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深处红旗渠

快乐小水滴

<p class="ql-block">  红旗渠位于河南省林州市北部,豫、冀、晋三省交界处,是20世纪60年代,林州市(当时是林县)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靠一锤一钎、一双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开凿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人工天河”、“世界第八大奇迹”。</p> <p class="ql-block">  红旗渠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p> <p class="ql-block">  我出生在60年代,在课本中也读到过红旗渠的故事,当时感触不多。2024年秋天真正来到红旗渠时我被深深震撼了。</p> <p class="ql-block">  不到红旗渠,你不知道“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到底有多难,“人工天河”有多壮观。</p><p class="ql-block"> 当我看到汩汩的渠水依山蜿蜒流淌时,心中不禁赞叹“伟大”—伟大的人民,伟大的工程,伟大的时代!</p> <p class="ql-block">  林州地处太行山东麓,历史上是严重干旱缺水的地区,“十年九旱、水贵如油”是当地的真实写照。为改变缺水困境,1960年,林县人民在县委领导下,毅然决定开凿红旗渠,将山西浊漳河的水引入林县。</p> <p class="ql-block">  工程历时近10年(1960—1969年),全县10万民众参与建设,在海拔1000多米的悬崖峭壁上,打通了70多公里的总干渠、200多公里的支渠和500多公里的斗渠,削平了1250个山头,架设了151座渡槽,开凿了211个隧洞,总长度达1500公里,最终形成了覆盖全县的水利灌溉网络,彻底解决了数十万人的饮水和灌溉难题。</p> <p class="ql-block">  这不是一组简单的数字,它的背后是十万双手在悬崖上凿出的史诗,是一代人用筋骨与信念浇筑的丰碑。</p> <p class="ql-block">  红旗渠的崖壁与重要工程节点上,分布着众多摩崖石刻,以高浮雕、圆雕结合跌水、水渠等元素,在120米峭壁上塑造141个人物形象,全景式展现“千军万马修渠”、“血汗铸天河”的史诗场面。</p> <p class="ql-block">  当我站在“老炮眼”景点前时更是被深深折服了。</p><p class="ql-block"> “老炮眼”是红旗渠修建工程中具有特殊意义的术语,特指在开凿这条“人工天河”时,面对太行山极其坚硬的石英砂岩(硬度达7级)和险峻地形,为突破施工瓶颈而采用的超深、超大直径的爆破炮孔。</p> <p class="ql-block">下图是典型的“老炮眼”。</p><p class="ql-block">“老炮眼”是太行山上一道永不磨灭的物理凿痕,诉说着一群普通人如何用血肉之躯和钢铁意志,在绝境中开辟出生命之源。</p> <p class="ql-block">  青年洞是总干渠最长的隧洞,从太行山腰穿过。原洞长616米,1960年2月由横水公社320名青年先行施工,经过一年零五个月,于1961年7月15日凿通隧洞。为表彰青年们艰苦奋斗的业绩,将此洞命名为“青年洞”。</p> <p class="ql-block">  修建红旗渠时,虎口崖是最危险的地段之一。由于炸山修渠,山顶石块松动,不时有石头掉落砸伤民工。为避免伤亡事故,除险队长带领队员腰系大绳,像雄鹰展翅般在空中荡秋千,飞荡数次才能荡进虎口,除掉险石,这一壮举被称为“虎口拔牙”。</p> <p class="ql-block">  红旗渠的渠岸上每隔一段距离便矗立着一块方正的石碑——责任界碑,它们堪称“红旗渠上最小的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  石碑上或竖或平,刻着公社、生产队或村庄的名字,如“林县河顺人民公社”“城关公社开山能手突击队”等,成为十万修渠大军分段协作的永久标记。</p> <p class="ql-block">  青年洞外崖壁上最醒目的是李先念题写的“山碑”二字,笔力遒劲,寓意红旗渠如太行山上的不朽丰碑。</p> <p class="ql-block">  “红旗渠纪念碑”由全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沈鹏题写。</p> <p class="ql-block">  “山魂”由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山水画研究会会员彭天贵书写。他目睹了红旗渠修建的全过程,其书画作品大多与红旗渠有关。</p> <p class="ql-block">  在青年洞景区,一块石碑刻着原林县县委书记杨贵撰写的《十水言》碑文:“祖祖辈辈缺水盼水,红旗渠引来漳河水……林县就不再愁缺水”,总结了红旗渠解决林州千年水患的深远意义。</p> <p class="ql-block">  郭沫若题写的洞名“青年洞”三字则镌刻于洞口,为这座由青年突击队开凿的险工增添了历史温度。洞口另一侧崖壁刻有江泽民的题词:“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点明工程的精神内核。</p> <p class="ql-block">  如今我们漫步在红旗渠岸边,风景怡人,是一种美的享受。可是我们感受更深刻的是“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是林县人民修建红旗渠的伟大实践中孕育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其核心内涵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p> <p class="ql-block">  当今科技发达,开山拓路再也不用靠一锤、一钉、一双手了。红旗渠精神也早已超越了修建水利工程的范畴,成为激励人们攻坚克难、实干兴邦的精神动力。</p> <p class="ql-block">  红旗渠留给世界的独特遗产——它既是太行山上一道永不磨灭的物理凿痕,记录着人类改造自然的勇气与智慧;更是一座矗立在民族精神高地的丰碑,诉说着一群普通人如何用血肉之躯和钢铁意志,在绝境中开辟出生命之源。</p> <p class="ql-block">  渠水流入千家万户,流入了干涸的农田,滋养一方百姓。红旗渠既是一项保障民生的“生存工程”,也是推动发展的“富民工程”。饮水思源,我们应该铭记为红旗渠作出贡献的奋斗者,领悟红旗渠精神,践行于社会实践中。</p> <p class="ql-block">  红旗渠景区门口的络丝潭是不可错过的风景名胜。</p> <p class="ql-block">  络丝潭因其潭深一络蚕丝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这里有独特的峡谷风光,峡谷之上架一铁索古桥,人行桥上,宛如九霄步云。侧观飞流狂涛,俯看深涧幽潭,彩虹飞挂,情趣无限。</p> <p class="ql-block">  当你来到红旗渠,所有修渠的奋斗故事、英雄事迹会深深感动你。你可以在沉浸式体验中理解“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而你的爱国情怀会被激发起来。</p><p class="ql-block"> 如果你来到太行山,不妨走进红旗渠一睹红旗渠的壮丽风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