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沉痛哀思,缅怀胡石英先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惊闻,胡石英先生仙逝的消息,心中满是悲痛与惋惜。与先生几面之交的经历,如同珍贵的珍珠,串联起我对他的缅怀与敬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初见胡石英先生,是在2012年9月4日,我们到北京登门拜访。那时的他,虽已年长,但精神矍铄,两眼炯炯有神,透着一种智慧与阅历沉淀后的深邃光芒。先生穿着朴素,却整洁得体,举手投足间流露出一种儒雅之气,让我瞬间生出几分敬重。在交流过程中,他和我们谈笑风生,分享着自己的见解和过往的故事,那醇厚温和的语调,如同涓涓细流,滋润着我们的心田。我坐在一旁,聆听着他的每一句话,仿佛被他身上独特的魅力所吸引,沉浸其中,忘记了时光的流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之后,我们在杭州和绍兴再次与先生相遇,我全程陪同先生,先生对我这个晚辈格外和蔼,耐心倾听不时点头给予回应。他的言辞中没有丝毫的架子,有的只是真诚与豁达。从他的话语里,我感受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对后辈的殷切期望。那一刻,我心中暗下决心,要向先生学习,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像他那般有内涵、有温度的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胡石英先生的一生,是充满意义与价值的一生。他才华横溢、学识广博。曾任人民日报社记者,《人才》和《丑小鸭》杂志社的社长、总编辑;先后担任中国国情研究会常务会长、中国国情调查委员会主任、国际绿色产业合作组织执行主席、世界胡氏宗亲联合总会创会执行会长等职务。他潜心钻研,默默耕耘,为社会留下了诸多宝贵的财富,为培养我国的文学人才,为我国文学艺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学术成就、艺术造诣,如璀璨星辰,照亮后人前行的道路;而他高尚的品德和人格魅力,更是如同一座巍峨的山峰,令人仰望与景仰。他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大家风范,什么是平凡中的伟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如今,先生驾鹤西去,留给我们无尽的思念。每当我回想起与他相处的点点滴滴,心中便会涌起一股暖流,那是先生给予我的精神滋养,将永远激励着我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坚守初心,不断前行。愿胡石英先生在天国安宁,您的音容笑貌将长存于我们心中。</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联合国友好画报》顾问、中华文化促进会胡公满文化工作委员 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 胡银生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5年8月11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