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园课程》阅读分享与感悟

追忆似水流年

阅读书目 第九章 支持幼儿在生活中的主动学习 <p class="ql-block">  第一节 自在生活,自主决策</p> <p class="ql-block">思考:</p><p class="ql-block"> 幼儿在生活中的自主性为什么如此重要?</p><p class="ql-block"> 幼儿如何在自主生活中建立良好的习惯与常规?</p><p class="ql-block"> 如何支持各年龄段的幼儿自主生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整段时间,从容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幼儿生活的节律不是成人外在赋予的,而是存在于幼儿自身之中的。尊重幼儿的生活节律不等于失去计划和时间观念,而是给予幼儿依据自身的节律适应外部环境、建构自己生活的机会。整段的时间为幼儿依据自己的节奏自主思考和安排生活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p><p class="ql-block">为保障幼儿有整段的生活时间,教师可以尝试打破既往5-15分钟为一个小单元的固定安排,打破“某一段时间内必须完成某一件事”的固定做法,把小单元的时间整合成一个大单元,让孩子自己决定在这一段时间内做什么、怎么做。这样的时间安排既减少了做得快的幼儿不必要的等待时间,也避免了教师对做得慢的幼儿的催促和包办代替,解决了“成人根据不同幼儿的能力制定时间”的难题。每位幼儿的生活就像“不会停下的流水”,多件事情可以在一个时间段内一个接着一个做, 也可以一件事情在多个时间段内接续做。幼儿按照自己的能力、经验、节奏与习惯从容地体验、感受、发现和思考。</p><p class="ql-block">例如,午餐及餐后的盥洗、喝水、室内游戏、阅读等环节整合为一个时间段后,幼儿自主掌控的时长从20分钟拓展成了40-60分钟,幼儿的自主权大大增加。 幼儿可以自己掌控这些事情分别做多长时间、如何安排先后顺序。考虑到自己还有很多想要完成的事情,有的幼儿会尽量快一些吃饭;那些“日程不太满”的小朋友,则可以和同伴一起慢慢吃,享受与同伴在一起的时光。在大段的餐后时间里,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是读绘本还是玩室内游戏,是多做一会儿记录还是去晒一会儿太阳...... </p><p class="ql-block">此外,有了整段的时间安排,教师也能从容地观察和陪伴有不同需要的幼儿,支持他们分批管理自己的生活。例如,晨间时段有的幼儿在观察植物, 有的幼儿在阅读,有的幼儿在室内自主游戏,也有的幼儿在和同伴聊天。教师就可以基于自己的观察和幼儿的需要针对性地陪伴,使高质量的一对一师幼互动成为可能。</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充分掌控,享受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有了时间的保障,教师还要保障幼儿对做什么、怎么做、在哪里做拥有充分的掌控权。以植物观察为例,幼儿对在哪儿观察植物有充分的掌控权: 在放置植物的地方就近观察;将植物拿到阅读区,边对照植物百科边观察; 将植物搬到户外阳光充足的地方观察;将植物搬到室内和玩桌面玩具材料的同伴一起观察......幼儿也对观察什么、观察多久有掌控权:有的幼儿耐心观察土壤的干湿度与植物的状态,细细推敲今日浇多少水才适合,探寻照料好植物的方式;有的幼儿不断寻找幼儿园里不同的植物,对比和分辨叶片的形状、颜色、厚薄、气味、手感等,探寻不同植物叶片的相似与不同;有的幼儿惊奇地发现植物开出了粉色的花,不断与同伴回忆植物之前的成长状态, 共同猜想明日会出现的变化;有的幼儿回忆来园的路上看到的各种各样的植物......当然,幼儿也可以选择不观察植物而去探究自己感兴趣的其他事物。 当教师不再执着于幼儿必须在植物记录中观测并记录植物生长高度、浇水量、 叶片状态等时,教师就发现幼儿对植物及自己的生活有多种多样的感知和表达方式,他们的兴趣广泛而充满哲学和创造。陪伴他们将这些兴趣和好奇逐步展开,他们就自然从生活中汲取养分,不断自我充实。</p> <p class="ql-block">决策意味着理解生活的条件、边界,理解自己和伙伴的能力、喜好等, 并根据当时的情况调整这些因素之间的组合。看似简单的过程,幼儿却有着丰富的学习。在日复一日的尝试和反馈中,幼儿逐渐探索自己的生活方式, 一边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和熟练度,一边改进和调整自己的事项安排、合作方式、精力投入比例等,学会管理自己的生活。幼儿在日复一日的自然感受、 操作和反思中,随时整合已有经验,更新或拓展自己的新经验,形成新的见解和表达。随着幼儿对自己生活的掌控越来越自如,幼儿也更能体会到自在生活的乐趣。幼儿越来越擅长做自己生活的主人,感受生活、创造生活、热爱生活。</p> <p class="ql-block">五育融合的课程实践</p> <p class="ql-block">充分而大段的时间给予了幼儿从容生活的可能,教师的放手则给了幼儿掌控生活的机会。在自主、自由的状态下,幼儿有机会在每日的生活中充分地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各类活动中,并决定如何做。 </p><p class="ql-block">与游戏异曲同工,幼儿也能在对生活的充分投入、尝试中逐步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比如,幼儿能够自己决定关注什么、如何关注、探究什么、如何探究, 这份自主权驱动幼儿的好奇心和主动性,让幼儿在充分的时间里投入专注,勇于探索, 并乐在其中。</p> 阅读感悟 <p class="ql-block">一日生活中,教师需要支持幼儿可以决定自己如何生活,这是很大的挑战。安排整合时间容易,但交给幼儿对生活事项的决策权,让幼儿按自己的需要和节律安排自己的生活,自主地规划行动、做出决策、评估调整,自然而然地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等需要面临着巨大挑战。</p><p class="ql-block">点滴做起,不要执着于我们的执着,从多陪伴,多观察,多支持做起。</p> <p class="ql-block">第二节 尊重差异,日积月累</p> <p class="ql-block">思考</p><p class="ql-block">幼儿在自主的一日生活中如何学习和发展?</p><p class="ql-block">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何种角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关注需求差异,支持幼儿个性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在支持幼儿自主生活的过程中,教师既放手让幼儿在不同时间、地点完成自己想做的事,也不放过任何一位幼儿的发展机会。对于每一位独特的幼儿,教师都需要用发现、理解和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并不断基于对幼儿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成长节奏的观察,找到最适合他们的支持和陪伴方式,让有个体差异的幼儿都能实现在生活中自信从容地、全面均衡地发展。</p><p class="ql-block">以支持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为例,教师往往会观察到班内幼儿的阅读习惯和兴趣各不相同:有的喜欢独自阅读,有的享受与同伴共读的乐趣,还有的喜欢在听教师和同伴讲故事后再阅读。而教师在发现幼儿差异化的需求后,就需要尊重并接纳每位幼儿独特的阅读方式,识别幼儿的阅读兴趣,并提供个性化的支持策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重视生活过程,支持发展点滴积累</span></p><p class="ql-block">在生活中学习,不仅指向幼儿的学习内容,也包含幼儿的学习方式。生活的过程就是发展和学习的过程。在自主的生活中,幼儿不断地与环境,材料及他人互动,面对并解决各种问题,同时学会平衡自己的愿望与他人的需求。这一过程对幼儿的已有经验、操作能力、时间管理、同伴交往、环境评估、需求表达等都提出了挑战,也为这些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机会。</p> <p class="ql-block">幼儿在生活中的学习机会是多个发展领域整合的,那些看似重复的生活过程中有大量的、丰富的学习。例如进餐,幼儿不仅锻炼小肌肉动作、手眼协调,逐步尝试各类自己喜欢的、不喜欢的肉类、蔬菜、水果等,了解自己对各类食物是否过敏、某类食物好不好消化等,还观察各个小朋友的用餐习惯和饮食偏好。渐渐地,他们形成对家乡菜肴、饮食文化的认识,也对菜肴的色、香、味有了自己的评价。每个幼儿达成这些学习的先后顺序、方式、时长都不同,教师陪伴幼儿充分地探究这一过程就是最好的学习。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也不是只依赖一件事。例如幼儿的小肌肉也在玩较小的玩具材料时得到发展。教师应该将幼儿的游戏与生活中的发展整合起来看。</p> <p class="ql-block">在认识儿童发展现状的同时,教师应对儿童的学习与发展充满信任和期待,不断追随幼儿的学习和发展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生活环境,积极陪伴幼儿充满好奇的探索过程,而非灰心失望、放任自流。教师的期待也不意味着追求即时成效,即要求幼儿在短时间内达成统一的、预设的发展目标和水平。相反,教师应基于持续的观察和倾听,做好环境、材料、师幼互动等各方面的支持。幼儿有了兴趣,有了环境,有人交流和关注,就像不断吸水的海绵,长期、持续地在生活中积累经验、发展能力,从而稳步达成发展目标。</p><p class="ql-block">例如发展幼儿按数取物的能力,比起上一节专门的数学课,教师更需要做的是在一日生活中渗透按数取物的机会。吃点心时让幼儿自己根据食谱提供的数量拿取点心;游戏时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拿取相应数量的材料。而当教师发现某些幼儿暂时还无法做到时,也不责骂或催促,或要求幼儿在一次、一天或一周内必须学会,而是观察幼儿在哪些场景中需要使用这些能力,再陪伴幼儿在那些好奇的问题背景下,从容地学习、练习和提升。</p> 阅读感悟 <p class="ql-block">幼儿的生活中蕴含了丰富的学习和发展的机会。教师关注幼儿个性化的需求、关注幼儿在生活过程中的积累,支持每位幼儿按照自己的节奏和需要,小步递进、全面地发展。让幼儿享受生活、学会生活、并在生活中发展。</p><p class="ql-block">我们要从不强求开始做起,不强求幼儿即时达成发展目标,重视幼儿的学习兴趣与需要,尊重差异,让每位幼儿都能在各自的发展基础上拥有各自的发展与进步。</p><p class="ql-block">这个过程中还是需要教师用发现、理解和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幼儿,了解每位幼儿的不同喜好、特点、生长节奏等,并在过程中不断寻找适合幼儿的支持和陪伴方式。</p> <p class="ql-block">文中还提到,幼儿在生活中的学习机会是多个发展领域整合的,那些看似重复的生活过程中有大量的、丰富的学习。</p><p class="ql-block">“看似重复”这四个字我们也常有听到,我想说的是我们需要从当下做起,从幼儿每日“看似重复”的过程中发现幼儿不同的学习与发展。</p> <p class="ql-block">我们要基于持续的观察、倾听,做好环境、材料、师幼互动等各方面的支持。也不要将幼儿所有的发展机会都投放在集体教学活动中,下一步要更重视一日活动中经验的发展与串联,比如,发展幼儿按数取物的能力,比起上一节专门的数学课,教师更需要做的是在一日生活中渗透按数取物的机会。吃点心时,让幼儿自己根据食谱提供的数量拿去点心,游戏时,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拿取相应数量的材料。当教师发现某些幼儿暂时还无法做到时,不责骂或催促或要求幼儿在一次、一天或一周内必须学会,而是观察幼儿在哪些场景中需要使用这些能力,在陪伴幼儿在那些好奇的问题背景下从容的学习、练习和提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编辑:杨玉霞</p><p class="ql-block">审核:杜方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