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四方面军的长征(12) 甘孜会师

春江东流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美篇昵称:春江东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美篇号:24540924</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文字:春江东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图片:网络(致谢)</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第十章 甘孜会师</b></p> <p class="ql-block">  <b>一、转兵西进</b></p> <p class="ql-block">  1936年2月,川军和国民党中央军开始了大举进攻,红军在天全、芦山、宝兴的防线不断被突破,敌情越来越严重。至上旬,已经形成了东有刘湘,南有薛岳,西有刘文辉和李抱冰的三面包围态势,形势日益恶化。再加上,当年突然下了多年未见的大雪,气候奇寒。红军缺衣少粮,更是雪上加霜。部队伤病员多,减员后又无法补充,陷入了极端困难之中。干部情绪波动很大,战士怨声载道。张国焘不得不采纳大家的意见,放弃进攻川西平原,向西康转移。中旬末,南下红军根据中央指示精神(林育英2月14日电“上策”方案),制定了《康道炉战役计划》,下旬由天全、芦山、宝兴撤出,分三个纵队向西康北部的甘孜进军。途中再次翻越夹金山,进入达维、懋功。红31军91师师长徐深吉率领273团、276团与9军27师一个团一起,留在宝兴一带担任后卫,掩护全军撤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先遣司令员刘伯承和李先念率红30军第89师先行,准备南取康定。下旬初,先遣队采用迂回战术,通过上游浅滩,成功夜渡大渡河,击溃川军李抱冰部约一个团,伤亡敌“营长以下二百余人”,夺取西进要塞丹巴县城,为主力安全西进扫清了障碍。</p><p class="ql-block"> 但是由于川军李抱冰已调泸定守军增援康定,控遏丹巴康定要道的大炮山垭口也被封锁,红军不得不放弃夺占康定计划。总部于25日在懋功制定了《康道炉战役补充计划》,决定向西翻越折多山山脉的主峰党岭雪山,转进道孚。这是张国焘与中央激烈博弈后,正式接受北上战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党岭山海拔五千米,翻越时遇到的困难比夹金山还大,当年山顶的气温零下20—30℃。当藏民们得知这支衣衫褴褛的队伍要翻越党岭山时,无不惊讶地说:“这个季节要过雪山,简直不可能。你们要是能过 ‘神山’,你们就是神。”红军还了解到,党岭山每天下午都要起风暴。为了能赶在中午以前越过山顶,部队需提前住宿到山脚下,天不亮就上山,但“神山”脾性总是让人捉摸不定。红4军军长许世友回忆,“夜里部队整装出发后,大约一刻钟功夫,暴风雪就来了。霎时,天昏地暗,狂风大作,刮得人们站不住脚,睁不开眼。紧接着鹅毛大雪越下越大。因为天黑、风机、雪大,难以继续行进,只好原地休息”,直到天色微明,才继续前进,但是“冻得失去知觉的双脚已不听使唤。不少同志的脚冻裂了,鲜血渗透了裹在脚上的破布和采血,在雪地上留下斑斑血印”。</p><p class="ql-block"> 时任红31军93师交通队队长秦忠回忆:“队伍(在山上)遇到了大冰板。冰板上,狂风将雪吹得干干净净,漫坡的冰面滑溜溜的站不住脚。我们用刺刀凿坑,慢慢挪动脚步,大家手牵手走了过去。师长和政委抬着抬子,担架上躺着一个伤员。不知谁的脚下一滑,担架倾斜,师长失手,那伤员顺着冰坡滑下了山崖,施救没有任何希望。师长自责,捶胸顿足,泪流满面。”</p><p class="ql-block"> 不少体弱受伤的同志,将生命留在雪山顶上。有的战士临终还把仅有的御寒衣服脱下来,送给战友,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他人。</p> <p class="ql-block">  3月1日,先头部队一举攻占道孚,继而赶往炉霍。炉霍寿灵寺有僧兵千余人,装备步枪三百余支、土炮数十门,建筑有坚固的寺墙和碉楼。李抱冰与僧侣结盟,提供弹药并派驻军官指挥。红30军88师先派人送信劝降,承诺保护寺庙,不伤僧人。但寺院住持受国民党煽动,扣押了送信使者,还以火力封锁了经过北上甘孜的唯一通道。红军只能在阴冷雪地里,跺着脚抱着冰冷的枪包围了寺庙。尽管他们曾采取切断水源、爆破等手段,但收效甚微。6日,红军通过潜入僧舍制造混乱和组织强攻,终于攻占寿灵寺。随后立即对经堂大殿等实施保护,僧众渐渐理解红军的诚意。寿灵寺战斗结束后,红军帮助炉霍成立了藏族苏维埃政府(“博巴政府”),这是藏区最早的人民政权之一。红军总部和红四方面军总部于15日抵达道孚,随后进驻炉霍。</p><p class="ql-block"> 逃往甘孜的寿灵寺僧侣目睹红军保护寺庙,转而劝说白利寺格达活佛支持红军,促成西康东北部重镇甘孜不战而下。</p><p class="ql-block"> 3月15日,总部机关抵道孚,随后进驻炉霍。4军经炉霍向西南疾进,攻占瞻化,俘敌国民党西康宣慰使诺那活佛以下百余人。31军93师及9军25师,分别由丹巴、道孚南下,钳击泰宁,守敌李抱冰53师一部弃城南逃康定。32军及9军27师,在懋功以南完成掩护主力转移任务后,跟进道孚、炉霍。</p><p class="ql-block"> 31军91师和5军在宝兴南关、大垭口多次与追敌激战,胜利完成后卫任务后,翻越夹金山,继续在丹巴附近担任警戒任务,多次击溃国民党军和不明真相的藏族武装。</p><p class="ql-block"> 到4月上旬,西进红军在康北控制了东起丹巴,西至甘孜,南达瞻化,北连草地的大片地区。红军在这一带整训,筹粮筹物,成立了由李先念、何长工、李天焕、曾日三等为首的粮食委员会,准备北上。随着红2、6军团的接近,朱德决定留下来策应他们北进。</p> <p class="ql-block"><b>  二、康北等候</b></p> <p class="ql-block">  自1935年6月,张国焘企图分裂红军,中央与红2、6军团的联系便已中断,中共中央一直在努力寻找红2、6军团的下落。1935年 9月29日,周恩来用明码发电询问红2、6军团军团情况。任弼时代表湘鄂川黔省委和军委分会立即用密码给周恩来回电,并要求恢复失联的通讯联络。然而,任弼时的回电被张国焘截获。30日,张国焘回电任弼时提出的问题,并通报:“一、四方面军6月在懋功会合行动,中央任国焘为总政委。……我们今后应互相密切联络。”</p><p class="ql-block"> 红2、6军团当时并不知张国焘已经与中央分裂,更不知其妄想将两军团纳入自己的指挥之下,此后南下的张国焘多以“朱德、张国焘”、偶以“司令部”的名义保持与红2、6军团的电报联系,使得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萧克等长时间误以为是代表中央指挥全军的“红军总司令部”。此后“总部”与红2、6军团的联系一直未曾中断,不断地将敌情通报红2、6军团,为两军团摆脱敌人追堵,渡江北上提供了不少帮助。</p><p class="ql-block"> 3月下旬,红2、6军团经过乌蒙大回旋,突破敌人的包围,进占盘县亦资孔地区。29日,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致电红军总部,请示红2、6军团的行动方针。30日,朱德、张国焘提出红2、6军团在元谋、龙街北过金沙江,准备两支队伍会合后一起北进。</p><p class="ql-block"> 31日,红2、6军团,离开盘县地区,在平彝(今富源)击败孙渡纵队防线,进入云南,向滇中前进,但在普渡河以东遭敌堵截,红2、6军团南下富民。</p> <p class="ql-block">  4月上旬,红四方面军趁休整机会进行整编。整编后共保留六个军十九个师,分别是第4军(军长陈再道,政委王宏坤),辖第10、11、12师和独立师;第9军(军长孙玉清,政委陈海松),辖第25、26、27师和教导师;第30军(军长程世才,政委李先念),辖第88、89师;第31军(军长王树声兼,政委周纯全),辖91、93师;第5军(军长董振堂,政委黄超),辖第13、15师;第32军(军长罗炳辉,政委李干辉),辖第94、96师。红四方面军直辖妇女独立团(团长王泉媛),骑兵师(师长许世友),四川抗日救国军(总指挥王维舟),红军大学(校长刘伯承),共产主义学校(校长刘希平),金川省军区独立1、2师。全军只剩下四万余人。与1935年9月南下时相比,减员超一半。</p><p class="ql-block"> 整编完成后,红四方面军主要进行训练和深入藏区开展地方工作。由于长期的民族隔阂,红军进入粮食不多的藏区后难免存在军民争食现象。为了争取少数民族,红四方面军制定了《番区十要十不要》(后来进入回民区还颁布了《回区十要十不要》)等纪律规定,与土司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改善了与土司、喇嘛的关系。红军在康北还帮助组建了甘孜、道孚、炉霍等县、区、村博巴政府和“博巴自卫军”,吸收当地少数民族人士加入,赠送武器,既保卫地方安全,也配合红军行动。在炉霍,不少自卫军成员后来随红军北上,成为革命骨干。红四方面军官兵还在道孚、炉霍的河谷地带开垦农田,种植青稞、土豆,收获后除自用外,将部分粮食分给贫苦藏民。红军与藏民建立起了良好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  李中权曾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后来担任大金川军区独立2师政委。1936年6月在进山清剿刘文辉残部时,一颗子弹打中了他的左腿,昏迷过去,两位藏族青年硬是用担架把他抬了出来。后来两位藏族青年参加了红军,再次遇到李中权,“他把自己的干粮袋取出来,将仅有的几块牛肉干要分一半给我,我再三推让。最后,还是收下了几块。”</p><p class="ql-block"> 《秦忠回忆录》记载了他在道孚藏民格桑家养病的故事。高烧中的秦忠很想吃鱼,但他却不知道藏族人民是不吃鱼的,他们把鱼看作神。但为了他能尽快恢复,格桑还是逮回了一条鱼,为他熬了味道鲜美的鱼汤。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红军战士,他们破了一直坚守的戒规。秦忠在格桑家休息了二十多天,直到身体完全康复才离开。</p><p class="ql-block"> 1936年7月红2、6军团抵达甘孜时,当地藏民和博巴政府主动提供粮食、马匹,支援红军北上。红军离开后,藏民冒着风险保护红军留下的标语、文件,延续着对“解放”的期盼,而这段在雪域高原播撒的革命火种,也成为后来藏区解放运动的精神源头之一。</p> <p class="ql-block">  4月中旬,红2、6军团佯攻昆明,转兵分两路疾进滇西,20日两路红军在宾州会合。此时云龙已派兵在北岸华坪阻止红2、6军团渡江。25—27日,红2、6军团在丽江和迪庆之间的石鼓、巨甸等地从容渡过金沙江,彻底摆脱了滇军南北夹击。</p><p class="ql-block"> 27日,朱德、张国焘等致电贺龙、任弼时,祝贺两军团胜利渡过金沙江。</p><p class="ql-block"> 5月初,红2、6军团翻越四千二百米的哈巴雪山垭口,到达中甸(今香格里拉)地区,进入康巴藏区。稍加休整补充后,又相继翻越扎拉亚卡、理塘南、藏巴拉和仁加雪山。</p><p class="ql-block"> 两军团分左、右两路前进。6军团为右纵队,经乡城、稻城、理化(今理塘)、瞻化;2军团为左纵队,经德荣、巴塘、白王玉,共同向甘孜前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b style="font-size:18px;">三、甘孜会师</b></p> <p class="ql-block">  为了实现两支兄弟部队的会合,4月15日,红军总部在炉霍决定,由甘孜和道孚派出30军88师265团和32军、4军12师、独立师分别接应左、右路军。在四方面军总部动员会上,徐向前恳切地对其他领导说:“红军是一家人,我们和中央红军与二方面军的关系,好比老四与老大老二之间的兄弟关系。上次我们和老大的关系没搞好,要接受教训”,“现在老二就要上来,再搞不好关系,是说不过去的。每个部队都有自己的长处、短处,方针是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加强团结,一致对敌。”</p><p class="ql-block"> 由道孚出发的红军4月16日占领俄洛后,4军12师和独立师在军政委王建安的率领下继续南下,执行瓦解李抱冰部堵截2、6军团北上图谋。他们先消灭了敌第53师派出的一支百十人的别动队,攻克雅江县城,然后利用雅砻江阻击李抱冰部于江东达一个月之久,保证了红2、6军团的安全北上。</p> <p class="ql-block">  红2、6军团进入雪山和藏区后,遭遇到了许多困难,整个行动非常缓慢。6月12日,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致电红军总部报告,在翻越一路的雪山过程中,因高原反应、饥饿、疲劳、生病和遇敌,有三百多人死亡和掉队。总部复电,指示沿途可根据粮食情况缓进,多休息,注意卫生;同时告知藏区天气较寒,需备冬衣,并须节省经济物质等等。对于红军因雪山高原日光强照和营养不良而导致临时失明,还叮嘱可吃猪肝、牛肝,并找当地老人询问治疗。为了对付土司武装骑兵的袭击,会师后刘伯承亲自给他们讲授打击骑兵战术。</p><p class="ql-block"> 为更好地迎接红2、6军团,徐向前亲自过问准备工作情况。曾在红四方面军司令部任作战局局长和参谋的欧阳毅、孙继争回忆:“我们司令部每周都要画一张一览表,将各军和直属单位迎接2、6军团的准备情况,用数字汇总报告徐总指挥,使首长及时了解进展情况。”</p> <p class="ql-block">  随着两支兄弟队伍的日益靠近,四方面军从上到下都洋溢着喜悦、激动和期盼。</p><p class="ql-block"> 曾率领红265团接应左路2军团的30军88师政委郑维山在回忆录中写道,对我们这些曾亲身经历过一、四方面军会师的欢乐和分离之苦的人来说,就更懂得再次和兄弟部队会师的珍贵。在绒坝岔,他们歼灭了一股反动民团,缴获了不少罐头,谁也舍不得吃,都说要留给2、6军团的首长和同志们。当时的红四方面军也处于极端困难的时期,但战士们依旧有滋有味地吃起糌粑和野菜来。</p> <p class="ql-block">  6月3日早晨,接应右路的先头部队红 32 军在何长工、罗炳辉等率领下,于理化以南的雄坝与红6军团胜利会师,然后进驻甲洼。红6军团领导萧克、王震、张子意等一起同何长工、罗炳辉、刘型等同志见了面。王震、何长工等原来都是中央苏区的,有的还一起打过仗。老战友见面,话题很多,说的最多的是中央红军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初期遭受严重损失的情况。还谈到了毛泽东率领红一方面军单独北上,张国焘另立中央以及又被撤销的情况。在蒲玉隆,朱德总司令会见了6军团领导。据《萧克回忆录》 记载:“我们谈起了中央红军在遵义会议前后的情况,谈到中央撤换‘左’倾错误领导博古、李德,确定毛泽东同志在党和军队的领导地位的事情,都很高兴;对张国焘另立中央的事感到愤慨。朱总司令还指出,张国焘搞分裂,另立中央,是大错误,这个人有野心;但是,今后还要对他注意争取、团结,促使他一起北上抗日云云。”这些谈话有助于红2、6军团将士正确认识张国焘,对于如何与之打交道也指明了方向。</p><p class="ql-block"> 红四方面军派驻瞻化(今新龙)的一个连,用骡马驮着紧缺的粮食、盐巴等物资,沿雅砻江往理化(今理塘),昼夜兼程,连续赶路一百多公里,然后翻越雪山,为甲洼的红6军团提供了必要的后勤保障。红6军团到达蒲玉隆当天,后面有近百人掉队,红四方面军立即派马数十匹将掉队人员接回。甘孜的红四方面军,也送来了牛羊。</p><p class="ql-block"> 17日,6军团到达瞻化,与红4军会合。6月21日,朱德、张国焘电示红4军政委王建安、军长王宏坤,要求解决瞻化至甘孜沿途红6军团的食、宿问题。</p> <p class="ql-block">  6月25日,红四方面军作出分左、中、右三个纵队北上的部署。29日方面军总部发布《四方面军二次北上政治命令》。大批党政地方干部、地方武装或编入战斗部队,或进党校随军北上。绥崇丹懋战役后,金川省委曾先后组建了金川独立师(又称大金川红军独立1师、藏民独立1师)、丹巴独立师(又称大金川红军独立2师、藏民独立2师),共三千余人。红四方面军再次北上时,这两个独立师等地方武装也随军北上,他们当中参加红军的天宝、杨东生、扎喜旺徐等同志,后来都锻炼成为党的高级干部。6月17日,朱德、张国焘率领红军总部已经提前由炉霍开往甘孜。6月28日,总部指示丹巴附近负责掩护的红31军、5军集中至丹巴,担任右纵队后卫,准备穿越草地北上。</p><p class="ql-block"> 6月30 日,在甘孜附近的绒坝岔,红 30军88师263团也在翘首以盼中迎来了左路的红2军团。次日中午,88师举行会师宴,热烈欢迎红2军团。大家举杯同庆,开怀畅饮。驻甘孜的部队此刻都在忙着编织毛衣、制作鞋袜、排练节目、张贴标语。整个甘孜已经提前沉浸在节日的欢乐气氛里。</p><p class="ql-block"> 7月2日,红 2、6 军团齐集甘孜。红四方面军的同志筹集了大量的粮食、牛羊,腾出了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房子,准备了柴火,烧好了热水,为红2、6军团准备了很好的宿营和生活条件。红四方面军的战士们还送上自己编织的毛衣、毛袜,使2、6军团的指战员深受感动。甘孜的藏民们也喜气洋洋夹道欢迎,载歌载舞跳起了锅庄。在甘海子举行的庆祝大会上,朱德总司令发表讲话,“同志们,我祝贺你们战胜了雪山,也欢迎你们来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但是这里不是目的地,我们要继续北上。要北上就必须团结一致,不搞好团结是不行的。此外,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还有荒无人烟的草地,我们要有充分准备,克服一切困难。”</p><p class="ql-block"> 两军会师的消息传到红军大学所在的炉霍,大家非常振奋。炉霍的大喇嘛庙里,存有许多羊毛。刘伯承号召校部的党员们每人织一件毛衣、毛裤或毛袜来迎接红2、6军团的同志。他自己在工作之余也熬夜织毛衣。</p><p class="ql-block"> 甘孜会师的捷报飞向陕北,中共中央发来贺电:“我们以无限的热忱庆祝你们的胜利的会合,欢迎你们继续英勇地进军,北上陕甘与一方面军配合以至会合。”</p><p class="ql-block"> 7月2日,中革军委电令红2、6军团和32军组成二方面军,贺龙为总指挥兼2军军长,任弼时为政委兼2军政委,萧克为副总指挥,关向应为副政委,陈伯钧为6军军长,王震为6军政委。使得红二方面军成为与红四方面军平行的一支队伍。</p> <p class="ql-block">  两支队伍会师前后,张国焘曾试图通过多种手段拉拢、分化甚至控制红2、6军团,以实现其对抗党中央权威、延续分裂路线的目的。面对这一局面,朱德、刘伯承联合以贺龙、任弼时、关向应为核心的领导层,秘密会晤,互通情报,形成反制张国焘的力量。朱德在会师后公开表态:“红军只有一个中央,必须北上!”这一坚定立场极大鼓舞了红2、6军团的斗争信心。</p><p class="ql-block"> 红2、6军团内部也召开干部会议,强调“只有一个中央”,批判南下错误路线,进一步巩固部队对党中央的忠诚。</p><p class="ql-block"> 当张国焘准备调离任弼时“到红军总司令部工作”,意图削弱该部队领导核心时,贺龙明确拒绝张国焘“调整干部”的提议,坚持红2、6军团原有指挥体系不受干涉。当红2、6军团根据党中央指示,改编为红二方面军时,贺龙以此为由,要求张国焘将红四方面军精锐部队(红32军)划归红二方面军建制,变相削弱了张国焘直接控制的兵力。</p><p class="ql-block"> 红6军团政委王震的传记中还有这样的记载:“张国焘派人送来《干部必读》小册子,污蔑中央红军 ‘北上是逃跑’……王震立即下令:‘全部收缴,一本不留!当众烧掉!’”</p><p class="ql-block"> 任弼时也在2军团作出指示:“全部收缴,一律烧毁!”</p><p class="ql-block">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朱德、刘伯承和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等,凭借高度的政治觉悟和高超的政治斗争艺术,最终彻底挫败了张国焘的拉拢分裂图谋,彰显了他们对党的绝对忠诚、维护团结的大局意识、勇于斗争和善于斗争的政治智慧。这场斗争的胜利,成为甘孜会师最深刻的政治遗产之一,直接挽救了红军分裂的危局,为长征最终胜利奠定基石。</p> <p class="ql-block">  甘孜会师不仅是一次军事集结,更是中国共产党在危急关头扭转分裂局面、重聚革命力量的战略胜利,直接推动了中国革命走向新阶段。壮大了川西北红军的力量,也增强了党和军队内部反对张国焘错误路线的力量,对于维护全党全军的团结,实现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加速长征最终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  感谢阅读,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