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潍坊是世界风筝都,别称“鸢都”,以风筝文化闻名。</p> <p class="ql-block">世界风筝都——潍坊</p><p class="ql-block"> 潍坊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渤海湾南岸美丽富饶的昌潍平原上,是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又是新兴的城市。在历史上曾涌现出圣王虞舜、造字文祖仓颉、齐国名相晏婴、汉代政治家公孙弘、经学大师郑玄、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宋代画家李成、张择端、金石学家赵明诚、清代名臣刘统勋、刘墉、窦光鼐、陈官俊、医学家黄元御、著名学者李文藻、王筠、金石学家陈介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王尽美等一大批光耀历史的文化名人,还有孔融、李邕、范仲淹、欧阳修、苏轼、李清照郑板桥等在潍坊为官或居住,为潍坊留下了丰厚的人文遗产。</p> <p class="ql-block">什么是风筝</p><p class="ql-block"> 风筝是用线牵引控制,借助风力在空中飞行的人造物体。风筝的名称很多,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称谓。中国古代风筝因用木头制作称“木鸢”,后用纸糊成“纸鸢”,五代时期李邺将竹笛栓在纸鸢上放飞时发出“筝鸣之声”,后定名为风筝,沿袭至今。民间仍有“鸢”、“鹞”的称呼,在北方叫纸鸢,南方叫鹞子,有“南鹞北鸢”的说法。</p> <p class="ql-block">风筝的沿革发展</p><p class="ql-block"> 到了清代,荡秋千、放风筝之戏在我国北方普遍兴起。“上自内苑,下自士庶,在清明节期间,俱立秋千架嬉戏为乐,童子郊外放纸鸢”。清代乾、嘉年间,封建统治者为显示“太平盛世”提倡节日活动,因而出现了我国风筝发展的繁荣时期。提别是在文化经济发达的京津地区和以手工业著称的潍坊地区尤为突出。清代著名文学家曹雪芹不仅把风筝写进了古典《红楼梦》,而且对我国的风筝历史、名城演变、扎制工艺等等,做了大量考证、研究,写出了我国第一部风筝专著《南鹞北鸢考工志》,为我国风筝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做出了贡献。</p> <p class="ql-block">曹氏风筝</p><p class="ql-block"> 曹雪芹的《红楼梦》世人皆知,而他的另一部著作《废艺斋集稿》,是一部记载我国工艺技术性作品,详细记载了金石、风筝、编制、印染、烹调、园林设计等八项工艺艺程,是为了让残疾人能够以艺养身,弥补先天、后天的不足。其中《南鹞北鸢考工志》是专门讲风筝的扎制、绘画、图式以及风筝放飞的艺术,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系统完整的风筝资料。可以说,曹雪芹不仅是一代文学巨匠,更是曹氏风筝的创始人。</p> <p class="ql-block">世界风筝都的诞生</p><p class="ql-block"> 1987年10月,潍坊市风筝协会向世界各国风筝组织发出竞选“世界风筝都“的《倡议书》,引起各国较大反响,纷纷来电表示支持。1988年4月1日,在第五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主席团会议上,商讨确定这件具有世界意义和历史意义的大事。中国、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意大利、联邦德国、丹麦、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泰国和香港等13个国际和地区的风筝协会负责人参加的了会议。美国风筝知名人士、西雅图风筝协会主席大卫 切克利宣读《提议潍坊市为“世界风筝都”的倡议书》,与会代表一致通过大卫的倡议,并在《倡议书》上签字。至此,潍坊市正式被推举为“世界风筝都”。</p> <p class="ql-block"> 通过参观学习,了解了风筝的发展史。看着这些琳琅满目的风筝艺术品,不仅想起了儿时父亲带我放风筝的场景……</p><p class="ql-block"> 愿天下父母健康长寿!</p><p class="ql-block"> 2025.08.1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