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榆林图书馆北侧的一片幽深密林中,藏着一座陕北风格的小院落,土黄色的建筑低矮而整洁,仿佛与这片土地融为一体。或许是因非节假日的缘故,整个院落静谧无声,仿佛时间在此停驻。当“榆林民俗博物馆”的门额悄然映入眼帘,一股好奇与敬意不禁在心中升腾。这般小众而精致的博物馆实属难得,它的存在,无疑是游客旅途中的一份意外惊喜。而进入这座文化殿堂,身份证便成了通往民俗记忆的通行证。</p> <p class="ql-block"> 一队身着传统服饰的西北老乡(泥塑),以鼓乐迎宾的姿态伫立门前,仿佛穿越时空而来,用最质朴的方式欢迎每一位到访者,奏响了陕北民俗的序曲。</p> <p class="ql-block"> 虽是门庭小巧,却处处透露着匠心与讲究。照壁上“福”字高悬,寓意福气临门;青石台阶拾级而上,步步皆是礼仪之庄重。礼仪、饮食、婚俗三大主题展室依次排开,仿佛将陕北人生活的三大篇章徐徐展开。</p> <p class="ql-block"> 展柜中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生活器具,每一件都承载着岁月的痕迹,诉说着属于那个年代的故事。它们不仅是生活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将陕北人民的智慧与情感一一呈现,令人驻足沉思,心生敬意。</p> <p class="ql-block"> 烟、酒、茶,历来是寻常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三味。展柜中陈列的烟具、酒器、茶盏,虽历经岁月,却依旧泛着温润的光泽,仿佛在低语着那些旧时光里的烟火人生。</p> <p class="ql-block"> 饮食文化源远流长,陕北的“老八盘”、各式面食、糕点与杂粮佳肴,不仅展现了地域风味的独特魅力,更勾起了人们心中最深的味觉记忆。每一道展品都仿佛在唤醒参观者沉睡的食欲,让人忍不住想象那热气腾腾的饭桌场景。</p> <p class="ql-block"> 步入婚俗展室,满目中国红扑面而来,喜庆而神秘。一位头盖红盖头的新娘静坐炕沿,仿佛等待着命运的揭开,令人屏息凝神,心生遐想——她是谁?又有着怎样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婴儿床,婚姻的美好从这里开始</p> <p class="ql-block"> 从托媒、换贴、请期,到定亲、娶亲、迎亲,再到拜堂、婚宴、入洞房,陕北传统婚俗的每一个环节都在这里被详尽还原。这一场关于姻缘的仪式,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文化的深度洗礼,令人眼界大开。</p> <p class="ql-block"> 中国红,是这片土地不变的底色;而陕北剪纸,则是这抹红色中最灵动的一笔。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承载着陕北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展室内,一幅幅剪纸作品栩栩如生,令人沉醉其中,久久不愿离去。</p> <p class="ql-block"> 泥塑,是黄土地孕育出的艺术瑰宝。在这里,一件件泥塑作品质朴而生动,仿佛诉说着黄土高原上一代代人的生活与信仰。它们不仅是民俗的缩影,更是土地的灵魂,值得每一位参观者细细品味。</p> <p class="ql-block"> 短短的参观旅程虽已结束,但心中那份对陕北民俗的敬仰与热爱却久久不散。这样一座藏于林间的小众博物馆,不仅是一扇了解陕北文化的窗口,更是一段值得珍藏的记忆。愿未来,我们还能再次相遇,细细品味这片土地的更多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