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雷Halle

宋宏亮

<p class="ql-block">30年前去过哈雷,记忆中是一座破旧的东德小城市。今天再次走访,印象完全改变了。</p> <p class="ql-block">哈雷古代出产矿盐,以矿盐贸易商城为著名。历来是很富有的城市。只不过在东德政府几十年治理下,穷的一塌糊涂。</p> <p class="ql-block">二战末期,离哈雷不远的莱比锡和德累斯顿,被盟军空军炸成废墟,但是哈雷却躲过一劫。据说是当地名流跟美军的指挥官有些亲戚朋友的关系,经过巧妙谈判,哈雷得到赦免,保全了这座城市的完整。</p> <p class="ql-block">作曲家亨德尔(George Frideric Handel,1685–1759),出生于哈雷,他成为哈雷的城市文化名片,他创作了大量歌剧、清唱剧、协奏曲等作品,代表作有《弥赛亚》(Messiah)中的《哈利路亚》。听过维也纳童声合唱团唱的哈利路亚,你会感觉灵魂升上了天堂。</p> <p class="ql-block">哈雷火车站经过复修,古朴厚重,有普鲁士贵族气派,它历来是中部重要铁路枢纽,北往马格德堡,东往莱比锡,南往纽伦堡,西往艾尔福特。都要经过哈雷火车站。</p> <p class="ql-block">这座城市最大教堂,附带了一个图书馆Marienbibliothek,德国有很多古老的图书馆,但都是古籍图书,馆舍是新的,但哈雷教会图书馆,图书和馆舍都是老的,我推门,一股发霉味道迎面扑来。悬崖绝壁有灵芝,故纸堆里有宝藏,此刻,我的心情就像农夫进了阿里巴巴大盗的宝库。</p> <p class="ql-block">图书馆平时不对外开放,我今天比较运气了。跟图书馆管理大姐谈话投机,她认为我有文化,懂得日耳曼学中的几个节点,因此她格外开恩,带我参观了整个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德语古体字体是指德文的老式印刷体/手写体,那主要是 Fraktur(断笔体) 和 Kurrent(草书体) 。 Fraktur是德国16世纪到20世纪初印刷字体,看起来有点像哥特体。Kurrent 是德语的古老连笔草写体,现代人读起来很费劲,我能结结巴巴读出几个字,浙大教授黄一眼肯定一目十行。</p> <p class="ql-block">在中世纪晚期,医学院解刨学还游走在犯罪边缘,但丁曾经偷偷滴解剖死尸,曾经被宗教审判厅判罪,这张图所示,一具尸体被开肠破肚,现场挤满医学院的老师学生,气氛热烈,情绪亢奋,大家争先恐后,一睹为快。可见他们多么珍惜这种学习机会。</p> <p class="ql-block">500年前德国医学院解刨学课堂场景,有的学生挤不进去,在外围看不到,只好冒险爬上柱子。解刨学是医学基础课,鲁迅当年留学日本,开始在仙台医学院注册,他的解刨学不及格,只好弃医从文,没想到却成就了一代文豪。</p> <p class="ql-block">这是图书馆最珍贵的古籍,马丁路德用过的圣经,页角有他签名。极其珍贵,一般不能示人,绝对不会给黄一眼看。</p> <p class="ql-block">图书馆使用石头和钢铁作为建筑材料,里里外外没有易燃材料,内部的钢架楼梯,钢条地板,建于1881年,至今完好。</p> <p class="ql-block">400-500年前的动植物教科书 Naturkunde</p> <p class="ql-block">500年前地理教科书</p> <p class="ql-block">千万不要让黄一眼们看到,否则他们又会说,这都是从永乐大典中抄来的</p> <p class="ql-block">中世纪文化禁锢,古籍从前都藏于教堂顶楼,严加看管,以防有人偷看,看过意大利电影《达芬奇密码》的都懂,天主教为了垄断知识,在典籍上涂毒液,读后必死。1800 年后渐渐文化解封,古籍搬到对门一栋大楼。是一个哈雷富商的捐赠。</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本400年前的解刨学教材,出版这种书籍,需要教会特殊批准。扉页上有教皇签字的特许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问: 你们这些书是哪儿来的?</p><p class="ql-block">答: 我们这里的书来自全德各地的私人捐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