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大川归来》之275,七月行(四)游袁林与洹园

山水客

<p class="ql-block">7⺝31日下午由林州太行大峡谷回到安阳市,在火车站附近宾馆住下,那么干净整洁的房间才收了85元。喝足开水,洗了个澡,还不到4点,马上打的仅用10多分钟就到了《袁林》。</p><p class="ql-block">《袁林》,就是当年辛亥革命后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先生,让位与他当上中华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的陵墓。当然,大家一定也不会忘记袁世凯还当了八十三天皇帝,最后在全国民众的声讨声中病逝。</p><p class="ql-block">袁的老家即安阳,他下台后回安阳,死后就葬在安阳。陵墓建于1918年,中西风格,很是宏大,世称袁林。</p><p class="ql-block">对于这样一个历史人物,对于这样一处历史建筑,应该如何评价?、应该如何对待?这是我们的党和国家的一个选择,也可说是一个考验。</p><p class="ql-block">按文化大革命极"左"思潮的认识和做为,很简单,袁世凯窃国大盗,彻底打倒,批深批臭。陵墓砸烂,变为废墟……</p><p class="ql-block">但我们党和国家政府没这么办,不但把文革时期对袁林的一些破坏,进行了整修,还把袁林建成供人们评鉴历史、休闲观赏的园林名胜。对袁世凯的功过是非进行了客观评价和详细介绍,显示了我们共产党人,五千年历史大国的宏阔胸怀和深远目光。让人们了解学习历史,为中华复兴,国盛民富的美好理想去努力去奋斗。</p><p class="ql-block">这次抽空来袁林一游,改变了我原来的看法:一个大反面人物的陵墓,有什么值得看的!正确的态度,应是尊重历史,客观评价历史人物。</p><p class="ql-block">任何一个重要历史人物,即使他留芳百世,也要知道他为何留芳百世。即使他遗臭万年,也要明白他为何遗臭万年。何况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何况人性复杂,世事繁复。</p><p class="ql-block">袁世凯对自己的故乡安阳十分留恋,下台后回安阳在洹(huαn)水岸边垂钓,死后紧靠洹水修墓,可见对洹水的感情。这洹水据说殷商时就有,洹水是安阳的母亲河。</p><p class="ql-block">游完了袁林,第二天即8月1日早5点半,我步行了半小时,去了安阳最大的公园巜洹园》,看看深受袁氏钟爱的洹水到底什么样。</p><p class="ql-block">这《洹园》还真不错,一湾碧水,桥曲栏秀,岸上亭阁,隐约可见。公园是在洹水的原河道上修建的。堆土为山,山上我寻到了古迹《会盟亭》,据说是秦始皇的大将章邯与楚霸王项羽谈判立盟的地方。</p><p class="ql-block">湖边我到了"荷塘听香"景点,一个"听"字,有人说香是闻的,怎么听呀?写错了吧?没错!这就是运用了中国诗词写作方法之"通感",嗅覚与听覚互通,即听到雨打荷叶,虽距离尚远,也似乎闻到荷花之清香。或者站在荷塘边,闭目听雨,沉醉荷香之中。不知我的理解对否?</p><p class="ql-block">我特别喜欢洹园的另一处景点,叫《幽谷烟竹》,竹林幽深,路径弯延,鸟雀时鸣,石凳小坐,凉意顿生,让人不思离去。</p><p class="ql-block">总之洹园很好,安阳很好,不愧为中国十大古都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8月1O日山水客写于郯城</p><p class="ql-block">(诗文图均为原创)</p> <p class="ql-block">《袁林》大门</p> <p class="ql-block">习总书记关干文物保护利用的批示</p> <p class="ql-block">《袁林》的介绍</p> <p class="ql-block">这些石像几乎都有残缺,大多是文革批四旧时人为破坏,把最突出的部分,如鼻、嘴、刀等用锤砸掉。</p> <p class="ql-block">这是第一展室介绍袁氏的生平历史</p> <p class="ql-block">这墓前大门还是1918年时安装的,百余年了,仍坚固完好。</p> <p class="ql-block">袁世凯的墓很大,很高。</p> <p class="ql-block">这是第二展室介绍袁氏生平历史</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袁林中常见到的旧砖道路,多已残砖斑驳,这也是1918年建成时老路,让人感慨再三,浮想联翩。</p> <p class="ql-block">幽谷烟竹到了,几十亩竹林,穿行其间,暑气大消,不舍离开。</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拜相台,传战国时期,六国拜苏秦为相在此,山顶楼为宿云阁,。</p> <p class="ql-block">这里就是会盟亭,项羽、章邯相见两国结盟。</p> <p class="ql-block">下面是《荷塘听香》,名雅景幽,叶绿花红,可惜缺少几个石墩。</p> <p class="ql-block">桥上有石柱三五,不知何用?问一老者,说原来计划桥上立柱建廊,即桥廊,后因资金紧缺而停,是个半拉子工程。想不到成了一景,在全国万千桥中,独此一家,真是物以稀为贵也!</p> <p class="ql-block">湖边坐椅,上有遮阳防雨之雨搭,我少见多怪,还是第一次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