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束菊香照两岸 <p class="ql-block">案头的《治台良臣丁曰健》还带着墨香,书页间仿佛能触摸到百年前那个临危受命的身影——丁曰健执剑卫台的决绝,早已化作两岸血脉里的基因密码。而将这份密码郑重传递的,正是杭州市巾帼西丽集团董事长丁常菊。当她将一摞摞沉甸甸的书用快递赠送给我时,掌心的温度里,藏着一个中华儿女最滚烫的家国梦。</p><p class="ql-block"> 作为全国三八红旗手,丁常菊的人生字典里,“担当”二字始终鲜明。她掌舵企业,以巾帼不让须眉的魄力书写实干篇章;而在商海之外,她的心始终系着更辽阔的天地——那是流淌在丁氏血脉里的文化根脉,是跨越海峡的骨肉亲情。她深知,家族的故事从来不是泛黄的旧纸堆,而是照亮当下的火把。丁曰健当年在台湾平叛安邦、守护统一的壮举,恰是今日两岸同胞共筑梦的精神原乡。于是,她成了那个虔诚的“传火者”,将先辈的赤诚与担当,一页页、一本本地送到更多人手中。</p><p class="ql-block"> 这份热忱,从来不是空洞的口号。她热衷于传播中华丁氏优秀传统文化,不是为了追溯一个家族的荣光,而是要从血脉深处唤醒那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共识。当她将目光投向海峡对岸,那份对台湾和平统一的深切关注,早已超越了家族情怀,升华为一个中国公民最朴素也最坚定的信仰。在她看来,每一个丁氏后人,都是两岸情缘的牵线人;每一次文化的传递,都是在为和平统一的大厦添砖加瓦。</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们看到她奔走的身影:或许是在宗亲联谊会上,娓娓道来丁曰健治台的往事,让“维护统一”的种子在年轻一代心中发芽;或许是在文化交流的场合,将丁氏家训里的“忠”与“和”,化作连接两岸心灵的纽带。她送出去的不只是一本书,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嘱托——别忘了从哪里来,别忘了要往哪里去。</p><p class="ql-block"> 这便是丁常菊的家国情怀:它藏在她递出书时眼中的光亮里,藏在她谈及两岸同胞时语中的恳切里,更藏在她以女性的细腻与坚韧,将个人力量融入时代洪流的自觉里。她让我们懂得,所谓家国,从来不是宏大的叙事,而是每个普通人在自己的坐标上,用真诚与行动写下的注脚。</p><p class="ql-block"> 如今,那本《治台良臣丁曰健》静静立在我的书架上,丁曰健的故事与丁常菊的身影在时空中交叠。一个在历史的关键处挺起脊梁,一个在时代的浪潮里传递薪火。而这束跨越百年的“菊香”——既有丁常菊的名字之喻,更有她如秋菊般坚韧芬芳的品格——正乘着文化的风,拂过海峡,在两岸同胞的心中,开出最绚烂的和平之花。</p> 《治台良臣丁曰健》故事简介 <p class="ql-block">线装书局2025年4月第一版《治台良臣丁曰健》主要讲述了清代官员丁曰健的生平事迹,尤其是他在治理台湾方面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丁曰健是安徽怀宁人,清道光十五年举人。从道光二十三年起,他历任福建建阳、台湾凤山、嘉义知县与鹿港、淡水同知等职,咸丰九年回内地署理福建粮储道、布政使,政声卓著。</p><p class="ql-block"> 同治元年,台湾发生戴潮春率八卦会暴动,先后攻克彰化城与斗六等要塞,全岛多处响应,朝廷三度派军增援收效甚微,兵民伤亡惨重,台湾面临从祖国分离出去的危险。此时,丁曰健临危受命,担任台湾兵备道。他总揽全局,召集旧部,激劝义民,仅用三个月就收复全部失陷城池和要塞,又经过近两年完全恢复全岛安宁,成为台湾历史上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平息大规模暴动与维护统一的典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该书采用非虚构小说笔法,史料翔实,情节起伏跌宕,展现了丁曰健强烈的除暴安良与维护疆域统一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他善于驾驭全局和联系组织义民的领导艺术。</p> 作者简介 <p class="ql-block">丁邦昕笔名鹤远,1963年6月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籍安徽怀宁。他毕业于空军第四飞行学院和国防大学,是特级飞行员,退役空军大校,现任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执行秘书长,曾编写《飞机驾驶学》,致力于推动低空经济发展。其业余爱好是研习微历史,发表文史类文章数十篇,《治台良臣丁曰健》是其历经十年潜心打磨而成的作品,该书系统梳理了丁曰健的生平事迹,聚焦其在台湾的治理实践。</p> 读《治台良臣丁曰健》 <p class="ql-block"><b>从《治台良臣丁曰健》看历史与现实的呼应</b></p><p class="ql-block"> 在历史的长河中,清代官员丁曰健治理台湾的事迹,尤其是他平息戴潮春之乱的壮举,在《治台良臣丁曰健》一书中被生动呈现。这段历史不仅是对往昔峥嵘岁月的回顾,更与当今国家对台政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与借鉴。</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丁曰健收复台湾的精彩故事与历史功绩</span></p><p class="ql-block"> 同治元年(1862 年),台岛戴潮春率八卦会树旗暴动,短短时间内,先后攻克彰化城与斗六等要塞 ,全岛多处响应,从众者二三十万。朝廷三度派军增援,却收效甚微,兵民伤亡惨重,两任总兵一阵亡一革职,百姓深陷水火,生灵涂炭。更为严峻的是,经过两次鸦片战争,英、法等列强对台湾虎视眈眈,台湾面临着从祖国分离出去的巨大危险。</p><p class="ql-block"> 关键时刻,丁曰健临危受命,出任台湾兵备道。他展现出卓越的领导才能与智慧,总揽全局,统领各方。一方面,他召集旧部,利用自己在当地积累的人脉与威望,迅速组建起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另一方面,他积极激劝义民,让民众认识到维护国家统一、平息叛乱的重要性,激发他们保卫家园的热情。在军事行动上,丁曰健运筹帷幄,稳扎稳打。他先制定详细的战略计划,对敌人的据点进行分析,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仅用三个月,就成功收复全部失陷城池和要塞,又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完全恢复全岛安宁,消除了台湾与大陆分裂的重大隐患 ,成为台湾历史上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平息大规模暴动与维护统一的典范。</p><p class="ql-block"> 例如,在收复彰化城的战役中,丁曰健深入前线,鼓舞士兵士气。他观察敌人的防御弱点,巧妙地运用战术,指挥军队从多个方向进攻,最终成功攻克彰化城,擒杀敌军元帅江有仁、先锋陈卯等多人,极大地打击了叛军的士气。此后,他又乘胜追击,逐步收复其他失地,让台湾重回稳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当今国家对台政策核心要点</span></p><p class="ql-block"> 当今国家对台政策始终围绕着一个中国原则展开,这是不可动摇的底线。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台湾同胞的利益和福祉,致力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通过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与感情融合。例如,实施一系列惠台政策,如免收台湾“首来族”申办台胞证证件费,鼓励台湾青年来大陆创业就业、学习交流等,促进两岸人员往来和心灵契合。同时,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行径和外部势力干涉,对任何企图分裂国家的行为予以坚决回击,展现出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丁曰健治台工作对现今对台工作的启示</span></p><p class="ql-block"> 1. 维护统一的坚定决心:丁曰健面对台湾分裂危机,毫不退缩,坚决平叛,这种对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和决心,为当今对台工作树立了榜样。在面对“台独”势力的挑衅和外部势力干涉时,我们要始终保持坚定的立场,绝不动摇维护国家统一的决心,向全体中华儿女和国际社会表明捍卫主权的意志。</p><p class="ql-block">2. 重视民众力量:丁曰健激劝义民参与平叛,依靠当地民众的力量实现台湾的稳定。现今对台工作同样要重视台湾民众,通过加强交流合作,增进台湾民众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让台湾民众成为推动两岸统一的重要力量。让台湾同胞认识到,两岸统一是民族大义,是台湾发展的最佳选择,从根本上瓦解“台独”思想的土壤。</p><p class="ql-block">3. 灵活的策略与务实的行动:丁曰健根据当时的形势,制定灵活的军事和政治策略,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来平息叛乱。对台工作也需要根据不同时期的两岸关系形势,制定灵活务实的政策。在推动两岸交流合作时,要注重实际效果,不断调整和优化政策措施,以更好地促进两岸关系的发展,为最终实现祖国统一创造有利条件。</p><p class="ql-block"> 《治台良臣丁曰健》中丁曰健的治台事迹,跨越历史长河,为当今国家对台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启示。我们应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定不移地推进祖国统一大业,让两岸同胞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 。</p> <p class="ql-block">江西省丁氏族谱文化研究会、赣州丁氏文化研究会终身名誉会长丁国兴 于赣南师范大学蓉江校区天伦山寓所 2025.8.10</p> 赣南师大第一教学大楼 青春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