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往海上钻井平台 (3)

老莫

<p class="ql-block"><b> 引 导 语 </b></p><p class="ql-block"><b> 夏夜,一则央視一台新闻让我怦然心动,目不转睛:“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南海西部公司近日在南海惠州 涠2-3海域勘探发现大型高产油气田,原油单井单日产量可达xxx吨”。我为之振奋,心潮难平,思绪不由自主地回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那一场中国南海石油大勘探的流金岁月中!</b></p><p class="ql-block"><b> 作为当时中国南海石油勘探的参与者,我1984年至1988年先后在美国赛德柯海上钻井公司600、602、708号海上钻井平台和日本“白龙5号”海上钻井平台工作过近4年。</b></p><p class="ql-block"><b> “殷殷赤子心,满满石油情”,从那时候起,我对海上石油勘探有着不解之缘,亦一直对我国海洋石油、天然气和可燃冰的勘探和开发充满了期待和关注!</b></p><p class="ql-block"><b> (接上篇)</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新型半潜式钻井平台)</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三、苦撑是生存之道,苦学是立身之本</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在赛德柯600海上钻井平台的第一天工作是紧张昏头、混乱无序和差错丛生的。</b></p><p class="ql-block"><b> 按国际惯例,海上钻井平台分日班和夜班两班倒,每班12个小时,每天早上和晚上6点是换班交接时间。我当天刚下飞机换班,需先值两周的夜班,然后再调換两个星期的白班,共计28天 。</b></p><p class="ql-block"><b> 晚上六点,劳累了一个白天的新加坡无线电报务员匆匆忙忙地介绍了通信室内主要通信设备的大概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便交班离去了。</b></p><p class="ql-block"><b> 在陌生的通信室里,我一看便傻眼了 - 海事卫星通信电话、丹麦马克尼生产的超高频和甚高频单边带无线电话、美国电报电话公司(ATNT)制造的窄字通信电传机、德国西门子的高速电传机、海事卫星天线控制终端以及其他一些辅助通讯设备等,全是些根本就没有使用过、也没听说过的先进的航海通信设备。交班时的新加坡无线电报务员讲的那些东西我还在云里雾里(他大概认为我对这些玩意儿之前都应该会了)。</b></p> <p class="ql-block">  (海上钻井平台通信室)</p> <p class="ql-block">  1986年笔者在赛德柯602号钻井平台</p> <p class="ql-block">  从深圳南头机场飞往钻井平台的笔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边干边学边用”说来简单轻巧,可在开始之时却是万难之事!</b></p><p class="ql-block"><b> 先说说[每日钻井地质分析报告]的发送,它是海上钻井平台上每日三份固定报告(每日材料损耗报告、每日人员变更报告和地质分析报告)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一份报告。[每日钻井地质报告]凌晨1时由钻井平台上的地质分析室送交通信室,规定当值的无线电报务员每日凌晨6时要发送至美国菲利浦石油公司广州办公室,CEO和地质代表阅完后再转发至美国德克萨斯州休斯顿总部,由地质专家们分析研究。</b></p><p class="ql-block"><b> 要命的是:这份地质报告由加拿大籍的地质师道格拉斯书写。道格拉斯50岁出头,又高又瘦,满脸皱纹,是个左撇子,他用铅笔书写的这一份地质报告简直就是不折不扣的天书 - 里面充满了英语缩写、阿拉伯数字、地质专用名词、元素符号、一些奇里古怪的符号和不规则的简写,再加上他书写时又涂涂改改,完全无规律可循且极其难以辨认。</b></p><p class="ql-block"><b> 我打打停停(电传打字)、停停改改,一个小时也打不了一段。我只好戴上红色的安全帽走出通信室,走出办公舱区的舱门,打算请教一下外头正在钻井平台上工作的外国人,帮我辨认一下一些难懂难看的字母和符号,那里钻机轰鸣,当值的监理不让我进入,说是不安全,是不允许进去的工作区域。</b></p> <p class="ql-block">勘探技术人员正在下放钻井勘探仪器</p> <p class="ql-block">笔者在赛德科708号钻井平台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b>  说是办法总比困难多,有时候也不一定。</b></p><p class="ql-block"><b> 我又从办公舱层走下生活区舱层,期盼能遇上一个外国人,帮我辨认一下报告中那些难懂怪癖的字母和符号,这时已是凌晨4:00,白天劳累了12个小时的人们早已进入梦乡,哪还会有人在房间外晃荡,我无可奈何地又匆忙回到通信室。</b></p><p class="ql-block"><b> 更要命的是:我在忙乱中不知错按了键盘上的哪一个键,眼看就要打完的那一份恼人的地质报告竟从窄字电传机屏幕上消失的无影无踪,翻遍了上页下页、机存和自存都无济于事。</b></p><p class="ql-block"><b> 无奈之下和忙乱之中,只好将那份报告从头打起。</b></p><p class="ql-block"><b> 尿又急,汗如雨,心焦虑。几次想上厕所,可下楼到小便处又要不少时间,只好强忍长憋着。</b></p><p class="ql-block"><b> 临近凌晨6:00,终于按下发送键将地质报告发送出去了,我站起来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低头一看,裤裆湿了一大片!</b></p><p class="ql-block"><b> 这真是一个糟糕忙乱、狼狈不堪、效率极低的夜晚,一个不堪回首的夜晚!</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笔者与钻井平台医生迈克</p> <p class="ql-block">  笔者与水下工程师大卫.科波菲尔</p> <p class="ql-block"><b>  好不容易熬到了凌晨6:00下了夜班,可是躺在舱房的床铺上辗转反复迟迟不能入睡,总觉得我打的那份地质报告有很多的不确定性,简直就是一颗定时炸弹!</b></p><p class="ql-block"><b> 果然不假,傍晚6时,白天班当值的新加坡报务员对我说:我凌晨发来的那一份地质报告出了大问题,菲利普斯公司广州总部退回来了,要求立即重改重发。</b></p><p class="ql-block"><b> 他还说地质分析师道格拉斯的脸黑了一个上午,瘦长脸上的层层皱纹似乎更多了。</b></p><p class="ql-block"><b> 第2天和第3天我打的地质报告仍然没有多大的改观,错别字层出不穷,我心里也一直在发怵!</b></p><p class="ql-block"><b> 特别是第4天上午8点,道格拉斯派人把我从熟睡中喊起,我跟着去到了地质分析工作室。道格拉斯像是暴怒发狂的非洲疵狗,劈头盖脸地就把我狂骂了一顿:“ What fuck you typed? Are you blind? Your fingers are out of control and you brain are full of garbage ! You are the last person I want to see in the world. Damn it”!(你他妈的打的是什么东西?你眼瞎了吗? 你打字的手指头完全失控,你脑子里满是垃圾,这个世界上我最不想看到的人就是你!他妈的!)</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挨骂则思过,受辱则思变。</b></p><p class="ql-block"><b> 打字水平太差,地质报告处理质量较低,的确是自己的过错。此状态如不迅速改变,如被解雇灰溜溜地回去无疑会被人耻笑。</b></p><p class="ql-block"><b> 读懂看懂道格拉斯的书写才是救命稻草。</b></p><p class="ql-block"><b> 后来,不管是值班中还是下班后,除了勤查英文字典之外,我把地质报告中的一些没有把握的或者完全看不懂的个别字符摘录在笔记本上,勤问地质分析室的技术人员和其他外国人,逐渐收到了一些效果,我也力求了解和读懂有些缩写的原意和英文全拼。比如说:O.B.S(含油砾岩)、OIL S.26.3 % IN S (砾层油饱和率为26.3%)、 FI DILNG ASAP( Finish drilling As soon as possible尽快结束钻井)、B/4 ( Before 以前)等等。</b></p><p class="ql-block"><b> 有一次我值白班,见到道格拉斯路过通信室,我便彬彬有礼地向他请教: Excuse me sir. Could you do me a favour please? As I am not very sure for some characters in your geological report, I would like you teach me so that I could get some progress in my typing .(打搅一下,先生!请您帮帮忙!您地质报告中的一些字母我不是很确定,我想请您教教我识别,以利我今后的通信打字中能有些提高).</b></p> <p class="ql-block"> 笔者与机械工程师马修</p> <p class="ql-block"><b>  道格拉斯看了我一眼,并没有不屑一顾的神色,还算耐心地告诉我识别那些字母以及他的书写习惯。</b></p><p class="ql-block"><b> 在后来的日子里,我也时常向他请教,当然也包括一些地质和勘探方面的知识。</b></p><p class="ql-block"><b> 再后来,电传打错日渐减少,地质报告质量日見提高,工作心情日趋转好。</b></p><p class="ql-block"><b> 三个星期后的一个上午,这是人员轮换的日子。运输人员的直升飞机已经停在钻井平台的停机坪上,道格拉斯先生穿着白领式衣衫,路过通信室门口时特意停了下来跟我打招呼:“ Hi ,Mr. Mo, I am leaving for my vacation. Thank you for your hard working. I don't dislike you. And have a good time on the rig.(你好呀,莫先生!我下去度假了!多谢你的勤奋工作,我不讨厌你。祝你在钻井平台上愉快!)” 我也十分礼貌地给他回了一句:“ It's very generous of you! And thank you for your kind teaching. Just relax and Enjoy your vacation!(您宽容大方!亦多谢您的教诲!好好休息度假!)”</b></p><p class="ql-block"><b> 那一天似乎是上钻井平台以来最舒坦的一天,真有些“轻舟已过万重山”之感</b></p> <p class="ql-block">  笔者1987年在日本“白龙5号”钻井平台</p> <p class="ql-block"><b>  赛德克钻井公司的总经理是美国人比尔先生,1975年哈佛大学企业管理学博士毕业,比尔总经理将哈佛大学所学的企业管理学识完全用于海上钻井管理。</b></p><p class="ql-block"><b> 因此,每月的工作考评和每季度的综合考评是常态,是衡量一个海上钻井平台雇员工作能力和表现的尺度。</b></p><p class="ql-block"><b> 月度考评包括语言能力、工作胜任度、学习能力、工作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机器设备实操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对上司指令的执行能力、工作知识、安全性、工作独立性和发展潜质等,季度综合考评则更为复杂。令我欣慰的是:每次考评我都能得到中等或中等以上的好评。</b></p> <p class="ql-block"><b>  在以后的日子里,海上钻井平台的通信工作对我而言,已是“一马平川,春风驰蹄”了。</b></p><p class="ql-block"><b> 倘若你要问到我的工作体会,坦诚地说,不怕不会,只怕不学!</b></p><p class="ql-block"><b> 放弃很容易,坚持很难,也很艰辛,若想成功,唯有坚持! 因为唯有坚持才有转机!</b></p><p class="ql-block"><b> 坚持是一种生存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态度!</b></p><p class="ql-block"><b> 许多时候,人们不太知道: 坚持不下去而放弃诚为可惜,其实,放弃前,离成功真的已经不远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部分钻井平台图片摘自网络)</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 待 续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2025年7月26日</b></p><p class="ql-block"><b> 写于 广州 大坦沙岛</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p class="ql-block">一、飞往海上钻井平台</p><p class="ql-block">二、高价值的“海上巨无霸”</p><p class="ql-block">三、苦撑是生存之道 苦学是立身之本</p><p class="ql-block">四、高福利的高风险行业</p><p class="ql-block">五、台风前的撤离</p><p class="ql-block">六 机会总在寻找和接纳那些未雨绸缪者</p><p class="ql-block">七、后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