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奉珠 <p class="ql-block">在潍坊、青州和淄博游览的几日,即循着历史的印记,驻足于闪光耀眼,凝珠聚宝的各类博物馆,也徜徉在古香弥散,诱人前往的历史名人的纪念馆,深解熟知他们跌宕起伏的人生岁月,再添几分根植于心底的崇敬与仰慕。</p> <p class="ql-block">郑板桥用过的烟袋锅</p> <p class="ql-block">颂扬郑板桥的石碑</p> <p class="ql-block">郑板桥清乾隆十二年(1746年)从山东范县(今属河南)调暑潍县(潍坊)任县令。他官潍七年,无论是吏治和诗书文画,都达到了新的高峰,深受潍县百姓拥戴和尊敬。为官十年,郑板桥看透了官场的黑暗,当初立功天地,字养生民的愿望彻底破灭。乾隆十八年(1753年),他辞官归民。当他去潍之时,全城百姓遮道挽留,家家画像以祀,并自发在潍县海岛寺为他建立了生祠。61岁的郑板桥去官以后,以卖画为生,乾隆三十年(1766年)去世,享年73岁。</p> <p class="ql-block">青州“李清照纪念祠”</p> <p class="ql-block">李清照汉白玉塑像</p> <p class="ql-block">宋徽宗大观元年(1017年)因为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政治上失势,李清照随丈夫从汴京(今开封)迁青州居住,开始了长达20年的隐居生活。在青州的这段时间,李清照夫妇虽然失去了昔日京城承相府中舒适优裕的生活,却得到了前所未有居于乡里平静安宁的无限乐趣。她们相互支持、研文治学,迎来了创作与研究的黄金阶段,也度过了平生少有的和美日月。她和赵明诚共同整理金石文物,形成了《金石录》部分内容。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青州,李清照结束了“易安室”恬静清淡的生活,被迫去了莱州。</p> <p class="ql-block">潍坊的“十笏园”座落在老城胡家牌坊街,建于明嘉靖年间,是清光绪年潍县名门丁善宝的私宅。此地初为明嘉靖年刑部侍郎胡邦佐的故宅。清顺治年的举人,康熙九年任河南彰德府知府的陈兆鸾,咸丰年进士、湖北夔州知州郭熊飞都曾在此居住。“十笏园”院内前部以水为中心,四周配置四合式庭院,是北方地区具有南方园林小巧玲珑特色的典范。“十笏园”砚香楼墙壁上嵌有郑板桥、金农等书画家真迹碑刻90余方。1988年,被国务院评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青州的“三贤祠”座落在范公亭公园内,始建于北宋,现存建筑为清顺治年间移建形成的古建筑群。祠堂专为纪念曾任青州知州的北宋名臣范仲淹、富弼(富文忠)和欧阳修而建。三人因施政惠民而闻名,富弼创新赈灾方法安置数十万流民;范仲淹推行赋税改革并建“范公井”惠民;欧阳修实施“宽简不扰”政策提升治理成效,诸多政绩当地百姓至今称赞不已。园内现存唐楸宋槐、范公亭、碑廊等均为历史遗存。</p> <p class="ql-block">欧阳修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周村位于淄博西,东临张店,其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属齐国於陵邑,明清时期发展为北方最大的丝绸集散地,与佛山、景德镇、牛仙镇并称“四大旱码头”。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辟为商埠,鼎盛时期有“大街不大,日进斗金”之誉。周村是鲁商文化的发源地,明末降清官员,清顺治年工部侍郎、刑部尚书李化熙曾立“今日无税碑”,促成185年免税的商业传奇。街内10余处景点,部分为《大染坊》、《闯关东》等影视剧的取景地。驰名中外的周村烧饼,以酥、香、薄、脆著称,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遗。</p> <p class="ql-block">潍县战役纪念碑。</p><p class="ql-block">潍县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在华东战场上第一个城市攻坚战,经过25天的激战攻克潍县县城,歼敌4.6万余人,是我军进入战略反攻后,取得的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胜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