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昵称 清净闲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美篇号 52561437</span></p> <p class="ql-block">“十步之内,必有芳草。”湖南这片土地,承载着厚重的红色文化,其红色资源犹如星辰般闪耀,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而南岳忠烈祠,就静静坐落在衡阳南岳衡山香炉峰下,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这片充满历史底蕴的土地上。它是目前我国大陆唯一一处纪念国民党抗日阵亡将士的烈士墓园,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再次来到这里,心中涌起的不仅仅是对历史的敬畏,更多的是对那些英勇先烈们的深深缅怀。</p> <p class="ql-block">“烽火山河忆旧年,八十春秋峥嵘坚。”晨曦微露,我便背着摄影行装从南岳山下的酒店出发,开始了这段充满意义的登山之旅。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大约1.5小时后,我终于来到了心心念念的南岳忠烈祠。这座承载着无数英雄故事的建筑,于1938年由抗日名将薛岳筹建,历经5年的精心打造,于1943年建成。其布局巧妙地仿照南京中山陵,占地230亩,由祠宇和墓葬两大部分组成。祠宇为宫殿式建筑,共五进,每一进都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正门牌坊,它那三拱单檐的独特造型,搭配着琉璃盖顶,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庄重。牌坊由花岗岩石砌成,坚固而耐用,上方竖额篆刻的“南岳忠烈祠”五个大字,正是薛岳将军的亲笔手书。牌坊内外,翠柏肃立,它们就像忠诚的卫士,默默地守护着这片神圣的土地,见证着岁月的沧桑变迁。</p> <p class="ql-block">踏入山门,拾级而上,两侧的苍松翠柏如同卫兵一般整齐地拱立着,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每走一步,心中的敬意便增添一分,仿佛能够感受到当年英烈们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信念。</p> <p class="ql-block">往上前行,便到了七七纪念碑。这座纪念碑犹如一座不朽的丰碑,屹立在这片青山绿岭之中。碑身由五颗炮弹造型组成,一大四小,直指蓝天,象征着汉满蒙回藏等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同仇敌忾,坚决抗战的决心。正前方和东西两侧分别用汉白玉镶嵌着“七七”两字,这简单的两个字,却承载着中华民族一段沉重的历史,铭记着1937年卢沟桥事变,那场让全民族奋起反抗的开端。纪念碑北侧,还有薛岳将军所题的《七七纪念碑铭》,那苍劲有力的字迹,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当年的烽火岁月和英烈们的丰功伟绩。</p> <p class="ql-block">再往上登攀,便抵达了纪念堂。堂内,一座高达6米的汉白玉石碑静静矗立,洁白的石身在光影中格外醒目,碑上镌刻着薛岳将军亲笔撰写的《南岳忠烈祠纪念堂碑记》。指尖轻触石碑上的斑驳字迹,仿佛穿越时空,触碰到了那段烽火连天的壮阔历史,先烈们为守护家国尊严挺身而出、浴血奋战的英勇精神,在指尖的微凉中愈发清晰。</p> <p class="ql-block">纪念堂两侧的房间设有“南岳与抗战”专题展厅。踏入展厅的瞬间,目光掠过一幅幅泛黄的历史图片,心潮便被瞬间掀起巨浪——有抗战全面爆发后国共携手、共赴国难的珍贵影像,有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提出对日作战总方针的历史记录,有第一至第四次南岳军事会议的纪实画面,更有无数军民投身抗日救亡运动的生动场景。图片中,那些年轻而坚毅的面容虽经岁月磨洗,眼神却依旧如星辰般熠熠生辉:他们身着戎装,眉宇间是视死如归的决绝;硝烟弥漫的战场定格着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长城的瞬间;艰苦卓绝的环境里,他们相互扶持的身影,用坚定神情书写着“保家卫国”的铮铮誓言。</p> <p class="ql-block">这些图片无声诉说着:当民族危亡之际,国共两党捐弃前嫌、共赴国难,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刻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站在展厅中央,敬意自心底油然而生,化作无声的肃穆。他们的事迹如不灭的灯塔,在时光长河中始终明亮,照亮我们前行的路,更在新时代里时刻提醒着:铭记历史方能珍惜当下,唯有传承这份家国情怀,方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接续奋斗。</p> <p class="ql-block">继续上行,便到了安亭战役纪念亭。这座纪念亭是为了纪念上海淞沪会战的最后一次战役——“安亭战役”中牺牲的将士而修建的。亭内立有无字纪念碑,虽无一字,但却胜似千言万语,它默默地缅怀在安亭战役中牺牲的抗日将士,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奉献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来到了忠烈祠享堂,这里是整座祠宇的主体建筑,也是祭祀活动的场所。享堂居祠宇最高处,飞檐翘角,气势宏伟,彰显着它的独特地位。正门上悬挂着蒋介石亲笔书写的“忠烈祠”匾额,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烈”字下面少了一点。据说,1943年6月忠烈祠竣工的时候,以身殉国的民族英烈已是不计其数,蒋介石作为抗战最高指挥官,题写匾额时心情非常沉重,他将“烈”字刻意少写一点,寓意着“烈士少一点,胜利快一点”,表达了对抗战胜利的殷切期盼。</p> <p class="ql-block">享堂内,设有“抗日阵亡将士总神位”石碑,以及37位阵亡将领的生平事迹碑。在这里,我看到了那些熟悉的名字,枣宜会战中牺牲的陆军上将、陆军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忻口会战中壮烈殉国的陆军上将、陆军第九军军长郝梦龄……他们的故事,他们的精神,如同一座座灯塔,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走出享堂,山风轻拂面颊,松涛在耳畔低吟。凝望这片长眠着万千抗战英烈的青山,我的心绪久久无法平复。他们为了家国存亡、民族大义,毅然献出宝贵生命,用热血与忠魂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在他们身后,汇聚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的中华儿女,历经艰苦卓绝的持久奋战,终于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者彻底击败。九泉之下的英烈们,定会为这来之不易的伟大胜利倍感欣慰。这座忠烈祠,不仅是镌刻抗战史诗的纪念圣地,更是国共携手御侮的历史见证。它承载着中华民族永不弯折的不屈精神,始终激励着我们为实现祖国统一、国家富强而奋勇前行!</p> <p class="ql-block">“寒沙犹记秣陵月,铁血丰碑永世存。”壮丽山河,皆由热血铸就;青山忠烈,精神万古长青!南岳忠烈祠,你是烽火岁月的沉默见证者,更是民族脊梁的不朽象征。我将永远铭记你所承载的峥嵘历史,永远缅怀那些挺身而出的英勇先烈。传承伟大抗战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红色印记之六</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