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萧乡文学社的东沈村之约,宛如一幅徐徐铺展的田园锦绣,虽未能亲身赶赴,我的心却已深深沉溺于那片交织着泥土芬芳与文艺韵味的奇妙天地。</p><p class="ql-block"> 社长的邀约,恰似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瞬间激起层层向往的涟漪。在脑海中勾勒着东沈村的清晨,熹微的阳光悄然漫过朱艳华同学家民宿那青藤缠绕的架子,将菜园与瓜地温柔地染成一片金黄。同学家的民宿,无疑是隐匿于田园间的梦幻之巢。踏入屋内,白墙、木桌与简单床铺,质朴无华,却满溢着庄稼人过日子的那份踏实。这里没有城市的灯红酒绿,唯有田园的静谧与温柔。这民宿,仿若艳华在东沈村精心种下的绮梦,将乡土的根须与对生活的挚爱,深深地扎进这一方小小的庭院,让每一位有幸走进的人,都能真切地触摸到乡村最本真的温度,这份温度里,饱含着她对乡土的无限热忱,以及岁月沉淀下来的细腻温柔,怎能不让我为同学深感骄傲!</p><p class="ql-block"> 回溯到四十余年前,我曾陪伴大嫂数次回到她位于东沈村的娘家。彼时,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条条宽敞的马路,道路两旁,白墙农舍整齐排列,犹如画卷中的景致。屯子规划得极为出色,尽显井然有序之美。进家吃过饭后,大嫂还带我前往大队、学校以及姓姜的村书记家游玩。三年前,又因嫂子娘家有事,我在嫂子的老叔家帮忙照看小侄。夜晚,来到村广场观赏秧歌,闲暇之余,我又特意前往社长家拜访。社长毫无架子,热情相待,让我倍感温暖。随后,社长还找出几本文学刊物赠予我,这份情谊让我铭记于心。突然忆起前几年我的亲身经历组装的一篇名为《半命人》的文章,一时记不清发表在《萧乡文学》的哪本期刊上,社长却凭借其超强的记忆力,立刻告知我此文刊登在《萧乡文学》创刊五周年精选作品集上。在百忙之中,社长打电话给李社长,说他原手中的这本书给张老师了。待过几天参加萧红杯颁奖会时,别忘带这本书给我,此举实在令我感动不已。</p><p class="ql-block"> 此次东沈村之行,除了那令人心驰神往的民宿与农家宴,还有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想象着活动现场,翟文秀、陈行哲两位大师专注创作,剪刀在纸上轻快游走,瞬间剪出乡村的诗意,画笔在画布上肆意挥洒,绘就田园的美好。那一幅幅即兴创作的作品,在纸间、布上绽放出灵动的惊喜,将东沈村的美凝固成永恒。而文化演出更是令人期待,大屏幕与音响设备准备就绪,在这田园之间,歌声悠扬、笑声爽朗、故事声情并茂,将乡村的热闹与温情尽情演绎,把东沈村的文艺氛围推向高潮。</p><p class="ql-block"> 而社长家的农家宴,在我的想象中已然幻化成一场令人垂涎欲滴的味觉狂欢。满院弥漫着烟火气息,大锅里,窝瓜、苞米与土豆一同欢快地 “咕嘟” 翻滚,窝瓜那软糯香甜的气息,定然与土豆的绵密、苞米的清甜相互交织,在腾腾热气中肆意弥漫开来。蒸茄子的香气悠悠飘散,远至院外。还有村里那手工制作的大豆腐,豆香浓郁,质地嫩滑,轻抿一口,仿佛能感受到大豆在田间蓬勃生长的活力。干豆腐薄如蝉翼,豆香醇厚,裹上香辣开胃的辣椒酱,再夹上新鲜脆嫩的蘸酱菜,一口下去,既有干豆腐的柔韧,又有辣椒酱的热烈,更有蘸酱菜的清爽,各种滋味在舌尖上激烈碰撞、完美交融,实在是妙不可言。社里的老师以及一同前来的家属们围坐在一起,一边悠然剥着苞米,一边热烈畅谈文学,欢笑声此起彼伏,这幅画面,宛如一幅鲜活灵动的乡土画卷,只可惜,我却只能在遥远的他乡凭借想象去描绘这一切,心中的遗憾如同藤蔓般肆意缠绕。</p><p class="ql-block"> 然而,这份遗憾亦如丝线,将我与东沈村这场盛会紧紧相连。我深知,东沈村的微风会携带着那热闹的欢声笑语与美食的诱人香气,穿越山川河流,或许在某个静谧的夜里,便会悄然溜进我的梦乡;我更是满心期待着下一次,能够早早踏上那片魂牵梦绕的土地,走进同学家那满是青藤的民宿小院,亲身感受那份宁静与美好;参与到文艺活动中,欣赏大师的创作,沉浸在精彩演出里;更要迈进社长家,品尝那饱含着浓浓乡土情怀的农家美食,将此次错过的遗憾,化作重逢时加倍的喜悦,让东沈村的田园烟火,深深地镌刻在我的心间,成为我生命中永不褪色的珍贵记忆。</p><p class="ql-block"> 东沈村的这场约,虽未赴,心已醉。它让我领悟到,有些地方,无论是否身临其境,都会在心底生根发芽,成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些人、有些事,无论是否时常念起,都如同夜空中的璀璨星光,照亮人生的漫漫征途,让我即便身处喧嚣尘世,也能清晰地听见田园的虫鸣,真切地闻见烟火的暖香。</p><p class="ql-block"> 感恩命运的奇妙安排,让我能与萧乡文学社相遇,能结识社长以及诸多鼓励我的老师们。过往那些特殊的经历,成为我文学创作的源泉,它们像一把把钥匙,开启了我内心深处那些细腻情感的大门。我常常沉浸在对往昔的回忆中,将那些或悲或喜的故事,化作笔下伤感而真挚的文章。在这条文学之路上,是社长和老师们的支持与鼓励,让我在文字的世界里找到了方向,生活也因此变得更加充实且富有意义。这份知遇之恩,如同东沈村那温暖的田园烟火,会一直温暖着我,激励我在文学的道路上继续勇敢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