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惠灵顿康乐老年协会成功举行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文艺汇演

歼-20

<p class="ql-block">8月12日上午,由惠灵顿华裔社团康乐老年人协会主办的铭记历史,同心筑梦“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文艺演出”在71 Woburm Road Lower Hutt 隆重举行。</p><p class="ql-block">活动大厅内红歌嘹亮,气氛热烈。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解勇军公参,大使馆领侨处宋海刚主任,大使馆教科文处韩志华主任,新中商会联席主席齐慧芳女士,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惠灵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高和军会长 ,统促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恒英女士,惠灵顿雅风社社长邹家馨女士,乡音报编辑记者钱漓虹女士。惠灵顿各华裔社团代表以及协会全体会员一百余人参与活动。</p><p class="ql-block">活动以艺术的形式弘扬抗战精神,抒发海外华人华侨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表达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银发力量。活动由康乐协会理事章丽敏主持。</p><p class="ql-block">随着《义勇军进行曲》旋律响起,顷刻间现场的气氛就将观众带回到那个同仇敌忾、团结奋斗的峥嵘岁月。康乐协会主席何红在致词中指出:同胞们,悬挂在活动大厅的"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十个大字是80年前3500万同胞的生命换来的。是我们这场文艺汇演的最佳注脚。身居异国他乡,我们以文艺演出形式传承这份记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解勇军公参</span>在致辞中说:今天,我们站在历史的肩膀上,回望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不是为了沉湎于苦难,而是为了从苦难中汲取前行的力量。抗战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更是照亮我们未来道路的永恒火炬。同时,在致辞中高度赞扬了在新老年群体:"此时此刻你们用艺术演绎历史,本身就是对抗战精神最好的传承。</p><p class="ql-block">周元吉老师代表在场的华人华侨做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主题发言。他强调:什么是抗战精神?它是“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壮烈豪情,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p><p class="ql-block">文艺演出在祝新锋、张言两位节目主持人铿锵有力的报幕中拉开帷幕。</p><p class="ql-block">随着束因选老师挥舞手臂划出的有力弧线,混声合唱率先登场,队员们白发下的炯炯目光与激昂的歌声在大厅回荡。《红枣树》的乡土情怀与《爱永在》的家国大爱形成动人呼应。</p><p class="ql-block">焦松玉、陈燕楠等表演的腰鼓舞《山河美》,红绸翻飞如枪戟挥舞,表演者以矫健身姿展现中华儿女的坚韧斗志,将传统腰鼓与抗战精神巧妙结合。舞出了"银发青春"的力度,堪称形体化的抗战宣言。</p><p class="ql-block">祝新锋、李明堂等的男声小合唱《游击队之歌》,经典旋律加之铿锵歌声再现了游击战士的机智勇敢,"我们都是神枪手"的歌词既有历史回响,又有当代诠释,引发全场共鸣。</p><p class="ql-block">张言老师朗诵的《世纪回响》,如历史画轴徐徐展开,配合音乐的伴奏,营造出穿越时空的对话感。</p><p class="ql-block">接地气的广场舞《美丽中国》,活跃了现场气氛,增强了视觉效果。陈燕楠等用欢快舞步展现了和平年代的繁荣景象,与抗战历史形成鲜明对比,传递了珍爱和平的主题。</p><p class="ql-block">陈汉平、束因选的女声二重唱《梅花赋》,歌曲融合戏曲与流行元素,演绎梅花精神,婉转唱腔中暗含"凌寒独自开"的抗战意志。完美的提升了表现力。</p><p class="ql-block">吴承燕、陆萍等展示的功夫扇以扇喻剑,刚柔并济的招式象征抗战志士的傲骨,武术、太极、扇子的融合令人耳目一新。</p><p class="ql-block">梁牡玲独舞《莫日格勒河》,独舞考验表演者功底,民族风格音乐与舞蹈给观众带来了艺术感染力。舞蹈里战马奔腾的表现贴合主题,增强叙了事性。肢体语言诉说军民同心抗敌的深情。</p><p class="ql-block">陈汉平、陈荣华、束因选女声组合《灯火里的中国》用现代歌声串联历史与当下,象征抗战精神照亮新时代。演唱者情感投入,颇具感染力。 </p><p class="ql-block">刘萍、崔隆芝等表演的舞蹈《渔光曲》,意境优美,以渔民生活为题材,用肢体语言表现沿海民众的抗战贡献,帆影桨声间暗藏救国情怀。</p><p class="ql-block">大合唱《保卫黄河》音乐前奏响起时,束因选老师指挥全场同唱经典,这个2分钟的压轴节目,用最短时间凝聚了最大能量,将此次活动推向了高潮。将"风在吼,马在叫"的抗战怒吼化为永恒艺术瞬间。</p><p class="ql-block">这场演出既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和平的珍视。11个精心编排的节目,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盛宴,完美诠释了"传承不是守护灰烬,而是传递火炬"的真谛。</p><p class="ql-block">(张亚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