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痕里的春山——记画家吴建平与她的笔墨世界

杜小艳

<p class="ql-block">美篇号:17468681 </p><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杜小艳</p><p class="ql-block">文:杜小艳</p><p class="ql-block">图:郭居文</p><p class="ql-block">配音:雅致茶音</p> <p class="ql-block">  西安未央的老巷里,总飘着淡淡的松烟墨香。那是吴建平的画室窗缝里漏出来的,混着院角月季的甜气,在晨光里漫成一片温柔的雾。1971年出生的她,仿佛天生就带着与笔墨的缘分——幼时在旧报纸上用灶灰画猫,少年时蹲在碑林博物馆的石阶上摹拓碑文,那些粗糙的纸页与斑驳的石刻,成了她艺术启蒙最质朴的教材。</p> <p class="ql-block">  初学画时最难的是颜料。她总把母亲做衣服剩下的碎布头煮出颜色,调进面汤里当颜料用,画出来的牡丹带着草木的涩香。后来拜入牡丹名家王保安门下,她才知道真正的颜料该有怎样的光泽。为了悟透"花头三层晕染"的技法,她在画室里守着一盆真牡丹,从花苞到盛放,一画就是二十天。晨光把她的影子投在宣纸上,与笔下的花瓣重叠,倒像是牡丹自己从纸上生了根,要往砚台里长。</p> <p class="ql-block">  她的画里总藏着活气。看那幅《春风蝶影》,朱砂点染的牡丹开得泼泼洒洒,墨绿的叶子间藏着两只粉蝶,翅膀上的鳞粉用银粉轻扫,似有若无的光感,让人觉得下一秒就要振翅飞出画框。这活气来自她对自然的痴。每逢春深,她总带着画板去终南山,坐在溪畔看山岚流动,看野菊在风里点头,连草叶上的露珠坠落的弧度,都要记在速写本上。她说:"山水花鸟不是死物,是会呼吸的。"</p> <p class="ql-block">  如今她的画室里,除了笔墨纸砚,最显眼的是墙角的几个大箱子,里面装着要寄往山区的画册和文具。作为"爱心书画家",她总说:"笔墨能画春山,也该能暖人心。"去年冬天,她带着《爱心书画365》的作品去商洛,一个放羊娃捧着她画的牡丹说:"这花像太阳。"她站在山坡上笑,风把她的白发吹得轻轻飘,像极了她画里那些温柔的云。</p> <p class="ql-block">  墨痕干了又湿,春山年复一年。吴建平的笔还在宣纸上走着,画牡丹,画山水,也画着一个艺术家最本真的模样——让笔墨有温度,让初心有重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