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井冈山风景名胜区~~象山庵革命旧址

西游记

<p class="ql-block">井冈山</p><p class="ql-block">地处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古有“郴衡湘赣之交,千里罗霄之腹”之称。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井冈山精神孕育地。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陷入低潮。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井冈山,在这里创建了首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成功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宛如在黑暗中燃起的一把火炬,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朱德赞誉它为“天下第一山”,彭真称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p><p class="ql-block">在这片红色热土上,留存着众多珍贵的革命遗迹。全市共有革命旧址10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7处。这些旧址,有的是当年革命领袖居住和工作的地方,有的是重要会议的召开地,有的是激烈战斗的发生地,每一处都承载着一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见证着革命先辈们为了理想信念,不畏艰难、浴血奋战的伟大精神。</p> <p class="ql-block">井冈山风景名胜区</p><p class="ql-block">面积333平方公里,旅游资源丰富,拥有11个景区、76处景点、460多个景物景观,保存完好的革命遗址、旧址100多处。井冈山先后获得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区、首批“江西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等殊荣,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人与自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称号,成功获评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称号。</p> <p class="ql-block">象山庵革命旧址</p><p class="ql-block">位于茅坪乡半冈山,因庵后的山称象山而得名。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系新城镇历山村谢延聘捐资所建。至清康熙年间,成为湘赣边界的佛教名庵。</p><p class="ql-block">井冈山斗争时期,这里是红军中党、政、军机关和湘赣边界党组织的重要活动场所。1927年10月7日,工农革命军后方留守处在此设立。后来,边界特委印刷厂和红四军机炮连亦驻扎于此。11月,毛泽东在这里主持召开宁冈、永新、莲花三县党组织负责人联席会议,部署边界党组织重建工作。1928年,中共湘赣边界党、团训练班曾多次在这里开办,培养了大批党政军杰出人才。</p><p class="ql-block">1928年5月28日、在袁文才夫妇的倾力操持下,毛泽东与贺子珍的婚礼在这里举办,演绎了一段千秋永照的井冈情缘。</p> <p class="ql-block">处于群山怀抱之中的象山庵风光旖旎。庵前小溪蜿蜒,流水潺潺,庵后山高林密,满目苍翠。</p> <p class="ql-block">放生池上建有一座小巧玲珑的石拱桥,桥长约3米,宽约1.5米,是毛泽东与贺子珍曾经走过的桥,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p> <p class="ql-block">在放生池的一角,有一棵茂盛的罗汉松上挂满了许愿的红色布条。</p> <p class="ql-block">象山庵坐东北,朝西南,初建时原有前后三排九栋屋宇,六个厅堂,五十间厢房,十八个天井,另有砻屋、磨室、厨房等傍舍。内设"大佛殿"、"达摩祖师殿"、"千斋殿"三个大殿。据传,当时整个庵堂设有99根大柱,香火鼎盛时,也曾有99个尼姑在此修行,是湘赣边界的名庵。</p> <p class="ql-block">象山庵山门</p><p class="ql-block">走入山门,发现里面是一个很大的两进院落。</p> <p class="ql-block">2018年3月9日,“工农革命军后方留守处旧址”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整栋主庵房青砖黛瓦,有四堵三叠式马头墙分隔,具有鲜明的江右民系建筑风格。外墙,有麻石条铺至窗台,内墙也有两层麻石,高盈三尺。厅堂的一根根顶梁柱,小的粗过水桶,大的一人合抱不来,大大小小的天井则分布其中,各显特色,使古朴的庙堂更添清静幽雅。</p> <p class="ql-block">象山庵不仅是井冈山革命斗争的见证物,也是旧社会沧桑历史的记录簿。古庵创建以来,历经后人修葺。多少年的风雨冲刷,多少次的战火洗劫,象山庵经历了无数的磨难。真正给古庵带来灭顶之灾的是1930年3月,袁文才、王佐被错杀后,国民党军队占据了井冈山,对这座曾为红军活动场地的庵场,肆虐摧毁,致使古庵大部分建筑倾圯无存。到解放初,这座曾经香火旺盛的热闹庵场,焚毁倒塌只剰下后排二厅一殿和几间厢房了。1998年,在原宁冈县委、县政府的重视支持下,有关部门引进资金,将象山庵重新规划设计,全面修复建设,列为井冈山革命旧址和风景名胜参观景点。</p> <p class="ql-block">两侧厢房</p><p class="ql-block">如今的象山庵作为一座革命旧址而加以保护起来了,不再是百姓烧香祈福之场所。</p> <p class="ql-block">厢房与大殿相连,设有阁楼,形成二重屋檐,房顶略低于大殿,宽度也略窄,具有明显的等级差异。厢房内部空间狭长,设有厅堂和房间,部分房间保留了当年毛泽东与贺子珍居住时的原貌。</p> <p class="ql-block">左厢房阁楼</p> <p class="ql-block">楼内供奉的菩萨</p> <p class="ql-block">右厢房阁楼</p> <p class="ql-block">楼内供奉的菩萨</p> <p class="ql-block">象王窟</p><p class="ql-block">毛泽东、贺子珍同志的旧居</p> <p class="ql-block">烽火情缘</p><p class="ql-block">井冈山斗争时期,中共井冈山前委在茅坪办公,井冈山第一位红军女战士贺子珍,根据工作需要调任前委担任机要秘书,负责收集报纸、整理文件、抄写材料,经常和前委书记毛泽东一起探讨革命道理,在工作中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两人由相识相知到相恋相爱,从革命友情升华为真挚爱情。1928年5月28日,在袁文才、王佐等人的见证下,毛泽东和贺子珍在古庵内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里,他们相濡以沫,并肩战斗,历经长征,到达延安。1937年冬,贺子珍前往苏联治病和学习,两人虽己分开,仍然相互牵挂。</p><p class="ql-block">毛泽东和贺子珍一起经历了血与火,生与死,情与义的严峻考验,栉风沫雨,共同度过了中国革命历史最艰难的十年。他们在井冈山缔结的这段情缘体现了一对革命伴侣真挚的战友情感和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铭记。</p> <p class="ql-block">旧居家俱</p> <p class="ql-block">大喜婚床</p> <p class="ql-block">婚宴场景</p><p class="ql-block">毛泽东与贺子珍在庵子里举行婚礼,体现了一种革命的乐观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婚宴菜谱、果碟</p><p class="ql-block">1928年5月28日,毛泽东、贺子珍婚礼上的菜谱,其中的野鸡石耳汤、清蒸石拐、米粉鹅、粉巴泥鳅等很有地方特色。</p> <p class="ql-block">神道正对着三开间的佛堂正殿,正中间有“佛光普照”四个金色的大字。</p><p class="ql-block">正殿两侧楹联:</p><p class="ql-block">象庵神灵普照人间行善必成正果;</p><p class="ql-block">山青水秀太平盛世作恶定遭报应。</p> <p class="ql-block">大殿供奉的菩萨</p> <p class="ql-block">方丈</p> <p class="ql-block">祖关</p> <p class="ql-block">象山庵后方留守处</p><p class="ql-block">1927年10月7日,毛泽东思想率领工农革命军在茅坪安家后,开始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伟大工作,同时,在象山庵设立了工农革命军后方留守处。</p><p class="ql-block">留守处辖有:红军医院、枪械修理所、被服厂、染布房、药库、硝盐坊、粮库、物资转运站等。留守处处长由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副师长余贲民担任。</p><p class="ql-block">在井冈山斗争中,留守处保障了工农革命军的粮食、弹药、服装等供给,自己解决医药匮乏的问题来治疗伤病员,确保了部队战斗力,为粉碎敌人的军事进攻和经济封锁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创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p> <p class="ql-block">宁冈、永新、莲花三县党组织负责人联席会议(象山庵会议)</p><p class="ql-block">1927年11月上旬,毛泽东在象山庵主持召开了前委和宁冈、永新、莲花三县党组织负责人联席会议。</p><p class="ql-block">参加会议的人员有:龙起清、袁文才、刘辉霄、尹拓、王怀、刘珍、刘作述、贺敏学、朱昌偕、贺子珍、朱亦岳、刘仁堪等。会议主题内容为研究边界各县党组织的重建工作和发动群众开展武装割据斗争等。</p><p class="ql-block">会议首先由各县原党组织负责人介绍本县党组织现状,着重汇报近一年的工作和斗争。毛泽东边听边问,还不时的作下记录。接着毛泽东指出边界各县党组织受到了敌人的破坏,有的党员脱离组织,有的党员躲起来了,不敢站出来,党组织处于瘫痪状态,当前各县要尽快行动起来,在斗争中整顿恢复基层支部。会议结束后,各县党组织立即行动起来,掀起了打土豪分财物的群众斗争热潮,并在斗争中恢复和重建了党的组织,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创和发展奠定的坚实的组织基础。</p> <p class="ql-block">党团训练班</p><p class="ql-block">井冈山斗争时期,马列主义和无产阶级思想在湘赣边界广泛传播,党团组织迅速发展壮大。由于党团员的来源十分广泛,农民成份的党团员占了相当大的比例。特别是边界斗争的“八月失败”期间,混入党内的投机分子纷纷反水,党内部分同志因暂时的挫折对革命前途悲观失望。为了纠正革命队伍中的非无产阶级思想倾向,提高党团员的无产阶级思想觉悟,培养军队和地方干部,1928年10月,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在象山庵举办了第一期党团培训班,参训人员有红军各连队和各区乡选派的党、团员干部。</p><p class="ql-block">党团训练班的教材由特委组织教宣委员会编印,并制定每周训练计划。教材主要有:《共产党十大政纲》《共产主义者须知》《党员训练大纲秘密须知》《教练士兵教练官之注意》等。训练班开办期间,特委还经常请毛泽东、朱德、陈毅、何挺颖、宛希先等领导同志来训练班讲课。</p><p class="ql-block">党团训练班的集训,提高了党、团员的政治素质,使边界党、团组织更加纯洁,斗争热情更为高涨,同时,也为我党开展对党、团员的政治教育和举办各种培训学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