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5年8月12日,20点20分,峄城区教体局语文教研员殷永丰老师通过微信给落日的余光请安:“贺老师好!”然后,她又《温情永远》地征求我的意见:“想请你暑假培训时再给七年级老师分享一下你的阅读与写作经验,可以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果你是我,你会怎么说?一、恕难从命,我臭硬得像茅坑里的石头;二、欣然接受,我温馨得像二月里似水的春风。最终,我不假思索地选择了后者:“好的,殷老师!下地薅草去了,刚回来。”因为我在农村居住,家里还有六亩薄田需要我认真打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殷老师的话语中,我分明能够读出她不是在给我下达所谓的行政命令。您走的是“亲民”路线,我有什么理由不踏上“敬民”的旅途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民群众始终是历史的推动者,是文化的传承者,是精神的缔造者,而我只是伟大的人民群众中的普通一员。敬民不仅是在敬我,还是在敬您,更是在敬他(或她)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对于我而言,读写这个话题并不陌生,相当于《朝花夕拾》,意味着旧事重提。在言我之时,我无需如数家珍,只要像唠家常那般即可。在言我之时,我可以释放心中对读的千番热,对写的万般爱,但还谈不上什么经验分享,只是在诉说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罢了,诚然是“一段心路历程”,确实是“一壶情感陈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阅读与写作衔接育人”的理念告诉我,读写结合还在耳边回响,衔接育人仍在心中激荡。读写结合是语文执教的门道,是语文求学的良药。可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却总是努力地操劳着,辛苦地从事着一件错误的事情,那就是只读不写。与只读不写打擦边球的教学现象,是读得多、写得少。重读轻写,这比重男轻女还要糟糕。敢问,长此以往,这让“语文”二字情何以堪?</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语文是笔尖下的华尔兹,可是你却偏偏片面地以为语文是舌尖上的中国。倘若说语文是美食,是用来吃的话,那么这个“吃”也要以“读”开口,以“写”开刀。读,能开出一条热热闹闹的求知路,轰轰烈烈的观光路。而“写”呢?则能开出一把亮丽的“英雄刀”“迷你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学语文教师最大的任务不是培养学生的优秀,而是打造自己的精彩。朋友,尤其是语文界的同仁,请提醒自己:“把我打造成为一支能说会道的文笔吧!”一支笔就是语文教师操练灵魂的金话筒,一支笔就是语文教师安慰自我的“丹书铁券”。</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果说读是语文教师的家常菜,写就是语文教师的看家本领。如果不写,恐怕你连精神家园的大门都守不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读什么?怎么读?我将其概括为:品读教材,细读生活,静读自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品读教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材不是一杯白开水,它至少是一杯香茗,抑或是一樽美酒。读,如果没有“品”字的问候,茶香就会荡然无存,醉意就会不留痕迹。一个“品”字,让教材的美感瞬间爆棚。这是因为教材中有历史的烟尘,有现实的烟火,有山河的喜怒,有他人的哀乐。这些悲欢的元素,可以映照自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细读生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生活是最生动最丰富的语文书。它的节奏是快还是慢,这取决于你的状态。它的状态是整齐还是零碎,这取决于你的心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纵然生活的脚步太快,快到日也匆匆,月也匆匆,可是我们却可以放慢脚步,在细读中感受蕴藏在生活的缝隙里的温度和深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生活的碎片并非面目可憎,越是细读,你越能感受到它的三分可爱。在信仰的字典里,这三分可爱,可以点燃你对生活的七分敬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慢读生活不是忽略岁月,而是在打扫日子的同时学会拼图。倘若你把今天的色彩打碎了,就要想着在明天进行缝补一下那些难忘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静读自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人说,这个社会太喧嚣了。读是一方清净的乐土,是一座幽静的乐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静读自我,犹如在心灵的田野上深耕。只有沉下心来,你才能把自己读得更加透彻、深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诸葛先生有言:“静以修身。”无静不成修,无静不成形,无静不成我。有时候不是社会对我们的抱怨过重,而是我们对社会的误解太深。冷落社会等于忽视自我。封杀自己的生存空间,这不是小我的魄力,更不是大我的作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看清自己的软肋,放下自己的疲惫,在静读自我中体悟,你会觉得即使凄风苦雨,太阳的心情也依然康健,星星的眼神也仍旧曼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阅读一开始可能是在急匆匆地赶路,忙着与他人对话,而渐渐地,一旦“悦”字涌上心头,你就能够慢慢地和自己对话。这时候,智慧果断出手,你的写就更有凝聚力和战斗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单纯就“写”而言,我想简单地说一说中学语文教师为什么要写,而且还要热衷于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曹文轩认为:“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就像是弓和箭,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写作是阅读的结果。”受此启发,我的理解是,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就像花和果,阅读是在欣赏果树上开的花,而写作则是在采摘结在花树上的果。无阅读不开心,无写作不快乐。哪怕是痛哭流涕地创作,你也能够写出一页页凄美的幸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看着名人堂里的读和写的陈述,我这个小孩子家家的也有一些粗糙的想法,比如:阅读是在冲锋陷阵,写作是在开疆拓土。阅读如吃饭,写作似做饭。读是写的指南,写是读的战绩。阅读是在向他人借光,而写作则是在自我发光。阅读是蓄力,写作是发力。平庸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味地堕落,不图精神崛起,竟然遗忘了写作的江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关于阅读的名言,我们早已牢记了很多,可是关于写作的警句,我们却分明知之甚少。不妨铭记几句吧!譬如博尔赫斯说:“我写作是为了光阴流逝使我心安。”沈从文说:“为了造希腊的小庙,供奉人性。”汪曾祺说:“为了人间送小温。”余华说过,写作就是用文字来对抗时间的流逝,对抗遗忘。亨利·米勒说过,写作本身就是奖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些教师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我也想写点东西,却不知道从何下笔。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在教材区发现写作的生长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譬如再读《皇帝的新装》,如果你是文中的小孩,你会写下怎样的内心独白?再读郑振铎的《猫》,假如你是文中的第三只猫,你打算如何向他人讲述自己的悲惨遭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在生活区捕捉写作的触发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出教材,这叫出乎其外。走进生活,这叫入乎其内。教材不是阅读的文化迷宫,生活却是写作的精神城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记得有一次,我的大姐给我送来了一盘用荠菜腌制的咸菜。因为她知道我喜欢写作,所以临走时她就给我布置了一道家庭作业:“老弟,有时间你也写一写荠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闲下身来,静下心来,陈年往事涌上心头,我提笔写下了《长姐如母》。我用手机把它发送给大姐检阅。这篇文章充满了大姐对兄弟的关爱。大姐感动得直掉眼泪,一时之间,她竟然忘记了到水龙头前整容,完全沉浸在我的字里行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在自我区深耕写作的独特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这个世界上,你是独一无二的。观察他人,认识生活,其目的都是诠释自我。你的独特性不容小觑,毕竟你的头脑不是他人的思想的跑马场,你的足迹不是他人的情感的录音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经常写作,悠哉!偶尔发表,妙哉!承蒙刊物不弃,感谢编辑恩宠,谨以2025年为例,我的名字登陆的刊物有《今日中学生》和《学校品牌管理》等。我的文笔发出的音响有《〈皇帝的新装〉中的小孩》《永久牌菜篮子》和《若留雁声,请签美名》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师的成长,是语文正面的成长。学生的进步,是教师侧面的进步。别忘了,用你的文笔拉学生一把,让他们的思想再上一个新台阶。我指导的学生作文发表在了《青少年心理报》《意写》和《今日中学生》等刊物上。他们的代表作品有《猫生多艰》《跑步随想》和《高山的守护》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也许有的教师会给自己贴上一个“可怜”的标签:我可怜得万贯难以缠腰,荣誉无法加身。我可怜到只有一支笔,躲在文具盒的背后忐忑不安。但是请不要忘记,我们的学生是“可爱”的:可爱得思想晶莹,可爱得目光玲珑,可爱得文字潮湿。如果说教师的心上还有一抹明媚的阳光的话,它应该就是学生用微笑的颜料绘画而成的。学生的可爱具有良药的奇效,可以治愈部分教师所谓的可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与可爱相得益彰的是可敬。《今日中学生》《意写》和《青少年心理报》,是我非常喜爱的几种刊物。它们本是大刊,却能够放下高贵的身价,提携校草,培育春花。它们屈尊来到了我的学生的慧眼面前,并且走进了他们的爱心,步入了他们的美梦。此情此景,怎能不让我欢呼雀跃、奋勇前进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悦读是对教师最大的封赏,创作是对语文最美的奖励。今天,在这里,我用文笔发声,这既是殷老师对我最大的封赏,又是我领到的最美的奖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阅读让我目睹到了他人“一战封神”的功绩,写作让你欣赏到了自己“一举成仙”“一笔成气”的壮举。</p> <p class="ql-block">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个性解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我爱阅读,但我更爱写作。写不好,我还写不孬吗?“孬”是好的另一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我最初的写作比较土气,像是一个“土鳖”。我后来的写作似乎有点洋气,算是半个“土豪”。</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我手中的那支笔,威武得像一员大将,而我只不过是它手下的一个无名小卒。它带着我整天东奔西跑,常年南征北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读懂自我,你只是在开垦一片不毛之地。写清自我,你才是在打造一片靓丽天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5.曾几何时,愤怒与牢骚对我纠缠不清。为了摆脱它们的束缚,我想找一个文明的地方骂人,骂得罪了我的人,前提是不触犯法律准绳,不碰撞道德底线。与此同时,我也想找一个文化的地方打架,与伤害过我的人打架,前提是不打真善美,专打假恶丑。打过来打过去,骂过去骂过去,到最后,倘若我发现自己错了,就开始善待对方,高呼“理解万岁”,并且着手虐待自我,掐自己的胳膊两下,直到喊出那个温柔的“疼”字为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后来呢?我开始改变自己,用文笔给“一般见识”针灸。从拿捏文字到仰望文学,这其间不是对生活的简单记录,而是在播种真情实感的基础上,收获深明大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前面的写作状态是给思想冲浪的重灾区,心酸而苦涩。后面的写作状态是给情义泡澡的浅水湾,温暖且舒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你是不是写作的小白,“个人名片”一眼就能够看透。有的编辑比较看重这一点,从而节省审稿时间,提高用稿效率。另外,有的刊物会刊登“作者简介”,这就相当于警告“假名片”的小作者,不要挖个深坑,把自己推进去,然后生生地活埋。天下苍生,在老天爷的指引下,都在等着看一场让人笑破肚皮的好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在写作区,我紧衣缩食,属于平民阶层;在发表区,我宽衣戴帽,想当精神富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我的一切荣誉感和所有成就感,都早已幸福地打上了写作的烙印。在投稿时,我实事求是,通常会这样自我介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贺承德,笔名明我以德,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教育报阅读之星、好老师智库特约作者、教师博览签约作者,作品散见于《中华诗词》《课堂内外》《中国教师报》《教师博览》《做有趣的教育》《江西教育》《山东教育》《语文报》《教师报》《齐鲁晚报》《凤凰资讯报》《枣庄日报》《枣庄晚报》《班主任》《班主任之友》《学校品牌管理》和《今日中学生》等刊物,曾获中国好老师、省级诗词教学设计大赛特等奖等荣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感恩暑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暑假工写作的意义是什么?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蝉噪我不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把文笔放到暑气里,蒸一蒸,煮一煮,思想也许就会成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笔和墨彼此成就,读和写共同成全。扶笔为犁,在墨香里播撒夏韵,但愿不负秋收不负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汗滴和墨水一样勤劳,笔杆比神马还要聪慧。汗和墨作伴,神与笔同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5.避暑的时候,你可曾看见,一支笔仍在流血,一腔墨还在流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6.晚风渴望拥抱晨炊。即使身处在睡梦之中,我们也要努力去追赶心中不灭的太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7.故事是情哥的娘家,情节是义妹的婆家。蹭着暑期的热度,我们重返各自的精神家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8.暑假的功能有哪些?休养生息(养生)、补充电量(充电)和重塑自我(塑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9.有人说,阅读的女神最美,写作的男神最帅。但愿有更多的教师从真阅读走向大写作,从真写作走向大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