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边陲,发现被遗忘的科举圣地

叶子

<p class="ql-block">  最初,建水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我。这片被誉为“文献名邦”的土地,历来文风昌盛、人才辈出,学府林立。而在规划行程时,我发现邻近的石屏同样保存着众多明清古建筑,亦是文人辈出的“文献名邦”。悄然间,这方宝藏古城也收藏进了我的心里。</p> <p class="ql-block">  尽管石屏不通火车,但通过“云滴出行”服务号,可以轻松定制点对点的接送服务。</p> <p class="ql-block">  我到过不少的古镇,石屏古城是那种让你一眼万年的眷恋。没有熙攘的游人,没有喧嚣的市声,唯有安详与宁静,这才是古城应有的模样。车辆在城中畅行无阻,抵达民宿时,惊喜地发现它与文庙仅一墙之隔。</p> <p class="ql-block">  稍作休整,我们便前往文庙。相比建水文庙的宏大规模,石屏文庙显得小巧许多。然而,这份“小”并未带来丝毫失落,反而生出一种亲近感。它虽不恢弘,建筑却毫不粗糙,让我们得以细细品味其间的精巧。</p> <p class="ql-block">  行至棂星门下,仿佛步入历史的长河,浓郁的文化气息裹挟着旧日墨香扑面而来。石构件的棱角在风霜中已显柔和,门楣上的字迹却依旧清晰。视线穿过庭院,庄重的大成殿映入眼帘,恪守着文庙的秩序规制。</p> <p class="ql-block">  跨过泮池,石拱桥栏杆上蹲踞着憨态可掬的小石狮,池畔石栏板刻着素雅纹样。池水清幽,虽不大,却为肃穆的庙宇平添了几分灵动。</p> <p class="ql-block">  相较于建水文庙的人流如织,这里更像一处静心修习的幽斋。鼎沸人声的缺席,让心瞬间沉静,目光聚焦于眼前的一砖一瓦、一木一石。方寸之间,可见乾坤。</p> <p class="ql-block">  大成殿、先师殿、崇圣殿、尊经阁虽不雄伟,梁柱间的斗拱却雕琢得极尽精致。岁月虽令色彩斑驳,但飞檐的弧度、椽头的细节,无不透着一丝不苟的匠气。斗拱层层叠叠,精密咬合,不用一铁一钉,却已稳立百年。</p> <p class="ql-block">  阳光穿过古树枝叶,在青石庭院洒下斑驳光影,木雕的卷草纹、雀替上的瑞兽,在光与影的交织中更显生动。石柱础被时光磨砺出温润光泽,砖缝里顽强地生着苔痕。</p> <p class="ql-block">  石屏文庙,虽无震撼的规模,却以其沉静、精雅与无处不在的细节之美,为我们提供了一次深度“阅读”古城文脉的契机。它像一本装帧朴素而内涵深厚的线装书,需静下心来,一页页细细品读,方知其味。走出文庙,回望那绿荫掩映中的飞檐,心中对这座低调的“文献名邦”更添一份敬意。这份小而美的遇见,无疑是石屏古城馈赠的最珍贵礼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