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伟大的铁路旅行 西伯利亚绮梦之旅(2.1)--伊尔库茨克 摄影制作:紫彤,秋,等 2025.07.06-2025.07.09

紫彤(一路风光一路我)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伊尔库茨克是西伯利亚的第二大城市,我们乘蒙俄火车前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西伯利亚,是我从中学时代就心心念念的旅行目的地。那时,在书页间与多篇苏联小说邂逅,便在我心中埋下了对这片神秘土地的向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像《安娜·卡列尼娜》,虽其主线围绕着安娜的爱情悲剧与俄国社会的种种矛盾展开,但字里行间也偶尔透露出俄国广袤土地上的社会风貌,让我对西伯利亚所处的大环境有了初步认知。还有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它以顿河哥萨克的生活为背景,却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俄国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使我联想到西伯利亚可能存在的独特民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还有美国作家拉塔·塞普提斯创作的长篇小说--《西伯利亚的眼泪》。</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些小说里,不少都描写了西伯利亚的寒冷与贫穷。那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寒冷,仿佛空气都能被冻结,凛冽的寒风如刀割般划过人们的脸庞;而贫穷,则像一片挥之不去的阴霾,笼罩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挣扎求生,为了基本的生存而努力奋斗。然而,正是这些描写,让我对西伯利亚产生了更复杂、更深刻的情感,既敬畏于它的严酷,又渴望去探寻它真实的样子。如今,我终于要踏上这片土地,去亲身感受它的魅力与沧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西伯利亚(俄语:Сибирь)是乌拉山脉以东的广大地区的总称,占北亚的大部分,面积约1300万平方公里,东至太平洋、北至北冰洋、南至中亚北部,现属俄罗斯,相当于该国领土总面积的75%。</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西伯利亚所蕴藏的土地、能源和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是一片富饶而尚未充分开发的土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早在石器时代以前,西伯利亚已经有人居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辽阔无垠的西伯利亚荒原上,藏着无数不为人知的英雄故事。他们或许没有华丽的头衔,没有耀眼的光环,但他们用血肉之躯和坚韧意志,书写了俄罗斯在这片荒凉土地上的壮丽篇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十二月党人</b>:俄国贵族的觉醒与抗争。十二月党人多为俄国贵族出身,他们在1825 年发动了旨在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制度的十二月起义。起义失败后,大批十二月党人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十二月党人的流放,让西伯利亚这片土地成为了俄国进步思想的传播地,他们的抗争精神激励着后来无数人为自由和民主而奋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陀思妥耶夫斯基</b>:文学巨匠的苦难与升华。陀思妥耶夫斯基因参与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的活动,宣传社会主义思想,于 1849 年被捕并判处死刑,后改判为流放西伯利亚。正是这段经历,让他的思想得到了升华。这些思考都融入到了他后来的文学创作中,如《罪与罚》《白痴》等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经典之作,对俄国乃至世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列宁:</b>革命导师的蛰伏与蓄力。1895 年,列宁因组织工人运动被沙皇政府逮捕,随后被流放到西伯利亚的舒申斯克村。在流放地,列宁并没有停止革命活动。他利用这段时间,深入研究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并结合俄国的实际情况,撰写了大量重要的著作和文章,如《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等,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乌兰巴托至伊尔库茨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与天津的一对夫妻游友共享一个卧铺间,24小时的车程在谈天说地中悄然流逝。从国内谈到国外,从地方美食到文化差异,小小的车厢成了文化交流的沙龙。窗外的风景如画卷般展开,而我们的聊天则为旅程增添了温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列车厢的空调与我们闹情绪,卧铺间闷热,唯一的一丝凉风从安全窗口飘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蒙俄边境的检查站,严格却不失人情味:护照检查、行李抽检、警犬巡查,三个小时的等待中,尽管团友携带了肉类食品,但整个团队都顺利过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或许是聊得投机,或许是边境工作人员的认真检查,给这段枯燥郁闷的车程增加了快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火车上的开水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窗外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伊尔库茨克</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伊尔库茨克(俄文Иркутск,英文Irkutsk)是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的首府,拥有300多年的城市史,是西伯利亚最大的工业城市、交通和商贸枢纽,也是东西伯利亚第二大城市。被称为“西伯利亚的心脏”、“东方巴黎”、“西伯利亚的明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伊尔库茨克拥有大约1300处历史建筑文明遗产,其中501处为国家级或州级文物遗产,受到国家的保护。该市的历史中心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伊尔库茨克市位于贝加尔湖南端,是离贝加尔湖最近的城市,安加拉河与伊尔库特河的交汇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安加拉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安加拉河是俄罗斯西伯利亚河流。源出贝加尔湖,为叶尼塞河主要支流。长1779千米,流域面积104万平方千米,水力资源丰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伊尔库茨克大学历史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伊尔库茨克有40多所大学,很喜欢莫尔教授的一段话:“我们的大学,是社会的花朵,也是生命之树上最珍贵的需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伊尔库茨克市大街上,随处可见18-19世纪的宏伟建筑和民间建筑以及为纪念著名的作家与学者而建立的纪念碑。例如波戈亚夫林教堂、斯帕斯克教堂、特洛伊茨卡娅教堂、贝加尔生态博物馆等名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亚历山大三世纪念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亚历山大三世·亚历山德罗维奇,史称亚历山大三世,是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十七位,俄罗斯帝国第十三位皇帝(1881年3月13日—1894年11月1日在位),亚历山大二世次子。其在位时期国内没有战争且和平稳定,是俄罗斯帝国后期最繁荣的时期,因此被称为”和平缔造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雅科夫·斯维尔德洛夫是俄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活动家,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他出生于1885年6月3日,1902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积极投身革命斗争,多次被捕和流放。十月革命后,他领导人民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工作,在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19年3月16日,因流感引发肺炎不幸逝世。(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基洛夫广场是伊尔库茨克的中心广场,是伊尔库茨克城市的发祥地。广场以苏联布尔什维克革命者和重要领导人之一的谢尔盖·米洛诺维奇·基洛夫命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基洛夫广场是伊尔库茨克的中心广场,州政府办公大楼、三大教堂、二战胜利纪念墙、无名英雄烈士墓,爱情桥,伊尔库茨克建立者纪念碑,莫斯科大门——伊尔库茨克的凯旋门等均坐落在周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爱情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该广场始建于1661年伊尔库茨克建城时期,最初作为哥萨克要塞的练兵场使用。18世纪后期成为城市行政中心,1890年确立现用名称"基洛夫广场",纪念俄罗斯革命家谢尔盖·基洛夫。二战后增设胜利纪念墙和无名英雄烈士墓,强化其历史教育功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战虽然没有战到伊尔库茨克,但仍有21万伊尔库茨克青年牺牲在战场上。 胜利纪念墙:长42米的黑色大理石墙面,镌刻二战阵亡将士名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波兰救世主大教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世纪建造的天主教堂,体现多元宗教文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百多年前,波兰大军追随拿破仑攻打俄国,失败后被流放到西伯利亚,沙皇政府为当时被流放到此的波兰政治犯而兴建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罗马天主教堂为伊尔库第一座波兰天主教堂,也是唯一一座天主教教堂,建于1825年,大部分为捐赠所建。1879年伊尔库茨克的一场大火烧毁了这座波兰天主教堂。1881年-1884年,伊尔库茨克建筑师亚纳塔姆列为齐重新设计修建石头的天主教堂建,筑风格为新哥特式建筑,而教堂内部的壁画是由被流放的艺术家沃伊采哈科佩尔斯基所绘画。在1978年,经过长时间的重新修建,完成了这座波兰天主教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主显节教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主显节大教堂始建于1693年,是伊尔库茨克第二古老的建筑,至今保存的很好。 漂亮的教堂白色亮洁,各层由长方形、圆柱形、三角锥形组合在一起,仿佛是积木搭起的精美玩具,旁边还有两个金色的洋葱头形状的穹顶衬托着,非常耀眼。 有的地图上称它为“上帝产生大教堂”,还有的称它为“博戈亚福列涅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伊尔库茨克圣女修道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伊尔库茨克最古老的修道院之一,最早为木制,在19世纪用石头重新修建。据说这里是伊尔库茨克最有灵气之地,安葬了许多名人,流放于此的十二月党人和妻子也都长眠在这里。里面非常精致,金碧辉煌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十二月党人,指发动反对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的武装起义的参加者,列宁把他们发动的武装起义视为俄国革命运动的开端,受到苏联史学界格外重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十二月党人因起义失败被沙皇政府判处流放西伯利亚苦役时,他们的妻子面临着艰难的抉择。按照当时沙皇俄国的法律和传统观念,这些贵族妇女完全可以与被流放的丈夫划清界限,继续享受贵族的特权生活。然而,她们中的许多人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追随丈夫去西伯利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十二月党人的妻子们以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爱情、忠诚和正义的真正含义,她们是俄国历史上值得铭记的女性群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修道院内的紫金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白军将领高尔察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高尔察克(Aleksandr Vasilyevich Kolchak,约1874年-1920年),俄罗斯军事家和北极探险家,俄罗斯帝国海军上将,曾在日俄战争中与日本作战。高尔察克生于圣彼得堡世袭贵族家庭,1894年毕业于圣彼得堡海军学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苏联时期教科书,把高尔察克称为内战时期的“反革命头领”。拂去历史尘埃,曾任海军上将的他,其实是位天才的学者、北极探险家、勇敢的战士和拙劣的政治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与俄罗斯艺人同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夜宿宾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宾馆贝加尔湖图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清晨,漫步伊尔库茨克的小街公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伊尔库次克的出名,还因其东侧66公里处的贝加尔湖。贝加尔湖于1996年申报联合国世界遗产成功。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最大的淡水湖,有“西伯利亚明眸”之美誉。贝加尔湖的旅游记录见《贝加尔湖美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