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三天6月20日,我们从大阪来到日本游的第三站京都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京都市,古称平安京,别称洛阳,又称京洛,初建是仿照中国唐代西京长安城和东都洛阳城建设的,以棋盘式街道和中轴线设计为核心。其位于日本西部,属于日本三大都市圈之一,是一座内陆城市,总面积827.90平方公里,总人口150万左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京都市自桓武天王公元794年自平城京(今奈良市)迁都,到公元1868年东京奠都为止,一千多年间一直是日本的首都。京都市是日本人的精神故乡,是日本文化的原点,是日本的文化象征之地,拥有诸多历史遗迹。京都市的17处古迹,1994年作为“古都京都文化遗产”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京都市又是日本重要的工业城市,其中又以传统产业和电子产业最为重要。京都市于1974年5月10日和中国西安市结为友好城市。</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京都市,我们主要游览四个景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一个景点是平等院,平等院位于京都府郊区宇治市莲华116号,是平安时代池泉舟游式的寺院园林。其址可谓风水宝地,前临宇治川,远对雄伟的朝日山。贞观年间(公元859—877年)嵯峨天王的儿子、杰出的造园家、左大臣源融据此开创别墅。其后阳成天王、宇多天王、朱雀天王先后在此构建别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长德四年摄政和太政大臣藤原道长(他通过联姻掌控朝政,3个女儿成为天王王后)得此地重构园宅。公元1052年,其嫡长子藤原赖通,将别墅改建为规模相当今日二分之一宇治的平等院,成为日本佛教中净土宗系的代表寺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94年,它作为古京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图中是平等院的表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平等院正殿名为凤凰堂,其正面朝向东方,中间的设计宛如凤凰的躯干,而左右两边的翼廊则巧妙地构成了凤翅的形状,后廊则被寓意为凤尾。从整体来看,整个建筑平面宛如一只凤凰正在展翅高飞,显得优雅而美丽。</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凤凰堂前白砂庭园静谧而立,阿字池波光粼粼。白砂铺地与阿字池水的结合,营造出“净土庭院”极乐世界的意象。池水中央,凤凰堂倒影若隐若现,如镜花水月般虚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凤凰堂又名“阿弥陀堂”,堂内正中供奉着阿弥陀如来佛坐像,由平安时代顶尖佛师定朝精心制作,其四周环绕着52尊庄严的云中供养菩萨,其中51尊菩萨被珍稀地指定为日本国宝。此外,堂内还精心绘制了扉绘九品来迎图,象征着九种不同的修行境界,每一品相都代表着独特的修行方法,引领着信徒们走向心灵的彼岸。进入凤凰堂内需另行购票,我们当天未进内游览。</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是凤凰堂内供奉的阿弥陀如来佛像,因当天我们没有进凤凰堂,而且即使买票进入游览,也不允许拍照,故从网上下载了一张图片,以弥补未能亲自瞻仰佛像的缺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阿弥陀佛是慈悲佛,也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因此建造者在窗户上嵌上格子,这样隔着湖就可以看到阿弥陀佛的脸。高一丈六尺的巨佛是木制的,涂了漆,镀了金,还被复杂精致的金色光环围绕着。大殿还用52个庄严的坐在云端弹着乐器的仙人来装饰墙体。在门和墙上绘有优美的图画,其中一些是日本目前最古老的绘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阿弥陀佛如来华盖离地6米高,笔直地悬挂在阿弥陀如来佛坐像之上,双层的华盖由花形部分和盒箱部分组成,被认作是日本国现存最古老的华盖,华盖盒箱部分的局部,高1.3米,长4.8米,宽4.6米。</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平等院以其独特的净土式庭院设计而著称,这一设计理念源于佛教的末法思想,将水池作为净土的象征,巧妙地融合了自然与宗教的元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平等院的设计与文化体现了日本人民对于极乐世界的向往,以及对人人平等的期许。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透露着对于极乐的追求,建筑、庭院都无一不表现出这种愿景。平等院不仅是寺庙和园林,更是一种文化和理念的载体,传达着日本人内心深处的渴望与追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凤凰堂景色迷人,随着四季更迭变幻莫测 。春天时,百花竞开,樱花烂漫;夏日里荷花娇艳,紫藤花如梦如幻;秋天时,红叶胜火,秋色醉人:冬日里,白雪覆盖,远近苍茫。若想进入殿阁之中,需依次走过平桥、小岛和反桥,这一过程仿佛穿越了现实与净土的界限,充满了神秘感和幽深意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凤凰堂曾两次登上日元货币(10元硬币和旧版1万元纸币)。</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凤凰堂后廊寓意为凤尾,这里的每一处都充满了故事与想象,仿佛能够引领游客走进一个又一个不同的世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里的壁扉画与前廊相呼应,又各有千秋。在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画家们的精湛技艺,更能感受到每一幅画作背后所蕴含的深意。</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凤凰堂正殿屋顶为重檐歇山顶,屋顶正脊左右两端各置一青铜金凤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观音堂始建于13世纪,镰仓时代前期重建,目前保留了平安时代建筑风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观音堂整体采用传统日本古建筑风格,檐部装饰有典型的花纹,其结构融合了平安时代与镰仓时代的建筑特色,尤其是屋顶的鸱吻造型(象征龙尾的装饰物)展现了平安时代晚期至镰仓时代的过渡特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观音堂内供奉观音菩萨像,这是该寺院的主要宗教象征之一。此外,堂内还保留了平安时代的雕刻作品和绘画,例如十一面观音像及云中供养菩萨像等,这些艺术品反映了平安时代佛教艺术的高超技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凤凰堂后面天台宗的最胜院(不动堂)是平等院塔头两寺之一,属于天台宗派的独立寺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承应3年(公元1654年),京都东洞院六角胜仙院(住心院)的僧侣迁至平等院,其住庵被称为最胜院,最胜院的历史从此开始。</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平等院罗汉堂,由茶师星野道斋及其子嗣于宽永17年(公元1640年)修建而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主要构件还保留着建造当初的原样,镜面天井上所绘的龙图色彩保存完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凤凰堂后面净土宗的净土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净土院是平等院的塔头,据传净土宗的荣久上人于明应年间(15世纪后半纪)为修复平等院而建,负责管理阿弥陀如来佛坐像 、养林庵书院隔扇画等文化遗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其中,净土院养林庵书院据传是桃山城的遗迹,其隔扇画是宇治市指定文化遗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京都游览的第二个景点—是表参道抹茶街。 游完平等院出来,沿前来参拜平等院的表参道,一路前行。这条路,就是全宇治最著名,茶香味最足的抹茶街。街道两旁是纯正的日式小院,聚集了大大小小的茶屋,每天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购买土特产,品尝最正宗最纯正的抹茶美食,体验最地道的抹茶喝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日本,几代乃至几十代传承的老铺比比皆是,它们秉承着职业匠心,珍贵的古法手工艺全都蕴藏在这些茶香不怕巷子深的老铺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萦绕着茶香历史悠久的表参道上,不仅有伊藤久右卫门、中村藤吉、赤门茶屋、丸久小山园等百年宇治茶老店,还可以品尝与宇治茶一道发展而来的日式茶点,以及可逛具有名产“茶团子”、“茶荞麦面”、“茶乌冬”等宇治所特有的与茶相关的多家特产名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导游推荐表参道的抹茶冰激凌是当地特色美食的代表,同行的团友纷纷响应掏钱购买,品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平时在家是不吃冰激凌这种冷食的,看着同行团友吃的津津有味,也禁不起诱惑,买一支尝尝。果然,这里的冰激凌与众不同,它采用宇治产的高品质抹茶,吃起来,口感清新不腻,茶香浓郁醇厚,余味无穷。</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京都游览的第三个景点是特色日本古街区二年坂和三年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眼前的这座桥名“宇治桥”,据说此桥是由一位奈良僧人于公元646年(大化二年)左右建造,全长153米。宇治桥是横跨宇治川的主要桥梁,也是日本的三大古桥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宇治桥曾屡毁屡建,现存的宇治桥是在1996年依传统设计所建造,拥有原始的设计元素,部分桥段使用了日本扁柏,并搭配青铜装饰。宇治桥曾出现在许多文学作品里,也经常出现在不同形式的日本艺术中,从古老的木刻版画到近代的动漫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其中犹以世界上第一部小说《源氏物语》中的描述最为知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宇治桥的上游区域是赏樱的绝佳之地,河岸上种植了2000多颗樱花树。</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 所谓的二年坂、三年坂实际上是不同坡度的石板坡道。二年坂的坡度相对平缓,平均斜度约10度,石阶宽度统一为1.8米。有17级石阶,这种设计源于江户时期(公元1603—1868年)的商贸需求,当时这里是陶器商运输货物的主通道。2015年测绘时发现,其路基采用三层夯土夹碎石的结构,有效分散了运输车辆的载重压力。三年坂最大坡度达到20度,有46级石阶,石阶表面留有深约1厘米的防滑凹槽。这种构造源于明治时期(公元1868—1912年)为防雨雪滑倒的改良。不过陡坡也带来了维护难题。2021年台风后石阶位移修复工程中,单块玄武岩石材的吊装成本就高达35万日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二年坂沿街建筑多采用低矮阁楼形式,底层店铺层高3.2米,阁楼仅1.5米。三年坂则多是明治后期完整二层建筑,其二楼外挑栏杆采用西式车床旋制工艺。</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二年坂和三年坂,是最能代表京都风情的地方,它们的名字来源于大同二年(公元807年)和大同三年(808年),而“坂”在日语中意为斜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三年坂连接着清水坂与二年坂,由于日语发音中“产宁”与“三年”相近,且此路为通往祈求平安生产的子安塔(泰产寺)的参道,故又有“产宁坂”之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两条坂道石板路与木结构老铺交相辉映,保留了江户时代町屋建筑风格,营造出浓郁的京都风情。坡道两侧的建筑以红壳格柵、虫笼窗为特色,多为传统茶屋、和风杂货店及陶器工坊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走在二年坂和三年坂的石头小径上,可以品尝到京菓子、抹茶甜品等特色美食,还能淘到传统风格的饰品、和服、手帕、点心、日式餐具等手工艺品及纪念品、手信等。这里不仅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的旅游胜地,更是京都悠久历史,传统生活方式的缩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探索京都,当从二年坂和三年坂开始。</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漫步在京都的二年坂和三年坂,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古老的日本。这两条石板路都是通往清水寺的必经之路,沿途的建筑错落有致,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三年坂向上,直接连接着清水坂,而二年坂则通向正法寺。前方巷口处的宝塔名“法观寺五重塔”(又称八坂塔),是清水寺的附属建筑。该塔始建于公元592年的飞鸟时代,由日本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圣德太子下令修建。五重塔的五重结构象征佛教中的“五方佛”,代表着佛教宇宙观中的“五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该塔的设计融合了印度窣堵波与中国楼阁式建筑的特点,是佛教东传过程中建筑艺术演变的见证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现存法观寺五重塔重建于公元1440年(永享十二年)由室町幕府第六代将军足利义教主持重建。</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京都游览的第四个景点—清水寺。清水寺,在日本本州京都东山,始建于宝龟年9年(公元778年),属法相宗,是桓武天王的敕愿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清水寺的山号为音羽山,主要供奉千手观音,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慈恩大师创建,慈恩大师相传是唐僧玄奘大和尚在日本的第一个弟子。清水寺,是日本最古老的寺院,曾数次被烧毁并重建,现存建筑,为公元1633年德川幕府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所重建。1994年,清水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图为清水寺的正门“仁王门”,高约14米,长约10米,宽约5米,由两层楼格式歇山顶建筑构成,屋顶覆盖松树皮(桧皮葺),面阔三间。门楣悬挂“清水寺”匾额,相传由藤原行成书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仁王门不仅是清水寺的入口,更是日本佛教文化的重要象征。它由两位高达4米愤怒状金刚力士守护(南侧为“阿形仁王”,北侧为“吽形仁王”),象征着驱魔护法的力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西门:在仁王门的右后方,矗立着一座别致的建筑—西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座建筑建于宽永14年(公元1607年)以精湛的切妻造工艺和桧皮葺顶而闻名,因其建筑技艺和夕阳美景深受游客喜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西门被认为是西方极乐净土的入口和净土冥想的圣所。西门下方设有龙形雕塑,从西门仰望可观赏到三重塔的雄伟姿态,站到西门上方,是拍摄清水寺全景的热门地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三重塔:是方形三重楼阁式木塔,系日本京都清水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高约30米(也有31米之说),是日本现存最高的木构三重塔之一,具有典型的江户时代初期建筑风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清水寺三重塔,其朱红色外观与黑瓦屋檐形成鲜明对比,斗拱层叠如云,内部彩绘纹饰融合密教元素,壁画精美,保留了罕见的中国唐代纹饰。塔身采用典型的“累叠式”构架,外檐每层柱子立在下层柱脚枋上,内部四根通柱与塔心柱共同支撑结构,体现了江户初期和祥风格的建筑技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清水寺三重塔重建于江户初期的宽永年间(公元1624—1643年)第一层供奉大日如来坐像,四周绘有密教佛画及飞天、龙等图纹,早期佛塔神圣不可登临,仅作为供奉空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钟楼:清水寺的钟楼是该寺院历史最悠久的古迹,具有典型的桃山样式建筑风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钟楼以六柱支撑,不同于常见的四柱设计,显得尤为独特。钟楼木梁雕刻着牡丹悬鱼和菊花纹样,展现了日本传统建筑工艺的精致。</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清水舞台:建在悬崖边,采用传统日式木构结构,全部用榫卯结构建造,完全不用铁钉,由139根高约13米的榉木柱支撑,展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其独特的悬空设计赋予建筑抗震性和稳定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清水舞台是该寺的核心建筑,作为清水寺的象征,舞台内供奉十一面千手观音,每年仅清明节开放(有说每33年才开放一次瞻仰)。2009年,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曾在此演出“千手观音”,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纪念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里的景色也非常优美,春天站在舞台上,周围是盛开的樱花:秋天则是燃烧的枫叶红胜火,美不胜收。</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奥之院:是清水寺的起源地,公元8世纪的奈良时代,由僧人延镇上人创建,其初始规模仅相当于深山中的一间草庐。现存建筑是在公元1633年由德川家光出资重建的,其设计风格与清水寺本堂颇为相似,这便是清水寺的雏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奥之院包含观景台,可俯瞰清水舞台全景。其内供奉千手观音、毗沙门天、地藏菩萨、风神、雷神等神像,与本堂的十一面千手观音立像不同,奥之院的供奉体系更侧重于本源信仰。</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音羽瀑布:又名“音羽之泷”,意为“音羽山中的激流”。相传公元778年,观音菩萨托梦给高僧延镇上人,要他去“木津川北岸寻找清泉”而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音羽瀑布位于音羽山半山腰的清水寺内,是该寺的核心景观之一。瀑布分为三股水流,终年不枯,被列为日本十大名水之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音羽瀑布的“音羽”,因泉水悬空细流如闻“音羽”得名。三股瀑布水各有寓意:右瀑代表长寿,中瀑象征恋爱,左瀑寓意智慧。游客取水需用公共长柄勺,每次只能选取其中一股饮用,即只能求取一个心愿、排解一种烦恼,且需一饮而尽。如果贪心尝试多股饮用,则会导致效用递减,甚至无效。饮水后,需将勺子放入紫外线消毒器中,以便下一位使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音羽瀑布是寺院的重要的供水源,其祈福功效更成为吸引游客的最佳宣传工具。</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地主神社:位于清水舞台后方,供奉的主祭神是大国主命,是日本传说中主管建国、农业、商业、医疗和良缘之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地主神社是祈求婚姻良缘的地方,内有两块“恋爱占卜石”人气极高,相传闭眼从一块石头走到另一块石头,就能寻得真爱,获得美好姻缘。尽管这一挑战颇具难度,但无数游客仍乐于尝试。</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随求堂:公元1718年再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供奉实现众生愿望和祈求的大随求菩萨本尊。也可以祈求姻缘、安产、育儿等。</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随求堂能提供独特的“胎内巡礼”体验。在完全漆黑的地下通道中摸索前行,象征在菩萨胎内重生,触摸中央的“随求石”许下心愿。再循着微弱的灯光回到地面重见光明。这种从有到无,再从无到有;从恐惧到安心,再从安心到喜悦的过程,让人暂时放下烦恼和杂念,回到还是胎儿时期的最原始状态,重新感受获得新生的心情,是一种说不出的幸福和感激。</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四天6月21日,我们乘坐旅游车前往此行的第四站,游览日本著名的富士山。第一个景点是五合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富士山位于日本本州岛中南部,横跨日本静冈县与山梨县,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体积约为500立方米。富士山是日本最高峰,海拔3775.56米。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之一,由玄武岩、苦橄玄武岩组成。富士山山体呈圆锥状,山顶长年积雪,似一把悬空倒挂的扇子,故又有“玉扇”之称。顶峰以强风气候为主,全年刮西北偏西或西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富士山评为日本三灵山之一,被称作“芙蓉峰”或 “富岳”以及“不二的高岭”。2013年6月22日,富士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日本第17个世界遗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富士山由山脚至山顶按高度共分为十合目,半山腰便称为富士五合目,五合目高逾2300米。现在游客可以不用爬山,直接乘车而上,轻松抵达五合目。</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是我们乘车抵达富士山五合目,徒手拍摄的小视频。</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富士山五合目周边,因应接待旅游的需要,开设了不少特色商店。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云上阁餐厅:主要提供特色菜品和纪念品,包括以富士山为主题的原创商品。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戚风富士:主营特产食品 如富士山少女樱面包片、富士山冷知识卫生纸等限定商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本町商品街:可购买登山装备和特色商品,街道两旁可观赏富士山景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因登富士山五合目,我们是分组乘车上山的,我们10人小组先行抵达,大家不失时机地在五合目标志牌后,高高兴兴地拍了张集体照。</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富士山五合目路边的这片欧洲落叶松,在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下,长的郁郁葱葱,遒劲挺拔,就像一排排的卫士守卫着这里美景,并热情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停车场路边,前面款款走来两人,左边的年轻男士是我们小组此行的导游,原籍是中国辽宁大连,出国留学后,现已娶日本姑娘,成为日本女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右边的年轻女士,是我们小组此行的吴珊凤领队。</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富士山旅游区的第二个景点是富士山五湖之一的河口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富士山五湖,是指富士山周边位于山里县境内5个湖泊的总称。这五湖分别是河口湖、山中湖、西湖、本栖湖、精进湖,,都是因为富士山火山喷发而形成的堰塞湖。五湖当中面积最大的是山中湖,最小的是精进湖;湖面最高的是山中湖,最深的是本栖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河口湖处于五湖中心,是富士五湖观光中的主要景点,是五湖之中与湖心之间交通条件最好的一个,湖畔还有怀旧巴士供游客利用,因其出入便利成为观赏周围美景的最佳地点。这里观光和膳食设施齐全,并建有美术馆和疗养院,故游客络绎不绝。此处既是登富士山的出发点,又是体育、垂钓的好地方,故颇有名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河口湖观赏到富士山引人入胜的景致,为许多艺术家和摄影家提供了理想的创作素材。特别是春天,从河口湖北面,观赏富士山映在湖中的倒影和樱花盛开的胜境,是日本美景的象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游览的当天虽然美景不是很理想,但也算是不错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顺手拍了个小视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小组的女士与先生们面对美景,心情激动,来了个美美的坡势造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河口湖边繁花似锦,一年四季皆有不同的花卉争艳。这里的人们似乎生活在花的海洋中,尽享这份自然的恩赐与美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眼前的这片宿根天人菊,在湖风的吹拂和阳光的爱抚下,摇曳生姿,楚楚动人。</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河口湖畔这片美国薄荷,色彩艳丽,错落有致,紫红色的花朵像王冠一样的顶在头顶,枝叶芳香宜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微风的轻拂下,远远的就能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似乎尽情地在欢迎远方来的游客。</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辞别河口湖,走不多远,蓦然回首,富士山的美丽身影在云雾的环绕中清晰可见,虽无湖面的倒影,但在空阔田野和高低民居的衬托下,依然美妙无双。</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富士山旅游区的第三个景点是“忍野八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沿着乡间小路,顺着一条小溪,一路满怀期待前往寻觅“忍野八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走不多远就到了“忍野八海”所在地“忍野村”,其村位于富士山下的山中湖与河口湖之间。所谓“八海”,其实是8个小池塘,分别是御釜池、底无池、铫子池、浊池、涌池、镜池、菖蒲池和出口池。这8个池塘在富士山火山喷发以及强烈火山运动后形成,有多个池塘的水源是来自地下涌泉,并以富含矿物质的泉水而闻名,池水水质清冽甘甜,平均水温约13摄氏度,被誉为“日本九寨沟”,日本环卫省在1985年将其列为全国最优质泉水之一,并入选“日本名水百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忍野村整个村子几乎都是礼品店,贩卖各式各样的礼物、纪念品与点心。忍野村以其优美的自然环境闻名,在这里池池相连、溪溪相通,处处小桥、流水、人家;家家阁楼、庭院、篱笆;户户绿树、青藤、鲜花。这里的美景让人不由联想到宫崎骏的动画世界,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宁静。在这里,即使游人如织,也能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静谧之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富士山旅游区的第四个景点—是抹茶茶道体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日本的抹茶道起源于中国宋代的点茶法,经日本僧侣荣西禅师两次来华学习后传入日本,由村田珠光奠基、武野绍鸥发展、干利休最终创立并完善。它融合宗教、哲学、美学等元素,成为日本独特的综合性文艺活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养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天的茶道馆对抹茶道体验只能体验,不许拍照。组图中的2张照片,是总领队姚老师坚持,经沟通用手机拍的唯一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五天6月22日,我们前往此行的第五站,游览日本的伊豆半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伊豆半岛位于日本本州静冈县东部,突出于太平洋上,面积1430平方公里。向南伸入太平洋,长60公里,是关东地区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半岛全境处在富士火山带,富士火山带南北贯通半岛,有天城山、热海和达摩山等火山,因而伊豆半岛温泉众多,冬季气候温暖 ,吸引着大批游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半岛以温泉和海景、海鲜出名,半岛西北部可眺望富士山,沿海区域适合冲浪、浮潜等水上活动。近年兴起观赏海豚的生态旅游项目,户田港是热门观测点。</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伊豆舞女铜像,位于伊豆半岛的虎溪桥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她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他是继泰戈尔之后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的成名作《伊豆的舞女》中的主要角色形象。该铜像以小说中男女主角初遇的场景为原型,展现了流浪少女与青年学生之间的纯真情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伊豆的舞女》是作者在《雪国》发表之前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曾先后6次被搬上银幕。该处铜像,已成为游客打卡的经典地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伊豆半岛我们游览4个景点,第一个景点是温泉圣地修善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前往修善寺的途中,转过《伊豆舞女》铜像,需经过一条名“桂川”的小河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桂川是伊豆半岛的重要河流,流经修善寺温泉镇,沿岸有5座著名的朱红色桥梁(渡月桥、虎溪桥、桂桥、枫桥、泷下桥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些桥梁因《伊豆的舞女》故事而闻名,传说情侣走过这些桥可促成姻缘,夫妻走过能彼此增进感情 ,恩爱到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图中的是虎溪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桂川河上朱红色桥梁的下方,有一块介绍河原汤温泉的标牌,此处风景不错,顺手就来了一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据传下面河中用木栅栏围起来的石台,中间那座四角亭子大有来历。亭中有一眼温泉,就是当初弘法大师空海和尚用独钴法杖敲击桂川河中岩石所得温泉的地方。这个被称为“独钴之汤”的温泉与众不同,它不仅是修善寺的第一眼温泉,而且可说是整个修善镇都是因它而建立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现在的“独钴之汤”只供游客观赏,不提供泡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修善寺,位于伊豆半岛中央部,由日本真言宗创始人弘法大师空海,于平安初期大同二年(公元807年)设立,镰仓初期由桂谷山寺更名为修善寺,拥有1200多年的历史。随着镰仓时代日本僧人永斋来中国宋朝学习茶道,将禅宗的临济宗带到日本,并被镰仓幕府推广,禅宗盛行后,修善寺又被改名为修禅寺。修善寺后来成为一个地名,而并非寺庙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寺内建筑风格充满日本古代特色, 古寺内的佛像和壁画都是历史的见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山门前有条贯穿村庄的独钴温泉,是伊豆最初也是最古老的温泉 。传说弘法大师空海和尚当初碰到有一位少年,想用桂川河水,帮病重父亲擦洗身体,他被少年的孝心所打动,觉得“河川之水一定很寒冷”,便用手中的独钴法杖在桂川中敲击岩石,击出温泉泉眼,温泉水治好了孝子母亲的病,从而使此地一举成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修善寺,因镰仓时代选择禅宗曹洞宗修行而更名为“修禅寺”,但当地习惯使然有些人仍使用“修善寺”这一名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修禅寺本殿融合了日本古代建筑风格,重檐木刻,精雕细琢,红墙与石灯笼搭配凸显古朴感,寺内佛像和壁画保留了历史痕迹,展现了宗教文化的传承。</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伊豆半岛我们游览的第二个景点是净莲瀑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净莲瀑布位于日本静冈县伊豆市汤之岛,是狩野川支流本谷川的瀑布,落差25米,宽度7米,从玄武岩悬崖直落而下。该瀑布以“女郎蜘蛛”和“飞瀑激流”著称,被誉为伊豆地区第一名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瀑布周围环绕着神秘树林,相传是“蜘蛛精”的巢穴,至今仍保持原始自然景观。夏季因山间冷气和水雾,即使炎夏也能感受到凉爽。瀑布下方设有天城国际常设鳟鱼钓场,沿溪流还分布着特色农产品辣根种植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净莲瀑布是川端康成名作《伊豆舞女》故事发生地,周边设有纪念铜像和旋转道路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为增强净莲瀑布的现场感受,拍摄制作了一个小视频。</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伊豆半岛我们游览的第三个景点是城崎海岸。</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城崎海岸是日本静冈县伊豆半岛东南部的一段火山岩海岸线,以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壮丽的太平洋景色闻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作为典型的里亚式海岸,这里保留了陡峭的火山岩悬崖、海蚀地貌和茂密的原生林,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文学爱好者常来此处寻访志贺直哉足迹,这位日本“白桦派”代表作家,1913年在此疗养期间创作小说《城崎漫记》,书中详细描写了海岸线的断崖与松林。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海岸步道沿途设有12块文学碑,镌刻着与伊豆有关的文学作品选段,包括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中描写修善寺温泉的段落。</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城崎海岸从伊豆半岛延伸入海,是火山岩浆冷却后形成的岩层。岩石坚硬锋利,脚下碎石较多,不小心,容易摔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整段海岸线风景优美,在这里可见到美丽的太平洋与奄美大岛,而且在天气晴朗时,还能欣赏伊豆群岛,所以每年都吸引无数游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经年累月海水侵蚀后形成独特的锯齿状地貌,海岸线上遍布黑色火山岩。海浪撞击岩壁激起数米高白色浪花,火山岩与碧蓝海水形成强烈色彩对比,成为摄影爱好者取景胜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为展现城崎海岸风光的美丽风景,拍摄制作了一个小视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海岸线最北端矗立着门胁灯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座白色圆柱形建筑建于1930年,塔高18米,登上48级螺旋台阶可达观景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此处海面下暗流汹涌,常有大型洄游鱼类出没,每年5—6月能观测到洄游的鰤鱼群。灯塔东侧延伸出约200米长步道,尽头可见天然形成的门胁埼岩礁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伊豆半岛我们游览的第四个景点是门胁吊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门胁吊桥,是日本静冈县伊东市城崎海岸的标志性景点,横跨两座断崖之间,全长48米,高度达23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吊桥位于火山喷发形成的垂直悬崖之上,可俯瞰太平洋及周边地质景观,也可近距离感受巨浪拍打岩石的震撼景象,兼具自然景观与冒险体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游览结束,当晚赶往时尚之都繁华东京地区的酒店住宿。</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六天6月23日,早餐后前往东京市区游览,根据旅游团队的安排,先要去一家免税商店逛一逛。购不购物可以自由选择,但即使不购物也得去,是个任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本人对逛商店购物兴趣不大,所以进去转了一圈,买了一点交差商品就退出,在外面街区看人来人往 ,体验时尚之都东京的繁华景象。</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告别免税店,我们在东京游览的第一个景点是浅草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浅草寺位于东京都台区浅草二丁目,建于推古天王36年(公元628年),是东京都内最古老的寺庙之一,也是游客初到东京的必游景点。传说当初两位渔民在隅田川捕鱼时捞起了一尊5.5厘米的金观音像,当地民众闻讯集资在沼泽边缘浅草处结草建房,起盖寺院,供奉观音像,这便是浅草寺起源。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浅草寺被毁重建近20次。江户时代初期,德川家康将浅草寺重建为大型寺院,并指定为德川幕府的朝拜场所,自此浅草寺迎来了黄金发展时期。浅草寺不仅是重要的佛教圣地,也是日本传统文化的象征。这里保留了完整的佛教仪式,每年元旦前后参拜者可达百万人以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是从便捷旅游车上下客的二天门,进入浅草寺的。二天门最初是作为浅草寺的东门,它采用切妻构造,造型为八脚门,以木材精雕细琢而成,现已成为游客们争相打卡的热门景点。</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雷门:浅草寺正门,表参道入口之门,切妻构造八脚门,左面和右面分别是威风凛凛的风神和雷神雕像,正式名称应为“风雷神门”,通称“雷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雷门于庆应元年(公元1865年)被烧毁,昭和35年(公元1960年)以钢筋混凝土再重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雷门上方正中悬挂着一盏巨大的红灯笼,上面写着 “雷门”二字,这盏气势恢宏高3.9米、直径3.3米、重约700公斤的醒目红灯笼,是著名实业家松下幸之助(他与本田宗一郎、盛田昭夫、稻盛和夫并誉为日本“经营四圣”或“经营之神”)于浅草堂观音像前祈愿之后病愈,作为报答而捐赠的信物,现已成为浅草寺重要的形象标识。(注从1971年起,雷门大灯笼每10年重新更换一次,制作方是京都的高桥提灯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浅草寺的山号为金龙山,因此雷门的大门上方悬挂着“金龙山”的牌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穿过雷门,便是仲见世商业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条商业街在江户时代便已形成,是日本最古老的商业街之一。经过几百年的演变,商业街依然延续着曾经的烟火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现在的仲见世商业街长约300米,街道两旁分布着约百余家店铺,汇集了各具特色的美食、工艺品和纪念品店,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尤其是夜晚灯火璀璨,是体验东京时尚之都氛围的绝佳地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仲见世商业街,正对浅草寺本堂。本堂是供奉观音菩萨的地方,又称观音堂、金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观音堂是浅草寺内最大的建筑,其建筑风格为中国唐式建筑,又融入了日式传统装饰元素。现在所见的本堂为1958年采用钢筋混凝土重建的建筑,并采用钛瓦做屋顶,本堂建筑最大的特点在于其耸峻的屋顶,给人以一种高大厚重的感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本堂占地1150平方米,分为铺设水泥的外殿和铺设榻榻米的内殿。普通民众和游客,只能在外殿参拜、游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外殿的门匾上书写着“施无畏”三个大字,是天台僧侣兼书法家丰道晴海(公元1878—1970年)用毛笔书写后雕刻到木板上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内殿中央金灿灿的御宫殿供奉着本尊圣观音菩萨(内藏两渔民最初发现的小金观音)像。不过只有每年12月13日才会向信众公开展示。御宫殿左右分立着的是梵天和帝释天两位佛教守护神</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本堂外殿天花板上中央绘制着近代日本著名画家、文化勋章获得者川端龙子(1885—1966年)所绘的《龙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日本近代著名画家堂本印象(1891—1975年)所绘的《天人散花之图》和《花卉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两者可谓一刚一柔。</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浅草寺五重塔则是寺内另一座标志性建筑,高约55米,是东京现存唯一的五重塔,也是仅次于奈良东大寺的日本第二高五重塔。塔顶藏有从斯里兰卡迎来的佛祖释迦牟尼舍利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五重塔与本堂一样,在1945年的空袭中被毁坏。现存五重塔,是在1973年用现代技术新建的。重建前在东侧,重建后移至西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倘若有幸登塔,站在塔顶可以俯瞰整个浅草寺,感受历史与自然的和谐交融。</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宝藏门:穿越雷门,通过仲见世商业街之后就是宝藏门。入母屋构造的二重檐门(2层建筑,外观上为上下二重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现存之门是昭和39年(公元1964年)再重建的,钢筋混凝土构造,由实业家东京新大谷饭店的创始人大谷米太郎夫妻捐款兴建。门的左右置有仁王(金刚力士)像,之前名叫“仁王门”,昭和再重建后才称为宝藏门,其名来自门上层的文化财产收藏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门楼上方悬挂着1692年由出身皇族的曼殊院门主良尚亲王手书的匾额“浅草寺”。门楼背后挂着村山市奉纳的大草鞋。</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浅草寺内除了知名的景点之外,还有一些小众景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影向堂:是浅草寺内供奉圣观音菩萨及“影向众”神明的专属殿堂。其名称“影向”源自日语,意为神明现身显现。此处集中供奉协助观音菩萨的守护神明群体。堂内主尊为圣观音菩萨,周围环绕8尊守护十二生肖的“影向众”神明,构成独特的信仰矩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药师堂:最早为公元1649年由德川家光所建,起初位于本堂的北侧,故有“北药师”之称,堂中供奉着主持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像。</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浅草寺写经供养塔:此塔旁边有明确的标识牌,注明是写经供养塔,但网上没有查到相关资料,问AI也没有查到正确答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铜造宝箧印塔:是承载佛教文化与工艺精髓的重要宗教圣物。此类塔仿照古印度阿育王造塔的传统,因形似宝箧,内藏经咒而得名“宝箧印塔”。塔身象征84000法门,体现佛法的无边普度之力,寄托众生对和平吉祥的祈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铜造阿弥陀如来坐像:阿弥陀如来坐像在日本佛教艺术中占有核心地位,阿弥陀如来又称无量寿如来,象征西方净土和无量光,是净土信仰的重要佛像。铜造阿弥陀如来坐像多采用蜡型铸铜技术制成,尺寸灵活,重量不等,体现了精细的工艺和古韵风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瓜生岩子(公元1829—1897年)是日本明治时代著名的社会事业家、教育家,因推动平民教育和福利事业被誉为“日本的南丁格尔”,其铜像立于浅草寺内,以纪念她对社会的贡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浅草寺内还有一处地藏王菩萨背着一个小孩,怀里还抱着一个孩子的雕塑,名为“母子地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1945年 ,当时在中国东北生活着许多日本人,都想方设法要回到日本,但在战争结束的大混乱中,由于饥饿、暴乱等,大约有24万的平民牺牲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这种情况下,回到日本的有识人士,想要寄托对遗留在中国的牺牲者以及遗孤的思念,并立誓不再让战争的悲剧重演,为此而建造了这座“母子地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为展现浅草寺风光,拍摄制作了《浅草寺掠影》小视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浅草寺内每天来朝拜和游览的市民和游客,都摩肩接踵 ,人山人海,热闹非凡。</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来这里拍照打卡的人也很多,不少人都喜欢穿着日本著名的和服,傻傻的分不清那是日本本地人,那是外地游客。</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结束浅草寺的游览,我们赶往此行东京的最后一个游览点,逛银座商业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银座,是日本东京都中央区的主要繁华商业街,以高端购物、文化体验和历史底蕴著称。其核心区域以银座四丁目十字路口为中心,向北延伸至秋叶原,向南连接新桥,总面积约0.3平方公里,地价与物价居世界前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该地区17世纪初为德川幕府铸造银币的机构所在地,因而得名“银座”。其建筑融合了传统与现代风格。银座以高端商业闻名,汇集超500家店铺,包括三越、松屋等百年百货品牌及国际奢侈名品店,主营时装、珠宝、艺术品等。后街聚集多元餐饮,涵盖日本传统料理及多国菜系。街道两侧分布着剧院、画廊及博物馆,每年9—10月举办“大银座节”游行和音乐演出等活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自1970年起,实施“步行者天堂”政策,周末及节假日禁止车辆通行,成为游客和当地居民休闲购物的热门场所。</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银座又分为“东银座”、 “西银座”、“谷中银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东银座:以年轻化消费为主,三越百货以“明码标价”制度闻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西银座:侧重传统和服及手工艺品销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谷中银座:保留江户时代建筑风貌,以传统杂货店及社区活力著称,近年引入创意餐饮和酒店。</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结束银座商业街区的游览,完成了此行的全部行程,我们赶往东京成田国际机场,开始返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成田国际机场位于日本千叶县成田市,距离东京市中心约60公里,为4F级国际机场,国际航空枢纽,日本国家中心机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成田国际机场,原名新东京国际机场,1978年5月20日建成通航,2004年更名为成田国际机场。截止2020年7月,共有3座航站楼,总面积约97.7万平方米,设171个机位。机场设有铁路站和巴士站 可直达东京各重要站点。出租车乘车处位于T1航站楼1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候机区设有免税店、药妆店及传统工艺品商店。2023年完成旅客吞吐量3270.59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87.08万吨,飞机起降20.99万架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东京银座商业街区高楼大厦林立,富丽堂皇,大大小小的商店鳞次栉比,游人如织,商铺如云,商竞如潮。对顾客的服务高效便捷,细致周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成田国际机场设计新颖,设施先进,机场内部空间开阔,候机室宽敞明亮,机场在安检、登机、行李处理等方面速度快,效率高。这些在过去是国人追捧和羡慕的地方。如今国内随着现代化的推进,不仅许多方面达到了国际化水平,有些甚至已经超越了发达国家。故现在看日本的商业街区和机场,已经没有了往昔的追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近代史上日本曾血腥侵略中国,犯下罄竹难书的累累罪行,这段历史因日本右翼势力的阻扰至今没有得到彻底有效的清算,影响了两国人民的情感。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牢记历史不是要相互仇恨,而是要正视历史吸取教训,不让战争重演,两国人民世世代代保持友好往来。</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次日本之行来去前后6天,每天浮光掠影,走马观花,谈不上真正了解日本,但通过每天的接触和亲身观察体验,我感到日本确实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一,日本的饮食注重文明卫生,营养均衡,实行分餐制。不论住宿饭店还是街边小吃,均是每人一食盒,各吃各的,互不叨扰,有效地避免了聚餐制可能的细菌交差感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二,日本人服务细致周到。如卫生间智能马桶,不仅马桶上有醒目的按钮操作提示,而且旁边还有操作指导图。所用搽屁股的卫生纸又薄又轻, 用后直接马桶冲水带走,不用存放造成新的污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三,日本学生去上学比较自律,着装与书包都统一,都是自觉独自与校友一同前往,很少见有家长陪同。碰到交通红灯或需避让的地方都自觉排队避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地时间21点,我们乘坐CA146航班,从日本成田国际机场起飞返航,结束日本之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行程虽短,但大家感到心情愉悦,收获不少。感谢新世纪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对行程的精心组织;感谢领队姚老师和小吴一路的精心安排和对大家的关照;感谢导游和司机师傅的热情服务;感谢一路陪伴,同欢乐共辛苦的团友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有缘下次再见,拜拜。</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