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走歇歇看澳洲

haha

经过一年半的酝酿,澳洲之行终于在2025年3月29日启动了。准备时间虽长但临到出发那天,那本厚厚的《澳大利亚》(澳大利亚Lonely Planet公司 编)却依旧没看完,好在行李很少,把它权当锦囊带上。<div>搭乘川航,绕转成都,经20小时的旅途,在北京时间3月30日11:50左右飞临悉尼上空。</div> 3月的澳洲已是初秋,但夏令时尚未结束。下飞机时恰是悉尼时间下午3点(时差叠加夏令时比北京时间快了3小时)。入境第一印像是澳洲很重视中国人,重要标识牌除了有英文还特配中文。 <p class="ql-block">此行澳洲共用40天,行程分五个部分:1、悉尼闲逛;2、悉尼出发沿蓝色海洋路至Eden,再由堪培拉折返悉尼;3、悉尼出发至黄金海岸、布里斯班和艾尔利海滩;4、悉尼出发飞塔斯马尼亚州自驾;5、悉尼出发飞凯恩斯游大堡礁和库兰达。地理位置如图所示。</p><p class="ql-block">吐槽:目前找不到好的可用地图,行前具体线路规划极不方便。国产地图在境外功能不全,信息滞后。</p> 行程三:黄金海岸,布里斯班,艾尔利海滩。 悉尼飞黄金海岸,在空中就能见到绵延几十公里的海岸线。它以阳光沙滩和主题公园闻名,但我对主题公园并不感兴趣,所以便沿海岸走走看看,累了就坐段轨道交通或公交车,反正公交日票每天就1.5AUD车费封顶。<div>还真佩服老外,烈日之下真能静心看书吗?</div> 夕阳下的呼唤 黄金海岸是真正的冲浪者天堂,连续不断的涌浪让冲浪者乐此不疲,看得我不想挪步了,真想也下海一冲。 在黄金海岸的危险角(Point Danger)见到一座库克船长纪念碑和灯塔。铜雕应该是这位船长吧。<div>据记载,库克船长当年奉命出海前往太平洋。在1770年4月28日,库克船长作为第一个到达澳大利亚东海岸的英国人,在这片土地上升起了英国的米字旗,以此表明这个地区归英王乔治三世所有,后来他又宣布整个澳大利亚东海岸为英国所有。</div><div>库克的登陆改变了澳洲的归属,也改变了原住民的命运。</div><div>有兴趣可以读读各方写的有关这个时期的澳洲历史。</div> 78层的Q1大楼是黄金海岸的地标。在77层有个观光餐厅,这个楼层还设有SkyPoint观景台,从这里用能俯瞰整个城市。 <div>一位街头艺人和一位忠实的倾听者。</div>卡维尔大道(Cavill Avenue)步行街是黄金海岸最热闹地段之一,分布了吃喝玩乐各种店铺。 搭乘城市轨交前往布里斯班 据介绍,布里斯班是座悠闲而充满活力的城市。选择它,主要是她就在黄金海岸的边上,所以也顺道看看。 我们的酒店在84层,待在房中就能俯瞰整个城市。 坐在酒店观落日 很喜欢澳洲的公寓式酒店,厨房设施一应俱全。在Woolworth买些生牛肉、海鲜和蔬菜,BWS买支红酒。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照片是布里斯班河(Brisbane River)上的故事桥。这座桥是布里斯班的地标性建筑之一,但却没找到故事。为了深究桥名,故进行了百度,结果得到前后不搭的结果。先说:“故事桥的设计者名叫Story,中文翻译成了故事桥”,后说:“故事桥以力主建桥的官员约翰·道格拉斯·斯托瑞(John Douglas Story)命名”。看来百度百科也不靠谱啊! 据介绍艾尔利海滩是通往圣灵群岛的门户,拥有梦幻般的海景和度假氛围。我们乘机飞到艾尔利,酒店选择在小山坡上,可以一览艾尔丽海滩。 风头鹦鹉常会光临。 每日自制早餐,这里的牛油果便宜且口感好。 有了经验,家宴成了常态。 同行朋友坐着螺旋桨飞机去一瞥这珊瑚礁岩,我则选择闲坐在阳台观海景、看鸟儿。等她们回来盗此图一用。这个礁岩是圣灵群岛心形礁。 出海一日游还是蛮不错的,可惜那天风浪有些大。 中午树荫下吃饭休息,看见黑乌鸦与白海鸥在争夺地盘。并亲眼见识了乌鸦的智商。一位姑娘将包放在树下回船孵空调,乌鸦趁机过来翻包包,将包中东西一件件叼出来。我驱赶后将物品放回并拉上拉链,没想不几分钟回头一看,乌鸦正叼着拉头在努力的开包。这也太精啦! 要问艾尔利海滩好玩吗?我觉得这是一个适合慵懒度假的天堂。<div>早晨和傍晚可以海滩溜溜弯。</div><div>中午回房休息或看书,做做饭,聊聊天。</div><div>晚上可以在露天酒吧喝喝啤酒,体验一下喧闹。</div><div>这里的主街短的可怜,白天也可以在咖吧或甜品店喝喝咖啡吃吃冰激凌。</div><div>另外,艾尔利海滩是前往圣灵群岛和大堡礁的理想出发点,可以在这里参加海上1日游或多日游,体验浮潜和深潜的快乐,探索美丽的海底珊瑚世界。</div> 行程四:塔斯马尼亚自驾 悉尼飞塔斯马尼亚只要2小时不到的时间。书上介绍塔斯马尼亚是自然风光爱好者的天堂,它拥有原始森林、国家公园和野生动物。自驾是探索这片纯净土地的最佳方式,沿途风景令人惊艳。作为第一次右舵自驾,我选择了她。 Richmond Gaol,澳大利亚最古老的监狱之一。据记载塔斯马尼亚自1803年成为英国罪犯流放地时,土著人口约5,000~10,000。但随着欧洲人处决、疾病感染,在1833年锐减至300人,并同时被迁至费莲达岛。一般认为,楚格尼尼(1812-1876年)是最后一名所知的塔斯马尼亚原血统土著。 神奇的棋盘石 终于在菲欣纳国家公园(Freycinet National Park)一处停车场遇见了一只袋鼠,但并非是我期待见到的2m高的大袋鼠。之后在自驾路上常见到袋鼠的尸体,当然照片中的这种也是很少见,绝大多数是那种比兔子大些的袋鼠,估计小的比较笨。好在首次自驾的我一般凌晨不会开车且全神贯注,故全程未与这些可爱的动物相撞。 比舍诺 坎贝尔镇的Valentine Park 途经添马舰谷风景度假村(Aspect Tamar Valley Resort),这里也叫瑞士文化村(Grindelwald Swiss Village)。 斯丹利(Stanley)山海景旅馆的房间很奇特,大大的客厅,所谓的房间则是安排在一条狭长过道里用帘布做的分隔,过道的尽端才有一间有门的卧室。 从酒店停车场远眺斯丹利的标志性景观The Nut,网上都称它为“海上乌鲁鲁”。其实它就是个150m高的火山岩柱,由于与<div>澳洲中部原住民居住的荒漠的艾尔斯的岩石(Ayers Rock),(即乌鲁鲁(Uluru))远看外形略微相似且又在海边故得名。其实与乌鲁鲁差了无数个等级。沿着陡峭的坡道爬上这个冒牌乌鲁鲁只要15分钟,在上面转一圈也就20~40分钟。<div><br></div></div> 斯丹利一座小山坡的海菲尔德遗址(Highfield Historic Site)建于1832-1835年,该遗址被视为塔斯马尼亚西北部的欧洲定居点发源地。我们去的太晚了,所以只能在花园中走走,看看建筑外观。在这里也能看见那个海上乌鲁鲁。 在Highfield Historic Site边上的断壁残垣又有啥故事呢? 塔斯马尼亚自驾通常非常舒服,不管路有多窄或多破烂,限速都是100。它把安全全交给驾驶员自己了。 又遇呆萌的袋鼠。问了AI,告诉我这可能是塔斯马尼亚袋鼠(Tasmanian Pademelon)也可能是班尼特袋鼠(Bennett's Wallaby)。看来AI还是需要提升学识啊! 这是摇篮山-圣克莱尔湖国家公园(Cradle Mountain-Lake St Clair National Park),照片中的山峰是摇篮山(Cradle Mountain),它是塔斯马尼亚州的最高峰。山脚下则是鸽子湖(Dove Lake)。徒步绕湖一周大约6km不到,难度不大,2/3有栈道。 摇篮山国家公园的保护工作很严格,入禁区需要清洁鞋底,高山草甸都修有栈道,不允许踏入草甸。据说清晨在那里徒步会邂逅袋熊(Wombat)。我们一开门就入园,却只看见一路新鲜的动物粪便,唯一在这里见到过远处一只袋熊圆滚滚的屁股。 虽已入秋,但尚未到最美时节。 摇篮山国家公园很大,它是澳洲徒步旅行和自然爱好者的天堂。其中最著名的一条徒步线是Overland Track,这条徒步路线全长65公里,从摇篮山(Cradle Mountain)一直走到圣克莱尔湖(Lake St Clair),大约需要6~8天时间。徒步者需要背上所需食物、衣服、睡袋等装备,但沿途有共休息的木屋。我们见到几队欧洲面孔的徒步者,有些看上去都有70多岁了。我们从头班交通车进,末班交通车出,只能算是在公园口部浅浅的玩了一整天。 离开摇篮山来到了壁画小镇,逼真的绘画还真容易产生幻觉。 这壁画小镇到处都有壁画,还有一处类似壁画公园的地方,矗立着好多的露天画板。据说香港歌手也在那里有作品,我是没去找。 离壁画小镇不远是罗斯小镇(Ross),我挺喜欢小镇的宁静。 罗斯小镇建于1812年,是澳大利亚历史最古老的小镇之一。 澳洲的城市、小镇多有这种旧货店,或许他们称为艺术品或古董店吧。反正里面放着的东西都是旧货,Ross小镇也有一家。 小镇上有一座展示当地羊毛产业和农业的博物馆。在这里可以触摸到各种羊毛,了解到很多有关羊毛生产的知识,同时也出售各类羊毛制品。一幅“Enemy or Hero”的作品吸引了我,这是啥意思? 罗斯桥(Ross Bridge)连接了霍巴特和朗塞斯顿。它是整个澳大利亚第三古老的砂岩桥,也是澳大利亚第五古老的现存桥梁,由流放犯人建造,于1836年完工。桥上拥有186个独特的雕刻图案,记录了当时的社会和文化。由于该桥工艺极为高超,囚犯石匠因此而获特赦。我们驶过罗斯桥返回霍巴特。 <div>到达霍巴特,不顾天气不佳,沿着狭窄陡峭的盘旋山路按计划登顶惠灵顿山观景台。没想到不仅迷雾锁天更是寒彻透骨,只得躲进厕所取暖(唯有那里有暖气)。</div> 酒店订在北霍巴特的半山,没想城市主干道竟然如此陡峭,不知澳洲城市道路规范是怎么规定的。 塔斯马尼亚州首府霍巴特市中心的圣大卫大教堂是霍巴特市最古老的建筑之一。教堂建于1817年,是英国圣公会主教,也是澳大利亚最古老的天主教教堂之一。<div>据介绍教堂的建筑风格是哥特式和罗曼式相结合。</div> Victoria dock St David's Park 是位于塔斯马尼亚州霍巴特的一个被列入遗产名录的公园,最初是霍巴特的主要墓地。 结束自驾行程飞返悉尼。全程自驾约1500km左右。通过实操,总结最大一项心得:左右舵的切换,只要牢记驾驶员的外侧一定是道路中线就不会逆向行驶了,即使在无中线的道路上,也只要注意交汇总在驾驶员的外侧就不会错了。 行程五:凯恩斯 由悉尼飞凯恩斯,目的是大堡礁潜水和浮潜,顺带游一下库兰达小镇看看热带雨林。凯恩斯本身倒也没什么特别值得推荐的游玩。但傍晚时分在城市上空成群飞舞的大蝙蝠(翼展在一米以上)着实震惊了我,这在行前的预案中是没有的。经查这是一种眼镜狐蝠(Spectacled Flying Foxes),素食动物,主要以水果和花粉为食。 凯恩斯是通往世界自然遗产大堡礁的门户,据说潜水或浮潜体验世界一流。网传外堡礁更漂亮,便订了2天一晚的外堡礁船宿。可惜天公不作美,2天均是大风大浪,水体不如常见的清澈,浮潜体验极差。 看着女儿潇洒的一跃,长大喽! 欣赏女儿海底带回来的美景。好像也受洋流影响有些浑浊。 乘坐缆车上库兰达小镇,能在空中观看库兰达热带雨林(Kuranda Rainforest)。缆车在中间还设站,可以下来走走空中栈道,扫码便能获得中文讲解。据介绍库兰达热带雨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雨林,比亚马逊雨林还要早几万年,距今有1.5亿年的历史,所以与大堡礁一起并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巨树随处可见。 介绍中库兰达小镇一百年前是土著族“吉普盖”人集中居住的村落,被誉为“澳洲热带雨林第一村”。但如今感觉就是个给游客的休息的地方。这块路牌上标着距世界重要城市的距离。 我们从库兰达小镇坐着古老的火车返回凯恩斯。坐飞机飞返悉尼。 行程一:悉尼 说起澳洲脑海中出现的就是它的标志性建筑悉尼歌剧院及海港大桥,观看这两个地标建筑可以有很多角度。 朋友在轮渡上介绍说建造这个作品前后花了14年,至今已使用半个世纪。但与大多数人一样他并不知晓这设计方案的奇遇。其实它是被一位迟到的评委从落选方案中捡回来的。这个故事是读书时听说的,如今一睹芳容未被它的造型震撼却为其施工精湛而叹服。 在歌剧院的广场上拍摄玻璃中的海港大桥。突然发现这粗糙的地面竟然也隐隐的展现出倒影,细看发现地面是用花岗岩颗粒运用类似水洗石工艺进行打磨后制作的预制板材,并用铜螺钉像机械连接般的精确安装。太讲究了! 乘车穿越悉尼海港大桥。<div>此桥放在今天的中国没啥了不起,但在100多年前那绝对是当初的世界第一了。至今它依旧是连接悉尼市中心和北岸的重要通道。</div><div>此桥为公路铁路两用桥,并设人行通道。游客还可以买票攀爬到它的拱顶。但不知中了什么邪,据说总有人会在那里往下跳,我们在那里时就遇见过一次,导致交通中断几个小时。</div> 悉尼有很多免费开放的博物馆和展览馆,不过里面的展品很少有重量级的。且大多展品都与原住民文化相关。在之后游历的其它地区感觉也是如此。照片是悉尼美术馆外景。 澳洲的艺术类场馆或商店中可以高频度的见到原住民艺术家或体现原住民艺术的作品。作品多以线条、圆或点组成。其实澳洲原住民目前占比不到4%,且多在澳洲的北领地。 另外还经常在展览馆内见到这类艺术品。这是对历史的反思吗? 悉尼的澳大利亚博物馆(Australian Museum)绝对值得一看,留给我最深刻的印像是在不大的场馆内高密度有序的展出了丰富而全面的标本。它是全澳最大的自然历史博物馆,收藏了丰富的动植物、化石和矿石标本。 圣玛丽大教堂(St Marys Cathedral)。这所教堂始建于1821年,采用砂岩建造,是澳洲最早、规模最大的天主教堂,据说也是悉尼大主教所在地。<div>这个教堂1865年曾被大火烧毁,经重建,最终在1928年完成主体结构。</div> 坐落在悉尼西边著名的蓝山国家公园非常大,但最网红的景点就是这个三姐妹峰,围绕着它还修了三条不同类型的观光缆车。其实靠两条腿完全可以轻松游玩并且体验感更好。<div>据说这群山中生长着大量的桉树,其挥发的油脂弥漫在空气中,天晴时在阳光照射下会显出一层蓝光,所以称其为蓝山。其实天气晴朗时,由于大气透视的效果,远处的景物,包括森林,都可能会看起来像被一层蓝色雾气笼罩。</div> 如果去过中国的张家界,这篮山的奇峰实在很难引起心灵震撼的。 悉尼维多利亚女王大厦(Queen Victoria Building,简称QVB)是一座具有127年历史的宏伟建筑,完成于1898年,曾是悉尼市议会的管理地,现在是购物中心。大厦建筑本身是圆顶的罗马风格结构。 QVB虽然是座高档购物中心,但因其内部的优雅与精致,进去观光也是非常的不错,时间宽裕的话坐下细品一杯咖啡也是很好的享受。 悉尼有数不清的以Wood为后缀的地名,据说是英国来的祖先思念家乡故如此起名。我去了Burwood、Eastwood、Chatswood,太多记不清了。这兰州拉面店竟然也排队! 悉尼是个多元化的城市,不过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也喜欢居住在一起。华人也不例外,在Hurstville的一个集市上全是售卖中国的小吃,就像来到了中国菜场旁的早饭铺。议员竞选说的是普通话。生活在悉尼的华人社区是根本无需学英语的,并且悉尼的华人社区还特别多,吃的店也多。有些街区感觉就是在香港街头,只是不像香港高楼林立。 悉尼的多元化不仅体现在种族。这么个漂亮的地方,孤陋寡闻的我还以为是美丽街区的彩虹道。 悉尼的Fish Market大概已经成了中国游客的美食打卡点,这里的店员和食客几乎都是华人。连遮阳伞上都印着银联广告。 据说当地人认为它价格偏贵所以少有问津,但实地看后感觉它的价位并非高的离谱,价格透明无斩客之忧。 熟悉的外卖快递车,感觉中国与国际已是同步。<div>照片中对面那幢象体育馆式的建筑据说就是Fish Market的新居。</div> 毕竟澳洲人工还是挺贵的,Fish Market买了一只2.17Kg的塔斯马尼亚红龙,回去自己动手来了个一虾三吃,刺身、葱姜、泡饭。 悉尼有好多Bay和Beach,如曼利海滩(Manly Beach)、邦迪海滩(Bondi Beach)、库吉海滩(Coogee Beach)、Rose Bay、Watsons Bay,去了多少个都记不得了。图为Terrigal Beach。 在Manly Beach看见一群凤头正在认真的啃食树上掉下来的果实,丝毫不畏人。 <div>特别喜欢在Watsons Bay的峭壁公园(gap park)看连绵不断的巨浪拍打岩石,迅速散去,周而复始,千变万化。看上一整天都不会厌倦。</div> gap park 在La Perouse 的macquarie watchtower可以俯瞰bare island fort。bare island fort始于1881年,是19世纪80年代澳大利亚一组具有国家重要性的堡垒之一,直到1908年之后成为澳洲第一个退伍军人之家。如今成了收费旅游点。 坐落在悉尼的macquarie lighthouse,这是澳洲的第一座灯塔,建于1818年。 在澳洲尤其在悉尼不管是休息日还是工作日,总能看见男女老少在街上、海边跑步,感觉他们都很闲无需工作。朋友介绍说,澳洲人喜欢跑步源自2000年悉尼奥运会。 照片是悉尼大学(The University of Sydney)的一座标志性建筑,名为“四方庭院”(Quadrangle),它是悉尼大学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它见证了大学从1850年建校以来的发展历程。<div>不过网传的《哈利·波特》中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取景地的说法是子虚乌有。</div> 悉尼澳新军团战争纪念馆。在澳洲除了经常能见到库克船长外,还能经常见到澳新军团的纪念标识,我们在澳洲恰遇澳新军团纪念日(4月25日),这是个国定假日。 这是在黄金海岸拍到的,这条口号也是随处可见,用来纪念澳新军团的。 行程二:蓝色海洋路、EDen、堪培拉。这条线路是朋友为我精心策划的,在他全程陪伴下玩的很细,限于篇幅仅挑部分记录。 悉尼出发,沿海岸向西,首先到达的是皇家国家公园(Royal National Park)。在公园徒步走向海边的路上忽然感觉背后有动静,一回头竟然是一头目视2m高的浅灰色大袋鼠,来不及惊慌和拍照,它已窜入树林消失了。 千辛万苦就是来打卡这块豆腐石的(好听的名字叫蛋糕石)。不过如今它与陆地间已产生裂隙随时随地有崩塌如海的可能所以已经不让人接近,并用栅栏和挡板进行了遮挡,能见到它的位置已很难找。 路过海伦斯堡,见到一座印度神庙,强烈眼光照射下银光闪闪。看了介绍才知这是1978年建造的Sri Venkateswara Temple印度教寺庙,它模仿了印度安得拉邦的蒂鲁帕蒂巴拉吉寺庙的建筑风格。<div>寺庙供奉的是印度教中的重要神祇斯瑞文克斯瓦拉,即黑天。他是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的毗湿奴的化身,被认为是宇宙的维护者和保护者,具有无上的力量和智慧,在印度教的信仰体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div> 登上Bald Hill Observation Deck可以观赏蓝色海洋路,远处悬崖边的大桥便是网红海崖大桥。Bald Hill也是澳洲最著名的滑翔点之一,澳大利亚飞行先驱劳伦斯·哈格雷夫就曾在这里做过风筝飞行试验。<div>在这里见到了澳洲的深红玫瑰鹦鹉,它们有着红色的羽毛,翅尖,尾羽和下巴处则是亮紫色的羽毛。</div> <div>在新南威尔士州卧龙岗,见到一座由台湾著名僧人星云大师发起建造的南天寺(Nan Tien Temple)。它是建于1995年,是南半球最大的佛教寺庙并设有佛学院。我们进去时遇见一位非洲裔老师在给小学生授课,看着他们积极的互动,估计是来这里了解佛教的吧。据说澳洲白人家庭多信奉基督教。</div> 凯阿马喷水孔(Kiama Blowhole)非常有趣。当海浪能量积聚到一定的时候,海水从地洞中喷发而出非常壮观,我在栏杆附近被一次大爆发淋了个透。一次大喷发后又会逐渐酝酿下一次大喷发。静下心,闭上眼,听阵阵波浪的声音,你会逐渐把握看似随机的大喷发。我很喜欢这种感觉。 伊登(Eden)小镇是此行程的终点,我们将在这里离开海岸折返悉尼。 来伊登的最大诱惑是抓鲍鱼,朋友说他来澳洲从没去抓过,这次特意带我来玩一次。一大清早我们便带上了水桶和工具,特别是尺子出发了。澳洲政策(每个州的政策不完全一样),抓鲍鱼是需要有证的,并且要求达到11.7cm以上的才可以抓,每人限抓(青边鲍)2个。由于都没经验所以打算看见鲍鱼后再从网上申请许可证(数字时代真方便)。但看着这礁岩丛生,浪高风急还是放弃了。 鲍鱼没逮着,却遇见了晨练的袋鼠。 在堪培拉游客中心(Canberra and Region Visitors Centre),参观了国立首都展示场(National Capital Exhibition)。特别好的体验是它有中英文循环播放的沙盘的影像介绍,让我清楚的了解了首都堪培拉的来历。这座人工建造的城市前后花了14年,直到1927年5月才作为首都启用。 古尔本(Goulburn)大绵羊(Big Merino)雕像,是世界上最大的绵羊雕塑之一。羊肚子里有个关于澳大利亚羊毛历史的小型博物馆。这座建于1985年的巨大绵羊,是为了纪念古尔本市精细羊毛产业有200年历史。 在贝里马(Berrima)小镇的一个私人博物馆里,主人热情的给我们介绍这所老宅的百多年历史,还弹奏了房中的古老钢琴并将一张胶木唱片放在一个手摇唱机上为我们播放了古老的乐曲。出门时给了老先生2AUD的捐助,老先生给了一份小镇的手绘旅游图。 贝里马监狱(Berrima Gaol),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监狱。贝里马监狱的围墙正对着旧法院,这里如今已经改造成了博物馆。澳洲有很多流放者的监狱。简单了解以后才知道17世纪中叶起,英国将囚犯流放到美洲,但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结束后<div>英国无法再将囚犯流放美国。之后英国将澳大利亚视为合适的流放地,1788年英国将首批满载流放犯的“第一舰队”登陆悉尼湾,标志着殖民计划的启动。</div> 到达悉尼前经过了鲍勒尔(Bowral)小镇,作为一个具有200多年历史的小镇,在澳洲已经是算很有历史啦。据介绍,因为18世纪中期建造悉尼至墨尔本的铁道线路,才早就了它。 鲍勒尔(Bowral)小镇又有个收藏市场,感觉还是个旧货店。文物与旧货的区别在哪里啊? <br><div><br></div> 飞机飞临祖国的上空,下面那个大坝是哪里啊?<div>中国有数不尽的旅游资源,在旅游开发中我们与国外有哪些差异呢?</div> <p class="ql-block">澳洲回来已3月有余,但却不知如何记录这趟旅游。担心再耽搁下去都忘了去了哪些地方,匆匆整理挑了些照片,便于日后回味这次旅行。</p><p class="ql-block">坐在小院,喝茶冥想,感觉此次的感想有如下三条:</p><p class="ql-block">1、澳洲是个休闲度假的好地方,找个民宿住下来比到处跑更有意思。</p><p class="ql-block">2、来了澳洲才明白像我这种水平是无法在澳洲拍到好照片的。</p><p class="ql-block">3、我喜欢澳洲的海岸,喜欢呆呆地坐着听涛声,看巨浪拍岸。更想能踏上冲浪板踏峰前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20日,写于青浦篱缘小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