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评100首序言

胡国良

<p class="ql-block">序 言  </p><p class="ql-block"> 2023-2024年,襄阳市委市政府开展了一项历史文化工程“诗词襄阳”建设,为此市委宣传部组织力量选取了襄阳历史上影响力较大的100诗词和襄阳人民最喜欢的10首诗词。笔者作为这项文化工程的亲历者和工作人员,对此也倾注了高度热情和应有精力。并有了编著《新评襄阳诗词100首》的想法和行动 。</p><p class="ql-block"> 起意编著本书册主要源于对明朝著名诗人高启的诗《襄阳乐》的阅读和对诗人生平的关注。高启的《梅花九首·其一》之“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据说,毛主席就对这两句情有独钟,为此三次致信秘书,吩咐查明出处,在得知诗句源自高启之后,他当即手书全诗,并在诗前注明:“ 高启,字季迪,明朝最伟大的诗人。梅花九首之一。”他还在“ 伟大”二字下面划线以示强调。联系其生平,作为翰林院编修获疑罪被诛、连坐腰斩经历,深感作为襄阳人对襄阳诗人和襄阳诗词知晓度还是没有达到想要的高度,很有必要对100首集中进行评注、对诗人进行较为深度介绍,提升市民对这些诗词、诗人生平、故事的知晓度、理解高度,进而达到教育提高修养之目的。 </p><p class="ql-block"> 编著本书册主要着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字、词、句的注释,祈求达到精准理解;二是诗词赏析引导;三是诗人生平、故事介绍;四是结合诗词解读精密联系襄阳山水文化和历史文化解读,增加读者对诗词、对山水、对历史文化和人文历史的了解;五是对《100首》收录中的一些错误、歧义、不同版本进行校准勘误理清。除此之外还增加了一集,对三位没有入选100首诗作而对襄阳有重要影响诗人谢庄、刘言史、南朝王氏的诗词、生平进行了介绍。 “唐音刻尽浩然诗”是明朝诗人王越的诗句,既是对孟浩然诗章深刻影响唐诗文、深刻影响中华诗词文化的高度精准肯定,《襄阳诗词100首》也同样深刻影响襄阳诗词文化和中华诗词文化。100首每一首都蕴含深刻的历史文明高度、社会风情、文英故事、文化艺术经典,本书努力从多方面、多角度展示所收录诗词风貌。 </p><p class="ql-block"> 《襄阳诗词100首》收录了从皇帝二人(萧纲、朱祁镇)到宰相、士大夫、文学家、诗人、小吏、平民、佚名作者各阶层的代表性诗词作品,每一首诗都倾进了对襄阳山水人文的热爱、写进了生活热诚。本《诗评》力求展示诗人和诗词艺术的这种内含风貌。 本《诗评》采用百度搜索、AI创作、精细修正创作相结合的方式整理成篇,力求精准正确,给读者以正确的阅读引导。同时对选取编辑100首诗词中出现的瑕疵给予了勘误。期望方家读者朋友给予批评指正。 </p><p class="ql-block"> 二0二五年七月十六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附件:100首辑录错误12处</p><p class="ql-block">1、新评襄阳诗词100首-3集雍州曲·大堤南北朝·萧纲宜城断中道,行旅亟留连。出妻工织素,妖姬惯数钱。炊雕留上客,贳酒逐神仙。贯</p><p class="ql-block">2、寄微之三首(其二)唐·白居易君游襄阳日,我在长安住。今君在通州,我过襄阳去。襄阳九里郭,楼堞连云树。顾此稍依依,是君旧游处。苍茫蒹葭水,中有浔阳路。(兼),此去更相思,江西少亲故。</p><p class="ql-block">3、三顾草庐图明·唐寅草庐三顾屈英雄,慷慨南阳起卧龙。鼎足未安星又陨,阵图留与浪涛舂。(春)</p><p class="ql-block">4、隆中偶述</p><p class="ql-block">明·袁宏道</p><p class="ql-block">苍藤老蔽幽溪石,瘦锷棱棱网苔迹。想得山中抱膝时,凉云如水树纹碧。山莎满地刺花红,草堂斜掩一池风。杖声跕跕冲山鸟,道是鹿门庞德公。开尊叠唱梁甫吟,黄头丑妇拔钗篸。(篆)踏花趁石穷幽崄,行尽溪桥闻怪禽。一朝龙甲腾色水,尽泻清江浇玉垒。西连邺虏东狡吴,坐策行筹几回死。晚年只手扶庸主,文泣鬼神战风雨。炎火不光汉数穷,消得英雄愤几许。五丈原头石辗尘,烟霜薮却白纶巾。始知伊吕萧曹辈,不及餐云卧石人。(漏句)</p><p class="ql-block">5、望荆山</p><p class="ql-block">南北朝·江淹</p><p class="ql-block">奉义至江汉,始知楚塞长。南关绕桐柏,西岳出鲁阳。寒郊无留影,秋日悬清光。悲风挠重林,云霞肃川涨。岁晏君如何,零泪染衣裳。玉柱空掩露,金樽坐含霜。一闻苦寒奏,再使艳歌伤。</p><p class="ql-block">悲风挠重林(桡)辑录错误,意思相近,但不同不通。零泪染衣裳(沾)</p><p class="ql-block">6、《诸葛武侯宅铭》‌达人有作,</p><p class="ql-block">振此颓风。雕欂蔚采,鸱阑惟丰。义范苍生,道格时雍。自昔爰止,于焉龙盘。躬耕西亩,永啸东峦。迹逸中林,神凝岩端。罔窥其奥,谁测斯欢?堂堂伟匠,婉翮阳朝。倾岩搜宝,高罗九霄。庆云集矣,鸾驾三招。 </p><p class="ql-block">——(薄)意不通欂</p><p class="ql-block">7、寄题岘山羊公祠堂宋·范仲淹休哉羊叔子,辅晋功勋大,化行江汉间,恩被疆场外,中国倚而安,治为天下最。开府多英僚,置酒每高会。徘徊临岘首,兴言何慷慨;此山自古有,游者千万辈,堙灭皆无闻,空悲岁月迈!公乎仁泽深,风采独不昧。于今堕泪碑,观之益钦戴。卓有王源步,文学伟当代。卓有王源叔借麾来襄阳,高怀极恬退。山姿列云端,江响拂天籁。行乐何逍遥,览古忽感慨。不见叔子祠,芜没民畴内。千金赎故基,庙貌重营绘。襄人复其祀,水旱有攸赖。太守一兴善,比户皆欢快。源步政可歌,又留千载爱!</p><p class="ql-block">(源叔政可歌。)</p><p class="ql-block">8、和韩学士 襄州闻喜亭置酒宋·欧阳修巀嶭高城汉水边,登临谁与共跻攀。(截薛,没有这个词儿)清川万古流不尽,白鸟双飞意自闲。可笑沉碑忧岸谷,谁能把酒对江山。少年我亦曾游目,风物今思一梦还。</p><p class="ql-block">9:调笑·艳独惊郎 宋·晁补之艳独惊郎,踏堤共唱襄阳乐。轲峨大艑帆初落,宜城酒熟持勤郎,郎今欲渡风波恶“波恶”。倚江阁,大艑轲峨帆夜落。横塘朱户多行乐,大堤花容绰约。宜城春酒郎同酌,醉倒银缸罗幕。</p><p class="ql-block">10、水调歌头·多景楼 </p><p class="ql-block">宋·陆游</p><p class="ql-block">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连山如画,佳处缥渺著危楼。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千里曜戈甲,万灶宿貔貅。露沾草,风落木,岁方秋。使君宏放,谈笑洗尽古今愁。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难收。叔子独千载,名与汉江流。</p><p class="ql-block"> 11、研讨: “李曾伯词”--千古襄阳,天岂肯、付之荆棘。宸算定、图回三载,一新坚壁。狼吻不甘春哨衄,马蹄又踏寒滩入。向下洲、一鼓扫群氛,空湓泽。 依刘表,迷故迹。过羊祜,劳惭德。纵百金酬死,壮怀谁识。擒胡月户应三捷,望云旗帜宵千尺。看便随、飞诏上蓬莱,朝金阙。 </p><p class="ql-block"> 豆包认为:关于《100首》所载的《满江红·得襄阳捷》版本,目前在学界主流文献及权威词集中(如《全宋词》《李曾伯词校注》等),流传最广且被普遍认可的是豆包所述版本,而《100首》的这个版本相对少见,其真实性需结合文献源流和文本特征综合分析: 1.文献依据的缺失 李曾伯的词作主要收录于其文集《可斋杂稿》及后人整理的词集,现存版本中,“向下洲、一鼓扫群氛,空湓泽”“依刘表,迷故迹。过羊祜,劳惭德”等句有明确的文献支撑,且与南宋史料中襄阳之战的背景(如战场地理、战略焦点)更贴合。而“向下洲、一鼓扫群胡,三军力”“连帅是,并州绩。宾佐有,雍丘逖”等句,在现存宋元明清各版本及主流校注本中均未出现,缺乏早期文献佐证。 2.文本逻辑与典故适配性 常见版本中,“依刘表”“过羊祜”等典故紧扣襄阳历史(刘表曾据襄阳,羊祜在荆州治边有盛名),情感上以古人自勉,符合李曾伯作为主战派官员的身份与心境;而“并州绩”“雍丘逖”等表述,典故指向较模糊(“并州”多关联北方边帅,“雍丘逖”与历史人物适配性不强),且“赖因人成事”一句,与李曾伯词中常见的豪情自许风格有差异,稍显违和。 3.可能的流传误差 古代词作在传抄、刊刻过程中,可能因字迹相近、记忆偏差等出现异文,甚至后人篡改、补缀的情况。《100首》的版本或许是后世流传中的变体,或为误传、伪托之作,其文学价值与史料价值需谨慎对待。 综上,从文献权威性和文本合理性来看,此版本的真实性较低,更可能是流传过程中产生的异本或伪作,而非李曾伯原作。研究或引用时,建议以《全宋词》等权威版本为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