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5、待善人宜宽,待恶人当严,待庸众之人宜宽严互存。</p><p class="ql-block">释义: 对待善良的人,应该宽厚;对待邪恶的人,必须严厉;对待那些既不善也不恶的普通大众,则应该宽容与严厉并用。</p><p class="ql-block">如果说前四句更多是关于个人修养和基本处世原则,那么这第五句则展现了高超的、差异化的人际管理智慧。它告诉我们,为人处世不能搞“一刀切”,而应根据对象的不同,采取灵活而精准的策略。</p><p class="ql-block">“待善人宜宽”。对于那些品行端正、心怀善意的人,我们应该以宽厚、包容的态度对待他们。这种“宽”,一方面是欣赏和鼓励,让善行得到正向反馈,从而在社会中形成崇德向善的良好风气;另一方面,也是对他们可能存在的无心之失的谅解。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善人也会犯错。对他们的宽容,是维护珍贵友谊和合作关系的黏合剂,是给予善意最大的尊重。</p><p class="ql-block">“待恶人当严”。对待那些心术不正、行为邪僻的“恶人”,则必须采取严厉的态度。这种“严”,首先是自我保护,明确划清界限,不给他们伤害自己的机会。其次,是对正义的维护。对恶的纵容,就是对善的辜负,也是对整个社会秩序的破坏。</p><p class="ql-block">孔子也曾反对“以德报怨”,主张“以直报怨”,即用公正、正直的态度去回应怨恨。这里的“严”,并非是鼓励私人的报复,而是指一种不妥协、不姑息的原则性立场。在公共领域,它体现为法律的严惩;在个人层面,则体现为道义上的谴责和行为上的疏远。对恶人严,才能让其知畏,才能遏制恶行的蔓延。</p><p class="ql-block">“待庸众之人宜宽严互存”,这是这句话中最具智慧的部分。“庸众之人”,即普通的、大多数的人。他们既非大善,也非大恶,是人性中光明与灰暗的混合体。他们会随波逐流,会趋利避害,会犯小错,也会有闪光的善举。对待他们,单一的“宽”或“严”都不可取。</p><p class="ql-block">“宽严互存”,是一种动态的、充满弹性的管理艺术。“宽”在于,要理解他们的人性弱点,包容他们无伤大雅的缺点,用鼓励和引导的方式,激发他们向善的一面。“严”在于,必须设定明确的规则和底线,对于触犯原则的行为要及时纠正和批评,防止小错酿成大祸。这正是高明领导者和管理者的必备素质:既有容人的雅量,又有治事的威严;既能春风化雨,又能令行禁止。在日常生活中,对待家人、朋友、同事,大多也应遵循此道,根据具体的人和事,灵活调整自己的“宽严”尺度,方能维系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p><p class="ql-block">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