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号:261345076</p> <p class="ql-block"> 2024年9月22日,今天是我们“多彩贵州8日游”第三天,按照旅行社行程今天将去丹寨万达小镇和西江千户苗寨,晚上入住镇远古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丹寨万达小镇</span></p> <p class="ql-block"> 丹寨万达小镇位于丹寨县城东湖旁,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4年12月,万达集团与丹寨县签署扶贫协议,投资13亿元捐建丹寨万达小镇。使它成为旅游景区,主要景点有:鸟笼小院、尤公广场、锦鸡广场等。</p> <p class="ql-block"> 丹寨因海拔较高,自然气候凉爽,素有“云上丹寨”的美誉。丹寨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拥有苗族锦鸡舞、古法造纸等8项国家级、22项省级、34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苗族文化的活态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小镇展示了苗族蜡染、造纸、鸟笼、苗绣、银饰、芦笙、油纸伞等非遗项目 ,游客能在此体验丰富的当地少数民族非遗文化 。</p> <p class="ql-block">丹寨非遗项目——鸟笼</p> <p class="ql-block">锦鸡姑娘</p><p class="ql-block"> 丹寨生活着苗族的一个支系——锦鸡苗族。</p> <p class="ql-block"> 小镇建筑风格以苗、侗、水等少数民族传统特色为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西江千户苗寨</span></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西江千户苗寨”,地处中国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原称“仙祥”,现名由苗语音译而来。现有1400余户,6000多人,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5%,故有“千户苗寨”之称,也是我国独有,世界独存,是世界上最大的苗族村寨。</p><p class="ql-block"> 西江千户苗寨,民族风情浓郁,苗族文化多彩纷呈,素有“苗都”和“天下西江”之美誉,被誉为“中国苗族文化艺术天然博物馆”,是我国历史文化名镇之一,同时也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 从老街穿过,进入景区,西门入口有一巨形银帽子的建筑,它高达17m,宽8m,两旁有6颗银饰牛角,和两根高大图腾。</p><p class="ql-block"> “银帽子”体型硕大,造型端庄,做工精良,在蓝天白云下,银光灿灿,熠熠生辉。据说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银帽子,也是黔东南苗族文化地标性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田园观光区</p> <p class="ql-block"> 进入景区,首先看到对面山坡上“苗寨田园观光区”,这一大片绿色植物是勤劳的西江苗族人在白水河两岸顺山势而上开辟植水稻的梯田,梯田层层而上,直至山腰,形成了浓郁的农耕文化与优美的田园风光。</p> <p class="ql-block"> “吊脚楼”,是西江人们一种古老居住方式,现仍保留1000多栋。</p><p class="ql-block"> 苗寨所处地形为河流谷底,因此依山而建的吊脚楼是苗寨主要的建筑形式,一般为3~4层。吊脚楼群沿着河谷坡地起伏变化,形成了形状一致但位置却变化无穷的建筑风貌,2005年,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 再向前走,有座观景台,为木结构。站在高处,视野开阔,可以远眺整个苗寨和周围层峦叠嶂的群峰,半山而建的吊脚楼,鳞次栉比,蔚为壮观</p><p class="ql-block"> 千户苗寨的建造主要起源于明代中期(大约公元14世纪),当时苗族人民为了避免战乱和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集结在山区建立起集体性的寨子。现在苗寨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寨内户户紧靠,层层相叠,民族风情浓郁,是世界最大的并最具有观赏价值的苗寨之一。</p> <p class="ql-block"> 西江千户苗寨的苗族银饰久负盛名,当地女子一般都喜欢头戴的银冠,挂上配饰,再穿色彩鲜艳的苗族服装,显得雍容华贵。</p> <p class="ql-block"> 西江千户苗寨,四面环山,从峦叠嶂,从白水河波光粼粼,穿寨而过,将西江千户苗寨寨子一分为二,河上有七座“风雨桥”,每座间隔100米左右,这些风雨桥不仅是苗族人们出行的重要通道,也是游客游览的重要景点。</p><p class="ql-block"> “西江千户苗寨风雨桥”,又称为"便桥"或"花桥",是苗族建筑中独具特色的桥梁形式。风雨桥主要由桥、廊、亭三部分组成,桥上建有长廊,可供行人避雨、歇脚。风雨桥是西江苗寨文化的一种独特重要载体。沿着江边长廊漫步,河水清澈如镜,倒映着两岸飞檐翘角的民居。</p> <p class="ql-block"> 1号风雨桥——龙潭桥(苗语“久架翁”),因桥上游水潭龙的传说得名,寓意守护村寨平安。</p><p class="ql-block"> 十分有趣,西江白水河上7座风雨桥每个都有一个的苗语名字和独特寓意,这也反映了苗族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敬畏之心。</p> <p class="ql-block"> 2号风雨桥——螃蟹桥(苗语“嘎丢都”),与当地一则保护周边生态环境美好故事有关。 </p> <p class="ql-block"> 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大多为木结构,主要运用榫卯衔接,不需一钉,楼内枋枋相接,柱柱相连,十分牢固。</p> <p class="ql-block"> 3号风雨桥——游方桥(苗语“僦哟妃”),也叫情人桥,是青年男女进行情歌对唱、互诉爱意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原4号风雨桥损坏了,现在原处修了一条水泥新桥。在一旁巨石上刻有著名作家余秋雨为苗寨题写的“以美丽回答一切”的评语。是的,我们虽然才走了一半,但处处看到的都是美丽。</p> <p class="ql-block"> 5号风雨桥。</p> <p class="ql-block"> 6号风雨桥。</p> <p class="ql-block"> 7号风雪挢——回龙桥(苗语“僦餸嗡”),又为“回龙桥”。苗中“餸”是“截”意思,“嗡”是“龙”的意思。西江苗寨有这样的风俗,在村寨河的下游要修建一座“回龙桥”,意思要把龙潭的神龙拦截住,不让它顺河游走,这样就可保西江永远安宁。</p> <p class="ql-block"> 欣赏完7座风雨桥及周边风景后开始从古街返回。</p> <p class="ql-block">苗族演艺广场</p> <p class="ql-block"> 每天下午在广场都会有一场免费的苗族歌舞表演,我们去时刚好开始。在芦笙的伴奏之下,身穿民族服装的苗族姑娘和小伙跳起铜鼓舞及芦笙舞,这些原生态的歌舞均为苗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及观赏价值,还在传承和弘扬苗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演出结束后,游客纷纷涌入广场中央,与苗族演员继续载歌载舞,热闹非凡。</p> <p class="ql-block"> 西江千户苗寨历史悠长,是中国历史上苗族五次大迁徙的聚居地。苗族迷信鬼神、盛行巫术,并有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等原始宗教形式的信仰,这些都深刻地影响到了苗寨村民的生活习惯和民居建筑的建造。</p> <p class="ql-block">游方街</p> <p class="ql-block"> “游方”——是苗族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一种表现方式。每当苗寨吃新节、爬坡节、过苗年等节日和农闲时都有游方活动。</p><p class="ql-block"> “游方街”是西江苗族青年男女节日游方、对唱情歌、互吐衷情、谈情说爱的地方。在此漫步,不但可以观赏沿街的美丽风景,还能亲眼目睹苗族青年男女游方对歌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 将近5个小时,我们结束了西江千户苗寨的参观,以美丽回答一切,看西江之天下苗寨,时间虽短,但这个被誉为“人类疲惫心灵歇息地”的地方,一生真值得一来。再见了西江千户苗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5年8月12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