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昵 称:司建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美篇号:58003618</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自古安南茶道通,高原峻岭傲苍穹。双峰对面闻人语,一壑单行探地宫。”</b>晴隆二十四道拐抗战公路,是“史迪威公路”的形象标识。古称“鸦关”,雄、奇、险、峻,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从山脚至山顶的直线距离约350米,垂直高度约260米,倾角约60度。巳蛇年3月18日,在小雨夹雪中观赏这一充满诗意的抗战之路。</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列哉风高仰万山,云空叶积马蹄艰</b>”。“二十四道拐”抗战公路原是蜿蜒的古驿道,是古代入滇的必经之地。从山脚盘旋到山顶,24个“S”形弯道。二十四道拐全长约4千米,有效路面宽约6米,蜿蜒于晴隆山山脉西南坡,为砂石路面,山脚第一道拐到山顶第二十四道拐间的直线距离约350米。</p> <p class="ql-block"> 为什么要修这条线?因为抗战需要物资,运送物资需要道路,这条路作为二战时期中缅印战区交通动脉,承担了国际援华物资运输重任。1940-1945年间,约45万吨武器弹药、油料等战略物资经此运往抗战前线,被誉为<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中国抗战的生命线”</b>。美国援华物资经滇缅公路运抵昆明后,需通过二十四道拐的滇黔线送达前线及重庆。这条抗战生命线在当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二十四道拐”抗战公路由工程师<b style="color:rgb(237, 35, 8);">邹岳生</b>勘测设计,这种线形设计充分把握了地形和地质的特点,利用回头曲线的方式展线以克服260米的高差。参与修建的民工多达数千人,因没有机械设备,全靠人力完成开山凿石、搬运等工程。“二十四道拐”抗战公路,也是中美两国人民携手并肩抗击法西斯的历史见证,更记载了世界华人华侨的爱国情怀。1942年美国工兵进驻维修,保障运输畅通,直至日军投降后撤离。</p> <p class="ql-block"> 在山上看“二十四道拐”,就是普通的盘旋路,似乎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从建设时间上看,1935年11月开工建设,1936年6月竣工,短短的4公里路程,耗时半年多,可想而知建设难度之大,走进“<b>二十四道拐展览馆</b>”,便能深入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开山裂石,共筑圣路”</b>。1935年5月经国民政府同意后,在西南公路局局长曾养甫、贵州省路政局局长马怀冲的主持下,由李温平、邹岳生勘察设计的滇黔公路(核心路段“二十四道拐”)破土动工。沿线各族人民数千人参战,用血肉之躯在短短6个月内就修通了这条<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人间奇迹”</b>的史诗工程,为稳固抗战交通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艰难时日,后方重镇</b>”。南京沦陷后,东部大片国土沦丧于日寇铁蹄之下,为保存抗日有生力量,国民政府决定西迁。国民政府的数十个军政、交通、能源等要害部门,以及美国盟军战时生产服务部,纷纷将军械库、粮库、后方医院、给养站、罐头厂、加油站等单位迁到晴隆,晴隆成为当时的后方重镇。可见当时的“中国抗战生命线”承载着多么艰巨的历史任务。</p> <p class="ql-block"> 修路难,守路更难!抗日战争期间,日本鬼子为了切断我们的补给,不惜动用飞机,对这条生命线进行狂轰滥炸,好在二十四道拐处在晴隆山脉的位置较为特殊,山坡口常年雾气蒙蒙,小鬼子的飞机不敢低飞,炮弹落下的位置大都在二十四拐附近的山头,加上我军地面守护,才保证“生命线”的畅通。</p> <p class="ql-block"> 离开“二十四拐展览馆”,思绪万千,深感“二十四道拐”不是简单的生命线,象征着中华民族反法西斯斗争的毅志,更承载着中华民族崛起的使命,最珍贵的是,那些用血肉之躯守护生命线的先辈们,令人敬佩。二十四道拐所承载的那段历史,每一道弯,都刻着一个民族的苦难与抗争;每一处转折,都印着一个国家的血泪与重生。<b style="color:rgb(237, 35, 8);">珍爱生命,珍爱和平!</b></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f7rvg9s" target="_blank">泥凼石林最怡情</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ftvo7jy" target="_blank">安顺龙宫“四之最”</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