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8月,秦卫兵与爱人在渭水源风景区留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独坐幽篁里</b><span style="font-size:18px;">(193) (中)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是学生兵》(六十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生活中,我们一方面强调人具有群体生活的属性,要做社会人;另一方面我们又说孤独才是生命的本质。群体与热闹只是暂时的,学会与孤独相处,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修行。我想对此真正有所解读的,应该是沉下心痴迷干事的时候,或者退休以后,远离社会之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同学秦卫兵(6队)是个爱学习、勤思考,个性鲜明的人。遇到任何事情,无论大小,他都会认真思考一番,做出判断,进而专注于行动之中,有所作为。如在军校的时候,他认定体能训练很重要,就加强锻炼,努力提高身体素质,让其在军事训练中成绩优异,尤其是在难度较大的五公里越野、跑百米障碍、完成单双杠和木马训练等,表现更为突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省厅工作的秦卫兵,是在57岁时去驻村的。当初他报名的时候,单位上下挺很高兴的。因为单位工作量大,人手紧张,再派一些年轻力壮的干部驻村,使得人少事多的矛盾更加突出,处长们个个面露难色。现在秦卫兵主动申请下乡驻村,大家自然高兴,尤其他所在处的处长,本来处里每个人的工作量都处于满负荷状态中,甚至个别人还在超负荷工作,所属人员不是工作离不开,就是年龄太大,可厅里下达的驻村任务必须完成。秦卫兵主动提出前往,帮他解决了一个大难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名单很快就上报组织部门了,不过,组织部没批准秦卫兵去驻村,原因是省上规定,年龄满55岁的公务人员,不再下派驻村参加振兴乡村(原称扶贫)工作了,要求另换他人。处长只得回头告诉秦卫兵,考虑新的人选。秦卫兵知道后,态度坚决,申明是自己主动要求驻村的,并且表示写份承诺书,其实就是“军令状”,让组织部门放心。最终,组织部门同意并批准了他的请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秦卫兵担任下乡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驻村在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东乡撒拉族自治县徐扈家乡的长家寺村,这个县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县,所驻村不仅有全国唯一的少数民族东乡族,还有汉、回、藏、撒拉、白族、蒙古、土族等八个民族,全村665户,人口2995人,最低海拨2200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时,国家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而不断增强民族团结,加速民族地区的发展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是驻村干首当其冲的任务。那几年,国家为这个多民族自治县下拨了大量资金,上马了几个重大工程。在驻村的700多个日日夜夜里,秦卫兵每天都要去驻村项目建设施工现场巡查,看进程、查质量、督促资金到位等。并且做好台帐,方便上级检查,给驻村有交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有过18年军旅生涯,28年省直机关工作经历的秦卫兵,非常珍惜这难得的乡村工作机会,排除干扰,沉下心来,与工作队的同事们一起调查了解乡村实际情况,体验村民生活,探寻多民族乡村发展的途径与办法。毕竟他是从省城大机关下来的干部,能够及时把所见所闻作为第一手信息反馈上去,争取资金、政策上的支持。因此,村民们有了难题找他帮助解决,遇到不懂的事情更愿意向他请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日常生活里,村民遇到最棘手的是国家兜底政策的落实问题。这是件与村民切身利益联系最紧密、极容易得罪人的繁琐工作。要胜任这项工作,不仅要认真、细致,毫无差错,并且随着人员情况发生变化,及时进行补充登记。最重要的是坚持原则,做到公平公正,使该领国家各种补助的村民一个不漏,不该领的坚决剔除。当村民们把信任的目光投向卫兵,他也当仁不让接手这项“难事”,圆满完成了任务,为乡村和谐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受到村民们的一致称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完成驻村任务离开长家寺村时,村民依依惜别,说了很多赞美的话,令人感动。他回想两年多来,始终以政策、规定为基线,坚持公正之想,公正之为,尽职尽责为村民服务,使项目建设顺利落实,村民安居乐业,达到了上级要求和预定目标,实现了造福一方的誓言,深感欣慰。而我听了他的经历同样深受感动,夸赞其推辞、远离诸多世俗生活,一心一意谋求驻村发展,就像王维《竹里馆》诗中所写:“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无人”与“有月”的对照中,身无旁骛,心系乡村,无私奉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退休后,生活进入了“安静”期,卫兵参加了省老年大学合唱团,同时,通过上网课,还学习吹奏电吹管。就在我们去陇南旅行的几天中,稍有空闲,他都会抓紧时间练上一曲。虽然他学习的时间不长,但吹出来的乐曲已经很有韵律,让人耐听。望着他专注吹奏映照出的剪影,令我很自然重温起王维的《竹里馆》,体味用极简的留白水墨画,勾勒出无需外求,与天地万物相随相伴的幽远意境。</span></p> <p class="ql-block">2021年,秦卫兵驻村时上门为年长的村民理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