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回声·宁城红色故事演讲大赛|【4】用生命写下最悲壮的爱国宣言

紫蒙之春

<p class="ql-block">  <b>用生命写下最悲壮的爱国宣言</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原创 </b>昨日再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2025年08月11日 05:14</span></p><p class="ql-block"> <b>陈子实· 用生命写下最悲壮的爱国宣言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演讲 王玉萍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撰稿 李凤忠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制作邵治铭</p><p class="ql-block">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用生命写下最悲壮的爱国宣言》。我要给大家讲一个鲜为人知却震撼人心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第一位牺牲在抗日前线的中国新闻记者——陈子实。1902年,陈子实出生在江苏铜山的陈家村,家境不错的他,从小就爱读书,私塾、新式小学一路读到建邺中学。那时候的学生啊,满脑子都是救国救民的想法。1919年五四运动一爆发,陈子实和同学们坐不住了,他们干脆离开学校,跑到南京清凉山下,自己办起了半工半读的建邺中学。可惜,这所充满理想的学校,因为太“红”,1923年就被勒令停办了。 后来,陈子实去了马来西亚教书。本想着攒些钱去欧洲留学的他,看到当地华侨教育落后的模样,心一下子就揪起来了。他不仅当老师,还自掏腰包跑遍马来西亚,写文章、发报道,呼吁大家重视华人教育。那些发表在《星洲日报》上的文章,在东南亚华人圈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他也成了报社的特邀记者。 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海外华侨急得不行,捐钱捐物,可东西全被国民党扣下了!马来西亚的华侨一合计,得找个靠得住的人回国考察,直接把物资送到抗日义勇军手里。大伙一致推举陈子实,说他爱国又实在。就这样,带着侨胞的信任,陈子实以记者身份踏上了回国之路。 到了南京,国民党政府根本不搭理他。等了三个多月,好不容易在朱子侨老先生的帮助下,才到了北京。在那儿,他把东北义勇军浴血奋战的故事写成报道,传回南洋,让更多人知道同胞们在前线有多难、多英勇! 1933年元旦,山海关失守。陈子实坐不住了,他找到张学良,坚决要求去前线!临走前,他给报社经理写信:“自投虎口危则危矣,然为我三千万被侵难同胞计,杀身成仁,义不容辞!” 可谁能想到,这一去,竟是永别。 朝阳已被日军占领。为了摸清敌情,陈子实独自深入前线。3月的一天,在内蒙古宁城县存金沟老局子,日军发现了他。残暴的侵略者认出他是南洋记者,害怕罪行被曝光,竟残忍的割掉他的鼻子,挖去他的双眼!那个下午,寒风卷着小雪,浑身是血的陈子实,跌跌撞撞倒在老局子南沟口河滩,再也没能站起来…… 当时,没人知道他是谁,多亏村里的高秀山安排人埋葬了他。直到几十年后,一篇《陈子实先生千古》的文章,才让这个尘封了半个世纪的故事重见天日。1986年,陈子实的儿子陈松涛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父亲牺牲的地方。虽然当年的坟墓早已被洪水冲毁,但陈子实的事迹被写进了《中国新闻年鉴》,确定为第一位牺牲在抗日前线的中国新闻记者。1992年陈子实被国家民政部追认为抗日烈士。 陈子实,用生命践行了对祖国的承诺。他是把最后一滴血洒在宁城热土上的英雄。他的英雄事迹,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p> <p class="ql-block">演讲人:王玉萍</p><p class="ql-block">演讲人简介</p><p class="ql-block">王玉萍,宁城县职业中学高级教师。资深主持人,诵读艺术爱好者。一个在茶香与书页间沉淀时光,于山水与烟火中收藏感动的师者。相信教育的温度,热爱生命的馈赠。一路走来,用声音传递情感,以语言诠释热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