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br>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学长李文刚,酷爱游历四方,足迹已遍及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年近76岁时还能日行20公里,至今仍保持着定期登山的习惯。这是他撰写的游记,请您欣赏。 今天出伏,预报气温仍然高达31度。听说天云山凉快,于是搭车前往。<br data-filtered="filtered"> 攻略上说天云山有“北方张家界”之名,我绝不相信,走了一遭,证明我所言非虚。但是天云山又是我要力推之景区,因为它的特色就是很凉快。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天云山景区牌匾</b></h1> 天云山地处平谷边界,外接河北省,距离城区100公里。平谷地形大部平坦,一直到黄松峪水库,天云山景区还要远10公里。 车行半路我才想起出门忘记带帽子,今天大晴天,心想肯定要被晒头晕了。游完天云山才知道这个景区全程不需要戴帽子、不需要撑阳伞。<br data-filtered="filtered"> 景区收费78元一位,老年卡减半(由此可见不是政府投资项目)。京津冀旅游年卡可用。停车场20元不限时。<br data-filtered="filtered">停车场有摆渡车,到公园检票口1公里。路边有修建完好的人行道,与摆渡车道路平行。太阳晒到的路段,上面封顶,让人进入景区大门之前先感受“人性化”接待! 全程山路几乎都在树荫之下或被山影笼罩。尽管今天预报气温比较高,天云山体感温度明显低于城区。一方面是海拔高度400多米,另一方面是地形地貌导致。途经一段路时,感觉吹来“冷飕飕”的寒风,像进入了深秋。攻略上说天云山某处夏天也只有2度,可能就是这段路。<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天云山有登山缆车,乘坐者极少,似乎处于停运,而我喜欢徒步上山。走到第一个岔路口,路分左右,因是第一次来,难以抉择。 咨询路边小商店主人,她推荐走左边的路,说比较平缓,台阶不太多。右边的路台阶很多。<br data-filtered="filtered"> 事实证明,这个推荐太好了!<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左路确实缓坡比较多,路面比较宽,台阶不太多,安装了扶手,步行省力。台阶最多的一处是铁板焊接的楼梯,51阶。这条路路过情缘石、娘娘庙、天仙宫等。 登山全程溪水相伴。小瀑布一处接一处,接连不断,潺潺水声不绝于耳。边走边看,拍照录像,兴致勃勃,身心松快。 在许多景区见过自上而下的水景,实际上是泵水上山,再流下来的假“山水”,而普通游客看不出来。天云山是否也是这样糊弄人的?打问景区工作人员,她只说了6个字:“山水就是雨水”。回答干脆、利落、精准。忽然对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有了新解----“天上来”者,雨水也。天云山之水天上来! 登至“古人居”,明显是作假景点:用石头砌成窑洞模样,被游客当作垃圾站,实属败笔。旁边有一个平台,向东看,一个“孤峰”十分显眼。所谓“北方张家界”应该就是指的这个孤峰。以此攀比张家界,实在可笑至极! 与其攀比“张家界”,硬造古人居,还不如忠实地宣传自己独特的山山水水,这才是景区正道。<br data-filtered="filtered"> 从古人居右转下山,最终回到登山时的岔路口。果然一路陡峭,以台阶为主。多处人工栈道,突出于山腰之外,下面深谷,胆小者紧靠山体一侧慢慢前行。幸亏栏杆坚实,游客手扶栏杆,心理踏实许多。 山上有几处玻璃通道,其中一条环绕一座山头,现在停运。 有一座玻璃桥,可以缩短下山距离,过桥费30元一位。我没敢上桥,坚持走路下山。 下山道路全程也是在树荫之下,难得“见天日”,一路好风景。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指松</b></h1> 登上天云山,走了一个小圈,全程6.3公里,爬高相当66层楼。<div> 最大特色:凉快!<br></div> <h1></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2022.08.30补记</b></h3> <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图片来源 自 拍</b></div><b data-filtered="filtered"><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音乐推荐 杜香琴</b></div></b><b data-filtered="filtered"><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图文编辑 孟庆泉</b></div></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