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山世界文化之旅(394):世界遗产科隆大教堂

野山

<p>5月21日游船到达德国城市克隆,我们首先参观了著名的科隆大教堂(Kölner Dom)。科隆大教堂全名是圣彼得和玛丽大教堂(Hohe Domkirche St. Peter und Maria),是一座天主教主教座堂,是科隆市的标志性建筑物。</p> <p>图1、莱茵河畔的科隆大教堂</p><p>在所有教堂中,它的高度居德国第二,世界第三;论规模,它是欧洲北部最大的教堂,集宏伟与细腻于一身,被誉为哥特式教堂建筑中最完美的典范,1996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p> <p>图2、世界第三高教堂</p><p>看到大教堂,第一感觉是暗黑风格的科隆大教堂和其他富丽堂皇的教堂差别太大了;第二感觉是教堂太宏伟了,教堂中央是两座与门墙连砌在一起的双尖塔,南塔高157.31米,北塔高157.38米,是全欧洲第二高的尖塔(仅次于乌尔姆大教堂)。除两座高塔外,教堂外部还有多座小尖塔烘托。</p> <p>图3、外观暗黑风格</p><p>世界十大最美教堂有:一、凡蒂冈圣彼得教堂;二、德国科隆大教堂;三、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四、法国巴黎圣母院;五、西班牙巴塞罗那圣家族大教堂;六、土耳其索菲亚大教堂;七、俄国莫斯科圣瓦西里升天大教堂;八、英国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九、意大利佛罗伦萨大教堂;十、西班牙塞维利亚大教堂。这次参观了科隆大教堂,十大最美教堂我算是参观齐了。</p> <p>图4、教堂前的这个柱子是教堂塔顶的复制品</p><p>1164年,科隆大主教莱纳德·冯·达瑟尔随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征战意大利米兰时,夺得一件珍贵的战利品--朝拜初生基督的东方三圣王的遗骸。科隆主教团决定修建一座世界上最大、最完美的大教堂,来供奉这份遗骸,建筑风格选取当时新兴的哥特式。</p> <p>图5、科隆大教堂南侧</p><p>科隆大教堂始建于1248年,是天主教和中世纪文化在欧洲勃兴的象征。工程时断时续,至1880年才由威廉一世宣告完工,耗时超过600年。站在大教堂脚下,教堂上方有无数的大小尖塔,环绕着最高的两座尖塔直上云霄,那玲珑剔透、直刺苍穹的双塔,象征着灵魂升天的路。</p> <p>图6、科隆大教堂留影纪念</p><p>在修建科隆大教堂的七个世纪中,一代代建筑师们秉承着相同的信念,做到了绝对忠实于最初的设计方案。除了其自身的重要价值和教堂内的艺术珍品以外,科隆大教堂还表现了欧洲基督教经久不衰的力量。</p> <p>图7、大教堂的飞扶壁和小尖塔</p><p>科隆教堂初期的石头呈现米白色的状态,但在二战时期战火的熏灼下,科隆大教堂的外壁渐渐开始发黑。二战后期德国经济快速发展,科隆作为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以及主要的褐煤生产基地,泛酸的空气侵蚀着教堂的每一块石头,双塔由原来的银白变成黑褐色。政府决定保留双塔的黑褐色,以引起世人对环保工作的重视,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p> <p>图9、教堂大钟</p><p>教堂顶上大钟,最早的是3.4吨重的三王钟,铸造于1418年,安装于1437年(后来三次重新铸造,最近一次于1880年)。最大的钟是圣彼得钟,重达24吨,直径3.22米,安装于1924年,被誉为"欧洲中世纪建筑艺术的精粹"。每逢祈祷时,钟声洪亮,传播得很远。</p> <p>图10、大教堂背面景观</p><p>参观教堂免费,但爬上钟楼要买票。游客可以爬上螺旋楼梯的533级石阶,到达离地面约100米(330英尺)的钟塔观景台。那里可以看到全世界最大的教堂吊钟,并饱览莱茵河的水色与科隆瑰丽的市容。</p> <p>图11、大教堂正面中间的彼得大门</p><p>教堂正面有三座大门,游客从正面中央大门——彼得大门进出。精美的彼得大门(Petersportal),建于1370至1380之间,是大教堂最古老的大门。作为哥特式教堂建筑,科隆大教堂的哥特式雕刻艺术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大门两边立柱上人物雕塑,栩栩如生,源于宗教故事。</p> <p>图12、微笑的圣母抱者圣婴</p><p>&nbsp;&nbsp;&nbsp;大门中间微笑的圣母抱者圣婴,端庄、慈祥,衣褶如行云流水,自然飘逸。</p> <p>图13、中央大门左边一排雕塑</p><p>&nbsp;&nbsp;&nbsp;中央大门左边一排七座雕塑,从左到右是1、Adam (亚当), 衣不蔽体,原始形态,手持的是禁果。2、Noah(诺亚), 手持方舟,上面是洪水退去后报信的鸽子。3、Moses (摩西), 手持十诫。4、David (戴维王), 击杀巨人,以色列的第二任国王, 手持竖琴。5、Elijah(伊莱贾), 先知,手持刀子。6、Joachim(圣约雅敬), 圣母玛丽亚的父亲,手持“圣母的鸽子窝”。7、John the Baptist(施洗者约翰),紧靠大门,手持“上帝的羔羊”。</p> <p>图14、中央大门右边一排雕塑</p><p>&nbsp;&nbsp;&nbsp;中央大门右边一排也是七座雕塑,从左到右是1、Joseph(约瑟夫),耶稣名义上的父亲,玛丽亚的丈夫。2、Anna(安娜),圣母的母亲。3、Eliseus (伊莱沙),以色列先知,以利亚的学生。4、Salomon (所罗门王),他是以色列第三位国王,戴维王的儿子, 手托圣殿。5、 Samuel (山谬),以色列的士师、先知,策立了以色列第一位国王与戴维为第二任国王。6、Abraham(亚伯拉罕),手持祭品,为以色列人的祖先,不过阿拉伯人也将他视为祖先。7、Eva (夏娃).,身旁是诱惑她吃禁果的蛇。</p> <p>图15、君士坦丁一世雕塑(左)和亨利二世(右)雕塑</p><p>中央大门除了两边各有一排雕塑,还各有一组两人雕塑正对着广场。左边两人一组分别是君士坦丁一世(左),第一位承认基督教合法性的罗马皇帝,使基督教后来成为罗马的国教;亨利二世(右),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向教会捐赠大量财产和土地,使主教有机会成为世俗的统治者,奠定了后来政教合一的统治形式。</p> <p>图16、查理曼大帝雕塑(左)及国王史蒂芬雕塑(右)</p><p>中央大门右边俩人一组雕塑,他们是查理曼大帝(左),第一位由罗马教皇加冕的皇帝,从此,“君权神授”,连拿破仑也要请教皇加冕;匈牙利第一任国王史蒂芬(右),王冠由罗马教皇赠送,受洗成为基督徒后,接受基督教在匈牙利的传播。</p> <p>图17、正面约翰门</p><p>正门中的北门位于中央门的左侧,为约翰门。北门上的雕像也描绘了与基督教相关的故事和人物。这些雕像包括旧约圣经中的人物、圣徒、教父或其他重要人物,例如,约翰洗者、圣安德肋等。</p> <p>图18、正面雅各布门</p><p>雅各布门位于中央门的右侧。雅各布门上的雕像描绘了与基督教历史和传统相关的故事和人物,包括以色列先知以赛亚、以利亚等。</p> <p>图19、教堂里有很多虔诚的教徒在做弥撒</p><p>大教堂是欧洲基督教权威的象征,是哥特式宗教建筑艺术的典范。它为罕见的五进建筑,内部空间挑高又加宽,高塔直向苍穹,象征人与上帝沟通的渴望。教堂中央的大礼拜堂穹顶高达43米,木制席位整齐的排列开来,整座教堂可以容纳5700人,我们赶上周日,有很多虔诚的教徒在做弥撒,场面很壮观。</p> <p>图20、教堂内左边的两个礼拜堂</p><p>科隆大教堂长144.5米、宽86米,面积相当于一个足球场。内分为5个礼拜堂,中央大礼拜堂穹顶高43米,中厅部跨度为15.5米,是尚存的最高的中厅。传说舒曼进入这个大教堂时震慑于其气势,而萌发了写作“莱茵交响曲”的意念。</p> <p>图21、科隆大教堂唱诗台</p><p>科隆大教堂拥有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中世纪唱诗台之一,历史可追溯至1308年,圣职人员的座位有104个,全都是橡木雕刻座位,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各有一个预留给教皇和皇帝的座位。唱诗台背后的6面屏风上绘有圣彼得、圣母玛利亚、君士坦丁皇帝以及“三贤士来朝”的故事。</p> <p>图22、中央祭坛</p><p>教堂最重要的是1310年修建的中央祭坛,上面摆放着去朝拜初生耶稣的“东方三圣王”的尸骨,安放在一个雕刻精致的宝匣中。东方三圣的圣骨宝匣于1190-1225制作完成,宝匣的本体是木制的,外面包覆了金、银的雕刻,再镶嵌许多的珠宝。它是12世纪末著名的金匠尼古拉·冯·凡尔登几乎倾其一生完成的,正面的浮雕上刻着三王朝拜圣母圣婴图,金碧辉煌,光彩夺目,堪称中世纪金饰艺术的顶峰。</p> <p>图23、圣克莱尔小堂的嘉勒修女会祭坛</p><p>嘉勒修女会也称为贫苦修女会。这个祭坛画是14世纪的艺术品,是德国古老且重要的祭坛画。不过现在我们看到的是背面的绘画。正面全部是非常精美的三维镀金雕刻,只有在重大的宗教节日才对外展示。祭坛所在的位置是圣克莱尔小堂,阿西西的圣克莱尔(Saint Clare ofsisi,也称阿西西的圣嘉勒)是圣方济的追随者,创建了方济会下的贫穷女修会(Poor Clares)。这幅祭坛画原来在科隆的圣克拉拉教堂,就在今天罗马塔的位置,罗马塔曾是教堂与修道院的围墙,19世纪后被废除,祭坛画移到了科隆大教堂圣克莱尔小堂。</p> <p>图24、盖罗十字架</p><p>中央祭坛左边是十字架小圣堂,圣坛上盖罗十字架(Gero Cross)是由科隆大主教盖罗(Gero)委托创作的,他于 976 年去世。十字架用橡木雕刻,部分镀金 。耶稣人物高 187 厘米,手臂跨度为 165 厘米。这是已知最早的西方对基督死后在十字架上的描绘。</p> <p>图25、圣母祭坛</p><p>许多信徒在教堂中,奉献个人的珠宝首饰,例如金炼、珍珠串、小十字架、戒指、手镯、耳环和金表等,因此教堂安排一个圣母像来穿戴这个奉献品。</p> <p>图26、珠光宝气的圣母</p><p>1969年1月4日早上,神父惊讶地发现,保护圣母的的玻璃窗被打碎,首饰已经被偷走,但是这个祭坛依旧挂满了各种首饰。</p> <p>图27、彩色玻璃</p><p>教堂内部装饰也很讲究,最著名的是教堂那些灿烂无比的彩色玻璃镶嵌出的图画,总面积达1万多方米,全都是描绘圣经人物,使教堂显得更为庄严。</p> <p>图28、玻璃窗描绘的圣经人物</p><p>据说,画面如此漂亮,却只有用4种颜色,而且很有讲究:金色——代表人类共有一个天堂,寓意光明和永恒;红色——代表爱;蓝色——代表信仰:绿色——代表希望和未来。在阳光反射下,这些玻璃金光闪烁,绚丽多彩,是教堂的一道独特的风景。</p> <p>图29、教堂入口处的“耶稣受难之窗”</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这些雕塑是在1893年制作的,当时教堂委托乌特勒支(Utrecht)的艺术家威廉·门格尔伯格(Wilhelm Mengelberg)为大教堂设计十四个“耶稣受难”的哥特式祭台,散布在教堂四处,但是不要使用传统的十字架造型。</p> <p>图30、教堂入口处另一个“耶稣受难”雕塑</p><p>&nbsp;&nbsp;&nbsp;其中第十三和第十四站“耶稣受难”雕塑位于教堂入口处的两侧,为超大型的立体雕刻。这些雕刻不同于教堂中许多古朴的历史遗迹,但却色彩艳丽,表情生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