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地亚:从萨格勒布、普拉、里耶卡到十六湖

春江

<h3><b><i>摄影/文字/制作 春江</i></b></h3> <h3><font color="#333333"><b>克罗地亚位于欧洲东南部,国土面积5.6万多平方公里,人口约470万,克罗地亚人是主体民族,斯拉夫语意为“山冈之人”。</b></font></h3><div><font color="#333333"><b><br></b></font></div><div><font color="#333333"><b>克罗地亚有三大特点:一是海岸线长达1778公里,前南斯拉夫88%的海岸线都在克罗地亚境内;二是多高原和山地,森林覆盖率达47%;三是享有纯正的地中海气候,一年日照多达2600多个小时,是该地区日照时间最长的国家。</b></font></div><div><font color="#333333"><b><br></b></font></div><div><font color="#333333"><b>逶迤蜿蜒的海岸,和风拂荡的风帆,风景秀丽的山林,蔚为壮观的飞瀑,气势宏伟的古竞技场······克罗地亚因此而成为世界著名旅游胜地。</b></font></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i><b><br></b></i></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i><b>首都萨格勒布一瞥</b></i><b><i><br></i></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i><b><br></b></i></div><b><i>萨格勒布位于阿尔卑斯山脉和潘诺尼亚平原的结合处,始建于1669年,是中欧地区的历史名城。全市分为上城和下城两部分,上城是老城区,集中了教堂、市政厅等古老建筑;下城则是以广场、商业街、艺术馆、歌剧院组成的新区</i></b>。 <div>克罗地亚曾属于奥匈帝国,居民多信奉天主教。位于萨格勒布上城的圣马可教堂,是克罗地亚地标性建筑。教堂建于13世纪,外形方正、线条简单;白红蓝相间的彩瓦屋顶绘有两个盾牌,左侧盾牌代表着中世纪的三个克罗地亚古王国,右侧象征着萨格勒布城。</div> 萨格勒布的原意是“战壕”。早在公元600年,斯拉夫民族便开始在此定居;1093年,该城成为天主教布道点,“萨格勒布”的名称也随之进入史册。上世纪90年代克罗地亚独立后,萨格勒布成为其首都。图为圣马可教堂门前的“古代卫士”。 萨格勒布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市内博物馆众多,古风浓郁。图为笔者在街上偶遇的古装“绅士淑女”。 教堂门前和大街上,当地人穿着各色传统民族服装,笑意盎然地与游客们交流。(上图和下图) 萨格勒布著名的伊利卡大街,是该市主要商业街,集中了许多商店和超市。古希腊装饰打扮的美女服务员,笑容可掬地迎接远方的来客。 饭店门前,姑娘们正在进行文艺表演,向世界各地的朋友们展示青春的靓丽和活力。 华灯初上,“埃及女王”风采动人,惟妙惟肖,引得大量过往游客驻足观看,掌声不断。 教堂门前,在亲朋好友的欢呼声中走出一对新婚夫妇,满面的花朵尽情绽放。(上图和下图) 萨格拉布街头的商店和咖啡厅。(上图和下图) 欧洲风格鲜明的现代化旅馆。 乡村气息浓郁的古老小镇。(上图和下图) 城郊的公园,树碧草绿,鲜花诱人。 流动的冰激淋车边,女售货员笑脸相迎。 在街头拉起欢快的手风琴,心中荡漾着对萨格拉布美好未来的憧憬······ <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i><b><br></b></i></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b>普拉的古罗马竞技场</b></i></p><div><i><b><br></b></i></div><div><i><b>普拉,位于克罗地亚伊斯特拉半岛南端,是一个只有七万多人口的小城。早在古罗马时期,普拉就是伊斯特拉的行政中心,因此保留有许多古罗马时代的建筑物,其中最有名的为普拉竞技场,也称罗马圆形剧场。普拉的圆形竞技场,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六座古罗马竞技场之一。</b></i></div></h3> <div>普拉的古罗马竞技场建于公元前27年至公元68年,是克罗地亚最大且保存最好的历史遗址。如今,竞技场经常举办音乐会、歌剧、芭蕾舞表演、普拉电影节等,成为知名的大众文化活动场所。</div> 普拉竞技场主要采用当地的石灰岩构筑而成,其长宽分别为130米和105米,高度超越30米。竞技场临海面有三层看台,陆地面有两层,最多可容纳两万多名观众,是古罗马时期容纳人数最多的竞技场之一。<br> 普拉竞技场是全球唯独一座完整保留了四边塔楼及三种古罗马柱式的竞技场。尽管历经了两千多年的风霜,竞技场依然巍然屹立,雄风不减。 <div>普拉竞技场还有着特殊的扩建故事。据说,为了纪念在普拉出生的女儿,罗马皇帝扩大了竞技场的规模,并增设了角斗士和狮虎豹角斗门,使得这座竞技场更加声名远扬。</div> 夜间的普拉竞技场,依旧迷人······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i><b><br></b></i></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i><b>美丽的海港:里耶卡</b></i></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i><b><br></b></i></div><i><b>里耶卡是克罗地亚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位于该国西部的亚得里亚海克瓦内尔湾畔。里约卡是克罗地亚第三大城市和最大海港,是克罗地亚的现代造船业和航运中心。</b></i><br> <div>里耶卡景色迷人,一座座村镇依山傍水,红瓦房顶连成一片,教堂的塔尖直指蓝天。远望高山威武雄壮,近看海水平和秀丽;蓝天之下,云朵翻花,碧水之上,白舟荡漾。</div> 公元三世纪,里耶卡开始设居民点;后逐步发展成封建领主的要塞;1466年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19世纪下半叶开始,里耶卡成为奥匈帝国最主要的港口,以及帝国铁路网与国际贸易之间的重要连接点。 里耶卡的经济主要依靠造船业和海运,此外还有石油加工、造纸、汽车、柴油机制造等产业。里耶卡有输油管道直通匈牙利、捷克等国。<br> 笔者来到里耶卡时,巧逢国际帆船竞赛在此举行。拍留了几张图片,与朋友们分享。 <b>千帆竞渡海天阔</b> <b>轻舟云动弄潮先</b> <b>日染赤帆灼望眼</b> <b>喜见群艇竞向滩!</b> 国际帆船赛结束后,克罗地亚时任总统伊沃·约西波维奇在群众大会上发表讲话。 克罗地亚小姑娘为选手们准备了鲜润的樱桃。 漂亮的姑娘大步匆匆,赶往国际帆船赛的会场。 里耶卡的文化事业也很发达:1632年建立的里耶卡大学是克罗地亚最著名的大学之一;闻名遐迩的的“伊万·扎伊茨”国家大剧院,于1765年建于里耶卡。图为“伊万·扎伊茨”国家大剧院。(上图及下图)<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i><br></i></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i>十六湖:“克罗地亚的九寨沟”</i></b></h3> <div><i><b>十六湖国家公园,又称普利特维采湖群,坐落在克罗地亚西部丘陵地带,距离萨格勒布约两小时车程。公园面积19万公顷,由16个终年不冻的湖泊组成。十六湖的地貌与我国的九寨沟颇为相似,皆因石灰岩沉积而形成高低错落的湖泊与瀑布,清澈的湖水中富含矿物质,因而呈现出一种罕见的蓝绿色调。溪水、瀑水、湖水,加上大片的原始森林,构成了一幅幅如诗如画般的自然美景,使人陶醉,更令人震撼。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普利特维采湖群列为首批世界自然遗产。</b></i></div> <div>十六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瀑布众多,随处可见。全公园90多处大小瀑布,为众多湖泊不断提供丰富的水源。图为全公园最高的大瀑布,它从60多米的悬崖直泻而下,水流翻腾,气势磅礴,震耳欲聋。</div> 蓝天飞白云,巨瀑挂前川。(上图及下图) 细流沿阶下,入水放歌欢。(上图及下图) 天河藏白练,掩羞入密林。 水滋林愈秀,瀑润潭更清。(上图及下图) 走在木质的步行道上,浓荫蔽日,空气湿润。瀑流拍打着石壁,发出节奏明快的轻响,再加上林中的鸟鸣和野生动物的足音,让游人们欣赏到一曲难得的天籁之音。 溪流潺潺,绿叶展展,使密林更显得幽静、安宁和神秘。 <div>在钙华沉积作用下,林间的一些小湖水会呈现出翡翠色与宝石蓝的渐变,再到明黄和灰白相间,令人心醉神迷。</div> 当阳光穿透林间树荫射入,水底苔藓随波轻摇,湖水便如同镀上了一层金箔,变成了大自然调制的“流动颜料池”。 水至清“亦有鱼”。据说十六湖清潭里的鱼儿喜欢低温,虽然个头不大,但肉味鲜美。 <p class="ql-block">云在水中走,鱼在云上游。</p> 十六湖景区从上至下约有一千多米的高差,所以不同区域的湖水会呈现出由浅入深、由淡至浓的渐变过渡。阳光辉映之下,山水相依,蓝绿相间,波光粼粼,美如画卷。(上图及下图) 上湖区的科济亚克(Kozjak)湖,是十六湖公园的最低点,与最高处有100米的落差,是公园的中心地带,也是唯一允许游船通行的湖泊。 在碧水与白云蓝天之间,畅游着满载游客的观光船。 群瀑之上的湖水,托载着游船荡漾前行。 在公园出口附近观望,历经跋涉的十六湖水显得更加安详平静。青丘、碧水、白瀑、灰岩、黄桥,再加上灵动的人影儿,组构出一幅和谐交融、万物归一的大美画卷。<div><br></div><div>美丽的十六湖,你永远徜徉在世人未来的幻梦之中!<div><br></div><div>(全篇终结)</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