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巴塞尔漫游:莱茵河风光、大学學風情、艺术探索与药企巡礼

诗意

<p class="ql-block">清晨的巴塞尔SBB火车站,玻璃穹顶下光影交错,空气里带着一丝面包与咖啡的香气。</p><p class="ql-block">從车站踏上前往瑞士大藥企 Novartis总部的路。沿途街道渐渐安静下来,石板路在脚下延伸,电车轻巧地滑过身旁,车铃声清脆。</p> <p class="ql-block">接近园区时,现代感十足的建筑群映入眼帘——简洁的线条、玻璃与金属的光泽,与莱茵河的静水相映成趣。</p><p class="ql-block">在 Novartis 大门的登记处出示证件,领到一张临时参观卡,胸前的胸卡在微风中轻轻摇晃。推門而入,眼前是一片秩序井然、现代感十足的园区。沿着铺着浅色石砖的步道前行,两侧是形态各异的高楼——有的如玻璃雕塑般折射着阳光,有的以混凝土与木材交织出温润的质感。</p><p class="ql-block">脚下的路径蜿蜒穿梭在建筑之间,抬头望去,光影在楼宇缝隙间变幻,偶尔透出一线莱茵河的蓝。偶遇研究人员匆匆走过,手中抱着文件夹,神情专注。此刻,能深切感受到这片空间中,科学的理性与建筑的艺术正并肩而行——每一幢楼都像是一段思维的延伸,每一个转角都藏着设计的细语。</p> <p class="ql-block">园区的道路并不笔直,而是蜿蜒交错,配合绿地、小广场与河畔步道,形成开放又富于变化的步行体验。外墙大量使用玻璃与金属,反射着莱茵河的波光;建筑间的空隙恰好能望见对岸老城的尖顶与石墙,让人感到现代与历史在此对话。</p> <p class="ql-block">园区由多位国际知名建筑师操刀设计,每一栋楼都有鲜明的个性:</p><p class="ql-block"> • Frank Gehry 的建筑线条自由不拘,充满雕塑感,仿佛将钢与玻璃揉成流动的形态。</p><p class="ql-block"> • Diener & Diener 以简洁的立方体结构和细腻的外墙材质,呼应了瑞士建筑的精确与克制。</p><p class="ql-block"> • Herzog & de Meuron(巴塞尔本土事务所)的设计则强调光影变化,部分建筑采用半透明的外皮,让阳光在室内外之间穿梭。</p><p class="ql-block"> • Tadao Ando(安藤忠雄) 的作品延续了他一贯的极简混凝土美学,将静谧与力量感引入园区空间。</p> <p class="ql-block">1号建筑Diener&Diener——五彩缤纷</p><p class="ql-block">Diener & Diener 建筑事务所于1942年在瑞士巴塞尔成立。在竞赛中获得了1号建筑的设计权。他们的作品位于园区入口西侧,紧挨着中心行政楼,和行政楼充满历史感的设计不同,他们给出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8号建筑 弗兰克·盖里——最不规矩的异类</p><p class="ql-block">其外观像一个交错的大型雕塑。由多层褶皱和双曲面立面组成的平面,每层由不同的结构体系支撑,形成建筑围护结构。虽然外形夸张,不过好在承担的是餐厅、剧场、非正式会议这类气氛轻松的功能,还说得过去。</p> <p class="ql-block">11号建筑 齐普菲尔德——学院柱廊</p><p class="ql-block">很多建筑师不约而同地运用了柱廊,这让人联想到美好的大学校园生活。粗糙的混凝土框架和光滑的玻璃带来的质感碰撞非常舒服。</p> <p class="ql-block">位于巴塞尔莱茵河西岸的 Novartis Campus,是一片融合前沿科学与当代建筑艺术的园区。占地约 20 公顷,经过多年规划改造,如今成为全球制药研发的重要中心,也是一座现代建筑博物馆般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进入 Novartis 大楼内,脚步声在宽敞的大厅里轻轻回荡。中央摆放着几组深色的软质沙发,造型简洁而舒适,靠近楼梯的地方,一面高耸的落地书架吸引了视线,木质框架温润而沉稳,整齐排列着从医学研究到建筑设计的各类书籍,像是知识在这里静静呼吸的所在。</p><p class="ql-block">楼梯另一侧是一个小巧的咖啡角,吧台后传来研磨咖啡豆的轻柔声响,空气中弥漫着温暖的香气。几位员工正低声交谈,手中握着热咖啡。有几位員工取走一杯外带咖啡后匆匆消失在走廊深处——科学的节奏与生活的片刻,在这一隅和谐地交织着。</p> <p class="ql-block">诺华展馆(Novartis Pavillon)</p><p class="ql-block">2022年春季,新展馆在巴塞尔诺华园区开放,该建筑位于莱茵河上,由建筑师Michele de Lucchi设计,作为一个公共空间,将成为公司、人口、校园和城市环境之间的交汇点。</p><p class="ql-block">新展馆被半透明的媒体立面所覆盖。它共有10000块菱形有机光伏板和30000颗嵌入式LED,LED不仅向外发光,而且还向下方金属外壳的方向发光——使它们的光通过半透明的太阳能模块反射和闪烁。</p><p class="ql-block">展馆以全新的形式呈现“Kunst am Bau”(“建筑上的艺术”),即它自己的形式。这些日常展示会在日落之后出现,并在特殊活动期间辅以定制动画呈现出来。白天,立面只是显示移动的文字。</p> <p class="ql-block">展館內有一座牆,顯示多媒体展览名为 Wonders of Medicine,由 ATELIER BRÜCKNER 设计,其内容是与诺华公司的科学家密切合作创作完成。</p> <p class="ql-block">互动墙和一系列投影技术使布局设计具有无限的灵活性,可满足展览的各种需求。</p> <p class="ql-block">Novartis Pavillon 通过先进的互动平台、平易近人的内容引领公众认识和了解生命科学行业,普及医药科学文化。</p> <p class="ql-block">结束在诺华园区的参观,胸前的访客卡还微微摇晃着。走出大门,现代感十足的玻璃与钢结构渐渐被石板路和老城的尖顶所取代。电车在街角轻轻驶过,把我带向巴塞尔最繁华热闹的地段——红色市政厅前的大街。这里人声鼎沸,商铺橱窗里闪着灯光,咖啡的香气、手表的光泽、街头艺人的音乐交织成一幅活力四溢的城市画卷。</p> <p class="ql-block">走向 Marktplatz,红色外墙的 巴塞尔市政厅 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彩绘壁画细腻而鲜活。广场边的咖啡馆飘来热腾腾的烤香肠香味,端上一杯浓郁的意式咖啡,再配上一块巴塞尔姜饼,甜香中带着香料的暖意。</p> <p class="ql-block">沿着小巷来到 Mittlere Brücke。河风轻拂,莱茵河水湛蓝清透,偶有当地人顺流漂浮而下,笑声与水声交织。沿着河畔慢慢走,经过雕塑喷泉与博物馆门前的绿地,时间似乎被河水带走了。</p> <p class="ql-block">漫游河畔后,乘电车回到市中心,来到巴塞尔美术馆。馆内的空间开阔安静,脚步声轻轻回荡。伦勃朗的深色油画、霍德勒的清澈湖景、毕加索的抽象形态,在光影与色彩之间缓缓流动。</p> <p class="ql-block">在安静的美术馆中细细欣赏了经典与现代艺术作品之后,我走出馆外,漫步在巴塞尔繁华热闹的街区。街道两旁商铺林立、咖啡馆飘出阵阵咖啡香,行人络绎不绝,城市的活力与节奏与美术馆内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阳光洒在古老的石板路上,街角的喷泉与广场上的雕塑为街景增添了几分趣味。徜徉其中,既能感受到巴塞尔的现代繁华,又能回味艺术带来的心灵宁静,让人对这座城市的多面魅力有了更深的体会。</p> <p class="ql-block">在巴塞爾火車站內,遇見一家擁有一家顶级No.1 悠久歷史的巧克力品牌店——瑞士的 Confiserie Sprüngli(史賓利)。</p><p class="ql-block">櫥窗裡的手工巧克力與精緻糖果在柔光下閃著誘人的光澤,我挑了幾份作為禮物,也留了些給自己細細品嚐。</p><p class="ql-block">還順手買了另一瑞士名牌——Läderach 的巧克力。無論是造型還是包裝都精緻得像藝術品,巧克力表面光澤細膩,仿佛在低聲訴說著它的香濃與甜美。</p> <p class="ql-block">随着夕阳慢慢西下,我结束了一天在巴塞尔的漫游。</p><p class="ql-block">从诺华药企的现代建筑与科研成就,到古老大学的学术氛围,再到莱茵河畔的宁静美景与美术馆中的艺术熏陶,最后漫步在繁华热闹的街区,这座城市的多面魅力在一天中尽收眼底。</p><p class="ql-block">巴塞尔既有科技与学术的力量,又有艺术与生活的温度,每一刻都令人印象深刻。离开这座城市时,心中带着对巴塞尔深深的喜爱,也期待未来再次踏上这片兼具智慧与美感的瑞士土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