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梅州名优特产品——大埔陶瓷产业探源

朝花夕拾

<p class="ql-block">广东省梅州市大埔陶瓷,作为当地的名优特产业,其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并且在产业发展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据《大埔县志》记载,大埔陶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大埔枫朗镇王兰村出土的夹砂陶罐与印纹硬陶残片,将大埔的制陶史追溯至距今3500多年前。自唐宋以来,大埔便成为岭南陶瓷的重要发源地。在这个过程中,众多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献均能佐证其在岭南陶瓷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地位。高陂青碗窑宋代古窑场,三河余里窑系仿龙泉窑场吸引了众多海丝研究专家的高度关注打卡研究。至近现代,大埔陶瓷产业逐步形成以光德、高陂为核心,辐射周边乡镇的产业格局。明清时期,大埔陶瓷进入兴盛期,青花瓷等精美瓷器远销海外,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品,不同时期的考古研究发现,许多国外的商贸记录中都有大埔陶瓷的身影(注:清以前大埔窑场产品大都被认定为潮州窑)。</p> <p class="ql-block">名优特产业是指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优良的品质、特殊的工艺并且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产业。大埔陶瓷被列为名优特产业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大埔陶瓷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认证,这是对其地域特色和品质的认可。另一方面,大埔陶瓷制作技艺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体现了其特殊的工艺价值。在当地政府的产业扶持政策下,大埔陶瓷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从而确立了其名优特产业的地位。2010年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正式授予大埔县“中国青花瓷之乡”称号。瓷乡高陂镇也成了名符其实的青花瓷小镇。</p> <p class="ql-block">大埔陶瓷产业的底气和特色依然亮丽。</p><p class="ql-block">‍大埔地区瓷土丰饶,优质的高岭土是制作陶瓷的天然宝藏。这种高岭土具有高纯度、细颗粒、良好的可塑性等特点,为大埔陶瓷的制作提供了优质的原材料基础。</p><p class="ql-block">大埔陶瓷采用传统的手工技艺,如注浆成型、拉坯、修坯、装饰、上釉等。其中,拉坯过程需要匠人的高超技艺,通过双手的巧妙用力,将陶泥拉制成各种形状的坯体;釉下彩绘更是大埔陶瓷的特色工艺,匠人们在坯体上绘制精美的图案,然后再上釉烧制,使得图案在釉层之下,色彩鲜艳且经久不褪。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和智慧。</p><p class="ql-block">大埔陶瓷品种繁多,包括日用瓷、艺术瓷、特种瓷等。日用瓷造型简洁实用,满足日常生活需求;艺术瓷造型古朴典雅,釉色温润如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深受收藏者喜爱;特种瓷则在特定的工业或科研领域有着特殊的用途。</p> <p class="ql-block">大埔陶瓷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岭南陶瓷文化的重要传承地。当地有许多代表性的非遗大师,他们致力于带徒授艺,将大埔陶瓷制作技艺传承下去。当地通过建设陶瓷博物馆、陶瓷文化产业园等方式,积极传承和弘扬陶瓷文化。在大埔县域陶瓷主题博物馆就有八个以上,收藏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大埔陶瓷珍品,展示了大埔陶瓷的发展历程;陶瓷文化产业园则为陶瓷制作技艺的传承、陶瓷文化的传播以及陶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综合性的平台。</p> <p class="ql-block">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大埔陶瓷产业不断引入现代科技手段。智能化生产设备的引入,在陶瓷坯体的成型过程中,智能化设备能够精确控制尺寸和形状,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纳米技术在陶瓷釉料中的应用,可以使釉面更加光滑、耐磨,同时还能提升陶瓷的抗菌性能。这些技术创新推动陶瓷产业向智能化、标准化转型。</p> <p class="ql-block">目前大埔县积极打造先进材料(陶瓷)特色产业园,引进带动能力强的战略性陶瓷龙头项目,促进产业集聚发展。通过产业园建设,形成了完整的陶瓷产业链,从原材料供应到陶瓷制品的生产、销售,各个环节紧密配合,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了产业的整体竞争力。</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以来国家、省、市的陶瓷产业作品评展中大埔涌现了众多大师级人物。通过举办陶瓷文化节、参加国际博览会等方式,大埔陶瓷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埔陶瓷产品远销美国、日本、欧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国内市场占据了重要的份额,尤其是在华南地区,产品家喻户晓。</p> <p class="ql-block">近年来大埔陶瓷在现代市场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环保压力也不容小觑,陶瓷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废水排放需要符合更严格的环保标准,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环保设备的升级改造。人才断层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由于陶瓷制作工艺较为复杂,学习周期长,年轻一代愿意从事陶瓷行业的人较少,导致熟练工匠和专业技术人才短缺。此外,市场竞争加剧,来自景德镇、佛山等其他陶瓷产区的竞争产品不断涌入市场,对大埔陶瓷的市场份额造成了一定的冲击。</p> <p class="ql-block">大埔陶瓷在市场上有着明确的定位。在高端艺术瓷领域,大埔陶瓷凭借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岭南文化内涵,与景德镇等产区的艺术瓷竞争,主要定位于高端收藏市场和高端礼品市场;在日用瓷领域,大埔陶瓷以其实用、美观、性价比高的特点,面向家庭用户和普通消费者市场,与佛山等地的日用瓷产品竞争。</p><p class="ql-block">大埔陶瓷的消费者群体较为广泛。对于艺术瓷,主要的消费者群体是收藏者和高端定制客户,他们对陶瓷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有着较高的追求;对于日用瓷,家庭用户是主要的消费群体,他们注重产品的实用性和价格。</p> <p class="ql-block">与景德镇相比,景德镇陶瓷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精湛的制瓷工艺闻名于世,尤其在青花瓷、粉彩瓷等传统瓷器类型上具有深厚的技术积淀。大埔陶瓷虽然历史也较为悠久,但相对来说更注重地域文化特色的融入,如岭南文化元素在陶瓷制品中的体现。在工艺上,大埔陶瓷的釉下彩绘等特色工艺与景德镇有所不同。与佛山陶瓷相比,佛山陶瓷在建筑陶瓷、卫生陶瓷等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其产业规模大、工业化程度高。大埔陶瓷则侧重于日用瓷和艺术瓷,在产业规模上相对较小,但在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和文化内涵的挖掘上更具特色。无论明清时期、民国时期、新中国时期和改开初期都有大量世界各地出口瓷和订烧瓷。</p> <p class="ql-block">大埔陶瓷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技术、文化和政策的三重驱动。在技术方面,传统手工技艺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既保证了产品的品质又提高了生产效率;在文化方面,丰富的岭南陶瓷文化内涵是其区别于其他产区陶瓷的重要标志;在政策方面,当地政府的扶持政策为大埔陶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然而,面对未来的发展,大埔陶瓷需要积极应对数字化转型的挑战。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展销售渠道,通过数字技术实现陶瓷制作工艺的虚拟展示和传承等。只有这样,大埔陶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继续保持其名优特产业的地位,为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作出更大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本次探源活动中更值得研究的是日本侵华时期的大埔陶瓷产品。由于大埔县“山中山”的地理位置和大埔籍抗日名将众多等原因。当时的大埔人民生活相对稳定,陶瓷工业未受到破坏,是当时国内唯一正常生产的陶瓷产区。当时全国各地陶瓷匠人都汇聚大埔瓷区生产陶瓷。抗战猛烈期间全中国只有大埔生产釉下五彩瓷器,产品釉下色料颜色鲜艳,画片充满文人气息。热爱和平、抗日救亡的主题也很丰富。这个时期的大埔釉下五彩瓷器是中国最黑暗时刻的一道光,温暖着中华民族的每一颗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