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看去

应想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由</i><i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一眼看去”</i><i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说开去</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眼看去,看到了什么?</p><p class="ql-block"> 看天看地,看山看水,看花看草,看人看物,看事看情,看内看外,看上看下,看点看面,看线看条,看俗看雅,看粗看细,看忧看喜,看假看真……</p><p class="ql-block"> 每天,当双眼睁开,世界便似乎理所当然地呈现于眼前。人总自信满满,认定目光所及之处即是真相。然而眼睛却常如那半醉半醒的看客,眼神迷离又自以为是,在朦胧中描摹着世界的轮廓。</p><p class="ql-block"> 眼睛所捕捉的,岂非全是真实?</p><p class="ql-block"> 小区临街小超市货架上,醋瓶与酱油瓶紧挨,且位置常悄然调换,我上月便误将醋为酱油买了回去,直至酸味弥漫灶台才愕然察觉;</p><p class="ql-block"> 昨日新闻中,汽车追尾,后车司机理直气壮地指责前车突然刹车,全然不知是自己踩错了油门,把刹车片磨得委屈莫名。</p><p class="ql-block"> 这眼目所见的“真相”,常常只是随意的幻影罢了。人们笃信眼见为实,却未察觉眼睛像那最擅长“变脸”的演员,瞬间可把假面当作真容。</p><p class="ql-block"> 目光深处,更藏着一个隐形的自我——人们终其一生其实都在寻找镜中那熟悉又陌生的自己。</p><p class="ql-block"> 眼睛这面镜子,照见的却未必是真实的容颜。古时以铜为镜,常觉其昏暗,不时用力将其擦得雪亮;如今镜子照得清晰了,有人又常自欺欺人,在镜前摆弄各种姿态,只为自己心中那个虚妄影像。</p><p class="ql-block"> 眼睛悄悄将自己嵌进每一幅图景之中:看花时,花便沾染了人们的心情;看人时,人亦映射了人们的好恶。</p><p class="ql-block"> 庄子曾喟叹:“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芸芸众生,又何尝不是陷落在自己视觉所构筑的井中?</p><p class="ql-block"> 目光一偏斜,世界便倾斜了。正如那盲人摸象,有人执着于粗壮如柱的腿,有人紧握纤细如绳的尾巴,皆自以为洞悉全貌,殊不知自己抱住的只是大象之一隅。人们皆如这些盲者,各执一偏,以为摸到了整座世界,殊不知只摸到世界衣角的一点线头。</p><p class="ql-block"> 然而,眼睛终究不是天敌,更多时候,人们靠它发现、靠它观察、靠它审视,它亦是探索世界的第一道门扉。</p><p class="ql-block"> 问题不在于看,而在于如何看。</p><p class="ql-block"> 曾有一位禅师说:“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p><p class="ql-block"> 这“见山见水”的三重境界,何尝不是对视觉认知的绝妙譬喻?</p><p class="ql-block"> 所谓“看透”,并非要目光如刀割开世界表面,而是需如清水一般澄明,让万物在其间映照出本来的形状。</p><p class="ql-block"> 世界不过是被目光分割成的无数碎片:有人只见大地,有人只爱天空;有人只识粗俗,有人独赏雅致;有人醉心鲜花,有人偏爱劲草;有人品味内涵,有人属意外表;有人专挑忧愁,有人只寻欢喜;有人习惯虚假,有人喜欢认真;有人爱琢磨事,有人爱琢磨人……</p><p class="ql-block"> 必须明白,视觉的救赎在于觉悟后的重新凝视:眼光由单纯扩张转为谦卑收敛,由固执己见化为虚心容物。从此不必刻意向外追寻,万物却自然显现其真意;不必刻意分辨真假,真心即如明镜般映现真实。当人们学会以清澈之心去观照,那山便只是山,水便只是水,世界也自将最真实的容颜温柔地呈送于眼前。</p><p class="ql-block"> 不是么,目光的旅程,起于自大的确信,终于谦卑的澄明。眼睛这一双小小的窗口,既映照万物,更映照内心,既如迷障,恰是桥梁。</p><p class="ql-block"> 当人们不再执着于用眼睛“捕捉”世界,反而垂下眼帘,用心去感受那万物背后沉默的脉动——此时,眼睛才算真正地睁开了。</p><p class="ql-block"> 一眼看去,看到了我们想看的,也许还看到了我们并不想看的。</p><p class="ql-block"> 一眼看去,看到了画面中已呈现的,也许还看到了延伸到画面之外的。</p><p class="ql-block"> 一眼看去,看到了我们一眼可以看懂的,也许还看到了我们一眼一时看不懂的。</p><p class="ql-block"> 虽然一眼看去的难免有真有假有实有虚,但世界从不曾欺骗我们,只是我们的眼睛总露出在幻影中捕捉实在的猴急相。</p><p class="ql-block"> 这一组《一眼看去》的图片,其实也谈不上有什么深意,与上述文字只隐隐约约有点关系。它们大都拍于我退休后的这两年,有一部分还是手机随拍。而这两年无疑是我思绪转变、更为澄澈的时期。最近,我集中整理了下存储照片的移动硬盘,把这部分拍完即时被“精选”过的照片又挑选了一下,简单调了下图,编了一个《美篇》。起了个题目《一眼看去》,如此而已。一眼看去,这些图片并无惊艳之处,再多看一眼,说不定有的图片你会读出些许意趣和况味。</p><p class="ql-block"> 谁知道呢!</p><p class="ql-block"> 这几天看了不少佛禅之类的书,送你一句:随便随缘随心随喜!</p> <p class="ql-block">A面: 看人看物</p> <p class="ql-block">B面:看山看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