹤。后来鹤逐步减少就改为圈养,每日放出来四次, 可以近距离互动,喂食和拍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放鹤的场景还是很壮观的,几十只获得短暂自由的鹤高兴的挥动着翅膀,像似群鹤舞天,石破天惊。听说圈养的高峰期有上百只鹤,现在仅剩下三分之一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今日看鹤乡,往日美景已不在,只有在放鹤时才能看见为数不多的鹤群。这是人为破坏了生态环境,再过几年不但看不见鹤影,连鸟影都没有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看放鹤的人群,多可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野生动物一旦被人类圈养之后,就会慢慢丧失天性,逐渐地学会依赖人类。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鹤群,不再有鹤的起舞英姿,因为它们的翅膀已经无力,与公园看鹤无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独自在苇荡的人工步道上走了一段,看到保护区喂养台,上面装有满满玉米粒。看来我多虑了,野生的鹤和鸟还是有的,只不过大量减少罢了。</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小路两旁密集的芦苇,刹那间将我淹没在其中。烈日当头,苇叶都晒蔫了,但青草气息极其浓郁,不见野鹤、白鹭和雁之类的飞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突觉脚下有“沙沙…”声,心里顿生怕意,怕蛇!</b></p> <h3>
<br></h3>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芦苇荡入口长亭的两侧种植大片荷花,也为鹤乡增景,不然没鹤没景也没花,如何对得起花钱的公众。</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早期是和谐的自然生态环境,才吸引上百种鸟类前来安家,尤其在秋季,这里f成为候鸟南飞的“民宿”。今天鹤乡的美景已不在,从野鹤聚集到圈养,再到人工繁殖,鹤已失去了它们的天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自然保护区内如潮的人流,延伸在湿地间的宽大木板路,还有穿行在苇塘间嘟嘟……快艇,足以吓走前来投宿的候鸟,鹤乡便也不在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距离齐齐哈尔18公里的昂昂溪老火车站,是中东铁路上的一个历史博物馆。 火车站建于1900年,原名是齐齐哈尔站或老齐齐哈尔站,也是北京至莫斯科国际列车的经停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火车站正对面有个苏军烈士陵园,由一座苏军烈士纪念塔和十六座烈士墓组成,纪念和缅怀那些抗战中牺牲的苏联军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里埋葬着战死的苏联空军,当时我们还没有自己的空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老火车站周围有许多俄式建筑,包括铁路俱乐部、民宅、机务段车间等,构成了具有浓郁俄罗斯风情的建筑群。保留的民居规模远远大于横道河子,但机务维修的规模就不及横道河子机修厂那么庞大和壮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昂昂溪区第二人民医院原是建于1905年的中东铁路医院,老建筑已经全部拆除,仅剩下一个小耳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剩下的这个耳房现在成了宝,成了铁路医院的历史见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有幸保存下来的历史建筑成为繁华角落的沉默者,也是齐齐哈尔历史的见证人。它们被林立的高楼和灯红酒绿的浮华所遗忘,但也被热爱历史的追逐者记住,成为城市历史中的永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齐齐哈尔曾留给我最深的印象,这些印象就是茫茫的荒地,白白的厚雪,一栋栋新建的工厂和一只只可爱的小狗狗,那时的齐市风卷飞雪,不见楼高。这些记忆保留在心灵深处永远不能磨灭,成为齐齐哈尔的最初重要印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齐齐哈尔成为黑龙江之行中的最后一站,出齐齐哈尔之后从我转向了内蒙古。</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