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深圳古城古墟古村 感悟鹏城历史文化底蕴

孙文喜

<p class="ql-block">昵 称:孙文喜 </p><p class="ql-block">美篇号:23652391</p> <p class="ql-block">  陆陆续续在深圳女儿家生活已三年有余,感受到深圳这座城市超前的经济活力和高科技现代化的引领,享受着深圳城市高标准的配套设施及优美的环境带来的便利与舒适。</p><p class="ql-block"> 深圳建市只有短短的45年,作为一个快速崛起的国际化大都市,很多人都说它没有文化底蕴,只是从一个小渔村,借助于政策红利和毗邻香港的地缘优势发展起来的,其实不然,深圳是千年历史与现代交融‌的国际大都市,历史文化底蕴非常雄厚。三年来,我探访了深圳的古城、古墟、古村等古迹,从中感悟到深圳融合了岭南、客家文化及明清军事防御体系,展现了从渔村到国际都市的演变‌,更感悟到鹏城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  为体现深圳历史文化底蕴,我把自己亲临游览过的两座古城、四个古墟、五个古村进行分享,来彰显别样的鹏城古色。</p> <p class="ql-block"><b>大鹏所城:</b></p><p class="ql-block"> 建于明初洪武1394年,距今630余年历史,是我国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海防军事城堡之一。</p><p class="ql-block"> 全城占地约10万平方米,城墙高6米、长1200米,城内现存有赵公祠、天后庙、华光庙、候王庙和十余座清代将军府第以及一大批清代民居。</p><p class="ql-block"> 2003年入选首批1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录,2001年入选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b>南头古城:</b></p><p class="ql-block"> 建于东晋331年,距今1690余年历史。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南头城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筑,成为东莞守御千户所的驻地。</p><p class="ql-block"> 古城占地24.5万平方米,现有“六纵一横”的街巷格局,主要遗址有南城门、东莞会馆、新安县衙、信国公文氏祠。</p> <p class="ql-block"><b>观澜古墟:</b></p><p class="ql-block"> 建于1766年,距今近260年历史,当年这里有小香港之称,是外国商品进入宝安、惠阳、粤北地区,以及内地商品出口国外的中转站。</p><p class="ql-block"> 古墟总建筑面积约21073平方米,保留了大量的客家传统建筑,碉楼、祠堂、商铺,构成了独特的岭南墟市风貌,属深圳“四大名墟”之一。</p> <p class="ql-block"><b>沙井古墟:</b></p><p class="ql-block"> 沙井古墟是深圳市宝安区现存的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深圳四大古墟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宋元时期,距今已有千年历史,以盐业和蚝业闻名,现存龙津石塔等千年遗迹,是融合广府文化与现代文旅的独特地标。</p><p class="ql-block"> 整体结构为“河街串墟,村墟结合,七坊并立,梳式布局”,保存了大量的清末民初时期的古民居建筑,祠堂、古井、牌坊和老屋。</p> <p class="ql-block"><b>清平古墟:</b></p><p class="ql-block"> 始建于清朝中期,历经200余年,当年这里汇聚了舂米铺、打铁铺等众多店铺,成为农耕集市文化的精粹。</p><p class="ql-block"> 古墟内的重要历史遗迹如永兴桥、新桥粮仓、广安当铺承载着丰富的故事,属深圳“四大名墟”之一。</p> <p class="ql-block"><b>沙头角古墟:</b></p><p class="ql-block"> 深圳四大古墟之一,形成于清代1820年,是连接深圳和香港的其中一条通道,由此成为两地客商往来频繁的墟市。1898年,新界租借给英国后,沙头角南划为英租界,但港深两地人民仍自由往来,著名的中英街由此而来。</p><p class="ql-block"> 如今这条街长约250米,宽约3—4米, 深圳香港各占一半,主要建筑有入口广场、入口处建筑、骑楼、街道转角处建筑、转角广场、榕树林荫道、回归广场、天后宫广场、滨海观景道、中英街标志塔公园、海滨绿水长廊和中英街雕塑墙,街边商店林立,展现出“一街两制”的历史景观和文化风情。</p> <p class="ql-block">  除此之外,深圳的古村落以客家和广府文化为主,主要分布在宝安、龙岗和大鹏三个区。</p><p class="ql-block"> 其中代表性的有:观澜村、凤凰村、甘坑村(甘坑小镇)、燕川村、鳌湖村、麻磡村,尤其是沿着大鹏半岛海边,星罗棋布地分布着土洋村、官湖村、鹅公村、高岭村、东山村、盐灶村、鹤薮村、较场尾村、西贡村等客家古村。</p><p class="ql-block"> 下面我选择五个有代表性的古村落分享给大家!</p> <p class="ql-block"><b>燕川古村:</b></p><p class="ql-block"> 位于宝安区松岗街道,是一个陈氏家族的古村落,开基于元朝初年,距今700年左右历史。</p><p class="ql-block"> 该村历史遗存丰富,有广府民居60多间、宗祠5座、私塾旧址、碉楼、寺庙、墓葬、古井、驿道、古遗址等。</p> <p class="ql-block"><b>观澜古村:</b></p><p class="ql-block"> 该村是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先驱者、著名版画家陈烟桥的故乡。因此也称观澜版画村。</p><p class="ql-block"> 该村是一座拥有近300年历史的客家建筑群落,村落依山傍水而建,总占地面积140万平方米,建筑采取客家传统的排屋形制,古屋、宗祠、水塘、古井、碉楼均有,构成独特的客家民居风情。</p><p class="ql-block"> 如今这里已经成为集版画创作、生产、展览、销售等为一体的国家级版画产业示范基地。</p> <p class="ql-block"><b>凤凰村:</b></p><p class="ql-block"> 位于宝安区福永街道凤凰山脚下,是一座有着700多年历史的深圳广府古村落,是文天祥族人后裔、文氏宗族的祖居和民居。</p><p class="ql-block"> 全村占地面积为5.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保存有大量广府古建筑,69座明清民居、5座私塾书室、公祠12座、12口古井、12棵古树、6条主巷道和35条次巷道。</p> <p class="ql-block"><b>甘坑村(甘坑小镇):</b></p><p class="ql-block"> 是一座具有350多年客家古围村,曾为瑶族人聚居地。</p><p class="ql-block"> 全村占地18万平方米,村里客家民居,众多古建,依山傍水,房连巷通,错落有致,犹如画卷。更有炮楼、碉楼、骑楼、吊脚楼等风情建筑融于山水之中。</p><p class="ql-block"> 如今集深圳本土民俗、田园休闲、生态度假、文化展示、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多元复合型旅游目的地,2017年入选首批国家级文旅特色小镇。</p> <p class="ql-block"><b>盐灶古村:</b></p><p class="ql-block"> 该村位于大鹏新区葵涌街道坝光社区,始建于明代,因村民曾以“煮海为盐”的传统生产方式得名。</p><p class="ql-block"> 该村原有百余栋客家民居建筑,现存建筑多为三合院式布局,采用雕花屋顶与夯土墙体,半月形池塘等元素体现客家建筑特征。</p><p class="ql-block"> 村内保存着世界上现存最完整、树龄最长的天然古银叶树群落,其中一株古银叶树树龄达524年,2023年获评全国"100个最美古树群"。</p> <p class="ql-block">  探访深圳古城古墟古村,恰似翻开一本泛黄的史册,每一道青砖灰瓦、一截残垣断壁,都在低语着这片土地的千年沧桑。站在南头古城斑驳的城门前,耳畔仿佛回荡着明清盐商马蹄声与海上丝路的帆影,岭南建筑的蚝壳墙静静诉说着先民“借海生财”的智慧。大鹏所城的将军第前,戍边将士的爱国豪情仍穿透时空震撼人心,而鹤湖新居的围屋天井里,客家人“耕读传家”的族训至今清晰可辨。这些散落在现代化都市里的文化碎片,让我们在玻璃幕墙的倒影中触摸到深圳的灵魂——它从来不只是速度的代名词,更是深港同源、移民包容、海洋开放的精神原乡。古城村落的每一次呼吸,都在提醒我们:真正的城市之光,既来自天际线的璀璨,更源于脚下厚重的历史根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