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走看看】(253)看《自强崛起之路——上海船舶工业文物史料展》

老童

<p class="ql-block">《自强崛起之路——上海船舶工业文物史料展》目前正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展出。</p> <p class="ql-block">据主办方介绍,本次展览以中国工业发展史上的关键行业——船舶工业为主题,通过详实史料、珍贵实物与数字互动,系统梳理上海从“沙船之乡”成长为“中国船舶工业心脏”的百年跃迁,展现了上海勇攀高峰与敢于创新的精神。</p><p class="ql-block">展览将上海的城市记忆与“国之重器”的发展脉络串联起来,深度回顾上海船舶工业的百年发展历程与使命担当。</p><p class="ql-block">展览分成三个单元:</p><p class="ql-block">第一单元,“上海船舶工业的滥觞”;</p><p class="ql-block">第二单元,“革命浪潮中的船业工人”;</p><p class="ql-block">第三单元,“上海船舶工业的新征程”。</p><p class="ql-block">按三个单元的先后顺序,用随拍的照片做个记录。对文物史料的说明性文字,摘引自展板上的介绍。</p> <p class="ql-block">第一单元,“上海船舶工业的滥觞”。</p><p class="ql-block">上海地处东海之滨,明清时期,沙船穿梭于江海之间,成为漕运主力,<b>上海由此被誉为"沙船之乡"</b>。</p><p class="ql-block">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铁甲船冲开了国门,也催生出近代船舶工业的萌芽。<b>上海成为中国近代船舶工业的发源地</b>,所造船舶与设备为中国社会近代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1866年,中国首艘自造蒸汽船“黄鹄" 号试航成功,标志着中国近代船舶工业的萌芽。</p><p class="ql-block">洋务运动中,1865 年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创立,1872 年轮船招商局创立,开启了自主造船的新纪元。</p> <p class="ql-block">据介绍,照片里这本写于1922年的《江南造船所纪要》,将江南造船所的历史沿革划分为江南制造局时代、江南船坞时代、江南造船所时代,并记载其各时期发展状况。书中图文并茂,记述甚为详实,具有重要史料价值。</p> <p class="ql-block">江南机器制造总局重要技术人员,翻译馆重要译员徐寿(18 18-18 84)头像雕塑。</p> <p class="ql-block">第二单元,“革命浪潮中的船业工人”。</p><p class="ql-block">这个单元聚焦于船厂工人们在时代浪潮中的使命担当。从五四运动到抗战时期,从工人武装起义到地下抗敌行动,他们的身影从未缺席。一件件看似朴素的展品背后,是留存着他们印记的故事,承载着工人阶级在民族危机中的救国拯民的豪情壮志。他们在近代上海的革命浪潮与风云交际中的付出与牺牲,构成了城市记忆中不可或缺的红色底色。</p> <p class="ql-block">第三单元,“上海船舶工业的新征程”。</p><p class="ql-block">这个单元展示了上海船舶工业在新中国成立后迎来全新发展的历程。一项项“中国第一”的成就与一系列引领行业的技术突破都凝聚着自强不息的时代精神,书写了中国工业史的璀璨新篇章。这不仅是“上海制造”的一份亮眼答卷,也为新时代工业强国建设提供了生动注脚。</p> <p class="ql-block">中国制造的龙门吊在全球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上海作为中国重型装备制造业的核心基地,拥有全球领先的龙门吊研发制造能力,其产品技术水平和市场份额均位居世界前列。</p> <p class="ql-block">船舶设计工具从手绘图纸到全流程数字化的变革,深刻反映了造船技术的跨越式发展。</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上海船舶工业广大职工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勇攀技术高峰,不断攻克高精尖技术难题,书写下中国工业史上的璀璨新篇章。万吨水压机、"东风”号万吨轮、“远望1”号等一系列国之重器的相继成功建造,使中国人自力更生的能力再次得到有力证明, 也为国家工业和国防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p> <p class="ql-block">东风”号模型。</p><p class="ql-block">“东风”号,是中国人自主设计和建造的首艘万吨远洋货轮, 1965年交付。该船由七O八研究所设计,江南造船厂承建主要工程,部分设备由沪东造船厂、上海航海仪器厂等研制。</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15"号船模。</p><p class="ql-block">1957年,江南造船厂建造的“新中国15”号正式服役。这是"6603”型潜艇首制艇,更是中国的第一艘潜艇,开启了中国人民制造潜艇的光荣历程。</p> <p class="ql-block">“和平28"号船模。</p><p class="ql-block">1958年8月,江南造船厂建造的“和平28”号轮正式交付。这是中国自主设计和建造的第一艘5000吨级沿海货轮。</p> <p class="ql-block">“海口”号护卫舰船模。</p><p class="ql-block">该船模原型为中国制造的65型护卫舰首舰,由江南造船厂建造,1966年交付,定名“海口”舰。65型护卫舰,是中国首次自行设计建造的最复杂的军舰,在中国造船史上具有重要意义。</p> <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以来,上海船舶工业率先走向国际,从引进学习到自主创新,建造了越来越多的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涉及商船、科考船、军舰等类。这些船舰的建造,打响了上海船舶工业在全球市场上的品牌,也为中国的海防、基建、科考、贸易等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福建舰船模。</p><p class="ql-block">2022年6月17日,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承建的国产航母福建舰下水。福建舰,舷号“18",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采用平直通长飞行甲板,配置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满载排水量8 万余吨。</p> <p class="ql-block">进入21世纪,上海船舶工业逐步完成资产整合搬迁重组,立足长江入海口,扩大产业规模,深化技术突破,建造了大型LNG运输船、航空母舰、大型邮轮等舰船产品,引领着中国船舶工业与海防建设的迅速崛起。而黄浦江畔的船坞、厂房等工业遗存经过保护利用,已变身滨江文化地标,成为市民休闲新空间。</p> <p class="ql-block">“大鹏昊”号船模。</p><p class="ql-block">2008年,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建造的“大鹏昊”号正式交付。这是中国自主设计和建造的第一艘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 打破了海外国家在建造大型LNG船舶方面的技术垄断。</p> <p class="ql-block">为增强观展体验,展览特别设置“科普墙”,对“海里”“龙门吊”“巡洋舰”等专业词汇作通俗解释,帮助观众更好理解展览内容。</p> <p class="ql-block">展览通过上海船舶工业的文物史料,向我们观众形象地展示了上海船舶工业曾经走过的路程,那就是:自强不息,奋力崛起!</p><p class="ql-block">面向未来,上海船舶工业将继续勇担使命, 在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续写新的海洋华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