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肯尼亚,这个坐落在非洲东部的奇妙国度,赤道从中穿境而过,草原的辽阔、湖泊的静谧、雪山的巍峨与沙漠的苍茫在此交织,不仅是野生动物恣意栖息的乐园,更是探险家心驰神往的秘境。怀着对未知的无限憧憬,我踏上了这段难忘的肯尼亚之旅。</p> <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6日,周五,从西安咸阳机场启程,搭乘南方航空公司CZ3722航班,于11:30起飞,13:00抵达长沙黄花机场。当晚住宿在由南航安排的长沙机场凯悦嘉轩酒店。</p> <p class="ql-block">我们几个特意提前一天抵达长沙,不为别的,就是奔着吃来的……在酒店稍作休整,便顶着炎炎烈日,直奔海信广场的文和友美食城。这处美食综合体极有特色,以80年代老长沙的怀旧街巷为原型,循着“修旧如旧”的思路,将七八十年代的街道、店铺、居民楼一一复刻:生锈的铁窗、褪色的瓷砖、歪斜的霓虹灯牌,连电线杆上的小广告都透着当年的模样,一股浓郁的老长沙气息扑面而来。</p> <p class="ql-block">文和友的小龙虾是必尝的招牌,这家店早已是网红打卡地,听说平日里总排着长龙。我们来得巧,还没到饭点,虽有座位,店里却已是人声鼎沸。</p> <p class="ql-block">6月7日,周六,出行第二天。早餐后去湖南博物院参观游览,这是湖南省最大的历史艺术类博物馆,其前身为1956年开馆的湖南省博物馆,2022年更名,国家首批一级博物馆。馆藏马王堆汉墓文物、商周青铜器等18万余件,设有“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等基本陈列及多个专题展馆。</p> <p class="ql-block">步入博物院,我先来到二楼的湖南历史展厅。这里陈列着诸多珍贵文物:有曾登上《国家宝藏》的镇馆之宝皿方罍(mǐn fāng léi),因独特造型走红的人面纹方鼎(被网友亲切称为“托马斯小火车”),憨态可掬的豕(shǐ)形铜尊,还有虽现藏于国家博物馆、却与湖南渊源深厚的四羊青铜方尊等。</p> <p class="ql-block">随后登上三楼,参观“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展厅。这里的展品中,便有那件仅重49克的素纱襌衣,以及T形帛画等堪称镇馆之宝的珍贵文物。</p> <p class="ql-block">整个马王堆展厅还原了考古现场的氛围,顺着复制还原的基坑向下望去,便能看到辛追夫人的五层棺椁。而观瞻辛追夫人遗体时是禁止拍照的!</p> <p class="ql-block">中午,我们专程来到杨裕兴总店吃面。这家始创于1894年的百年老字号粉面馆,招牌手工鸡蛋面素有“神仙难吃刀下面”的盛誉——面条经“骑马式”竹杠细细压制而成,下锅不粘不稠,入口既软滑又带着恰到好处的韧性。更难得的是,酱汁、肉丝、牛肉、酸辣、杂酱这五大经典油码,早已被列入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店内还贴心提供免费小菜与茶水,性价比十足,让人吃得舒心又满足。</p> <p class="ql-block">6月8日,周日,出行第三天。今天我们启程前往肯尼亚,长沙黄花机场搭乘南航CZ6043航班,于凌晨0:50起飞,历经10小时29分的飞行,跨越9206公里的长空,终于在肯尼亚时间清晨6:19(北京时间11:17),迎着初升的朝阳,平安降落在内罗毕的焦莫肯雅塔国际机场。</p> <p class="ql-block">在机场办完通关、安检与通讯卡等事项后,上午9:40,我们乘越野车向着安博塞利国家公园疾驰而去。一路虽有些颠簸,窗外的景致却渐渐褪去城市的喧嚣,铺展开广袤草原的画卷,风光旖旎。中途稍作停歇时,逛了逛路边的小超市,顺便了解了当地的物价。</p> <p class="ql-block">驱车四小时抵达安博塞利,我们入住了基博狩猎帐篷营地(Kibo Safari Camp, Amboseli)。营地的屋舍极富特色,清一色以茅草为顶、原木为骨,处处可见传统元素的巧思。四下里金合欢树错落分布,枝头的鸟窝造型别致,与周遭景致相映成趣,地上还不时有猴子跑来跑去,整个营地弥漫着与自然相融相生的和谐气息。</p> <p class="ql-block">午后在酒店稍作休整,16:00便驱车来到安博塞利国家公园。车子一驶入公园,我便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辽阔的草原一望无际,成群的斑马在草原上悠然吃草,它们黑白相间的条纹在阳光下格外醒目,每一匹斑马的条纹都独一无二,像是大自然赋予它们的独特身份证;在这里,最令人震撼的当属非洲象群,它们庞大的身躯在草原上移动,如同威严的王者。大象们相互照顾,母象紧紧护着小象,那份浓浓的亲情让人动容。</p> <p class="ql-block">远处,乞力马扎罗山巍峨耸立,山顶的积雪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圣洁的光芒,与广袤的草原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我们乘越野车在安博塞利大草原巡游,直到夕阳吻上地平线。乞力马扎罗的雪顶浸在橙红的霞光里,远处角马群、大象群的剪影随暮色渐沉,在草坡上舒展开来,与连绵的草原连成一片——那一刻,眼前的晚霞、远处的雪山,成了安博塞利此刻最自然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今日视频记录</p> <p class="ql-block">6月9日,周一,出行第四天。清晨登上酒店观景台时,“非洲屋脊”乞力马扎罗恰在晨光里褪去云雾的轻纱。皑皑雪峰沐着初阳,流转的光晕中漾开圣洁的辉光,瞬间吸引住了大家的视线。</p> <p class="ql-block">早餐过后便整装启程,八点我们的车驶入安博塞利国家公园,继续开启今日的巡游之旅。辽阔的草原在眼前铺展,大象群迈着沉稳的步伐悠然漫步,仿佛这片土地的从容主人;斑马与角马成群结队,踏过青草时扬起细碎的尘烟,声势渐起;羚羊则像灵动的音符,轻盈跳跃着掠过视野,为这幅草原画卷添上几分活泼的韵律。</p> <p class="ql-block">这是摄影领队张老师拍摄的灰冕鹤,又名: 东非冠鹤,分布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干旱大草原。乌干达将其视为国鸟,出现在国家旗帜和徽章上。灰冕鹤拥有独特的金色羽冠和红白相间的面部特征。</p> <p class="ql-block">今日的幸运格外慷慨,竟让我们与两头威严的雄狮不期而遇。它们时而静卧草丛,隐没于斑驳光影中,只露出警惕的耳尖与微扬的头颅;时而起身漫步,沉稳的步伐碾过草叶,带起几不可闻的窸窣声。风中拂动的鬃毛如暗金色的披风,目光如炬扫过四周时,那股睥睨众生的王者气度浑然天成,瞬间攫住了所有人的目光,连呼吸都似被这气场凝住了几分。</p> <p class="ql-block">我们登上了安博塞利草原的制高点——那座名为“观察之丘”(Observation Hill)的小山,站在这里,安博塞利湖的全貌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安博塞利湖畔一派自在景象:河马半浸在水中,只露出圆钝的脊背和耷拉的耳朵,慵懒地随波轻晃,仿佛把湖水当成了天然的床榻;成群的鹈鹕舒展着宽大的翅膀,时而优雅地掠过水面,时而敛翅停歇,还有各色水鸟在岸边或浅滩上起落,为这片水域缀满灵动的生机。</p> <p class="ql-block">暮色渐浓时,我们才依依不舍地告别这片生机盎然的自然乐园。返程途中,竟遇见一只狒狒蹲坐在路边,仿佛早已等候多时,用机敏的目光目送我们经过。安博塞利——这片野性与诗意交织的天地,就这样带着草原的风、湖水的光,永远定格在了我的记忆深处。</p> <p class="ql-block">今日视频记录</p> <p class="ql-block">6月10日,周二,出行第五天。今早就要告别安博塞利,启程前往奈瓦沙。临走前,我特意和基博狩猎帐篷营地那位“巨人”门迎合了张影——瞧瞧我们这组合,活脱脱就是现实版“大人国”与“小人国”的奇妙对照,倒也成了临行前一份有趣的纪念。</p> <p class="ql-block">清晨七点,我们整装启程前往奈瓦沙湖。再回望乞力马扎罗雪山——雪冠在晨雾里若隐若现,峰顶的白与天边的鱼肚色交融,像一块被晨光浸软的玉。</p> <p class="ql-block">公路向前铺开,车窗外的风光巳浸在田园的柔光里,矮屋三三两两地嵌在绿野间,肯尼亚人的日常便随着这一路景致,缓缓流动起来。</p> <p class="ql-block">车行途中,特意在东非大裂谷的观景台驻足——凭栏远眺,脚下是大地撕裂般的壮阔地貌,沟壑纵横间,仿佛能听见板块运动的远古回响,目光所及,尽是自然伟力刻下的磅礴印记。</p> <p class="ql-block">驱车六个多小时,午后一点刚过,我们终于来到了奈瓦沙湖——这片被称作‘东非高原明珠’的地方。紧接着入住的Sawela Lodges酒店,更像一方藏在湖畔的秘境花园:大树拔地参天,枝桠在头顶交错,织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阳光透过叶隙漏下长长的斜影,在草地上晃出细碎的光斑;茵茵绿草顺着小径铺陈开去,从脚边一直漫到露台边缘,露台上的藤椅正浸在树荫里;空气里浮动着草木的清香与湖水的温润,清清爽爽地漫进肺腑。一路颠簸的疲惫,在踏入庭院的瞬间,就被这股子清润卸去了大半。</p> <p class="ql-block">房间钥匙扣也巧塑成大象模样,憨态与实用悄然相融。</p> <p class="ql-block">奈瓦沙湖(Lake Naivasha)是肯尼亚唯一的淡水湖,位于东非大裂谷内,湖水清澈见底,周围环绕着郁郁葱葱的植被。这片水域像块温润的玉,藏着独有的生机——河马多隐在水藻深处,轻易不露踪迹;水羚羊常栖息于湖中岛屿,还有四百多种鸟类在此繁衍,每一处涟漪都藏着自然的密码。</p> <p class="ql-block">下午四点,我们从码头登上七人木船。船缓缓推开水面,一小时的航程里,目光总在搜寻与等待中流转。</p> <p class="ql-block">河马果然难觅全貌,只偶尔在远处水面露出脑袋或半截胖嘟嘟的身躯,便又沉入水底。</p> <p class="ql-block">湖中央的岛上,水羚羊低头啃食着水葫芦的繁花,粉白的花瓣沾在嘴边,倒添了几分憨态。</p> <p class="ql-block">最热闹的当属鹈鹕,围在船舷边,伸长脖子望着船夫,等他抛撒小鱼时,便争先恐后地探着长喙去接,翅膀扑棱着拍起细碎的水花。待吃饱了,又纷纷敛了翅,安安静静地用喙梳理着油亮的羽毛,倒有了几分乖巧。这一切都来得那么真切,像湖风拂过水面,喧哗又温柔。</p> <p class="ql-block">傍晚返程回酒店时,竟还幸运地邂逅了湖边的落日景致。夕阳垂落,将湖面染成一片暖橙,粼粼波光随涟漪漾开,像是打翻了的熔金,连带着天边的云霞也披上了绚烂的彩衣。这意外的馈赠,为一日的行程添上了最温柔的句点。</p> <p class="ql-block">今日视频记录</p> <p class="ql-block">6月11日,周三,出行第六天。清晨起身,沐着初升的霞光,在酒店花园里静静漫步。早餐过后,带着几分不舍踏上行程,驱车前往肯尼亚南尤基(Nanyuki)赤道线。</p> <p class="ql-block">驱车途中,一路欣赏当地独特风光,也不时感受着浓郁的人文气息。</p> <p class="ql-block">抵达南尤基赤道线所在地,站上那条划分南北半球的界线,亲身感受“一脚踏两半球”的奇妙。当地人还用水桶演示了趣味实验:同一盆水,在北半球,水面小木棍顺时针旋转;到了南半球,便转为逆时针;而在赤道线上,木棍稳稳悬浮中央,纹丝不动——地理课本里的奥秘,就这样生动呈现在眼前。最后,郑重收藏了一份跨越赤道证明书,让这份独特的地球印记永远留存。</p> <p class="ql-block">赤道线趣味实验视频</p> <p class="ql-block">告别赤道线,继续向前行进,进入阿布戴尔国家公园后,路况骤然切换——平整的路面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原始灌木丛林中坑洼的土路,在公园深处左摇右晃地颠簸了近一个小时,终于在正午时分,抵达了园内的树顶酒店。</p> <p class="ql-block">树顶酒店(TREETOPS),这座1932年诞生的传奇建筑,因一段历史奇缘而闻名于世——1952年,伊丽莎白公主在此下榻时,意外听闻父王乔治六世驾崩,身份于转瞬之间从公主蜕变为女王,由此留下“上树为公主,下树成女王”的经典典故。</p> <p class="ql-block">酒店的木质树屋悬于参天古木之间,以栈桥彼此相连,全景落地窗将自然野趣的画卷尽收眼底。最令人称奇的是,随处可见大树枝干穿墙破地,与建筑浑然一体,仿佛时光在此刻与自然达成了默契的共存。</p> <p class="ql-block">在阿布戴尔树顶酒店,我拥有了一段毕生难忘的住宿体验。躺在床上,只需抬眼,窗外的森林便如流动的画景铺展眼前;登上观景台,更能俯瞰到大象、野牛、羚羊等野生动物成群结队,像被无形的钟摆牵引着,一波波来到水塘边饮水、啃食盐粒,热闹非凡。</p> <p class="ql-block">最震撼的是夜幕降临后,林间依然不时传来动物的叫声,或远或近,清晰可辨。尤其是象群在窗前水塘流连不去,长鼻卷水的簌簌声与低沉轰鸣,在暖黄灯光里谱写出自然的交响诗。那份与野性为邻的真实感,倒是别有一番奇妙的滋味。</p> <p class="ql-block">今日阿布戴尔树屋酒店观赏动物视频</p> <p class="ql-block">6月12日,周四,出行第七天。<span style="font-size:18px;">清晨六点,晨光熹微,登上树屋酒店的观景台,深吸一口清冽的空气,草木的清香混着晨露的微润漫进肺腑,满是大自然最本真的馈赠。抬眼望去,天边刚泛起鱼肚白,下边的水塘边已热闹起来。成群的大象迈着沉稳的步伐,野牛悠然踱着步,它们依次来到水边,低头饮水的身影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画卷。此刻</span>自己仿佛也成了这片天地的一部分,与草木、生灵一同浸在这份宁静与生机里。</p> <p class="ql-block">早餐过后,我正和两位司机在树顶酒店前合影留念。没承想,旁边那两个铁塔似的壮汉趁我全神贯注盯着镜头时,冷不丁就一左一右把我凌空架了起来。等我反应过来,相机早已将这手忙脚乱又忍俊不禁的瞬间,变成了难忘的定格。</p> <p class="ql-block">我们于八点准时启程,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车程,正午时分抵达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位于东非大裂谷东侧的</span>爱尔门泰塔,这是一个咸水湖,属于世界遗产肯尼亚东非大裂谷的湖泊系统,由火山喷发形成 。</p> <p class="ql-block">早就听闻这里栖息着成群的火烈鸟,一路都满心盼望着与这些优雅的生灵邂逅。只是天不遂人愿,它们栖息的地方离得有些远,身影在朦胧中若隐若现,非要把镜头拉到最长才能勉强看清轮廓。好在眼前的湖景足够慰藉——粼粼波光在阳光下跳跃,那片澄澈与灵动,美得让人屏吸。</p> <p class="ql-block">驶离爱尔门泰塔,前往纳库鲁的途中,惊喜不期而至,撞进视野的竟然是在爱尔门泰塔栖息的濒危物种罗斯柴尔德长颈鹿。不远处,它们正迈着优雅的步伐踱着,细长的脖颈高高扬起,那份从容不迫的气度里,又透着几分憨态可掬,简直把人的心都要萌化了。</p> <p class="ql-block">今日爱尔门泰塔湖视频</p> <p class="ql-block">游览告一段落,我们前往纳库鲁湖的Lake Nakuru Lodge酒店办理入住。短暂休整后,便又要踏上下午那段未知却注定精彩的巡游旅程,心中满是期待。</p> <p class="ql-block">午后四点,我们驱车驶入肯尼亚裂谷省的纳库鲁湖。1960年,政府将该湖划为鸟类保护区,1968年扩建为国家公园,是非洲第一个保护鸟类的国家公园,享有“观鸟天堂”的美誉。此外,公园还是犀牛保护区,生活着黑犀牛、白犀牛等50多种哺乳动物,还有狮子、猎豹、斑马、罗斯柴尔德长颈鹿等。</p> <p class="ql-block">随着越野车深入,眼前的生命画卷徐徐展开:湖畔鹈鹕优雅踱步,草原上犀牛庞大的身躯在远处若隐若现,蛇鹭单足立于浅滩,豺机敏地穿梭于灌木丛,疣猪撅着屁股专注觅食。</p> <p class="ql-block">这个大鸟叫蛇鹫,又称鹭鹰、秘书鸟 。它外形独特,拥有修长的双腿,头顶长着20根黑色冠羽,平时这些冠羽自然下垂,受到刺激时则会竖起 。它主要栖息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大部分地区的热带开阔大草原、稀树草原等地,以昆虫、蛇、鼠类等为食,尤其擅长捕食蛇类。</p> <p class="ql-block">返程途中,彩虹与晚霞在裂谷上空交织,暮色渐浓,这场野性与浪漫交融的自然之旅,令人难忘。</p> <p class="ql-block">今日纳库鲁国家公园视频</p> <p class="ql-block">6月13日,周五,出行第八天。清晨用过早餐,于7:40准时启程,向着马赛马拉国家公园进发。作为肯尼亚最负盛名的野生动物保护区,那里是真正的生灵乐园,而这处野性与生机交织的秘境,正是我此次肯尼亚之行心心念念最期待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沿途经过几处静谧的小镇,便趁兴从车里随手拍了些街景与路人。这段路程大约六个半小时,下午四点抵达马塞马拉国家公园内的SOPO LODGES酒店,办妥了入住手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午餐小憩后,15:30乘坐越野车进入草原深处,</span>探索这片广袤草原上的生命奇迹。进入马赛马拉,我仿佛进入了一个原始的世界。草原上,各种野生动物随处可见,狮子、猎豹、大象、长颈鹿、斑马等在这里自由地生活着。我乘坐着越野车在草原上驰骋,追寻着野生动物的踪迹。</p> <p class="ql-block">驱车一路巡游,生灵的画卷在眼前徐徐铺展:笨拙憨态的大象迈着沉稳步伐,灵动的羚羊踏草轻跃,斑马缀着黑白条纹悠闲漫步,优雅的长颈鹿昂首啃食高处的叶片,威严的狮子静卧草丛中审视领地;还有身姿独特的鸵鸟迈着大步狂奔,贪吃的疣猪拱着泥土寻觅食物,连肯尼亚国鸟紫胸佛法僧那抹绚丽羽色,也倏然掠过视野,又为这场自然的邂逅添上灵动一笔</p> <p class="ql-block">在绚丽的落日余晖中返回酒店,养精蓄锐,静候次日乘热气球俯瞰马赛马拉大草原的壮美时刻。</p> <p class="ql-block">今日马塞马拉视频</p> <p class="ql-block">6月14日,周六,出行第九天。清晨4:30搭乘热气球公司越野车出发。一小时后抵达起飞点,天空已泛起红晕。</p> <p class="ql-block">随着热气球缓缓升空,朝阳恰好跃出天际线,景色壮丽无比。俯瞰马赛马拉大草原,晨辉为草原镀上一层金芒,熠熠生辉;马拉河的支流如银带般蜿蜒其间,与草原上纵横交错的车辙相映成趣。美中不足的是,未能得见马拉河畔大迁徙时斑马与角马群奔的盛况,仅偶遇一小群大象悠闲踱步。许是时节未到,终究留下了几分遗憾。</p> <p class="ql-block">热气球稳稳落地后,先与英俊帅气的热气球飞行员并肩合影,定格下这段云端翱翔的奇妙记忆。随后,在辽阔的草原上享用丰盛的早餐——金黄的煎蛋、新鲜的蔬果与温热的咖啡旁,早已备好一瓶香槟,轻轻启开瓶塞,清脆的声响里,气泡在杯中欢快升腾,与食物的香气交织在一起,伴着微风与青草的气息,格外惬意。最后,获得本次飞行的纪念证书,它便是我这段马塞马拉难忘旅程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上午十点,车子继续在草原上缓缓穿行,开启新一段巡游。运气格外眷顾,竟邂逅了猎豹的矫健身影——至此,非洲五霸已尽数得见,心中满是如愿以偿的欢喜。沿途更是惊喜不断:长颈鹿昂首啃食着高处的枝叶,狮子慵懒地卧在草丛中打盹,灰冕鹤迈着优雅的步子踱步,伊兰羚羊、鸵鸟也不时从视野里掠过,草原的生机与野趣在眼前一一铺展,每一幕都让人挪不开眼。</p> <p class="ql-block">正午时分,在草原上铺开餐布席地而坐,阳光暖暖地洒在身上,伴着青草与泥土的气息享用野餐。正吃得惬意时,几只非洲秃鹳竟迈着大步凑上前来,似在探头索食,这份意外的“互动”让简单的午餐平添了几分野趣。</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临别时,我攀上车头,挺身而立。极目远眺处无垠的草原,抬手比出一个肆意的姿势,将此刻的开阔与洒脱,都定格进风里。</span></p> <p class="ql-block">抵达马拉河畔,虽未赶上动物大迁徙的壮阔盛景,却见不少河马慵懒地趴在岸边晒着太阳,圆滚滚的身影十分憨趣。</p> <p class="ql-block">走到河畔那座肯尼亚与坦桑尼亚的界碑前,驻足留影,也算给这段与马拉河的相遇,留下了特别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下午四点,走进马赛村落。远远便见身着标志性红袍的马赛人,踏着明快的节奏跳起迎宾舞,热烈的鼓点与欢笑声交织,瞬间拉近距离。他们先是展示了骁勇的跳高绝技,身影在阳光下矫健腾跃;又演示了传统的钻木取火,火苗燃起时,古老技艺的温度仿佛触手可及。随后,酋长引着我们走进古朴的泥屋,昏暗的光线下,土墙与草顶透着岁月的痕迹,听他娓娓讲述部落如何在草原上与自然共生,如何守护族群的传承。马赛人这种独特的生活方式与原始而鲜活的文化,让人在惊叹中大开眼界,心底满是对这份坚守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今日活动视频</p> <p class="ql-block">6月15日,周日,出行第十天。肯尼亚的晨曦刚漫过天际,5:50我们便启程告别野性勃发的马赛马拉大草原。车轮碾过起伏的土路,远处长颈鹿、斑马在晨辉中勾勒出自然优美的剪影。六小时的车程里,窗外风光缓缓流过,正午时分抵达内罗毕乔莫·肯雅塔国际机场。15:40(北京时间20:40),南航CZ6044航班携着我们的一路风尘与对肯尼亚的眷恋,自非洲原野起飞,向东方故土返航。</p> <p class="ql-block">今日视频</p> <p class="ql-block">6月16日,周一,出行的第十一天,也是结束日。经过10小时22分的航行,迎着朝霞7:09回到祖国的怀抱——长沙黄花机场。落地后,迫不及待寻味美食,用一碗热辣鲜香的米粉唤醒味蕾,慰藉多日来被西餐填满的中国胃。</p> <p class="ql-block">中午搭乘南方航空CZ5111航班,于15:55顺利抵达西安,至此跟随西光摄影俱乐部为期十一天的肯尼亚野生动物行摄之旅圆满收官。</p> <p class="ql-block">十天的肯尼亚之旅,如同一场与野性自然的热烈相拥。我们<span style="font-size:18px;">迎着东非草原的凉风,驱车驰骋于安博塞利、马赛马拉的壮阔原野,在荒野非洲的广袤天地间追逐光影、捕捉生命的律动。此行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广袤草原上,非洲五霸的雄浑身影、肯尼亚国鸟的华贵身姿皆被镜头定格。</span>十天里<span style="font-size:18px;">那些与野性自然默默相对的瞬间,</span>已凝成记忆中的珍贵篇章,在生命里刻下独有的印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