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孙子 走进天门博物馆

高人(魏天军)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u>天门博物馆</u></b></p> <p class="ql-block">8月10日,大雨转小雨。末伏第二天。</p><p class="ql-block">‍今天是立秋第四天。清晨,天门人终于迎来了第一场秋雨。雨点纷纷扬扬,淅淅沥沥,轻柔地落在了地面。那雨丝,如诗如画;那雨雾,如梦如幻;让人心旷,令人神怡。</p><p class="ql-block">‍今日是末伏第二天。早上,竟陵人盼望的第一场伏雨来了。那绵绵细雨,宛如秋天的音符,唤醒了沉睡秋意;那丝丝凉雨,犹如细密的银针,刺破了伏天余温,让人凉爽。</p><p class="ql-block">‍我打着伞,漫步在天门城区河山干渠栈桥,放眼渠下,雨滴渠水,溅起水花,如白色的花朵一样,随渠水缓缓向东流去,“一渠江水向东流”的意境,跃然于眼。</p><p class="ql-block">‍我听雨声,徒步在河山干渠树木浓绿步道,环顾两旁,雨淋树叶,油光水滑,似晶莹的珍珠一般,随树叶慢慢摇曳滚落,“叶上红莓露滴晶”的景象,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u>一渠江水向东流</u></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u>雨滴树叶 油光水滑</u></b></p> <p class="ql-block">雨渐渐下大了,我只好提前结束锻练,离开河山干渠回到了家。到九时,我们一家人驱车从天门城南出发,经城区钟惺大道,走西湖路向北径直来到天门博物馆,参加孙子天门博物馆志愿服务活动。</p><p class="ql-block">‍进入博物馆广场,仰望天空,乌云笼罩,风雨欲来。环顾广场,宽阔宏大,花坛锦簇。直视馆体,仿唐式建筑,钢筋混凝土仿唐楼阁,墙体采用深棕色基调与金色斗拱装饰,体现盛唐建筑风貌。 ‌大气,弘伟,意远。</p><p class="ql-block">据有关资料显示:天门市博物馆,位于湖北省天门市西湖路1号,占地面积38亩,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隶属于天门市文化和旅游局,是一座地市级综合性博物馆。天门市博物馆于1982年组建,1986年在竟陵西湖畔建馆,1988年竣工开馆,2017年天门市博物馆(新馆)建成,2018年被评为国家三级博物馆。2021年被确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u>雨中的天门博物馆</u></b></p> <p class="ql-block">拾三十五级台阶而上,进入博物馆大门口时,天空突然风起云涌,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博物馆的东方,西湖天地几幢高楼耸立云天,从高楼间空望天远,乌云与城市之间只留出一线白光,也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象。不是说“有雨四方亮,无雨顶上光”吗?这预示着一场大雨即将到来。</p><p class="ql-block">‍一会儿,一场暴雨临空而降,哗啦啦的雨滴打在地面,溅起一串串水花,昙花一现;升起一团团水雾,随风而去。雨落“滴答、滴答”的激越声响,雨雾“嗞嗞、嗞嗞”的飘逸响声,打破了广场周围的宁静,也带来了夏末初秋人们渴望的凉意。</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u>乌云下的馆前广场 右邻的工人文化宫</u></b></p> <p class="ql-block">进入大门,整个大厅宽敞明亮,迎面墙壁呈淡黄土色,雕刻一幅幅隐形古陶古玉浮雕图案,尤以“凤归故里”图腾显眼,栩栩如生,彰显出厚重的文化底蕴,让人仿佛穿越在远古时空。右边墻上悬挂大型液晶显示屏,恢弘厚重的播音在大厅回响,精彩绝伦的“大开天门”风光在屏幕不断闪现,吸引游人驻足,让人抢先了解天门历史和发展现状。这时,断断续续有家长带着孩子前来咨询签到参观,意在培养孩子了解天门古往今来的文化知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u>展厅播放大开天门视频</u></b></p> <p class="ql-block">我在服务台签到后,馆里工作人员问我:要不要导讲员?我说:我们是陪伴孙子来的,他是天门市博物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成员。工作人员微笑伸出手说:请。</p><p class="ql-block">‍那是7月11日,武汉常青一学校放暑假后,孙子回老家天门参加了天门市博物馆招聘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者的面试,通过后,经三天的上岗培训结业。回武汉休息一段时间后,再回天门经过进一步考核,成为了一名天门市博物馆天门文化馆侨乡文化志愿讲解员。</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u>志愿服务队 作者孙子后排(中)</u></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u>作者孙子(左)与表弟在馆厅</u></b></p> <p class="ql-block">孙子穿上印有“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红马夹后,高兴的引导我们走上了三楼,进入天门侨乡文化馆,在“勇闯天下”展板前,开始滔滔不绝,有板有眼地跟游人讲起了侨乡文化。</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u>作者孙子穿上红马夹 跑上楼梯回眸一笑</u></b></p> 天门侨乡文化展区 <p class="ql-block">“世界知天门,天门知天下”。孙子做着欢迎手势说:“现在,我们进入的是侨乡文化展区,本区展示的是天门的侨乡文化,包括天门华侨出国背景、海外谋生方式、生活状况,及华侨对家乡的重要贡献等。</p><p class="ql-block">‍天门是我国内地著名侨乡。旅居国外的天门籍华侨、华人达28万,分布在世界五大洲40多个国家,尤以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斯里兰卡、菲律宾、俄罗斯、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为多”。</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u>作者孙子在展厅跟游客讲解</u></b></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展区一边走,一边听孙子的生动讲解。天门人是怎么“勇闯天下”的?是通过什么线路去往国外?是什么原因迫使天门人走出国门,背井离乡?天门人在海外是如何谋生的?一问一讲,一讲一例,一例一事。说的清楚,道的明白,出神入化。讲的仔细,叙的认真,娓娓动听。孙子的奶奶一边听,一边暗暗的伸出大拇指,不住的点赞。</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u>携妻带儿 漂洋过海</u></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u>作者孙子在南下北上展牌前讲解</u></b></p> <p class="ql-block">在海外生存展区,孙子详细讲解了华侨海外谋生的几种方式。如耍三棒、镶牙、扎纸花和玩武术等。边讲还边演示,哼唱民歌小调,引得我们哈哈大笑。</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u>作者孙子在挑牙虫雕像前讲解</u></b></p> <p class="ql-block">走到杰出华侨展板前,孙子熟练地讲解了历任马华公会总会长、马来西亚劳工部长、交通部长,曾连续当选六届国会议员的李三春。对著名爱国侨领张德焕,世界著名毒理学家、鲁超教授等华侨情系故土,回乡投资兴业予以了细致的介绍和高度的评价。</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u>作者孙子在华侨名流展牌前讲解</u></b></p> <p class="ql-block">孙子的讲解,声情并茂,绘声绘色,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位外地游客,直接对话孙子:“你是哪里人?”孙子说:“我是武汉人,常青一学校五年级学生,天门是我老家”。哪人又问:“你为什么要参加这项工作?”孙子笑着说:“对天门历史文化的好奇”。一问一答,对答如流。哪人转身问我:“是你们家的孩子吗?”我说:“是”。随之伸出大拇指说:“不错!”听了孙子对天门侨乡文化的讲解,不仅让我加深了对侨乡文化的了解,而且还勾起了我在侨乡马湾工作岁月的一些记忆。</p><p class="ql-block">‍马湾镇是湖北省天门市下辖的全国著名内陆侨乡,位于天门市东部,总面积83.41平方公里,素以侨乡文化优势为显著特征。其侨乡文化可追溯至19世纪,有4万余华侨华人遍布39国家或地区,侨属侨眷占国内人口达83.7%。</p><p class="ql-block">‍1986年6月,我从天门农校毕业,分配到马湾区工作,卢市区组织委员张水长谈话时,我提出能否留在本镇工作要求,因为当时我己结婚生子,有赡养父母和种田的任务。张委员的答复很干脆:县委统一安排,支援侨乡建设。</p><p class="ql-block">‍在马湾镇(区)工作的10年间,全镇(区)举侨乡大旗,以侨引侨,以侨兴镇(区),推动了全镇(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作为以侨兴镇的参与者,建设者,耳濡目染了海外华侨情系家乡,投资家乡,建设家乡的可歌可泣的人和事。我印象最深的是,印尼华侨周腊宝女士,投资80余万元,兴建土坑泵站,为地处华严湖的土坑村创造了旱涝保丰收的条件。</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u>作者(后排右一)和马湾镇领导一起接待省侨联领导</u></b></p> <p class="ql-block">讲解到结束时,孙子弯腰深深的鞠了一躬,面带微笑的说:谢谢大家参观。</p><p class="ql-block">‍离开侨乡文化馆,孙子带着我们一家人,继续在三楼参观了竟陵记忆、状元之乡、民俗文化等展厅;二楼的文明之光展区以及凤归故里—石家河文化精品展。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天门历史渊源流长,传统文化厚重,博大精深。也让我们深深懂得,一座博物馆是一座文化宝库,更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记载了天门人民的奋斗与辉煌。</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u>作者孙子和亲家孙子一起在蒋状元回乡蜡像前</u></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u>石家河古文明村野</u></b></p> <p class="ql-block">我提前走出博物馆大门,沿石阶而下,走到馆前广场的中央,惊喜的发现,好多红蜻蜓低飞地面,或急或缓,或高或低,展翅飞翔,翩翩起舞。更有趣的是,两对红蜻蜓,首尾相连,摇头摆尾,时而急飞,时而点水,双飞双舞,舞姿曼妙。蜻蜓默默的低飞,无声地告诉人们,又一场大雨将要来临。</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u>小飞行能手 蜻蜓</u></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u>蜻蜓点水 双飞双舞</u></b></p> <p class="ql-block">全家人离开博物馆时,己是中午。我们乘车径直来到天门小南湖公园的梁家小院,共进午餐。孙子建议说:“夏锦然小朋友来了,请客就要吃点好的”。选择梁家小院,正中孙子之意。</p><p class="ql-block">‍梁家小院,座落在风景秀丽的小南湖公园,西湖路东。我尽管天天早锻炼途经此地,但对这个小餐馆不曾留意,以至于媳妇说要到梁家小院吃饭时,感到一头雾水。下车进门时,一座仿古建筑,古色古香的餐馆,让人耳目为之一新。</p><p class="ql-block">‍大门一块匾额红底黄字写着“梁家小院”四个大字,非常醒目;门两侧悬挂凌霄花枝,花开正盛,清香扑鼻。真可谓是:朵朵花开红艳艳,花红朵朵如喇叭;只只喇叭无声喊,个个礼仪笑开花。</p><p class="ql-block">‍门楣由两层“人”形翘檐组成,古韵典雅;其间上下分别依次悬挂十盏红灯笼,整体好像两个人伸出的双手,欢迎四方宾客的光临。</p><p class="ql-block">‍走进大厅,眼睛更是为之一亮。彩灯高悬,灯火辉煌;餐厅宽敞,干净整洁;宾客云集,欢声笑语。儿子媳妇说,回天门,来这吃过几次,最能感受到舌尖上天门的味道。一看一听,我总有一种未吃先就饱的感觉。</p><p class="ql-block">‍半天时间,陪伴孙子走进天门博物馆,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活动,结束了。明天休馆。后天(星期二)我们再陪孙子,与天门博物馆握手第二次、还有第三次……。一直到暑假结束。</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u>天门梁家小院餐馆</u></b></p> <p class="ql-block">我们期待着,孙子能够讲好天门侨乡文化故事,传承天门侨乡文化精神,让更多的游客知晓天门侨乡文化。</p><p class="ql-block">‍“千古羡竟陵,一渡天门开”。欢迎大家来天门旅游,走进天门博物馆,穿越时空,感受天门古文物珍藏,享受天门古文明时光。</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u>千古羡竟陵 一渡天门开</u></b></p> 作者穿越时空  过把海纳百川办公瘾 <p class="ql-block"> 二0二五年八月十一日于天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