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景左权丽山宫 打卡天池网红路

郭志宏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打卡左权丽山宫网红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炎日当空似火炉,</p><p class="ql-block"> 攀岩陟岭又征途。</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曲径蜿蜒崖壁上,</span></p><p class="ql-block"> 热汗淋漓面颊处。 </p><p class="ql-block"> 佛乐冲天云外荡,</p><p class="ql-block"> 蝉声侵耳枝旁呼。</p><p class="ql-block"> 赏景左权丽山宫, </p><p class="ql-block"> 打卡天池网红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8月9号,周六,一行25人随“长治市徒步协会”前往左权北天池72道弯,丽山宫、一线天徒步。难度一星,强度一星,风景五星。</p> <p class="ql-block">  昨夜下了一点小雨,这雨下的太吝啬了,以至于树荫下还是干燥的。长治市区太需要一场酣畅淋漓的大雨了,这样可以降降温,也可缓解旱情。从节令上讲,已经是立秋了,时至末伏,似乎有点凉爽,似乎又没有,也许是心里作用。不管它是雨天还是晴天,也不管它是凉爽还是热燥,依然走出城市,走向山野。</p> <p class="ql-block">  来到集中的地方,大巴车迟迟没有到来,这在徒步安排中是很少见的。据说司机昨夜喝多酒了,正在联系其他司机。等待的过程是很烦人的,索性为大家拍起了照片,打发时间。天空飘来几滴雨,希望雨下的大些,又希望坐在车里的时候再下。没想到没下几滴,雨便停了。这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却只笼上一层薄烟。树叶子需要雨水的洗涤,小草儿需要雨水的滋润,老天却吝啬地不肯让大地痛快淋漓地湿润一回。 ‌</p> <p class="ql-block">  足足等候一个半小时,终于乘车前往徒步的地方。今天徒步的起点在左权丽山宫。丽山宫(原名小黎山或小梨山)地处太行山东麓,左权县城东南约70华里,海拔1760米,临近207国道和左黎高速,交通还是很方便的。</p> <p class="ql-block">  沿途风景如画,红崖翠嶂恰如自然精心绘制的山水长卷。丹霞地貌的赤壁如火,层层叠叠铺展至天际,与翠绿的林带形成鲜明对比。这里四季变幻的风光,都为黎城、左权这片土地赋予了无尽的生命与魅力,这就是太行大山的风姿。</p> <p class="ql-block">  在一个名叫“韦则”的村庄拐进一条进山公路,属于那种乡村水泥公路。虽有些颠簸,但大巴车可以行驶。</p> <p class="ql-block">  大巴车行驶到一个岔路口驻停,路旁一块指示牌标明丽山宫景区的方向。所有人都是第一次到来,大巴车不敢贸然前行,因此大家下车,开始今天的徒步之行。</p> <p class="ql-block">  脚下是一条通向山腰处的水泥公路,刚刚下车步行,就来一段陡坡,身体还不能很快适应,不长时间便已热汗涔涔。</p> <p class="ql-block">  路旁的苹果树看上去硕果累累,但苹果尚未成熟。青涩的果实如同翡翠镶嵌在翠绿的叶丛中,阳光透过叶片洒下斑驳光影,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果香。枝桠间垂挂着拳头大小的青苹果,当然也有泛着淡淡的红色,此刻的苹果表皮泛着蜡质光泽,像涂了一层薄霜。它们紧簇地挤在一起,却因重量不足而让枝条保持挺拔,与成熟时的弯腰姿态形成鲜明对比‌。这些尚未成熟的苹果如同青涩的少年,正在枝头积蓄着甜蜜的力量‌。提示牌告知这里是一处采摘园。</p> <p class="ql-block">  是“驴”往往不走一些寻常路,水泥公路呈“之”字型伸向山腰,大家则喜欢走捷径攀爬。一队行为怪异的群体,说是来徒步,却走捷径,明明大路好走,却非要铤而走险,颇有理由说,水泥公路不好走,枯燥单调,没有乐趣,难走的路才有挑战性。徒步人,疯疯癫癫的一群人。</p> <p class="ql-block">  选择走一段攀爬路,复又来到公路上,当然还有部分队友继续走野路攀上。不过走在公路上,也有好处,不必担心脚下是否安全,可以随性放心地看看周边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  从市区出发的时候,大家还为今天是一个阴天而庆幸,没想到来到这里,天光放晴,太阳直射,颇有炙烤的感觉。不过这样的晴天,为拍照创造了条件。山野晴日,正是拍照的好时候。阳光从云缝里漏下来,像一把金色的筛子,把山峦、草木、庙宇都筛得透亮。远处的山峰裹着一层薄薄的蓝雾,近处的树叶却绿得发脆,仿佛一碰就会碎在镜头里。</p> <p class="ql-block">  山路上铺着斑驳的光影,时而聚作一团,时而散成碎片。野花从石缝里钻出来,黄的、紫的、白的,都仰着脸儿吮吸阳光,倒像是专为入镜而生。山风掠过草尖,掀起一阵阵细浪,相机里便留下这无声的涌动。</p> <p class="ql-block">  山里的晴天最妙的是光线会转弯。明明是一束平常的光,照在青苔上就成了翡翠,落在老树皮上就变作古铜,映在驴友的脸上便是一抹光亮的微笑。取景框里随便截取一角,都是现成的构图,连阴影都自动排好了层次。</p> <p class="ql-block">  穿过停车场,走一段台阶路,便来到丽山宫标志性的牌坊——“丽山文化园”。</p> <p class="ql-block">  资料如是介绍丽山宫:丽山宫界源起自左权县西郊村、马家坪村交界处是为山脚。引步上行至桃花老母庙,山势陡峭自古无路,只有蹊径如丝,且断且连弯延数里,香客进俸极是难行。后2015年重修丽山宫原址,修建数座庙宇,搭建牌楼,修建公路,现名“丽山宫”。</p> <p class="ql-block">  左权县西郊村后,马家坪村前有奇山;现时称小丽山,早时亦称“小黎山”或曰“小梨山”。山峰有穴,自古至今皆称“桃花洞”。据说,桃花洞历来为仙家府宅,香俸“桃花圣母”、“北山娘娘”,“南海老母”等数尊诸神祗。</p> <p class="ql-block">  其庙宇楼阁紧贴悬崖而建,下方是深不可测的万丈沟壑,景色极为雄浑壮观。因其与著名的悬空寺颇有几分神似,丽山宫也被誉为“太行小西天”,成为了一处小众却迷人的宝藏景点。</p> <p class="ql-block">  这里还流传着一个令人称奇的传说。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的马队对桃花洞进行了搜山,将整个地区围得水泄不通。村民们纷纷躲避在卧柳之下,眼睁睁地看着敌人日益逼近,却连大气都不敢出。传说中“桃花老母”的显灵,使村民们幸免于难后,纷纷归功于“桃花老母”的显圣与神威,感激之情溢于言表。</p> <p class="ql-block">  丽山宫景区有多处庙堂,倚崖错落有致修筑,在我看来丽山文化园牌坊处于中心位置,向两侧各有石板路通向悬崖边上,两侧各修建凉亭可以观景。牌坊左侧庙殿林立,有的正在修建中。</p> <p class="ql-block">  太阳能音乐盒的禅音如清泉流淌,金色阳光为它注入能量,音符在光影交错间轻盈跃动。盒身形如莲花,梵音袅袅,似远山古刹的钟声涤荡尘埃。每一段旋律都像被阳光吻过的风铃,空灵悠远,让周遭的空气沉淀为一片禅意的静湖。</p> <p class="ql-block">  继续前行,台阶之上,是一无栏杆保护的观景台,观景台中心是一可以转动的阴阳八卦图,就像一个罗盘。脚底依然是八卦图,不知上下如何摆弄对应。这里倒是一处绝佳的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  站在山巅极目远眺,群山在薄霭中轮廓分明,与天际相会勾勒出一道美丽的波浪曲线,群山如同沉睡的巨龙蜿蜒匍匐。</p> <p class="ql-block">  眼前景象,让人不禁屏息——这苍茫的天地间,群山的褶皱里藏着千万年的沉默,而此刻它们正将这份亘古的壮美,毫无保留地展现在登临者的眼底。</p> <p class="ql-block">  与群山来一张合影照,将欢乐的笑声和巍峨的山影、云影一同定格。照片里,青山的巍峨衬托着身影,既显得渺小如沧海一粟,又仿佛与这亘古的山峦融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  折返至丽山文化园牌坊处小作休息,准备到一线天看看。</p> <p class="ql-block">  沿牌坊一侧台阶路上行去往一线天,想象中一线天不远,时间不会太长,没有背登山包。登台阶时,眼前依然有一座牌坊,门楹上写着“金顶”二字,过了牌坊在石阶旁有一石碑,刻着去往金顶的线路图,其中标明有千米台阶。看来这条山路是要通向山顶的,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走完的事儿,复又背起登山包,继续上山。</p> <p class="ql-block">  想象千米台阶,10个100米的台阶路是一个什么概念,是要提振信心、鼓足勇气攀爬的。</p> <p class="ql-block">  最开始的台阶路借助于地形修筑,两侧是百丈高的悬崖绝壁,这里称之为一线天。一线天像一道被时光劈开的裂缝,而石头台阶则沿着这道裂缝蜿蜒向上,消失在两壁夹峙的幽暗里。台阶路一侧倚崖,石径笔直向上,而另一侧却郁郁葱葱,野花绽放。</p> <p class="ql-block">  一线天石阶路的末端是一条沿山体向上的呈“之”字型的盘山石径。一线天中的石阶路在峡谷阴影里,而山体上的台阶路则暴露在阳光下,走这段台阶路还是比较辛苦的。阳光下攀登,汗水滴答,顺颊而下,模糊了眼睛。</p> <p class="ql-block">  越过一个垭口,便是林下平切的石板路,路不长,通向山顶,也就是所说的金顶。从导游图得知,这里称作“万亩蔡林”,“万亩”可以理解,这“蔡林”不知作何解释。一片郁郁葱葱的茂密树林倒是真的,莫非是姓蔡的树林,只是瞎猜想。</p> <p class="ql-block">  丽山宫景区金顶海拔1760米,这里是一处小平台,无遮无拦。遥看四周,只见群山连绵,叠嶂层峦,登高望远,便也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  登上金顶已是中午,就地用午餐。金顶平台阳光直射,便跃下山崖凉亭下。这凉亭建在悬崖边上,三面临渊,一面与山体相连。中午就在这里用膳了,如是看景、喝酒、野餐别有一番趣味。凉亭下石桌石凳,大家围而端坐,拿出随身携带食品、小菜、小酒来一番云巅小酌。那些钢筋水泥森林里的烦忧,此刻都成了芝麻粒大小的黑点,散落在这大山的悬崖下。</p> <p class="ql-block">  我们对着虚空举杯,敬那些永远无法登顶的更高处。酒液坠入深喉的瞬间,整座山轻轻摇晃,仿佛醉了的巨人在翻身。酒不醉人景醉人啊!单是望着这眼前的景色,便已觉三分微醺。山下远处的207国道、天黎高速以及清漳河河谷呈现在视野之中,还有那山坡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白色大字格外醒目。</p> <p class="ql-block">  本视频由同行驴友拍摄</p> <p class="ql-block">  下行一段台阶路,有两个洞穴,一曰桃花洞,二曰北云洞,据说<span style="font-size:18px;">桃花圣母、</span>北山娘娘分别供奉洞中。</p> <p class="ql-block">  图片来自同行驴友拍摄,本人没有走下台阶实地观看,而是原路折返。</p> <p class="ql-block">  徒步丽山宫景区去往金顶的路不是环线,后山无路可走,因此只得原路返回。这下山还是要快一些。与上山时吃力的艰辛截然不同,下山时的畅快淋漓如一场自然的馈赠。汗水干涸后的清凉,混合着草木香气扑面而来,每一步都像踩在时间的加速带上,将陡峭的回忆远远抛在身后‌。</p> <p class="ql-block">  青石台阶在脚下快速后退,苔痕斑驳的痕迹连成一片流动的绿影。先前攀登时的沉重感消散无踪,取而代之的是衣袂翻飞的自由感,仿佛整座山都在助推你奔向山脚下的凉亭。</p> <p class="ql-block">  复又来到丽山文化园牌坊处,休息片刻,领队老大赏赠的冰棍解热消暑。蝉鸣撕开凝固的暑气时,大家撕开了那层单薄的塑料纸。塑料包装袋剥落的脆响像某种微型雪崩,在指间簌簌抖落几粒晶莹的冰碴。冰棍与舌尖相触的瞬间,整个暑日突然失重。糖霜在口腔壁绽开淡白色的闪电,清冽顺着上颚直抵天灵盖,像有北极风穿过齿缝。当最后一块碎冰脱离木条在臼齿间咯吱作响,后颈忽然掠过一阵战栗——那是融化的冬天,正沿着脊柱潺潺流淌。</p> <p class="ql-block">  下山路没有选择上山时的路,这是一条旧路,有的路段台阶依稀可辨,或被蒿草覆盖,或被洪水冲毁。有的地段已没有路的痕迹,只能在蓬草和灌木中探索前行。已没有游客从这里行走,也只有徒步人光顾一下而已。</p> <p class="ql-block">  走出那条时隐时现的山路,是一条通向山下的水泥公路。这公路也没有多少人行走,路面上满是洪水冲刷下来的石子,大小不一,横卧在路面上,不小心踩在上面,就是一个趔趄。</p> <p class="ql-block">  来到大巴车前,一行乘车离开丽山宫景区,去往下一处观景处——七十二道拐。</p> <p class="ql-block">  路途中经过左权龙泉景区。资料介绍:太行龙泉风景区(龙泉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山西省左权县境内,东西长31.5km,南北宽29km,总面积约240km2。属于太行山脉中段平均海拔1600米以上。据说这里是国家AAAA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全国森林康养基地、山西省级风景名胜区、山西品质旅游景区,被誉为华北最佳洗肺处。有时间专程光顾游览,游览景区不在行程之中,就免了吧!</p> <p class="ql-block">  本张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大巴车绕过龙泉公园继续沿公路攀上,车轮下就是网红打卡公路七十二道拐了。从公路上彩色标线看,这属于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的支线了。中途不好停车,大巴车直接开到山顶,这里是一个三岔路口。路旁一指示牌显示这里距离北天池主峰还有10公里路程。资料介绍,左权北天池地处太行山脉中段,主峰海拔2180米(部分资料标注为2097米,可能因测量点不同),是清漳河东西两源的发源地。其山势险峻,植被茂密。据说、这里夏季凉爽宜人,秋季山色斑斓,云雾缭绕,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北天池非池而是山。</p> <p class="ql-block">  大巴车掉头折返,大家关注的是哪里是观看七十二拐的绝佳位置,以便窥探公路的全貌。在一处拐弯的地方停有几辆小轿车,估计就是这里了。大巴车停在路边,大家下去打卡。</p> <p class="ql-block">  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张家庄至北天池山段,全长约10公里。这“72道弯”公路壮美而震撼,<span style="font-size:18px;">蜿蜒公路如巨龙盘卧群峰。</span>当地依托这一独特景观打造“公路旅游”新业态,串联起了沿线文旅资源。七十二拐作为龙泉国家森林公园的一部分,让游客登上山巅一览众山小成为了可能。</p> <p class="ql-block">  公路盘曲,如一条黑色丝带飘落在山体上,从山上向下俯瞰,公路自山顶蜿蜒而下到山底,隐入峡谷之中。七十二道拐,拐拐相衔,层层叠叠,竟不知是山缠了路,还是路缠了山。其实大家看到的也只是公路的局部,观看全貌只能靠无人机航拍了。</p> <p class="ql-block">  本张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游客们大多在此驻足片刻,或赞叹或唏嘘,而后钻进汽车,绝尘而去。唯有那七十二道拐依旧沉默地盘踞着,等待下一批过客光顾。</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从公路旁边的痕迹看,是不是原来就有一条简易公路,估计若是有,那就更为险峻陡峭了。</span>此地不可久留,看也看过了,照片也拍过了,上车沿七十二道拐下山。这七十二道拐,大约便是山的年轮罢。每一条曲线里,都藏着无数车轮与脚印,藏着无数上行与下行的故事。而山只是沉默,任人来去,任路盘旋。有时间自驾一次,实地体验一下公路的刺激和壮观。</p> <p class="ql-block">  大巴车上迷糊一阵,又抬眼看起来了窗外的风景。去时看公路一侧的大山,归程时看另一侧的大山。去时公路一侧的大山沐浴着朝阳,归时另一侧公路映照在西下太阳的光晕里。早晨阳光下的山,就像是一个刚睡醒的巨人,充满朝气。日头偏西阳光下的山,就像一位慈祥的老人,明显安静了许多。</p> <p class="ql-block">  黎城服务区拍一张合影照吧!这是唯一能把大家聚拢在一起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  山行归来,两腿酸痛,却有一种说不出的快意。这快意并非来自征服高山的豪情,而是那一路的艰辛,这些辛苦竟在归途中化作一种奇特的舒适。</p> <p class="ql-block">  山上的风气确是好的。那青翠直扑到脸上来,先是眼睛饱了,继而鼻子也饱了,禅音让心也饱了,连耳朵里也灌满了蝉的鸣叫。树叶在风中翻动,时而露出银白的背面,时而显出墨绿的正面,活像是无数小手在招摇。山径蜿蜒,时而陡峭,时而平缓,踏上去,便觉得连骨头缝里都渗进了山的灵气。</p> <p class="ql-block">  坐在回程的车上,窗外的景色飞快后退。身体虽然疲惫,精神却异常清醒。山间的每一处转弯,每一块突出的岩石,甚至在下山路上摔的那一跤,此刻想来都亲切得很。</p> <p class="ql-block">  本人照片来自同行驴友拍摄,部分图片取自同行驴友。一并感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用虔诚和敬畏欣赏自然,</p><p class="ql-block"> 用双腿和脚板丈量山野,</p><p class="ql-block"> 用文字和图片记录旅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同行有趣的人,</p><p class="ql-block"> 记录有趣的事,</p><p class="ql-block"> 拍摄有趣的景。</p><p class="ql-block"> 有趣皆脱俗,</p><p class="ql-block"> 相知方觉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08-09 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