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辅导(三)

黑白间

<p class="ql-block"><b> 禅意哲理细腻笔</b></p><p class="ql-block">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p><p class="ql-block"> 林清玄是台湾著名作家、散文家。我看过他的几篇散文,感觉还不错。</p><p class="ql-block"> 在《黄昏的蜉蝣》中,他讲述了只有一天寿命的蜉蝣和人对死亡的态度,作者嘲讽了自诩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不能从其他众生的眼光看待生命,最后以“也就难以开展真实的慈悲了”一句作结,使他的文章带有禅意。</p><p class="ql-block"> 在《桃心花木》中,主要讲述了种树人浇灌树苗的独特方式,他不定时给树浇水,看似没有规律,实际上却符合大树成长的规律,揭示了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对培养独立自主精神的重要性,写得很有哲理。</p><p class="ql-block"> 在《四月》中,他写得十分细腻温婉——“四月的阳光,不温不火,透明温润,有琉璃的质感”、“每一朵花都如水晶雕成,在风中唱着希望之歌,歌声五色,仿佛彩虹”、“每一株草都是翡翠繁生,在土地上写着明月之诗,诗章湛蓝如海洋”……</p><p class="ql-block"> 可是,林清玄的某些风格却不太对我的口味,主要是他女性化的细腻和温婉。我喜欢豪放大气,汹涌澎湃。在音乐上我喜欢贝多芬、冼星海,在书法上我喜欢怀素、胡朝霞,在诗歌上我喜欢苏轼、辛弃疾。大声吟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躲闪“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p><p class="ql-block"> 没有办法,谁叫我是男孩子呢?谁叫我长得浓眉大眼呢?生儿当如孙仲谋嘛!</p><p class="ql-block"> 林清玄先生,我这么说你,你可不要生气哦。</p> <p class="ql-block"><b> 辅导过程</b></p><p class="ql-block"> 这篇读后感辅导得很有趣,初衷不是这样的,是想搞一个“逆运算”,即从结论到具体展开,再到分结论,主要目的是以写促读。谁知到最后翻盘了。</p><p class="ql-block"> 我先要学生按照书的开头的内容提要去读,即抓住林清玄的写作风格“禅意、哲理、细腻”去寻找相对应的文章,各找出一篇。结果他找到了“黄昏的蜉蝣”、“桃心花木”和“四月”,这三篇还是很有代表性的,并写出了每一篇的梗概。</p><p class="ql-block"> 其实至此也可以算是完成了。但这个孩子却说:我不喜欢林清玄的文章,特别是他的细腻,像个女孩子似的。我便接着问他:那你喜欢什么风格的?他说他是豪放派。我就说,你就把你的这个想法写进自己的文章中去,这就是最好的读后感了。</p><p class="ql-block"> 于是他找了几首豪放派和婉约派的诗歌,我知道他也在弹钢琴和学书法,就便让他也找几个音乐家和书法家来补充。这样,这篇唱反调的读后感就出笼了。这样做还有偏得,就是让他多读了几首诗,多熟悉几个音乐家和书法家,我以为是又多捞了一把。</p><p class="ql-block"> 我只在他文章的题目《禅意哲理细腻》后面加了一个“笔”。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