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鹏配景画2025.8.12(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大鹏

<p class="ql-block">《天成绘画》</p> <p class="ql-block">《我的画》</p> <p class="ql-block">每个人生而不同</p><p class="ql-block">我们不必去理解</p><p class="ql-block">只需要互相尊重</p> <p class="ql-block">各位国学爱好者们,我今儿个先问你们个事儿哈!要是有人跟你说,知道满足就不会受辱,懂得收手就没危险,你觉得这是啥道理呢?其实啊,这就是成语“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这成语可有大学问啦!它的核心意思就是,人要是知道满足,就不会遭人嫌弃、受屈辱;要是懂得啥时候该停手,就不会有危险。这就跟开车似的,知道啥时候踩油门,啥时候踩刹车,才能稳稳当当开下去。这思想就是让咱克制欲望,把握好做事的度,这样才能长久稳定地发展。</p> <p class="ql-block">这成语打哪儿来的呢?它出自春秋时期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四章,原文就是“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那时候啊,春秋战国社会乱糟糟的,老子就提出“道法自然”,让人顺应规律、别瞎折腾。这成语就是对他这思想的具体解释,也能看出道家对克制欲望和预判风险有多重视。</p> <p class="ql-block">咱再细细说说这里面的门道。先说“知足不辱”,它的意思就是对自己现有的生活和物质条件得满意,别老想着赚大钱、出大名。老子都说了“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太贪心最后准得吃亏、丢人。在现在社会,“知足”就是得理智控制自己的欲望,别老跟人攀比,不然身心都得累垮。</p> <p class="ql-block">再说说“知止不殆”,“知止”就是知道啥事儿能做,啥事儿不能做,有个边界;“不殆”就是没危险。老子说事物发展过了头就得往反方向走,所以得提前预判风险,及时收手。这道理不光对咱个人做决策有用,像职业选择、分配资源啥的;对企业发展也有用,能避免盲目扩张;对社会治理也有指导意义,比如搞可持续发展。</p> <p class="ql-block">“可以长久”的核心思想就是,做到“知足”和“知止”,咱个人身心能和谐,事业能稳定,社会也能长治久安。这“长久”可不只是时间长,更重要的是状态平衡、能一直持续下去。</p> <p class="ql-block">给你们举俩例子。《汉书·疏广传》里,疏广当了大官后主动辞职,就用“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来说明功成身退的必要,人家这就是按道家智慧办事儿。冯梦龙在《醒世恒言》里也说了“既无出类拔萃之才,宜急流勇退”,就是说咱普通人更得知道啥时候收手,躲开风险。</p> <p class="ql-block">在现在这快节奏的社会,“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有大用啦!对咱个人来说,能平衡物质和精神需求,别老“内卷”、“透支”自己,保护好身心健康;对社会来说,能倡导可持续发展,在赚钱和保护环境之间找平衡;从文化层面讲,能传承道家“无为而治”的哲学,给这浮躁的社会降降温。</p> <p class="ql-block">你知道吗,这成语到现在还能让咱们好好想想欲望、风险和长久发展这些事儿,真的是中华传统文化里超有现实意义的智慧结晶啊!你们说,这道理是不是得好好琢磨琢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