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纪念杜玉环逝世二十周年</p><p class="ql-block"> 二十载光阴流转,黄邱山套的龙河依旧呜咽,那棵虬髯苍劲的“银杏王”在风中低垂枝叶,默念着一个与它血脉相连的名字——杜玉环。</p> <p class="ql-block"> 2005年8月15日,抗日老战士杜玉环在青岛逝世,生命定格在82载春秋。2025年的今天,值此杜玉环逝世二十周年之际,我们伫立于历史长河的回音壁前,凝视这位“银杏王之子”与“运河支队脊梁”的生命轨迹,其精神如古银杏深扎大地的根系,穿透时光岩层,滋养着民族精神的沃土。</p> <p class="ql-block">烽火淬炼:铁血丹心的忠诚本色</p><p class="ql-block"> 杜玉环出生于1923年山东峄县张塘村的贫苦农家,童年与牛为伴。1939年夏,八路军运河大队进驻黄邱山套,年仅16岁的他毅然参军,成为警卫连战士。在运河支队创始人胡大勋身边,他经历了最残酷的烽火洗礼!</p><p class="ql-block">孤胆护战友的担当:</p><p class="ql-block"> 1940年秋,日军大扫荡导致部队失散。杜玉环在险恶环境中独力掩护胡大勋夫人与幼子,白天假作私塾学生探听情报,夜晚秘密发展游击队员,最终将母子平安送抵胡大勋手中。</p> <p class="ql-block">智勇兼备的战场传奇</p><p class="ql-block"> 从战斗英雄到抗大四分校彭雪枫奖章获得者,从警卫连长到营长,他亲历库山口血战、爆破日军坦克等恶战。在孟良崮战役中,子弹贯穿头颅,幸得沂蒙红嫂以乳汁救治。两年后苏醒的他,终身残疾却无怨无悔。</p><p class="ql-block">信仰铸就的钢铁意志</p><p class="ql-block"> “胜利就是退路,革命者的字典里没有退路!” 这声呐喊,是他对共产主义信仰最炽热的诠释。</p> <p class="ql-block">桑梓情深:造福乡土的赤子情怀</p><p class="ql-block"> 离休后的杜玉环,将战场上的热血转化为建设家乡的汗水:</p><p class="ql-block"> “玉环路”与“玉环桥”的丰碑:1984年,目睹故乡道路泥泞、发展滞后,他多方筹措资金,为黄邱山套修筑5000米砂石路,解决老区出行困境;在龙河之上让儿子湘峄出资架起石桥,被乡亲命名为“玉环桥”。</p><p class="ql-block">六大工程的振兴蓝图:</p><p class="ql-block"> 他怀揣《中央一号文件》,带八十万资金回乡,推动修路架桥、兴修水利、通电办学、建立医院,为革命老区注入新生机。</p><p class="ql-block">银杏树下的守望者:</p><p class="ql-block"> 他多次出资加固千年“银杏王”的枝干——这棵曾藏匿运河支队文件、见证日军暴行的古树,成为他精神图腾的化身。</p><p class="ql-block">精神永续:穿越时空的价值丰碑</p><p class="ql-block"> 杜玉环精神的内核,在新时代依然激荡人心:</p><p class="ql-block"> 家国一体的忠诚:从“跟着共产党打鬼子是我一生最荣光的时刻”,到离休后仍每日读报关心国事,他对党和人民的忠诚贯穿生命始终。</p><p class="ql-block">坚韧不拔的脊梁:</p><p class="ql-block">战场重伤、建设艰辛从未摧折其志。诗人王洪铁赞曰:“铁血英豪杜玉环,冒烟突火历炎寒”,正是这种百折不挠的写照。</p><p class="ql-block">知行合一的奉献:</p><p class="ql-block"> 他一生践行“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少年为牛倌,青年为战士,晚年为赤子。青岛铁路医院院长任上勤勉奉公,回乡建设更是倾尽心血。</p> <p class="ql-block"> 今时今日,当高铁飞驰过他曾经守护的鲁南大地,当琅琅书声回荡在他捐建的校舍,杜玉环的名字已化作一座无形的精神灯塔。黄邱山套的银杏王,年复一年结出累累硕果,如同杜玉环精神在岁月沉淀中孕育的永恒馈赠——它告诉我们:真正的英雄主义,不仅在烽火中锻造铁骨,更是在和平岁月里将这份赤诚,锻造成连接过去与未来的金桥。</p><p class="ql-block"> 九峰岭下埋忠骨,运河水咽失爱子。保家卫国杀倭寇,为民谋福定国邦。</p><p class="ql-block"> 二十载春秋流转,银杏王的枝叶依然向着天空伸展,仿佛在无声诉说着:有一种精神,比青铜更不朽,比山河更永恒。</p><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11日弘毅恭书于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