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br><br> 韩国之行记--首尔:街头竞选.清溪川.东大门.世宗大路.青瓦台;<br> 韩国之行记--景福宫:景福宫.北村韩屋村.韩国战争纪念馆.三八线临津阁。<br> 历史钩沉:浅析仁川登陆 <p class="ql-block"> 公元七世纪,位于我国东南部朝鲜半岛上的新罗崛起。先后灭高丽、百济,统一朝鲜半岛。在其后的近千年基本保持了国家统一,没出现过大分裂局面,是一个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单一民族国家。</p><p class="ql-block"> 随着近代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朝鲜半岛最终沦为日本的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半岛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被苏联与美国接收,由此造成了南北分治局面至今。</p><p class="ql-block"> 1948年,成立了北部的朝鲜和南部的韩国,这两个国家都宣布自己是朝鲜半岛的唯一合法代表,对整个半岛拥有主权,均不承认半岛的分裂。1991年9月,经联合国大会通过,两个国家同时分别加入联合国。</p> 2025年5月20日,我们参加旅游团由烟台港乘船经黄海前往韩国。 <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21日,来到韩国首都首尔。首尔原名汉城,1392年,李成桂创建朝鲜王朝即设都汉阳。1393年,奉明太祖旨意改国号朝鲜,首都汉阳更名为汉城,意为“汉江之北的城市”。这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地名,更是代表着朝鲜王朝对中华文明的认同和依附。</p><p class="ql-block"> 然而随着历史的进程,尤其是日本殖民统治的结束与韩国独立,韩国社会开始努力在文化上寻找自己的独立身份。从20世纪中期起,“脱汉化”成为了韩国文化政策中的重要议题。这一过程体现在多方面:从废除汉字教育、推广谚文,到限制古籍中汉字的比例,再到拆除官方建筑上的汉字牌匾,这些措施无不反映了韩国在文化上自我割裂的趋势。</p><p class="ql-block"> 汉城做为韩国首都名称517年后的1910年,日本侵并朝鲜,将其改为京城府。1946年,驻韩美军将其改为“서울”,韩语固有词“首都”的意思,英译Seoul。是当时朝鲜半岛唯一没有汉字名的城市,因无对应的汉字名称,故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文化圈,对其称谓仍是汉城。</p><p class="ql-block"> 自1960年代,韩国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但其文化、身份却在某种程度上被认为是“中国”的一部分。很多西方人眼中,韩国和朝鲜只是中国的一个分支。尤其是因汉江而得名的汉城,里边的那个“汉”字也太中国了。</p> 1988年9月,奥运会首次在韩国举办。这一届韩国汉城奥运会空前成功,它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效果无法用语言表达,标志着这个国家新时代的到来。然而这届汉城奥运会的会徽、吉祥物、海报,全然没有“汉城”的一点痕迹。<br> 2005年1月,韩国以决绝的态度彻底“消灭汉城”,正式确定以“서울”的英译Seoul发音相近的“首尔”为韩国首都的中文名称。希望通过这个举动,向世界展示韩国独特的文化、历史和精神。韩国也意识到要想让世界接受这个改变,首先需要得到中国的认可。最终韩国政府得到了中国的正式回复,中国表示接受韩国首都更名的决定,并愿意与韩国一同推动这个变化在国际上得到认可。 来到首尔,映入眼帘的是市区如火如荼的街头竞选画面。2025年4月4日,第20届韩国总统尹锡悦,因2024年底以“铲除从北势力”为由,出动军队封锁国会、逮捕政治人物,直接挑战了韩国的三权分立原则,韩国宪法法院认定其行为“严重违宪”。法院一致裁定通过弹劾案,尹锡悦随即被解除总统职务。4月8日,韩国政府根据宪法第68条规定,确定6月3日举行提前大选,韩国新一届总统选战随即拉开帷幕。 第21届韩国总统选举共有7名候选人,这位发表街头竞选演讲的是无党派候选人宋振浩(송진호)。我们虽然听不懂韩语,但能听的出其演讲充满激情。我们沿街走一圈后又经过这里,见其激昂演讲的劲头依旧,真是够投入了。 街头竞选演讲的地点为清溪川广场,清溪川是流经首尔中心的一条河,广场上的这座形似螺蛳,呈螺旋状的塔,就是象征清溪川的雕塑“Spring”。 它象征着清溪川喷涌而出的河水,也象征着首尔发展的日新月异。该雕塑由世界著名雕塑家克莱斯-奥登堡设计, 总制作费高达340万美元,2005年9月落成。 1392年,汉阳,即后来的汉城、首尔,未被定为首都之前,清溪川属自然河川。世界多半数城市都是依河而筑,可以说是河流孕育了城市。1411年,朝鲜太宗设“开渠都监”。投入5万多劳力建桥筑石,时称开川工程。“开川”是指对自然形态的河川加以治理的土木工程,故“开川”即成为清溪川的专用名称。日据时期被冠以“清溪川”,这一名称应是1914年日本重新命名朝鲜的河川之时。<br> 朝鲜王朝初期,清溪川涝时洪灾、旱时污染,就有提议将其填平,但未采纳。日据时期大量失地农民聚集这里,水污染加剧,清溪川已沦为瘟疫和犯罪之源。1935年,覆盖清溪川并在其上建高架桥的计划付诸实施,后因社会动乱和财政困难搁浅。<div> 1958年这项工程重新启动,1978年完工。清溪川被从地图上抹去,取而代之的是柏油路高架桥。从旧时的小桥流水到现代的车水马龙,一度成为首尔现代化的标志。不想到21世纪初,这一追求速度与效率的做法弊端尽现。历史古城的风韵荡然无存,汽车噪音、尾气污染,河道深埋造成有害气体聚集,昔日商圈成了“危居”,常住人口锐减,昔日辉煌不再。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复原重建清溪川的呼声日趋高涨。</div> 2002年7月,李明博就任首尔市长即大力推行清溪川的复原重建。用时两年多,投资近4千亿韩元,拆桥复原近6公里,恢复整修桥梁22座,建喷泉10个,堪称21世纪水环境治理典范。 复原重建后的清溪川,将水泥覆盖的灰色首尔重新变成清泉流淌的绿色首尔,更是将首尔重新塑造成一个以人为本的绿色城市。不仅推动了汉江以北的老城区改造和土地增值,也吸引了大量国际投资者的目光。有效促进了汉江南北的均衡发展,实现了首尔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增强。 最令人惊叹的是自然生态恢复,这里的天蓝了,噪音小了,市中心夏天的气温较其它地区要低一两度。流水淙淙的清溪川上点缀着形态各异的桥,与两岸鳞次栉比的摩天高楼相映成趣。沿河两岸有带着孩子的父母漫步,有年轻情侣把脚浸在溪水里谈天,人们充分享受到了环境改善带来的福祉。 这里已吸引众多国家的首都政府前来参观,每天有七、八万游客到此游览。复原重建后的清溪川,已成为首尔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一张靓丽名片。 清溪川五间水桥北侧的东大门,始建于1396年朝鲜王朝,为首尔四大城门之一,是现存唯一带瓮城的城门。 东大门原名“兴仁门”,因风水布局后加“之”字,为“兴仁之门”。因地理位置位于首尔东侧中部,民间长期习称“东大门”。朝鲜世祖时期(1455-1468)已有此别称,沿用至今成为主流称呼。 这里是一处融合历史、购物与设计的综合性区域,有韩国时尚风向标之称。 清溪川广场向北,前往景福宫和青瓦台方向,是一条首尔最为重要的南北走向街道,即以朝鲜王朝世宗大王命名的“世宗大路”。<div> 它是韩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和历史空间,被称为“首尔的心脏”。站在清溪川广场西侧向北望去,可看到街中心有两尊铜像。该照片为同行的同学战友金魁拍摄。</div> 前面的李舜臣铜像,前面写有一竖行汉字:“忠武王李舜臣将军像”。李舜臣(1545年-1598年),朝鲜王朝中期武臣,朝鲜半岛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民族英雄。万历年间(朝鲜宣祖年间)多次率部出海抗击日军入侵,先后取得闲山岛大捷、鸣梁海战等一系列胜利。后在露梁海战中弹牺牲,谥号忠武。 后边的铜像为朝鲜世宗李裪(1397年-1450年),朝鲜王朝第四代君主。在位期间勤于政事、任用贤才、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在文治武功方面均有建树。<div> 其影响深远的贡献,是创制了朝鲜民族文字《训民正音》。对外方面,与明朝保持了稳定的宗藩关系,与日本实现通商往来,在北方驱赶女真人,陆续设置西北四郡和东北六镇。奠定了以鸭绿江和图们江为界的朝鲜版图,是朝鲜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div> 世宗铜像向北,穿过景福宫,正对的就是位于北岳山下的韩国总统官邸青瓦台。青瓦台建筑群初建于公元11世纪与12世纪之交的高丽王朝肃宗时期,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原为高丽王朝皇帝出巡时使用的离宫。1394年李成桂在南侧建景福宫,此处成为景福宫后花园一部分。名“观聚”,主要用于考举式士。<div><div> 1592年日本入侵,后景福宫和观聚毁于战火。1865年高宗重建景福宫,这里建起了用于选取科举的景武台。1910年后的日据时期,景武台被拆除,原址建起了日本总督官邸。日本投降后改为美军司令官官邸,1948年移交给新成立的韩国政府,重拾景武台旧名。</div><div> 1960年首任韩国总统李承晚因独裁下台,尹潽善当选总统后认为景武台是独裁的象征,便将这片建筑群改称为“青瓦台”并使用至今。<br></div></div> 1948年以来,这里一直是韩国总统官邸。2022年5月10日,当选总统尹锡悦以组建“新概念总统府”,便于贴近民众为由,宣布将总统府由青瓦台迁往国防部大楼。青瓦台这个原高丽王朝的离宫,成为韩国首尔的一个景点“原韩国总统官邸”向公众开放。<div> 尹锡悦将总统府迁出青瓦台,背后的真实原因应是为逃避历史上总统卸任后常遭政治清算的“青瓦台魔咒”。遗憾的是这个举措没能改变尹锡悦的命运,2025年4月4日,任内就遭弹劾罢免并因涉嫌内乱罪等多项罪名被羁押。</div><div> 2025年6月3日,李在明当选韩国总统即决定将总统府迁回青瓦台。2025年8月1日起,青瓦台停止对公众开放。</div> 2025年5月21日,我们这个旅游团来到首尔,正逢青瓦台对公众开放即将停止之前,得以近距离领略下这座韩国总统官邸的风采。 目前的青瓦台主楼,始建于1991年9月。它代表的是韩国政府和国家的门面,以传统木结构和宫殿建筑风格为基础,采用了韩国建筑风格中格调最高、最美的八作屋顶,覆盖15万多块传统韩国青瓦,是一幢具有东方古典风格和大韩民族特色的二层大屋顶建筑。 每当外国元首到韩国进行国事访问的时候,总统和夫人总是在这里迎候贵宾。外国国家元首或外交使节来访时,可以通过韩国传统的建筑风格来展示韩国的文化。 主楼前宽阔的草坪是举行国宾欢迎仪式,检阅陆海空三军仪仗队、身着传统服饰的传统仪仗队等活动的场所。 走进青瓦台主楼,正对着一个通向二楼的台阶。这里禁止喧哗,不让拍照。 一楼是总统夫人的办公室、接待室、宴会厅和餐厅,二楼是总统的办公室、接待室和会议室。 青瓦台主楼二楼的历任总统肖像展示,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与敬意,这是青瓦台的又一层内涵。 这是中国民众比较熟知的近几任韩国总统,文在寅、朴槿惠、李明博。 大厅内的汉字书法作品,无不流露着朝鲜民族与中华文明之间的历史渊源。虽然韩国社会一直致力于在文化上寻找自己的独立身份,是近代以来去汉字化比较成功的一个国家,但这上千年的文化脐带不是轻易可以抹去的。 <p class="ql-block"> 韩语的前身是15世纪世宗发布的《训民正音》,即仿照汉字外型创造的表音字谚文。它相当于汉语拼音,便于识读与书写,但表音不形意。即你看了一个词字知道它的音,却不知道它的意。因别的词字也可能是这个意思,同一个读音的词字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意思,这就需要用汉字标注出它的确切含义。</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现今韩语词汇中仍有汉字存在的深层原因,尤其是在名字、名称、历史、文献、法律、专业术语等文书中。现今韩国居民身份证上的汉字,就是其现象之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