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乡视觉谈影星王心刚

阿鹏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说实在话,眼下网络信息不该这么乱?!竟然有人拿德艺双馨的王心刚开涮?!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有一网人发出一张令人猜忌的早年照片:照片上是王心刚与祝希娟“搂脖抱腰”的亲密影像,意图制造两位“22大影星”的绯闻。谣言可怕,中伤非浅,实属无德的恶作剧。事情原本真相是:1991年11月,谢晋导演召开电影回顾展。为纪念电影《红色娘子军》,特请洪常青的扮演者王心刚与吴琼花的扮演者祝希娟相聚联欢,席间,谢晋让两位主演合影,在众人热捧下就有了这张三位大咖同框的“亲密照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这本来是一场再正常不过的电影人交流活动留影,却没想到现在竟然有人动了歪心思,把照片剪裁成这个样子。当时拍照的过程是,导演谢晋现场指导二人,“靠近一点,再靠近一点,拍张合影。”说着,便推祝希娟与王心刚“亲热”。合影后,祝希娟笑谈谢晋导演抢镜;王心刚趣问谢晋要收导演档脸费,三个好朋友格外欢畅。谁能想到,时隔30多年,而今竟有人将三人合照裁剪成了二人特写,断章取义地要制造绯闻,污蔑德艺双馨的一代电影男神,居心何其叵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男看王心刚,女看王晓棠”,坊间广为人知的这句观影“两看”佳话,在追星的中老年影迷们之间早就口耳相传,犹如见面要对接头暗号一样,倘若有谁前言不搭后语,分明就不是一个档次的影迷朋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诚然,大凡电影观众,谁不知道王心刚是堂堂的“新中国22大影星”,《大众电影》、《电影画报》、《电影故事》等多家媒体没少登他的封面,相貌俊朗、气质不凡……其中故事内容介绍的也是非常全面,情节感人,明摆着的是上个世纪公认炸裂的顶流男神——《寂静的山林》‌饰演解放军侦察员史永光,是王心刚的银幕处女座;《红色娘子军》‌饰演洪常青,他获首届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成为其代表作之一;与王晓棠合作的《野火春风斗古城》,他饰演游击队政委杨晓冬;《知音》‌凭借蔡锷一角,获第5届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是其艺术生涯巅峰之作,等等。如此英俊潇洒“戏比天大”的王心刚,还曾挑战过反面角色,在《永不消逝的电波》‌饰演军统间谍姚苇,成功地烘托了正面人物孙道临扮演的我地下党的英雄李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我关注王心刚,除其赞美上述精湛的表演艺术之外。还有另外更接地气的乡土原因——王心刚出生大连,1950年,18岁的王心刚在沈阳入伍,成为了沈阳军区文工团的一名话剧演员,纯粹是我们的辽宁老乡。再有,王心刚的胞弟王心玉是抚顺市话剧团团长,他身材高大,面相端庄,举止稳重,颇具王心刚的气质。我在报社当文艺记者时,主跑文化艺术部门,没少观摩报道话剧团的排练和演出。听说王心玉是大影星王心刚的亲二弟,自然羡慕并对他高看一眼。那些年我还在抚顺居住,我家楼下有家清真烧麦馆,在当地颇有名号,见过王心玉几回进出烧麦馆,显然,名气再大也拒绝不了“舌尖上的中国”的美食诱惑……</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在电影《西安事变》,王心玉饰演东北军参谋长(左一)</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在电视连续剧《新星》,王心玉饰演高良杰</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本文记者与王心刚“同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有位昵称顽石的抚顺老乡,曾在我们《网媒周刊》上发表一篇随笔,说的是他在部队当兵时,一次在大连乡村帮一户军属家挑水,房东大妈亲切地招呼他进屋歇口气。感动于大妈非常热情,他走进屋内,接过大妈端给他的水,边喝边打量室内。随着目光,见墙上有三个镶满照片的镜框很是亮眼,其中有一张较大的男人照片,似曾相识,凑近一看: “这不是著名演员王心刚吗?!”不禁脱囗而出,大妈听了在一旁搭话,说那张照片是她的大儿子王心刚,在八一厂演电影呢!顽石心里一阵高兴,赶巧走进电影明星的老家了。随后,端详面前的大妈,穿戴的干凈利落,鬓角些许白发,身材胖瘦适中,气质端庄,慈祥和蔼……不由联想到电影里白杨和张瑞芳扮演过的母亲形象,肃然起敬。他即刻向老人家行了一个军礼,深表敬意。大妈回问他是哪里人,他说是抚顺人,大妈指着另一张照片说:“这是我二儿子王心玉,他在抚顺话剧团当演员呢。”无巧不成书,都是咱们辽宁老乡!顽石满心激动地从王心刚老家走出来,满脑子全是王心刚和老妈妈形象还有自己母亲的样子全叠印到了一块……就连顽石都能被心暖开窍,王心刚的母亲是何等善良可亲,相信承继基因的儿子也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东北人性格直爽。早年从辽宁走出卓有成就的老戏骨王心刚在辽宁老乡心目中拥有很高的口碑。2005年12月28日, 我应约到北京采访纪念中国电影百年音乐会,想见王心刚是预定的计划。</b><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8px;">作为电影演员之翘楚,王心刚出席电影盛会,当然在情理之中。</b><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果然不出所料,帷幕拉开之前,我在影星、歌星众多明星分外亮眼的后台,发现了王心刚,他的出现,掀起了小高潮,只见知名和不知名的演员们争先与他合影交谈,一派繁忙。我只好先人后己,等待机会见机行事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而今望着与王心刚的这张合影,怎不嗟叹,一晃那可是20年前我的采写经历,王心刚刚过古稀之年,我也才逾知天命——时光宛如白驹过隙,恍如昨日啊!当天,我与王心刚站到一起,是请旁人给我们拍照,光线、背景,均不理想,但来不及细斟酌拍摄效果,身旁还有几个人等着呢,只好来个急就章,真正的抓拍,先留个影,定格采访序章,剩下还得照样见机行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百年电影盛事,影星空前团聚。凡是观众们熟知的电影演员,几乎全部到场。还有诸多歌唱名家要演唱大家耳熟能详的电影插曲,也前来声情并茂。影坛盛会,影星登台高唱电影插曲,是一大亮点。剧场墙体布满了巨幅电影宣传画,犹如摊开一卷中国百年电影胶片,形象地烘衬着舞台上的演出。于洋、王心刚、葛存壮、张良、庞学勤、杨再葆、许还山、谢芳、田华、于蓝、秦怡、王晓棠、陶玉玲等一众影星从边幕走上舞台,个个精神抖擞,光彩照人。他们手挽手、肩并肩,同声高唱早期经典电影插曲《义勇军进行曲》,激昂高亢,声动全场,激起台下掌声一片共鸣。这般壮观场景岂能错过,我举起相机,不失时机地定格了中国影星永恒的同声高唱的这一历史瞬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世纪之梦——纪念中国电影100周年大型电影音乐会在华美的北展剧场隆重地闭幕了。走出剧场,耳边仍回响着熟悉的电影插曲,脑海仍回放着经典电影片段……</b><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8px;">告别了中国电影一个百年的沧桑,去迎接中国电影又一个百年的辉煌——再见了,王心刚等众多德艺双馨的影星,祝你们的银幕影像与岁月永恒!</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附读者黎民评论——</b></p><p class="ql-block">🌟 拨开迷雾见真章,字里行间是深情🌟</p><p class="ql-block">👍 阿鹏先生的笔触如手术刀般精准,既剖开了网络谣言的虚妄,又为我们缝合起一代影星的真实轮廓。在信息芜杂的当下,这样带着温度与锐度的文字,恰似穿透云层的光,让人看清艺术与人格的本真模样。</p><p class="ql-block">✨ 从那张被恶意裁剪的照片说起,先生没有疾言厉色的声讨,反倒以平和的叙述还原了1991年的欢聚场景——谢晋导演的调侃、王心刚的幽默、祝希娟的爽朗,三个身影在时光里鲜活如初。原来谣言的破法从不是声嘶力竭,而是把被割裂的细节重新编织成温暖的图景,让居心叵测者在真实面前自惭形秽。</p><p class="ql-block">🎬 谈及王心刚的银幕生涯,先生的笔锋陡然亮堂起来。“男看王心刚,女看王晓棠”的坊间佳话里,藏着一代人的集体记忆。从《寂静的山林》里初露锋芒的侦察员,到《知音》中风骨卓然的蔡锷,那些角色不是简单的影像叠加,而是一位演员用生命与角色对话的见证。连《永不消逝的电波》里的反派姚苇都被他演得入木三分,这般“戏比天大”的敬畏心,在如今的流量时代更显珍贵。</p><p class="ql-block">🌾 最动人的莫过于那些带着乡土气息的细节。作为辽宁老乡,先生从王心刚的籍贯牵出一串温暖的线索:胞弟王心玉在抚顺话剧团的身影,清真烧麦馆里寻常的烟火气,大连老家那位端水的母亲……这些碎片拼凑出的,是褪去明星光环的“邻家大哥”,是把根扎在故土里的普通人。原来伟大从不是悬浮的传奇,而是在平凡生活里依然挺直的脊梁。</p><p class="ql-block">📸 2005年的采访经历如同一帧泛黄的老照片,先生笔下的后台场景生动得仿佛能听见快门声。王心刚被众人围绕时的从容,合唱《义勇军进行曲》时的激昂,还有那张“光线、背景均不理想”却格外珍贵的合影,都在诉说着一个时代对艺术家的敬意。</p><p class="ql-block">💫 读罢全文,忽然懂得:阿鹏先生写的哪里只是一个影星?他写的是一代人的精神图谱——关于坚守,关于纯粹,关于那些被岁月磨洗后依然闪亮的品质。当网络喧嚣试图解构经典时,总有人用文字为我们留住初心,这或许就是这篇作品最动人的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