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南京街巷探寻百年建筑(一):颐和路上的民国建筑区

龙化石(杨万龙)

漫步南京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从天竺路西端右拐就是颐和路。沿着颐和路西南向东北方向探寻百年民国建筑。<br> 颐和路林荫大道的路两侧行道树有特色,它不是梧桐而是枫杨,枫杨树下漫步这条绿化最美而凉爽的街景,从这里一路走来闹中取静,惬意中收获满满。一条颐和路,半部民国史。<div> 1927年, 中华民国 定都南京后,发布了由 蒋介石 亲笔题字的《首都计划》,这是一份城市规划文件,其中的产物之一,就是上层人士住宅区——37.8万平方米的颐和路公馆区。 很快,一幢幢风格各异的别墅陆续建造了起来,而云集在此的正是 国民党 的高官名流,达官显贵以及外国公使。 这里共矗立着225幢保存较为完好的民国建筑,分别以颐和路为中轴,被“珞珈”、“灵隐”、“普陀”等道路分割成大小不等的12个片区。<br></div><div> 今天,就先探寻颐和路一条约一公里左右的林荫大道上民国建筑。</div> 从南京天竺路西端右拐进入颐和路西端路口 颐和路35-1号外景。门右侧有一棵梧桐树。 大门关闭着,只好在远处眺望门内建筑。 颐和路29号外景。 颐和路的行道树和街景。<div>这里行道树不是人们所熟悉的梧桐树哦!</div> 颐和路34号外景。 颐和路34号民国建筑建于1937年,砖混结构,西式风格,为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顾祝同以二兄顾祝言之名所建。 颐和路34号与琅琊路口外景。 颐和路与琅琊路口外景。 颐和路34号外景。 颐和路37号外景。 颐和路23号外景。 颐和路22号墙上立着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南京市人民政府立二零二三年九月十四日公布。 颐和路20号外景。 颐和路20号原陈庆云寓所建于民国时期,为一幢独院式二层砖木结构楼房,西式风格。陈庆云,民国时期曾任航空学校教育长,中央航空学校校长。 颐和路29路外景。 颐和路19、21号外景。 颐和路19号正好门开着。 进入19号探访。 颐和路22号外景。 颐和路24号外景。 颐和路20号外景。<br> 颐和路20号外景。 颐和路20号原陈庆云寓所建于民国时期,为一幢独院式二层砖木结构楼房,西式风格。陈庆云,民国时期曾任航空学校教育长,中央航空学校校长。 这里是颐和路街边墙上小品画墙。 颐和路18号外景。 颐和路18号建筑建于1937年前,砖混结构,西式风格。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委员,中央常务委员,国民政府常务委员邹鲁曾居住于此 颐和路11号。任仲琅旧居。 任仲琅,民国实业家,民国时期开设百货、药材行,兼及股票生意,抗战后在上海与友人合资开设裕康五金制造厂。 颐和路13号外景。 颐和路11号,大门关闭着。 颐和路10号外景。 颐和路9路外景。 颐和路9路李起化旧居。<div>李起化,1927年5月任孙中山葬事筹委会干事部事务员。后任交通部监理,浙江省民政厅技士。抗战前开营造厂、糖果店。抗战中期任伪南京工务局建筑股主任。1941年末主持维修灵谷寺第三公墓。战后仍开营造厂。</div> 颐和路7路外景。 颐和路5路外景。 颐和路2路外景。 颐和路2号泽存书库旧址,南京重要近现代建筑。<br> 颐和路2号泽存书库旧址,建于1942年,原为陈群私人藏书楼,曾收藏新旧图书40万余万册。20世纪50年代前为前中该建筑建于1942年,原为陈群私人藏书楼,央图书馆善本部。书楼旧址为南京重要近现代建筑保护单位。 颐和路东端路口。 这里也是颐和路东端起点。 颐和路路口正前方是江苏路路口。<div>漫步颐和路上的民国建筑和人文风情就到此结束。</div><div>谢谢分享!再见!<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