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英伦之旅

娜子

<p class="ql-block">2017年,重庆南开中学651班的王方明与石建中同学打算去英国、西班牙、葡萄牙旅游,便约上了二班的刘志德、刘苏娜夫妇,八班的石国义,以及一班董维群的爱人李盛祥(南开63或64级),再加上各自的家属与好友,共16人组团,线路由私人定制。为兼顾各方想法,最终行程扩展为涵盖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士、奥地利的八国27日游。线路安排如下:从成都出发飞往多哈,转机后前往英国,随后到法国巴黎;从巴黎前往德国科隆,途中经过卢森堡、列支敦士登,抵达德国滴滴湖、新天鹅堡;接着去瑞士琉森、瑞吉雪山,再到德国慕尼黑;之后穿越阿尔卑斯山,途经奥地利因斯布鲁克进入意大利;最后从米兰乘机前往葡萄牙和西班牙。英国是此行的第一站。</p><p class="ql-block">航班抵达伦敦希思罗机场时已近傍晚,入关过程十分顺利。大巴车驶出机场,窗外已是华灯初上。怀着对昔日“日不落帝国”的好奇,大家透过车窗,想捕捉对英国的第一印象,结果却有些失望:路上车辆不多,右侧是机场停机坪,左侧是一片绿地,夕阳的最后一缕余晖洒在样式普通的住房上。暮色渐浓时,一行人入住了机场附近的酒店。</p> <p class="ql-block">从西斯罗停机坪出仓</p> <p class="ql-block">路边建筑</p> <p class="ql-block">路边公交站</p> <p class="ql-block">清晨,朝阳初升时,车子已渐渐驶入伦敦市区。这座古老的城市拂去残留的夜色,将她的身姿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第一站我们来到了伦敦威斯敏斯特城的白金汉宫——这处声名远扬的建筑,因英女王在此办公并居住而被熟知,作为英国王宫,它也是当今世界上少数仍在使用的皇家宫殿之一。恰逢周末,我们到得又早,游人不算多,既没遇上王室大典,也未碰到重要外事活动,想看的禁卫军交接仪式,也没有,大家在此拍了几张照,便继续赶路了。</p> <p class="ql-block">紧闭的皇宫大门</p> <p class="ql-block">圣詹姆斯公园</p> <p class="ql-block">皇宫前的广埸</p> <p class="ql-block">广埸中心的维多尼亚女王纪念碑高82米,共分三层,非常宏伟。中间汉白玉是女王坐像,头戴着皇冠,手拿权仗和宝球,左右两边是代表正义和真理女神像,顶端的鎏金胜利女神展翅欲飞,金光闪闪。她在位时(1837年6月20日—1901年1月22日)是英国最强的“日不落帝国”时期,英国历史上称为“维多利亚时代。”</p> <p class="ql-block">走出广埸,路边全是森林公园,人们悠闲地散坐在草坪上,自得其乐。前面来了两个骑马的巡警,一男一女,笔直的身板坐在高头大马上,很有绅士风度,成为皇宫附近的一道风景。</p> <p class="ql-block">骑警</p> <p class="ql-block">晨浴</p> <p class="ql-block">晨骑</p> <p class="ql-block">路的尽头是爱德华七世特拉法加广场,广场上的人已很多,有休闲的老人,也有自得其乐的孩子,民族英雄纳尔逊将軍的雕塑高高矗立,俯瞰着伦敦的繁华和人民闲暇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纳尔逊雕塑</p> <p class="ql-block">特拉法加广场</p> <p class="ql-block">喷泉水池</p> <p class="ql-block">在拍照的小帅哥</p> <p class="ql-block">泰晤士河畔的建筑,如林立的利剑般高低错落,直插云霄,尽显哥特式建筑的雄浑气势。建筑立面的石墙在阳光下质感十足,静静诉说着岁月的悠远与大英帝国的历史沧桑。散布在市区各处的教堂与政府机构,虽规模不一,却都是尖顶造型,透着统一的欧式风情。其余建筑大多在六层以下,色彩各异,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门楣与窗楣的设计——多以白色装饰,连同部分造型别致的阳台栏杆,格外精巧。墙面的凹凸纹路更添了几分厚重的历史感。</p><p class="ql-block"> 伦敦的空气格外清新,这得益于街边随处可见的绿地;街道也十分整洁,据说皮鞋穿十天半月不擦,依旧能保持光洁。英国人的绅士风度令人印象深刻:清晨见面时的一句“您好”,电梯里的女士优先,都透着优雅的讲究。</p><p class="ql-block"> 市区内新建的建筑不多,建筑工地更是少见。窄窄的街道蜿蜒曲折,穿梭在城市肌理之中,漫步其间,便能深切感受到伦敦厚重的历史底蕴与浓郁的人文情怀。</p> <p class="ql-block">泰晤士河畔的国会大厦和大本钟</p> <p class="ql-block">伦敦街景</p> <p class="ql-block">街景</p> <p class="ql-block">鲜花簇拥的街角</p> <p class="ql-block">生气的小姑娘</p> <p class="ql-block">威斯敏斯特教堂(西敏寺)始建于公元960年,后经历代君王陆续扩建,形成了如今这座宏伟的哥特式建筑。作为英国皇室的圣地,这里既是君主加冕的场所,也是皇室成员的长眠之地。</p><p class="ql-block"> 法国著名作家、哲学家伏尔泰曾亲历牛顿的葬礼,深受触动。他感慨道:“走进威斯敏斯特教堂,人们所瞻仰的不是君王们的陵寝,而是国家为感谢那些为国增光的最伟大人物的纪念碑。”确实,牛顿的墓安放在主殿北廊,达尔文的纪念碑毗邻唱诗席,莎士比亚的纪念窗镶嵌在诗人角;英国伟大的文学家乔叟、狄更斯、哈代……他们的名字被镌刻在石碑上,而他们的作品则永远留在人们心中。这正是英国人民对那些引以为傲的国宝级人才的崇高敬意。</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气势恢宏</p> <p class="ql-block">伦敦眼</p> <p class="ql-block">伦敦塔是英国中世纪罗马风格的古城堡,坐落于伦敦泰晤士河北岸,与可升降的伦敦塔桥相邻。如今它是英国著名的博物馆之一,馆内陈列着各类珍贵文物,堪称英国人心中的“故宫”。</p><p class="ql-block">其历史可追溯至1078年,最初为军事防御而建,用以抵御敌人沿河入侵,却终未在战争中派上用场。伦敦塔中最重要也最古老的建筑,是位于要塞中心的诺曼底塔楼——它作为整个建筑群的主体,因由乳白色石块砌成,故又称白塔。城堡围墙内占地18公顷,曾先后作为堡垒、军械库、国库、铸币厂、宫殿、天文台、避难所以及监狱,且主要关押上层阶级的囚犯。这座古老的城堡,见证了无数血腥的历史。凝视落日下阴森的塔楼,仿佛仍能听见囚徒的叹息。</p> <p class="ql-block">伦敦塔的白塔</p> <p class="ql-block">夕阳下的古城堡</p> <p class="ql-block">伦敦塔桥</p> <p class="ql-block">唐宁街10号是英国首相的官邸。虽然无法入内参观,但站在门外,依然能感受到这里所承载的政治份量。</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们来到了大英博物馆——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负盛名的博物馆之一。馆内藏品达800多万件,而同时展出的仅5万多件,不足藏品总量的1%;馆内设有100多个展厅,分布在三层楼中。</p><p class="ql-block">从远古埃及的木乃伊到古希腊的帕特农神庙雕塑,从中国的精美瓷器到印度的古老佛像,这里收藏着来自世界各国的文物与图书珍品,令人目不暇接。若要逐个展厅细细参观,恐怕得耗上一整天;即便只是走马观花地匆匆浏览,也已让人震撼不已。这方寸展厅中陈列的文物,足以昭示人类文明曾有的辉煌;多元的世界文化遗产,亦在此平台上交融共生。</p> <p class="ql-block">大英博物馆参观者络绎不绝</p> <p class="ql-block">馆内空间硕大明亮</p> <p class="ql-block">中国瓷器馆</p> <p class="ql-block">印度古佛像</p> <p class="ql-block">希腊帕特农神庙大理石雕塑</p> <p class="ql-block">埃及木乃伊</p> <p class="ql-block">离开伦敦,我们的英伦之旅继续向前,去探寻不同城市的独特风貌。</p><p class="ql-block">温莎城堡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且仍有人居住的城堡,也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官方居所之一。漫步在城堡的庭院中,恍若置身童话世界:高耸的塔楼、精致的花园,处处彰显着皇室的奢华与尊贵;国宾厅里陈列的精美艺术品和家具,更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温莎城堡的塔楼</p> <p class="ql-block">温莎城堡外城廓</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皇室人员入口</p> <p class="ql-block">游客从此处进入</p> <p class="ql-block">城堡内景一角</p> <p class="ql-block">堡内卫士</p> <p class="ql-block">游客止步处是伊利沙白二世仍居住区域</p> <p class="ql-block">巴斯是英国唯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人口不足九万,却被誉为最漂亮典雅的小城之一。它因古罗马浴场和乔治亚时期的建筑闻名,英国著名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经典作品《简·爱》便创作于此。</p><p class="ql-block">漫步在地下6米的大浴池遗址,看真人重现罗马帝国时代的沐浴、社交场景,令人赏心悦目;而更让人叹服的,是2000多年前工匠们设计建造的庞大管网与给排水工程。美中不足的是,我们没能亲眼目睹皇家新月楼弧形建筑的宏伟与优雅,也未能漫步普尔特尼桥,欣赏埃文河两岸的秀丽风光。</p> <p class="ql-block">巴斯大教堂其历史可追溯至7世纪,历经10世纪改组及12、16世纪重建,现为英格兰西部最大的垂直哥特式建筑之一,并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教堂毗邻罗马浴池遗址和巴斯街</p> <p class="ql-block">巴斯街景</p> <p class="ql-block">站在巴斯街上寻找拍摄目标的兰花花好酷哦</p> <p class="ql-block">罗马浴池遗址</p> <p class="ql-block">卖洗浴用品的美女</p> <p class="ql-block">聊天埸景</p> <p class="ql-block">仍然在流淌的出水洞</p> <p class="ql-block">《简.爱》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在巴斯的曾居地</p> <p class="ql-block">以英国北方“威尼斯”得名的伯顿,位于英国科茨禾尔德地区。温德拉什河贯穿全镇,河里有无数的野鸭在嘻戏觅食,河面有几座低矮的石桥,河两岸民居以古老的石头建成,一派宁静悠闲的乡村风光。</p> <p class="ql-block">温德拉什河</p> <p class="ql-block">鸭趣</p> <p class="ql-block">石头民居</p> <p class="ql-block">花团锦簇</p> <p class="ql-block">石巷</p> <p class="ql-block">布伦海姆宫是一座宏伟的巴洛克风格建筑,作为英国唯一非皇家却冠之以“宫”的宅邸,它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这座宫殿始建于1705年,是安妮女王为表彰第一代马尔博罗公爵约翰·丘吉尔在布伦海姆战役中的卓越战功而敕建的。1874年,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此诞生,因此布伦海姆宫也承载着丘吉尔家族的荣光。</p><p class="ql-block">宫殿外,湖面、石桥与远山勾勒出开阔的景致,松林与草地相映成趣,温柔地环抱着湖岸,构成了典型的英式田园风光。</p> <p class="ql-block">布伦海姆宫正门</p> <p class="ql-block">布伦海宫一隅</p> <p class="ql-block">王方明在停车坪拍香车美女</p> <p class="ql-block">殿内安尼女王雕塑及海量藏书</p> <p class="ql-block">宫殿的后花园</p> <p class="ql-block">松树与绿地形成的开阔视野</p> <p class="ql-block">绿荫环抱的宽阔湖面</p> <p class="ql-block">“沙翁”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作家。他流传下来的作品包括37部戏剧、154首十四行诗和两篇长叙事诗,其中《哈姆雷特》《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等被搬上银幕——高中时看了这些电影,我才初识“沙翁”及其伟大作品。</p><p class="ql-block">这次有幸来到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特福德镇,探访莎士比亚故居,便是想看看这位文学巨匠诞生、工作、生活与安息的地方。他的故居坐落在亨利街,是一幢典型的都铎式两层木房,古朴庄重,这里是莎士比亚出生和度过童年的地方;他死后则安葬在圣三一教堂。</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莎翁”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街头根据“莎翁”作品雕塑的小丑。正面写着:“愚蠢的人认为自己是聪明的,但智者知道自己是一个傻瓜(随你喜欢)”</p> <p class="ql-block">“莎翁”旧居</p> <p class="ql-block">“莎翁”出身和童年生活的故居</p> <p class="ql-block">从莎士比亚故居出来,前往剑桥大学的途中,车窗外是连绵的田野,其间点缀着小片树林。嫩绿、墨绿与刚收割后的褐色田野一直铺展到天边,偶尔可见放牧的牛群与散落在田间的房舍。新收的小麦秸秆被机器捆成圆桶状,静静待在田间,预备着冬日里饲喂牛羊——这一切交织成一首恬淡的田园诗。</p><p class="ql-block">不过,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天上的云。说真的,我从未见过像英国天空这般有趣的云景:漫天白云朵连绵至天际线,时而有一朵飘得极低,近在咫尺,仿佛抬手就能触到;转瞬又不知飘向了何方。在湛蓝的天幕映衬下,云团白得愈发耀眼,片刻后却又悄然染上灰调。望着车窗外那些不断升腾、下沉、飘移的云,看它们舒卷聚散、瞬息万变,为这段旅途平添了许多乐趣。</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英伦之旅最后一站,是参观闻名遐迩的剑桥大学。</p><p class="ql-block">作为世界顶尖学府,剑桥大学已有近800年历史,下设31个学院。科学与工业是剑桥最引以为傲的学科,这里诞生了众多英国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和政治家,也是当今无数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学术殿堂。</p><p class="ql-block">来到剑桥,康河是绝对绕不开的所在。为了饱览剑桥大学的全貌,我们兵分两路:一部分人乘坐撑篙小船,向着青草更青处漫溯。只见他们驶过数学桥,穿行在康河之上,堤岸杨柳依依,在正午的骄阳下幻化成金色的垂柳;康河的柔波里,油油的青荇仍在水底招摇,让人深切体味到浪漫诗人徐志摩《再别康桥》的韵味。我们也多想在骄阳映照的斑斓康河里放声高歌,心中默默吟诵着:“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p> <p class="ql-block">在车上拍摄到的剑桥大学教师别墅</p> <p class="ql-block">乘船游是从银街桥下的小码头上船,撑船工据说都是剑桥的学生。</p> <p class="ql-block">收回思绪,我们这队步行的人跟着吴导往前走,没多久就到了剑桥市中心的皇后学院。学院横跨康河而建,著名的“数学桥”将东西两岸的院区连接起来。据说剑河西岸的皇后花园以自然景致闻名,一年四季花繁叶茂,美不胜收;东岸则以都铎式建筑为主,沿街的房屋透着些古朴的气息。想来在这里学习和生活,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自在的舒适感。</p> <p class="ql-block">要进入皇后学院得从这个紧闭的大门下一小门进去。但不是随时可进,有时间规定,并需购票。</p> <p class="ql-block">剑桥市因校而生,亦因校而繁荣,街上商业氛围浓郁,人流如织,多数是象我们一样,慕名而来的行者。</p> <p class="ql-block">街景</p> <p class="ql-block">街景</p> <p class="ql-block">圣公会园教堂</p> <p class="ql-block">剑桥市中心的圣体钟于2008年由霍金揭幕,这座公共艺术装置坐落于本笃街与特兰平顿街的交汇处。其主体是直径1.5米的24克拉镀金不锈钢圆盘,顶部设有被称为“时间吞噬者”的巨型蚱蜢雕塑——雕塑下颚会在每分钟的首秒张开、末秒闭合,形成动态的“吞噬”效果。</p><p class="ql-block">这一时钟摒弃了传统指针设计,转而通过蓝色发光二极管显示时间,秒针则采用非匀速运动机制,以此模拟时间流逝的不确定性。设计者约翰·泰勒耗时五年完成创作,作品融合了宇宙大爆炸理论的隐喻与对生命短暂的警示主题,还曾被《时代周刊》评为2008年最佳发明之一。</p> <p class="ql-block">如果说皇后学院内秀,国王学院则处处彰显出不凡的恢宏。</p> <p class="ql-block">学院入口是雄伟的19世纪哥特式门楼</p> <p class="ql-block">国王学院礼拜堂是最著名的建筑。它耸入云霄的尖塔和恢弘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已经成为整个剑桥市的标志和荣耀。</p> <p class="ql-block">著名经济学家凱恩斯是国王学院校友,该院还涌现出包括政论家奈翁纳德·伍尔夫、哲学家和评论家路威士·狄更生、画家邓肯·格兰特以及作家E·M·福斯特等大师级人物。徐志摩在英国游学期间也在该院停留。</p> <p class="ql-block">站在圣约翰学院西岸拍到国王学院的礼拜堂全景</p> <p class="ql-block">康河边拍得的校景。无论从那个角度拍摄,国王学院的建筑都显得大气磅礴,堪称一流。</p> <p class="ql-block">三一学院在学术成就上是剑桥所有学院中最顶尖的,也因拥有众多著名的毕业生而声名显赫,该学院共培养出了32名诺贝尔奖得主,著名的毕业生包括了牛顿、培根、拜伦、怀特海、罗素、维特根斯坦等人。</p> <p class="ql-block">三一学院大门上雕刻着亨利八世的雕像,有趣的是,威严的国王左手托着象征王位的十字圣球,右手举着的却是一根椅子腿。据说,原本亨利八世右手握的是象征王权的金色权杖。雕像竣工后不久,不知哪个恶作剧的学生悄悄爬上去,抽走权杖,换了这根椅子腿。更有意思的是,几百年来竟没人去管它。剑桥人不仅听之任之,还总爱兴致勃勃地向新生和游人讲述这个“精彩”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门外这棵娇小的苹果树,传说是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吴导带着我们沿冈维尔&凱斯学院与三一学院交界的胡同,去康河畔。</p> <p class="ql-block">大部队汇合在康河厨房桥</p> <p class="ql-block">远眺康河上的三一学院桥</p> <p class="ql-block">就近补拍一张康河景</p> <p class="ql-block">在这几所著名学院中,圣约翰学院的参观自由度相对较高。跟着吴导穿梭其间,我们竟真的走进了学院内部,不仅邂逅了著名的“叹息桥”,还见到了学院内修建的多个庭院。</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叹息桥”是连接圣约翰学院两座建筑的桥梁,也是剑桥最知名的景点之一。相传学生考试不及格时,常会在这座桥上叹息,桥名便由此而来。这座桥其实与威尼斯的“叹息桥”极为相似,只是规模更小些,堪称它的缩小版。</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阳光下的“叹息桥”</p> <p class="ql-block">学院的礼拜堂</p> <p class="ql-block">从大门进去,每走进一道门,就是一个新庭院,整个学院由若干庭院组成</p> <p class="ql-block">圣约翰学院的新哥特式庭院独具特色,被誉为“婚礼蛋糕”。这座庭院由托马斯·里克曼与亨利·哈钦森精心设计,建于19世纪初。其最初构想是复刻著名的第二庭院建筑,然而新哥特风格的盛行,使其最终呈现出独特的“蛋糕”造型,成为学院的标志性建筑。三一学院的大门也采用了这一风格。</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修建于16世纪,英格兰最佳都铎王朝建筑的第二庭院。</p> <p class="ql-block">如果有时间,从第二庭院的大门进去,内部是个长廊,右边长廊直通“叹息桥”,穿过大门往里走,便进入学院新区,完全是现代建筑。</p> <p class="ql-block">“叹息桥”内部长这个样子。因时间紧,错过近在咫尺的绝美景致。</p> <p class="ql-block">一路走来,终于在这里看到了最大最美的草坪。</p> <p class="ql-block">剑桥之行,虽未能走进皇后学院、国王学院与三一学院一探究竟,却有幸步入圣约翰学院。即便所见仅是冰山一角,剑桥的独特魅力已深深打动我们;尤其是康河那无可比拟的美丽与浪漫,更让人沉醉眷恋。最终,我们带着几分遗憾,依依不舍地与剑桥作别。</p><p class="ql-block">这次英伦之旅,既有白金汉宫的庄严,也有康河畔的柔情;既领略了英国厚重的历史文化,也饱览了秀丽的自然风光与浓郁的现代气息。每一站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英伦大地上的每一座古堡、每一条街道、每一片绿地,都在静静诉说着属于这个国度的独特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