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虎头剪纸的寓意及象征</p><p class="ql-block">虎头剪纸作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中的经典题材,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民俗智慧,其造型夸张生动,寓意吉祥深远,是先民对生命力量的崇拜与美好生活的祈愿的集中体现。</p><p class="ql-block">从原始信仰角度看,虎头剪纸的诞生与古人对虎的图腾崇拜密不可分。在生产力低下的远古时代,虎作为山林中最具威慑力的猛兽,被视为力量与威严的化身。先民相信虎能驱逐邪祟、守护安宁,将其形象刻绘于器物或织物上,形成早期的虎图腾文化。剪纸艺术兴起后,虎头图案凭借纸张的便携性与易传播性,成为民间普及最广的护佑符号,尤其在孩童服饰、床具装饰中最为常见,寄托着“虎威护稚”的期盼,认为虎形能为幼儿阻挡鬼魅侵扰,助其健康成长。</p><p class="ql-block">在象征意义上,虎头剪纸的纹样细节暗藏深意。常见的“王”字纹位于额心,既呼应老虎的自然特征,又借“王”字的权威意象,赋予图案“镇宅安邦”的寓意,旧时民间常将其贴于门窗,视作抵御灾祸的“门神”变体。纹饰中的锯齿纹模拟虎爪锋芒,象征破除障碍的力量;圆形斑纹或点纹则暗含“圆满”“多子”的祈愿,与农耕社会对家族繁衍的重视相契合。此外,虎头常与莲花、牡丹等花卉纹样组合,虎的阳刚之气与花草的阴柔之美形成平衡,隐喻阴阳调和、生生不息的哲学思想。</p><p class="ql-block">从民俗功能来看,虎头剪纸在传统节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春节时,贴于窗棂的虎头剪纸寓意“辞旧迎新,虎虎生威”,期盼新岁家族兴旺、运势强劲;端午节悬挂的虎头剪纸或虎形香囊,与“避五毒”习俗相关,认为虎能克制蛇、蝎等毒物,护佑家人平安度夏。在人生礼仪中,新生儿的襁褓、鞋帽上绣制的虎头剪纸纹样,是长辈对晚辈“勇猛康健”的期许;婚礼中使用的虎头剪纸,则寄托着对新人婚后生活“有勇有谋,家业稳固”的祝福。</p><p class="ql-block">虎头剪纸的艺术表达也折射出民间的审美追求。其造型多采用对称构图,线条简练刚劲,通过夸张的眼部(如突目圆睁)、阔大的口鼻,强化老虎的威严感,同时又以圆润的轮廓减弱凶戾之气,呈现“威而不猛”的可爱特质,这种“寓刚于柔”的处理方式,体现了民间艺术“祈福避祸”与“悦目赏心”的双重追求。色彩上,红色为主色调,既因红色在传统文化中象征喜庆与驱邪,也让虎头形象在视觉上更具冲击力,符合节庆氛围的需求。</p><p class="ql-block">历经千年传承,虎头剪纸早已超越单纯的装饰功能,成为承载民族记忆的文化符号。它将自然崇拜、生命敬畏与生活理想熔铸于方寸红纸之中,既是先民应对未知世界的精神铠甲,也是对现世幸福的诗意表达,其蕴含的刚健有为、守护安宁的文化基因,至今仍在滋养着民族的精神世界。</p> <p class="ql-block">史婷剪纸(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甘肃省乡村工匠名师)</p>