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记行(十三)黄河岸边的丹霞盛景-—炳灵石林

十樂

<p class="ql-block">“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p><p class="ql-block">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蜿蜒曲折,奔腾不息,孕育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明。</p><p class="ql-block">黄河从巴颜喀拉发源,一路浩浩荡荡东下,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受到西倾山脉阻挡转弯,来到四川若尔盖和甘肃玛曲形成黄河九曲第一湾后,复向东流经甘肃永靖境内,在这里,滔滔黄河以独特的“S”形孕育出如诗如画的“陇上水乡”,形成了炳灵峡、刘家峡、盐锅峡三大峡谷景观,构成了黄河三峡风景名胜区。</p> <p class="ql-block">在永靖,山环水绕的蓝绿色黄河,呈独特的“S”形流经县域107公里,赋予永靖灵气与诗意及诸多不可多得之美,形成“十万顷高峡平湖,两百里碧水黄河”的高峡平湖风光,碧波荡漾之上的画笔又恢宏出一颗颗珍珠般景点,绽放着夺目的光彩,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p><p class="ql-block">而来到这里旅游,<span style="font-size:18px;">炳灵寺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区</span>是不可错过的首选之地。</p> <p class="ql-block">炳灵寺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区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是国家地质公园,以丹霞地貌闻名,拥有丰富的地质遗迹和景观,兼具北方雄浑与南方柔美。</p><p class="ql-block">炳灵寺旅游景区地处永靖县城西南35公里小积石山群峰从中,南邻黄河,面积26.64平方公里,由炳灵寺石窟、炳灵石林、炳灵湖三大片区组成。</p> <p class="ql-block">炳灵寺石窟开创于十六国时期,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炳灵寺石窟,坐落在炳灵寺大寺沟内,存有石雕造像694身,泥塑82身,壁画约900平方米,以保存中国石窟最早纪年题记而闻名。其中西秦169窟规模最大、时代最早、内容最丰富。北魏25龛的石雕释迦多宝像独具特色。唐代弥勒坐佛高达27米,是炳灵寺石窟中最为高大的造像。 </p> <p class="ql-block">炳灵寺石窟造像融合了古印度犍陀罗艺术、魏晋南北朝佛教艺术中国化成果“秀骨清像”以及隋唐艺术成熟之美等,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寺内的石雕像、浮雕佛塔和密宗壁画艺术,与莫高窟和麦积山石窟并称为甘肃三大石窟。</p> <p class="ql-block">炳灵石林位于黄河边上,是一座天然的雕塑博物馆,属于炳灵丹霞国家地质公园,以炳灵特有的丹霞地貌闻名,奇峰无数,象形万千,锈红色的山峰斑驳不平,形态各异,构成了奇异的石林世界,有水上丹霞之称。 </p> <p class="ql-block">坐落于炳灵峡谷中的炳灵石林独树一帜,堪称天下第一奇观。它掩映着刘家峡水库浩淼碧波,呼应着炳灵寺古老石窟,兼尽大西北的雄浑和江南的柔美,透漏着大自然的变化莫测和宗教的神秘气息,犹若西域仙境,令人神往。</p> <p class="ql-block">炳灵湖其实就是刘家峡水库,是因为刘家峡水电站蓄水发电而形成的西北高原湖泊,又因在水库的末端有闻名遐迩的炳灵寺石窟,刘家峡水库又被称为“炳灵湖”。</p><p class="ql-block">刘家峡水电站是中国自主设计建设的亚洲第一座百万千瓦级的水利枢纽工程,被誉为“黄河明珠”。水电站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灌溉、防凌、养殖、水运、旅游等综合效益。</p><p class="ql-block">炳灵湖55公里长的湖岸线上,水面最宽处6公里,湖容量57亿立方米,流域面积166平方公里,<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中国最大的高原人造湖之一。</span>20万亩的辽阔水面,风光旖旎,气候宜人,你可乘船欣赏湖光山色。 </p> <p class="ql-block">去炳灵石林可以走水路,从刘家峡大坝码头乘船出发,先看黄河与洮河交汇的奇景,那里水域清浊、绿黄分明,像个大调色盘。接着穿过峡谷赏刘家峡水库风光,<span style="font-size:18px;">湖面像碧绿绸缎在山间起伏,</span>红色陡崖是紫红色砂质泥岩,湖光山色,美不胜收。。到炳灵石林游客集散中转码头就到炳灵石林了。游玩后可乘船去炳灵寺石窟码头,一睹千年石窟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还有一种路线是走旱路,也就是公路,从兰州到刘家峡,游览黄河花堤、太极岛、黄河三湾之后驾车经岘塬、三塬、杨塔到炳灵石林,一路风景各异,各有各的美。</p> <p class="ql-block">2024年6月27日上午9:50分,我们离开了拉卜楞寺,也离开了甘南地界,11:38到达临夏回族自治州刘临路中天二撒手抓城用餐,吃了来到甘南以后最丰盛的一顿大餐,其中还有当地的招牌手抓羊肉。</p> <p class="ql-block">唐导还帮我们拍了视频。</p> <p class="ql-block">酒店马路对面,临夏市区一角,也是高楼林立。</p> <p class="ql-block">用好午餐后 ,中午1:15分,我们来到刘家峡水库南边的东干码头,准备在这里乘快艇前往炳灵寺。</p><p class="ql-block">这里属于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的河滩镇 ,北隔刘家水库与永靖县三塬镇相望。</p> <p class="ql-block">东乡县点处刘家峡水库南岸 ,滨湖旅游区搞得看起来相当不错。</p><p class="ql-block">在宽阔的刘家峡水库,蓝天倒映碧波、水面澄澈如镜。游客或乘舟游湖,看白鸥掠过水面;或在全新规划的摄影点拍照留念,高峡平湖的美景如画如诗。</p> <p class="ql-block">紧邻码头的东干牧野露营地新增多种规格的帐篷设施,配备专业的露营服务团队。游客一边尽情品尝特色美食,一边欣赏刘家峡水库的湖光山色,欢声笑语在山水间回荡。</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一个东干旅游码头,有快艇可供游客乘坐。大快艇可坐15人,我们刚刚好,唐导去不了 ,只能委托船老大到炳灵寺那边办理游览手续和导游。</p><p class="ql-block">我寻思,可能至今从未坐过快艇,记得2016年去越南下龙湾坐游船去天堂岛,有一个增加选项是乘小快艇去一个无名岛,那里海水清澈见底,还可玩手捧水母(无毒的),每人100元人民币,不知是心疼那张伟人像还是什么原因,没有体念快艇。这次有机会乘坐快艇,心头还真有点小激动。</p><p class="ql-block">1:30分,快艇开行 ,掉正航向,船老大一踩油门,快艇如离弦之箭,在宽广的炳灵湖上,风驰电掣,仿佛飞翔在海面上,浪花飞舞,疾风呼呼,大家都有一种久违的兴奋。</p> <p class="ql-block">炳灵峡两边的悬崖峭壁尽收眼底。沿途可欣赏到高耸的红色砂岩山峰与碧绿湖水相映成趣的壮丽景色。这种"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体验,让炳灵寺在众多石窟中独树一帜。</p> <p class="ql-block">这次乘坐快艇,有一种独特的感觉,是一场与速度、激情和自然亲密接触的奇妙之旅。当你踏上快艇的那一刻,一种别样的兴奋便在心底悄然滋生。</p> <p class="ql-block">沿途可以欣赏高原平湖,临近炳灵寺附近小积石山的黄河石林也是蔚为壮观,特别值得一看。</p> <p class="ql-block">经20多分钟的快速航程,下午1:53分,来到了炳灵寺码头。</p> <p class="ql-block">上了码头,船老大帮我们办好手续并聘了一个导游,我们沿着大寺沟走了一圈。</p><p class="ql-block">炳灵寺石窟位于甘肃省永靖县城西南35千米的积石山的大寺沟内。炳灵寺所在积石山山岩的地质结构系细黄沙岩,易于开凿雕造,但不耐风化潮解。由于该地气候干燥,加之峭壁的高处,岩层往往突出如屋檐,对部分窟龛起着遮蔽风雨和太阳曝晒的作用,因而许多窟龛造像虽经千百年的岁月,至今仍得以相当完整地保存着。</p> <p class="ql-block">这是进入炳灵寺石窟的大门</p> <p class="ql-block">下船上岸后,顺着小路往里走,左面是一长方形条石,上面用中英两种文字刻着“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 炳灵寺石窟”的褐色大字。迎面是仿古漆红的炳灵寺大门,独具匠心。</p> <p class="ql-block">验票后我们来到大寺沟口,大寺沟从这里汇入黄河,而对面就是炳灵石林风景区标志性景点--万笏朝天。团队在此合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远处群峰临立炳灵湖面,</span>锈红色的山峰仿佛被蠧蚀过,斑驳不平,历尽沧桑,千姿百态,形态各异的岩峰组成奇异的炳灵丹霞地貌,<span style="font-size:18px;">红山伴水,美不胜收,</span>令人不由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一座气势磅礴的天然雕塑博物馆,千峰林立,万壑争奇,峰峰成形,岩岩成景。仰首山巅,有千米之高,石径隐现。宛如云梯。万佛亭岚气弥漫,接临云天,四周奇岩壁立,危崖凌空,诸峰拱卫,怪石嶙峋,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高山仰止已无路,曲径通幽别有天"。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这样描述炳灵石林:"河北有层山,山甚灵秀。山峰之上,立石数十丈,亭亭桀竖,竞势争高,愿望参参,若攒图之托霄上。"明代大学士解缙游览了 炳灵石林之后,挥毫写下:"炳灵寺上山如削,柏树龙盘点翠微。 况有冰桥最奇绝,银虹一道似天梯。"</p> <p class="ql-block">情意绵绵的情侣峰</p> <p class="ql-block">唐僧与八戒</p> <p class="ql-block">温馨一家人</p> <p class="ql-block">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p> <p class="ql-block">炳灵寺位于黄河边60米的悬崖绝壁上,炳灵寺最早叫“唐述窟”,是羌语“鬼窟”之意。后历有龙兴寺、灵岩寺之称。明永乐年后,取藏语“十万佛”之译音,取“炳灵寺”或“冰灵寺”之名。</p><p class="ql-block">炳灵寺建于距今1600年的五胡十六国时期,是由鲜卑族建立的西秦政权所建,以保存中国石窟最早纪年题记而闻名。</p> <p class="ql-block">炳灵寺分上寺、下寺和洞沟三部分,据称炳灵上寺可追溯隋唐,以石窟开发之久,持续时间之长,以及窟龛数量与规模,不难推测炳灵寺曾经的辉煌,据载当年文成公主进藏途中也曾在此小住。</p> <p class="ql-block">从西秦建弘元年(公元420年)凿窟开始到宋代,石窟对汉传佛教、净土宗、华严宗和禅宗影响很大。隋代这里是古丝绸之路南下吐蕃的必经之路。元末明初藏传佛教中的黄派传入,从那时炳灵寺一名一直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石窟大部分分布在大寺沟西北侧的红沙岩上,红沙岩的特点是石质疏松雕刻容易,但极易风化。目前炳灵寺有窟龛200多个,雕像700余尊、壁画1500平方。石窟内的雕像大部分是石雕,也有泥塑的,长期的风吹日晒和战乱使大部分雕塑都残缺不全。</p> <p class="ql-block">沿大寺沟西侧前行约200米,就是石窟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走了不远,有座山峰,导游说从这里看叫作‘一帆风顺’,等一下从对面看过来就是‘姐妹峰’了。</p> <p class="ql-block">这些丹霞地貌的山体,造型奇特,任凭想象。</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石窟的集中区域,在南北长2公里的陡峭峻险的红砂岩悬崖上,石窟神龛鳞次栉比,栈道凌空,雄伟壮观。</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从1窟一直往前走到171窟(大佛),在171窟前面过桥,可拍摄大佛全貌,然后顺路参观16号窟臥佛,之后一路可欣赏姐妹峰等石林奇特景观,回到码头乘船。</span></p> <p class="ql-block">左边高达60多米的悬崖上,分布着大小不一的石窟和佛像。有些洞窟很小,里面只有一尊塑像,还有很多小的塑像雕刻在崖壁上,有的洞窟还加了木制的小门,就像岩壁上开了扇窗户一样。</p> <p class="ql-block">始建于唐代的第3窟吸引着我们停下脚步。此窟不大,窟内中间雕有一方形坡顶石塔,正面开一小门,像一个缩小版的殿堂建筑。</p> <p class="ql-block">这是开凿于北周时期的6号窟,穹窿顶窟,现存一佛二弟子造像,正壁佛低平肉髻,宽平短额,面型丰圆饱满、颈部短粗,双手相抱于腹前禅定,结跏跌坐。在正壁佛背、项光两侧各浮雕桃形项光,上彩绘火焰纹。</p> <p class="ql-block">特窟169窟位于唐代大佛顶部的最高处,相对的较小的洞窟是就是特窟172窟。两窟大多为西秦时期修建,是中国现存较罕见的早期佛教艺术。在169窟中有一方西秦题记,尾书年款“建弘元年,岁在玄枵,三月廿四日造”。这是现存最早的石窟题记。</p><p class="ql-block">西秦是十六国之一,创立者为鲜卑人乞伏国仁。西秦共传四主,立国47年,灭于大夏。西秦曾经定都枹罕(今甘肃临夏),炳灵寺处于西秦核心统治区。在169窟内有乞伏氏的供养人像,此窟开凿造像应该有着西秦皇室背景。</p> <p class="ql-block">保存完整的169窟,窟内规模宏大、内容丰富,有大量造像与壁画,是炳灵寺最重要的瑰宝。</p><p class="ql-block">此窟造于十六国的西秦(385年~431年)时期,距地面约60米,内有西秦造像,造型刚健挺拔,线条流畅,扬绘壁画,构图古雅,画中人物衣袂飘逸,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这是炳灵寺石窟第172窟北魏造像及壁画。</p> <p class="ql-block">炳灵寺最大佛是171佛龛内的弥勒大佛,上半身依山石雕,下半身为泥塑,高达27米为世界第九大佛,中国第五大佛,甘肃第三大佛。</p><p class="ql-block">经考证,大佛建于唐开元十九年。</p> <p class="ql-block">弥勒大佛是未来佛,在藏传佛教中的弥勒佛与汉传佛教中大肚弥勒佛形态不同。仰视中的弥勒佛,身体端坐于座上,两脚自然下垂,意为将随时起身,接过教化众生的重任。</p> <p class="ql-block">这尊大佛始建唐代,历代修缮,传承至今。岁月悠悠,本远离人世纷争的炳灵寺石窟也不能幸免人祸战火,原来佛顶上的七层阁楼建筑也在战火中被烧毁。</p> <p class="ql-block">一边过桥一边回头望,占据半山的弥勒大佛无言无语,安祥平和地凝视着来来往往的俗人们。据说按照现代时间,离弥勒佛降世大约还有56亿年。俗人们 回头望着大佛,亿万年之久,只争朝夕,内心满怀对未来的向往与期待,从未来佛的目光中收获降噪与希望,忘却忧虑烦扰与世俗纷争,暂获一份宁静与美好。</p> <p class="ql-block">在石窟群的末段,也就是大佛对岸的红墙院落里,一尊8米多长的释迦牟尼涅槃佛像侧卧在佛床上,卧佛头枕右手,安详熟睡。这是第16窟塑像,历经北魏、唐代和明代,脚踩木屐的卧佛,历经沧桑,见证了炳灵寺石窟的千年风雨。</p> <p class="ql-block">1967年黄河刘家峡水库蓄水,淹没了部分石窟,其中16号窟的一尊8.6米长的泥塑卧佛被大卸9块迁移保存;直到1999年,在大佛的对面修建卧佛寺,卧佛的九块肢体才合九为一,重现世人面前。</p> <p class="ql-block">这尊佛像是从对面窟龛群下方15米处的卧佛院移到此处。1967年因修防护堤坝,不得不分九段将卧佛请出原窟移至此处。搬迁中发现最内层为北魏原塑,秀骨清像、含蓄沉静。底层是唐代重修层,磨光高肉髻,颈有三道纹,丰腴安详。最表面是明代重修层,施以彩绘,庄严华贵。不同年代的人们按照那个时代的审美,去装饰内心深处的佛,但爱佛敬佛的心都是一样的。</p> <p class="ql-block">大寺沟口矗立的两个石峰叫作姊妹峰,是炳灵寺世界文化遗产旅游景区的旅游标志。早晨,她俩像一对刚刚洗漱完毕的村姑,亭亭玉立,尽享朝阳的沐浴;傍晚,又像是一对温柔的少女,脉脉含情,在等待迟迟不归的亲人,令无数游客叹为观止,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骆驼峰</p> <p class="ql-block">往回走的路上,沿着炳灵湖岸,在码头附近,发现一处刻有“天下第一桥”的牌碑,所以称为牌碑,只因它并不是一块历史遗留下的石碑或石刻,只是现代人用现代简约方式打造出的砖头水泥混合版的石牌,与上面所书“天下第一桥”的霸气与气势不符。仔细研究这石牌确有不一样的悠长故事,穿越千年古道,缕岁月悠光,不由人唏嘘不已。</p><p class="ql-block">“天下第一桥”原本是一石刻,立在炳灵寺黄河对面鲁班滩的一块巨石上。1968年修建刘家峡水库蓄水时石刻被淹没。石刻上记录着这里曾经有过一座“天下第一桥”,桥位于炳灵寺水帘洞前,建于西秦,毁于西夏。</p> <p class="ql-block">寥寥数语确带给人无数个问题与遐想,这里地处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唐蕃古道交汇处,定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是西行取经途经之处,或许当年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就从桥上走过,或许东晋高僧法显西行取经也曾从桥上走过……号称“天下第一桥”是谁修建,为谁修建?又是被谁毁坏?因何被毁? 这座曾经的“天下第一桥”沉落于黄河中,也沉没于岁月里,带着今天人们的问题与答案。而包含寥寥数语的石刻也随着年代被淹没在黄河水中几十年。世间不知有多少事就像这桥与石刻随岁月而尘封,或许在未来的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万亿年,在未来佛的时代,人们发现了那块寥寥数语的石刻,开封过往的历史,又将会是一段加长版的历史故事与遗迹。</p> <p class="ql-block"> 经过约一个多小时的参观,下午3:15分,我们回到了快艇码头。望着眼<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前滔滔黄河,滚滚向东流去;回望炳灵寺,这个坐落在古丝绸之路上的要冲之地,在黄河母亲的孕育下,接纳了来自各地的文化,成为中原文化、吐蕃文化以及西域文化的一个交汇点,留下了如此珍贵的石窟遗产。这些古老的石窟仿佛被赋予了新的生命,静静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等待着每一位来访者的倾听与感悟。</span></p> <p class="ql-block">下午3:38分,乘快艇回到了东干码头,驱车前往刘家峡水库大桥。</p> <p class="ql-block">4:12到达刘家峡水库大桥</p><p class="ql-block">刘家峡大桥(奔驰沟大桥),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考勒乡奔驰沟的折达公路上,跨越刘家峡水库黄河支沟。</p><p class="ql-block">刘家峡大桥是西北地区最大跨度的桥梁,主跨536米,2010年11月开工建设,2013年12月通车。</p><p class="ql-block">刘家峡大桥的建成使临夏、东乡、永靖、兰州之间的交通更加便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刘家峡大桥桥塔造型及以桥塔为中心的景观设计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点,这些独特的条件、独具匠心的设计和其它地形、地质等原因一起使本桥特色鲜明。</p><p class="ql-block">刘家峡水库大桥不仅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成就,也成为了当地的一张旅游名片。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刘家峡水库的风光,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桥塔造型及以桥塔为中心的景观设计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点,与绿水青山红岩 相映成画,形成了独特的景观效果。</p><p class="ql-block">两岸设置观景平台,供游客观赏刘家峡水库库区风光。</p> <p class="ql-block">作为折达二级公路的控制和重点工程,刘家峡大桥的建成对于改善区域 交通条件、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p> <p class="ql-block">刘家峡大桥不仅是一座重要的交通设施,同时也是一处具有观赏价值的旅游景点。游客可以在此欣赏到壮观的桥梁景观和刘家峡水库的湖光山色。</p> <p class="ql-block">离开了刘家峡水库大桥后,下午4:49来到洮河黄河交汇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黄河洮河汇合观景台位于甘肃省临夏州永靖县炳灵寺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区内,是观赏黄河与洮河交汇的绝佳地点,两河以"Y"字形交汇形成泾渭分明的独特景象。</p><p class="ql-block">刘家峡黄洮交汇观景台是观赏黄河与洮河交汇奇观的热门地点,位于甘肃省临夏市永靖县刘家峡水库上游段。黄河在此段因刘家峡水库沉淀显得清澈,而洮河因流经黄土高原携带泥沙呈黄色,两河交汇形成“半江清澈半江浑”的鲜明分界线,俯瞰如“鸳鸯火锅”或“泾渭分明”的视觉效果。</p> <p class="ql-block">需要穿上一次性的鞋套才能上观景台,因为观景平台有部分是玻璃的。</p> <p class="ql-block">来到观景台看到右边的黄河水是绿绿的清清的。</p> <p class="ql-block">而左边的洮河却是浑浊黄色的,真的是打破了原有的认知。</p> <p class="ql-block">结果到前面一看洮河如同一条黄龙从左边冲过来,顿时与青龙一样的黄河纠缠在一起。颜色差别如此明显,泾渭分明。真是大自然的一大奇观。</p> <p class="ql-block">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黄河以母亲宽广的胸襟,容纳百川,奔流到海。</p><p class="ql-block">在这里有一个排子,上书“黄河从此入人间”,说得非常形象,清清的黄河不可能一直保持下去,要在人间流淌,就得积小流成江海,纳百川成大海。</p> <p class="ql-block">黄河水清澈碧蓝,洮河水浑浊橙黄,被称为"二龙戏珠"。</p><p class="ql-block">天气晴朗时,分界线尤为清晰,宛如一幅天然水墨画。</p> <p class="ql-block">下午5:10分离开黄洮交汇处,前往兰州,7:25分到达兰州市七里河区兰工坪路新德丽宾馆812房,是本次旅行最好的住房。</p> <p class="ql-block">我对兰州似乎有一种特别的感情。记得我们族谱上有记载先祖源于陇,2020年来到西北时,专门在兰州住了两个晚上,在美篇中也有详细的介绍。</p><p class="ql-block">这次甘南之旅最后一个晚上住在兰州,肯定要出去转转。于是打了滴滴专门到中山桥怀念上次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中山桥上的人还是那么多。</p> <p class="ql-block">黄河水还是那么急。</p> <p class="ql-block">中山桥的夜景还是那么的美。</p> <p class="ql-block">还是来到木塔巷这家手工饺子馆吃一盘三鲜馅的饺子。</p> <p class="ql-block">6月28日,为期8天的甘南之旅行程全部完成了 ,唐导送我们去兰州中川机场。再见了,美丽的甘南,再见了,兰州!</p> <p class="ql-block">2024年6月20--28日,我们一行15人在大海亮的策划组织下,前往河南洛阳老君山和甘肃甘南旅游,回来后把行程断断续续整理,拖了一年多,这次利用暑假之空闲,终于把它整理完成,主要是想把旅行中的一些印象记录,不负所走过的千山万水,以作回忆之用而已。</p><p class="ql-block">2025年8月11日深夜写于鮀城十乐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